学术投稿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 主办单位:中华临床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562-9031
  • 国内刊号:98-0676/HK
  • 影响因子:
  • 创刊:1999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2003年23期文献
  • 肠内营养制剂--能全素治疗老年患者低蛋白血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使用能全素肠内营养制剂对老年患者低蛋白血症观察.方法选择住院病人不能正常进食,营养不良的低蛋白血症老年患者40例.结果观察患者用药前后的体重,血清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及副作用.40例老年患者提供全面的营养要素,可使老年患者肠道充分消化吸收,达到促进健康,提高免疫力,控制原发病的治疗目的.

    作者:丁燕;魏萍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心脏病妊娠对胎儿生长发育影响的探讨

    心脏病合并妊娠,孕妇心脏疾病造成低氧血症导致流产、早产,胎儿生长发育障碍,高围产儿死亡已得到公认,但心脏病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程度,各种类型心脏病与胎儿生长发育的关系的研究报告,到目前仍未见报道,本文就此进行探讨.

    作者:靳晴;杨一平;汤雪波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浅谈医护人员的心理素质

    在临床医护工作中,医护人员面对的是有疾病的人,不但要有专业的医护知识和技能,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作者:陈桂贤;毛玉芝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提高门诊挂号效率的措施

    门诊是医院的窗口,挂号处是门诊的窗口,是病人首诊就医的第一窗口,也是展示医院形象与综合实力的重要场所.患者对医院的第一印象,是从门诊部挂号大厅的环境卫生和咨询接诊及挂号人员的态度开始形成的.所以挂号处的工作事关医院的整体形象.

    作者:张文;董娟;张学梅;赵辉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实验性气胸对家兔呼吸、循环功能及酸碱平衡的影响

    目的了解家兔发生气胸时机体呼吸功能不全的一般表现、发生机制及其后果;以及气胸时循环系统可能发生的变化和特征.方法用连接针头的水减压计的针头穿刺胸腔,注入不同量的空气,分别模拟闭合气胸,张力性气胸、开放性气胸、观察呼吸曲线、胸膜腔内压、血气分析等各项指标.结果家兔在模拟闭合性气胸、张力性气胸、开放性气胸时对上述指标分别有不同变化.结论气胸通过不同程度的限制肺的通气功能障碍,引起不同程度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导致呼吸性酸中毒(可合并代谢性酸中毒),从而引起深慢呼吸、心跳加快、血压升高,pH值降低,PCO2升高,PO2降低,其它酸碱指标,SB、AB、BE、Tco2、则随酸中毒的类型发生相应的变化.

    作者:杨运波;朱景丽;孙娇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胶体金淋病检测试纸条的临床应用

    淋病是由淋球菌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的化脓性感染疾病,在性传播疾病中,淋病的发病率高[1],男女均可感染患病.淋病不但损害本人健康,且可累及胎儿甚至继绝后代,危害甚大[2],近年来有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作者:黎东;史功;马晓云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乳腺少见恶性肿瘤1例报告

    患者,女,46岁,右乳轻度闭合性碰伤后觉右乳胀痛1月余入院,受伤前无自觉体征.查体:右乳明显饱满,触痛明显,经穿刺为陈旧性血液,即行手术治疗.于右乳上限中线切开,见右乳内为陈旧性鱼肉状物及陈旧性血液,约300ml,于彻底清除后置橡皮引流管一根.

    作者:李眉清;王明发;王天明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浅谈妇科白带涂片快速染色法

    自从我站参加由新疆乌市中医院推广的妇科白带涂片多项检查快速染色技术以来,本人有以下一些心得体会,旨在与大家互相探讨、研究和提高.

    作者:陈洁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女性膀胱颈梗阻诊治体会

    女性膀胱颈梗阻在女性排尿异常中约占10%,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及一般检查,较难作出正常的诊断.近3年来,我科收治10例女性膀胱颈梗阻病人,报告如下.

    作者:金金龙;叶忻;李志民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107例气管切开患者拔管方法探讨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危重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对降低病死率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当患者原发疾病康复或稳定后不再需要气管切开时,应早期拔除套管,恢复正常呼吸途径.本文对我科1999年1月-2003年6月收治的108例气管切开患者的拔管方法加以探讨.

    作者:高鸿兴;胡晓华;喻森明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急性汽油中毒2例分析

    1病例资料例1,患者,男,21岁,部队驾驶员,因检修汽车中用嘴吸汽油管误吸汽油约25ml,1h后吃午饭时上腹疼痛,伴恶心呕吐,吐出物内散在黄色汽油样液,就诊途中出现烦躁,无大、小便失禁,无肢体抽搐及活动障碍.

    作者:韩国华;温昌霖;蒋红云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浅谈基层官兵就诊的几点误区

    基层官兵是部队建设的中流砥柱,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保证部队建设的正常运行,才能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可是,对基本医疗知识的缺乏,往往会影响基层官兵的身体健康,也会影响部队的建设.现将基层官兵就诊的几点误区做如下探讨.

    作者:唐翡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妊娠早期自发性子宫破裂1例

    患者,30岁,停经9周,右下腹疼痛13h,阴道不规则流血2天,2天前阴道流血,量少,伴有腰腹胀痛.今日零时突感右下腹剧烈疼痛,后转至满腹.呈阵发性疼痛,伴头昏,呕吐.婚后6年未孕.

    作者:李艳芳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药物流产前B超检查的必要性

    临床诊断为早孕,在药物流产前,一般检查尿HCG,但很少做B超检查.笔者认为药物流前除了查尿HCG及妇科检查外,必须做B超检查.其原因如下.

    作者:古丽娜孜;祖力莆努尔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19例特重烧伤的治疗体会

    本院从2000年以来,共收治19例特重烧伤患者.经过治疗,18例治愈出院,1例死亡.救治成功率94.7%,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任定勇;周忠诚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疣状胃炎66例临床分析

    我院于1998年-2002年,经纤维胃镜检出疣状胃炎66例,应用药物治疗或高频电凝烧灼,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姚仁生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粘膜下子宫肌瘤导致宫内节育器异位取器失败分析

    患者,48岁,因月经过多3年,加重4个月,阴道流血10天未止于2003年5月10日来我院门诊诊治.患者足月顺产2次,15年前放置宫内节育器,5年后受孕,在当地医院X线透视未见环影,人工流产同时再次放置节育器.

    作者:毛玉芝;陈桂贤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观察

    根除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以防治消化性溃疡、治疗低度胃恶性MALT淋巴瘤及预防胃癌等已成共识.我院使用雷贝拉唑三联疗法:RAC及RCM两个组方,均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尹晶瑜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脐绕颈与胎儿宫内窘迫剖宫产的关系

    随着围产医学的进展,引起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有所变化,新生儿窒息,已成为围产儿死亡的首要因素,而脐带绕颈是造成胎儿宫内窘迫的重要原因之一,如处理不当将引起围产儿不良后果.

    作者:刘慧萍;魏芸;宋辉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子宫肌瘤术后应用硬膜外持续镇痛的效果观察

    我院从2000年10月2003年3月对100例子宫肌瘤行子宫次切或全切手术后,应用硬膜外持续镇痛,同时,随机抽取100例子宫肌瘤术后应用哌替啶肌注镇痛的病例作为对照组,现分析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丁少伟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急性胆囊炎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处理

    本文介绍了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急性胆囊炎合并糖尿病病人的围手术期治疗.其结果表明通过中西结合治疗此组病人可以使病人平稳的渡过术前、手术、术后恢复期,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对该疗法的特点和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并提出新的观点,强调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合并糖尿病的围手术期处理的重要作用.

    作者:高凤印;殷宗福;吕金玉;薛文斗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小儿氟乙酰胺中毒的临床救治

    氟乙酰胺为无色无味的针状结晶状体,为内吸性,有机氟杀虫剂,小儿误食致急性中毒多有发生,严重损害小儿身体健康甚至致命,我科自1999年至今已有4年,共收治中毒患儿(均小于6岁)18例,现将诊治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张嵘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医护人员与病人交流的艺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生活水平显著改善,人们健康意识不断地增强,对预防、医疗保健的消费需求进一步增长.医疗卫生发展的不平衡,使医疗卫生在农村供给不足和城市供给过剩的矛盾突出.

    作者:杨公西;许利蓉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院内感染与肿瘤病房的自我防护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是贯彻预防为主,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保障,也是提高医院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医院感染即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并出现的症状.院内感染的发生与所患疾病的种类有直接关系.尤其是肿瘤患者,如化疗和晚期患者,由于机体抵抗力的低下,易导致院内感染,所以控制院内感染是肿瘤病房一大重要因素.

    作者:孙建欣;张燕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坏死性小肠炎误诊为急性阑尾炎并上消化道出血1例

    患者,男,14岁.因阑尾炎术后9天,呕血7天入院.患者因急性阑尾炎于2003年5月15日在当地医院行阑尾切除术及回肠切开减压术,并留置胃管,术后第3天发现胃管内引出咖啡渣样物,每日解黑稀便1次,量约50g-100g,伴发热,给抑酸、止血,抗感染治疗,并使用扑热息痛,地塞米松退热.

    作者:宋铭祥;赵炳;范洪波;代玉萍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不同年龄阶段小儿心理健康教育体会

    随着整体化护理的进一步深入,儿科不再仅限于对疾病的治愈,而更多的是要得到健康的护理.为了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我院儿科不断探索,在现有条件下,对不同年龄阶段小儿的心理进行健康教育有了较深的认识,对今后开展整体护理奠定了基础,根据小儿处在生长发育的动态变化之中,根据各年龄阶段的心理实施其健康教育.

    作者:崔萍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氧气驱动肾上腺素雾化吸入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

    目的探讨肾上腺素雾化吸入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毛支)疗效.方法将89例毛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肾上腺素雾化吸入,对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持续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治愈率、缓解喘憋、缩短哮鸣音、湿啰音消失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肾上腺素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支可缩短病程,改善肺功能,缓解喘憋,疗效确切,且简单、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欧文建;邓春红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难治性鼻出血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临床难治性鼻出血的止血效果及注意事项.方法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介入技术,对16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进行超选择性上颌动脉和/或面动脉栓塞.结果其中15例达到立即止血目的,其中1例因合并筛前动脉出血,后经筛前动脉结扎出血控制.结论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介入技术下,对难治性鼻出血患者进行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是有效、快捷的止血方法,但因导管技术的限制,对筛前、筛后动脉所致的鼻出血仍应采用传统的动脉结扎止血方法.

    作者:刘汝利;张萍;扬德久;陈俊卯;张万壮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食管贲门癌术后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期诊断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ne,ARDS)是开胸术后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高[1].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笔者总结食管贲门癌术后ARDS 48例的诊断经验教训,报告如下.

    作者:马游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32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方法将244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进行分组,对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132例)和单纯西医治疗(112例)的两组病例进行临床疗效分析对比.结果用药后近期痊愈的病例以中西医组为多(P<0.05),且骨髓全部或部分缓解病例亦以中西医组为多.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具有适时辨证论治、发挥特长、提高疗效的优点,比单用西药方案为佳.

    作者:陈珠成;洪求兵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剖宫产术后肠梗阻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肠梗阻发生的相关因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我院1999年1月-2000年12月发生的3例剖宫产术后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术后肠梗阻发生率为1.57‰,多数为动力性肠梗阻,患者表现为腹胀,不排气,腹平片示肠管扩张,可有液平面,经保守治疗多可缓解.结论剖宫产术后出现腹胀、不排气时应考虑有肠梗阻的可能,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并提醒临床医师注意存在Ogi1vie综合征(结肠假性梗阻)之可能,此症死亡率高,应引起重视.

    作者:刘朝晖;张岱;廖秦平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超声观察肾包膜下及肾周积液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超声在诊断肾包膜下及肾周积液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68例肾包膜下及肾周积液患者的超声及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超声检查显示肾包膜下及肾周均可见大小、形态不一的无回声区,无回声区大小形态及回声情况随时间的改变不同疾病有不同表现.根据临床症状及引流结果等因素将本组肾包膜下及肾周积液分为积尿(占57%);积血(占23%);积脓(占15%);其他(占5%)四类.结论超声可正确显示和动态观察疾病合并的肾包膜下及肾周积液的情况,及时为临床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

    作者:苏光明;徐天骄;马亚平;祝莉;夏隽;董晓明;范红英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导升明对开角型青光眼血黏度和视野的影响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血循环障碍的导升明(羟苯磺酸钙,Calcium Dobesilate)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血黏度和视野损害影响的作用.方法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共12例(23眼),眼压经局部降眼压药物控制于≤21mmHg,并具有明显青光眼性视野缺损.给以口服导升明0.5g/次,每日2次,连续服用.在服药前及服药后每3个月对所有病例进行以下检测:R-80血黏度分析仪检测空腹静脉血血黏度;OCTOPUS101阈值视野计GX2程序检查视野的平均视敏度(MS)及平均视敏度缺损(MD)值.随访期15-21个月,平均18个月.采用SAS统计分析软件包计算平均值、标准差,并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①血黏度切变率检测参数:服药前1/200(l/s)为5.36+1.00,1/30(l/s)为6.94±1.17,1/5(l/s)为11.59±2.53,1/1(l/s)为25.85±7.78;服用导升明后1/200(l/s)为4.42±0.70,1/30(l/s)为5.74±0.71,1/5(l/s)为9.57±1.99,1/1(l/s)为18.67±8.88.用药后血液黏度低于用药前,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②视野阈值参数:服药前的平均视敏度值(MS)为13.03+6.54dB,平均视敏度缺损值(MD)为14.24±6.81dB;服用导升明后的平均视敏度(MS)上升为14.86±7.18dB,平均视敏度缺损值(MD)降为12.43+7.37dB,其差值平均为MS的1.83±2.28dB和MD的-1.81±2.32dB,差异有统计学极显著意义.结论导升明能够明显降低全血黏度,并能稳定和部分改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视功能,其视野改善作用与其明显降低血液黏滞性从而增进视网膜神经组织代谢有关.作为青光眼眼压控制后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给予适当的导升明服用可以起到有效的视功能保护和改善作用.

    作者:孙兴怀;肖明;沈颖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老龄病人腹部大手术后肺部感染的预防

    目的前瞻性地对比研究用头孢三代抗生素联合克林霉素(特丽仙)(联合用药组)和单用头孢三代抗生素(对照组)预防老龄腹部大手术病人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001年6月-2002年5月行腹部大手术的大于65岁的老年病人分为二组,联合用药组30例,采用头孢三代抗生素预防和治疗肺部感染;其中3例术前已经分别存在有支气管扩张、肺部轻感染或肺大泡.对照组20例,采用单用头孢三代抗生素;其中2例合并有轻肺部感染.均为肝切除、全胃切除、巨脾切除、胆肠吻合等.观察各组术后病人肺部感染的发病率和治疗情况.结果联合用药组中仅1例(3.33%)出现上呼吸道及肺部感染,术前已经存在肺部轻感染的3例病人,术后7天肺部感染得到明显控制或消失.对照组中新出现肺部感染4例(20%),2例肺部感染严重,1例因肺大泡合并感染形成肺脓肿,于术后25天死亡.术前已经存在肺部轻感染的2例病人,术后无明显加重.结论头孢三代抗生素联合克林霉素(特丽仙)用药可以明显降低老龄腹部大手术病人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肺大泡合并感染是导致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

    作者:冯毓灵;刘安重;高友兵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Graves′病患者糖代谢指标的研究

    目的Graves'病胰岛素、C肽变化与糖耐量的关系.方法未经治疗的GD40例,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胰岛素释放试验后,用化学发光法测血清胰岛素、C肽值并与正常对照比较.经t检验、多元相关分析Graves'病以上各指标的关系.结果GD除空腹外血糖明显增高(P<0.001),基础免疫活性胰岛素正常,葡萄糖刺激后明显增高(P<0.0027),∑IRI/∑BG在GD组明显增加,FT3与多个时点血清胰岛素、C肽呈显著负相关.结论GD在治疗前存在高血糖与高胰岛素血症并存的胰岛素抵抗状态.

    作者:刘薇;袁申元;叶志明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云南省石林县人民期望寿命研究

    目的研究石林县人民的期望寿命情况,为有关部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结果石林县平均期望寿命为71.86岁,比1983年增长17.27岁,比云南省第四次人口普查期望寿命提高11.46岁,平均年龄延长1.15岁.结论石林县近十年经济、文化、医疗、卫生保健发展很快,人民群众期望寿命延长.

    作者:罗家洪;毕卫红;罗梅仙;李培志;张文光;喻箴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儿童伤害住院时间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分析0-14岁儿童伤害住院时间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儿童伤害住院时间有关因素.结果武汉某医院1996年-2000年0-14岁儿童伤害占全部伤害的16.0%;伤害主要原因依次为交通事故(31.1%)、意外跌落(21.7%)、意外窒息(14.0%)、机械事故(11.8%)和意外中毒(8.5%);从住院时间来看,平均住院时间为11.25天;影响儿童伤害住院时间的有关因素:年龄、入院病情、伤害部位、手术、抢救次数、抢救成功次数和伤害原因.结论正确评估院前伤害病情,提高医院急救水平,可有效缩短儿童伤害住院时间.

    作者:王晏芹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大肠癌外周静脉、肠系膜静脉、腹腔、盆腔血中CEA对比分析

    目的通过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静脉血、肿瘤部位的肠系膜静脉血及腹、盆腔血中CEA水平的差异,判断肿瘤细胞浸润程度.方法采用外周静脉血与肿瘤部位的肠系膜静脉血及腹、盆腔内血各5ml,用化学发光法测定CEA值.结果外周静脉血均数82±166ng/L,肠系膜静脉血组161±236ng/L,腹、盆腔血142±184ng/L,外周静脉血组与肠系膜静脉组及腹、盆腔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肠系膜静脉血及腹、盆腔血检测比外周血CEA检测更准确.

    作者:尹燕平;王琦;王宇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干扰素对U937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目的探讨干扰素α对白血病U937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干扰素α作用于体外培养的U937细胞,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应用流式细胞仪及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TRAP-PCR-ELISA法检测细胞凋亡前后的端粒酶活性.结果干扰素α可显著的降低U937细胞端粒酶活性,抑制细胞的生长及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并呈现出明显的量-效与时-效关系.结论干扰素α能抑制U937细胞的生长并诱导细胞发生凋亡,降低细胞端粒酶活性可能是其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刘加军;陆惠玲;吕德坚;陈丽娴;童大跃;潘祥林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酒精性肝病大鼠模型中TGFβ1的表达及抗纤复方Ⅰ号对TGFβ1表达的影响

    目的了解转化生长因子(TGF B1)与酒精性肝病的关系,观察中药抗纤复方Ⅰ号(KX Ⅰ)对TGFB的影响.方法把大鼠分为正常对照、酒精对照和中药预防等三组,用酒精灌胃的方法建立酒精性肝病模型.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血清及肝脏中的TGF B1含量.结果①在8周末及12周末,酒精组血清TGF B1水平分别为(15.52±0.42)ngg/l,(17.77±0.25)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且随选模时间延长,酒精组TGF β的含量进行性增加.②中药组血清TGFβ1水平在8周末及12周末分别为(13.21±0.21)ng/ml,(14.69±0.16)ng/ml,它们均高于对照组而低于相对应的酒精组(P<0.01).③肝组织内TGF B1的改变与血清中的结果相平行.结论血清及肝脏中TGF B1浓度随选模时间延长而增加.中药能减少TGF β1生成,有防止肝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庞艳华;傅宝玉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常规化疗药物对儿童急性白血病血液学指标的影响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儿联合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变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以VDLP方案化疗过程中的血液分析指标的变化规律,采用DC检测法进行血球计数,三项指标均于血液分析仪器上测定.结果化疗前血细胞分析WBC、RBC、PLT分别为(41.53±10.89)×109/L、(2.28±1.23)×1012/L、(44.25±25.67)×109/L.所有病例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化疗后1周WBC降至10×1009/L以下,于用药后15天达低谷(3.2±1.58)×109/L,此后逐渐上升,于用药的第25天升至(5.28±2.11)×109/L;RBC于用药后15天达低谷(1.80±0.85)×1012/L,此后逐渐上升,于用药的第25天为(2.48±1.24)×1012/L;化疗前多数病人血小板低于50×109/L,给予化疗药后1周降至低谷,为(32.41±12.57)×109/L,此后逐渐上升,于用药的第20天均数为(103.82±28.69)×109/L.结论采用VDLP方案联合化疗,对血液分析的各项指标影响不一.白细胞先降低,血小板先恢复正常,对红细胞影响小.

    作者:陆玲玲;苏庸春;徐酉华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精神分裂症的维持治疗社会心理康复与复发的对照研究

    目的重点探讨精神分裂症的维持治疗及社会心理康复与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1981年12月-1992年11月间复发住院2-3次以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符合美国DSM-Ⅲ,R和中国精神疾病分类的诊断标准).年龄、性别不限,排除脑器质性、慢性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通过对复发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查阅病历,询问、追查病史等.找出有关发病的相关诱因,对发病诱因进行统计分类.同时、选取50例未复发的分裂症病人作对照.结果两组病人社会心理应激事件相同,男女病人对相同的应激诱因刺激有一定差异相似,治疗量与维持量基本相等.病人对药物反应个体差异大小基本相同,P>0.05.复发组(A组)认知功能的缺陷,对生活质量有负性影响,不利于康复,明显多于未复发组(B组).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从复发社会心理康复维持治疗三个方面考虑,认知功能保持良好,生活质量无负性影响的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维持治疗要明显优于有认知功能缺陷及生活质量有负性影响的精神分裂症病人.

    作者:张玮;周元钦;张华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MRU诊断输尿管梗阻性疾病

    目的评价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MRU)在输尿管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磁共振尿路造影术(MRU)诊断输尿管梗阻患者42例.结果所有病例均清晰显示梗阻部位及尿路结石积水情况.结论MRU对输尿管梗阻性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准确性高,是可能替代创伤性检查的可靠方法.

    作者:宋永胜;崔军;潘恩源;佟江;刘凯;叶滨滨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GMP-140与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α-颗粒膜蛋白(GMP-140)与2型糖尿病患者(2-DM)并发微血管病变的关系,为临床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20例正常人和52例2-DM(23例无微血管病变,29例并发微血管病变)的GMP-140.结果DM组的GMP-140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而并发微血管病变组与无微血管病变组的CMP-140水平相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结论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与GMP-140水平的变化有密切关系.

    作者:王渊铭;庄海平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老年肝硬化临床特征47例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肝硬化临床特征.方法比较60岁以上老年人(老年组)与小于60岁非老年人(对照组)间不同的临床特征.结果肝炎病毒感染是老年肝硬化的主要病因;老年组黄疸、感染、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电解质紊乱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死亡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老年肝硬化症状较重,并发症多,应引起重视.

    作者:邱军梅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老年性心力衰竭106例诱因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性心力衰竭诱发因素.方法对106例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所有的患者被分成三个组,70-79岁组、80-89岁组、90岁以上组,进行诱因比较.结果肺部感染是诱发心力衰竭主要的原因(59.4%).以左心衰竭表现者多(50.9%).其次为全心衰竭(38.6%)和右心衰竭(10.4%).而且,年龄越大,心功能越差,急性心肌梗死诱发心力衰竭的发病率越高.结论肺部感染为诱发老年人发生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年龄越大,心功能越差.

    作者:王梅笑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鼻腔后段严重出血与微波热凝治疗效果研究(附81例报告)

    目的探讨鼻腔后段严重出血的简单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11月-2002年11月我科收治鼻腔后段严重出血患者182例,81例因单纯填塞无效而行微波热凝治疗,并在出院后追踪随访观察.结果随访观察热凝治疗1年以上74例,不足1年7例.均无再出血情况,亦未发现有其它副损伤症状.结论鼻腔后段严重出血用微波热凝止血治疗具有方法简单,止血效果可靠,可预防复发,副损伤少,患者痛苦小和经济实惠等优点.

    作者:邓小明;田兴华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温热、照射及其联合应用对人大肠癌HT-29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初探

    目的研究经过温热、放射及热放联合处理后人大肠癌HT-29细胞系生长增殖的变化情况.方法温热、放射及热放联合处理后,观察不同处理方法对体外培养人大肠癌TH-29细胞系在电镜下的形态改变.结果与单纯温热或照射相比,联合处理后的HT-29细胞生长和增殖能力受到更明显的抑制,同时明显增加了HT-29细胞的凋亡比例;温热对HT-29细胞杀伤作用以胞浆损伤尤为明显,照射对HT-29细胞杀伤作用表现在以细胞凋亡形式为主的细胞核损伤,经联合处理造成胞浆与核的共同损伤.结论与单纯温热或照射处理相比,联合处理能够更明显抑制HT-29细胞的生长增殖能力,加重细胞损伤:温热、照射联合杀伤效应机制可能在于两种处理侧重于不同的靶结构.

    作者:赵立;宋廷惠;王德文;刘明东;尉承泽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膀胱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目的探讨特殊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泌尿系子宫内膜异位症及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方法就我院近期收治1例膀胱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病例,进行临床病历资料分析.结果本例膀胱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免疫组化染色示:肿瘤细胞CD10(+),ER(±),PR(±),CD68(-),CK(-),CD34(-),CD117(-),网织染色示许多厚壁血管.术后化疗一次,恢复好.结论膀胱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因其ER及PR表达较高,对孕激素有较好反应,主张治疗方法为手术加化疗或放疗,若ER(+)、PR(+),还应积极采用大剂量孕激素治疗.

    作者:郑秀平;李亚里;邹杰;曹崇玲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胰岛素泵在34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应用于糖尿病围手术期病人,比较不同的胰岛素给药方法对糖尿病围手术期病人血糖控制的差异.方法给34例糖尿病围手术期病人分别监测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后,采用美国Minimed公司生产的508型胰岛素泵治疗,胰岛素用量为0.05-0.1U/(kg·h),或根据血糖值计算,将每日的基础量设置成3-4段,调整三餐前的负荷量.应用罗氏乐康全2型血糖仪,分别于术前、术中及术后当天,第2天、第3天空腹,及必要时测末梢血糖值.根据各时点的血糖值,调整胰岛素泵的入量.结果用胰岛素泵治疗后血糖在短时间内平稳下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胰岛素泵治疗前与胰岛素泵治疗后各时间段血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治疗前后胰岛素用量无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胰岛素泵治疗是手术期间糖尿病处理上合理也是符合生理的方法,这种方法安全、有效、可靠、方便、灵活.

    作者:任建功;石红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高压氧治疗中减压过程的护理体会

    高压氧治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在一些疾病的治疗中收到了很好的疗效.在治疗中,舱内人员处在高气压环境,并停留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机体各组织和体液内溶解了较多的气体,如氮气、氧气,因而常以缓慢均匀的速度或者缓慢阶梯式的速度,使舱内人员从高压状态回到常压状态,减压过程看似简单,但是,却有许多值得注意的事项,现将护理体会浅谈如下.

    作者:高秀东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溶栓术后的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临床上受到重视是由于其严重的并发症-肺栓塞,以及遗留的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综合征[1].

    作者:李伟;文春玉;向代群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1例膀胱阴道瘘患者的护理

    膀胱阴道瘘由于病人不能正常排尿,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影响极大,围手术期的护理对手术的成功有重要作用.

    作者:刘敏;邵萍;黄丽纯;方洪远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CRRT治疗重症急性肾衰的护理体会

    近年来,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在重症急性肾衰(ARF)患者治疗中应用逐渐增多,对那些无法应用传统透析方法透析的患者更具独特优点(自限性,低流量,高通透,持续性及稳定性),非其它透析方法所能比拟.我室从2002年10月-2003年1月应用CRRT治疗重症急性肾衰68例,疗效显著,现将CRRT治疗的操作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丁琳;苏红;孙克珍;袁伟杰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1例格林巴利行气管切开术的护理体会

    格林巴利是神经内科常见的重危症,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格林巴利的治愈率在逐年提高,护理质量在此类患者中尤为重要,现将我院1例格林巴利行气管切开术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宜昕;张金华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介入治疗子宫肌瘤的术后护理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发生于育龄女性,在临床上引起月经过多、不孕、压迫症状等.

    作者:张小珊;文春玉;刘祚燕;李伟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营养支持与护理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一种高分解代谢的化学性全身炎症反应,以胰腺组织呈现弥漫性出血和坏死为特征,常伴有局部并发症及远端器官衰竭,死亡率很高.

    作者:郝艳军;董桂华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幽门螺杆菌CagA及其致病作用的研究进展

    CagA是幽门螺杆菌重要的毒力因子之一,CagA阳性的Hp菌株同胃炎、萎缩性胃炎、十二指肠疾病和胃癌等消化道疾病相关.本文综述了Hp的毒力因子CagA的基因组、CagA定植于胃上皮细胞、CagA酪氨酸磷酸化位点、CagA入胞的靶向以及CagA多态性、毒性与胃癌的关系的近年研究状况.

    作者:徐土炳;汪正清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病毒感染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由于病人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减少、质量异常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分急性和慢性两型.其急性型多见于2-6岁儿童,慢性型常见于20-40岁成年女性.

    作者:付倍蓓;范莹;张锦华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腹膜透析疗法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据统计,近十年来,美国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占终末期肾脏病(ESRD)原发病例的27%-40%,已成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的主要病因.

    作者:高秀林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膀胱癌原癌基因c-Ha-ras点突变的研究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肿瘤,在我国是第8位常见的肿瘤,在所有膀胱癌中,上皮性肿瘤占98%,其中移行性上皮性肿瘤占95%,表浅膀胱肿瘤初次治疗后的复发率高达约60%[1].

    作者:李鑫;杜林栋;田竟生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NO在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中的研究进展

    一氧化氮(nitic oxide,NO)作为一种内源性血管扩张剂、神经递质、血小板聚集因子及炎性介质,已涉及到医学各个领域,在维持内环境稳定及防御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NO的研究不仅有可能阐明许多未能解释的生理现象,深化和拓宽对某些疾病的认识,而且有可能对防治许多疾病提供新思路和新手段.本文综述了NO的基本性质及功能,特别是NO在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总的作用及NO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机制中的细胞信号转导机制.

    作者:王浩;汪正清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巨大儿的病因及母儿并发症的预防

    胎儿体重达到或超过4000g者称巨大胎儿.国内资料报道巨大胎儿占出生总数的5.62%-6.49%[1],并有逐年上升趋势.上海市普陀区巨大胎儿的发生率由1989年5.05%增加至8.62%[2].

    作者:张淑敏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对氧磷酶1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对氧磷酶(Paraoxonase,PON)基因家族有PON1、PON2和PON3三个成员.PON1是一种与HDL相关的酯酶,它能够水解有机磷;能够阻止脂质过氧化物的生成;抑制LDL及HDL的氧化;PON1的活性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呈负相关;PON1的遗传多态性可能是AS的独立危险因素:PON1可能通过其内酯酶活性及类磷脂酶A2的活性影响AS的发生及发展.

    作者:莫中成;唐朝克;易光辉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树突状细胞与肿瘤生物治疗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功能活跃的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由于能激活静息T细胞,DC在恶性肿瘤免疫治疗中的潜在作用受到重视.本文就树突状细胞在肿瘤生物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邓建;伍烽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非甾体类抗炎药与卵巢癌的化学预防

    卵巢癌仍然是妇科肿瘤中死亡率高的肿瘤之一,它起病隐匿,有的于病变晚期仍无特异性症状.目前,与卵巢癌有关的危险因素还不十分明确,缺乏有效的早期筛查方法.

    作者:谯建;姚珍薇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心脏围术期乳酸酸中毒的意义

    高乳酸血症被认为是严重的循环衰竭和休克的标志,它能显著增加患者的术后死亡率.心外科术后尤其是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病人血浆中乳酸浓度是增高的,其机制大约有四个方面:①组织缺氧导致了无氧代谢,增加乳酸产生此叫A型乳酸酸中毒;②与组织缺氧无关,是炎症应答导致乳酸生成增加,此叫作B型乳酸酸中毒;③体外循环期间内分泌也能增加乳酸的产生;④肝脏和肌肉细胞的低灌注使乳酸的利用减少,从而导致了高乳酸血症.

    作者:考力;龙村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胰岛素信号转导与2型糖尿病

    当前糖尿病(DM)尤其2型DM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已成为导致终末期肾病(ESRD)的重要因素,King等[1]预测其患病率在2025年将达到5.4%,约3亿人.英国DM前瞻性研究(UKPDS)和美国DM控制和并发症试验(DCCT)均显示:控制高血糖可防止DM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并延缓其进展[2].

    作者:李瑛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培养中专护生的临床观察能力

    目的为提高中专护士的临床护理观察能力,更好地收集护理对象的信息,做出正确的护理诊断,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方法在临床带教中,我们改进了课程设备和安排,增加观察的理论和临床护理观察能力的课程.结果护生在出科考试时,上交的护理病历的正确率从36.43%上升到82.35%.结论加强中专护生的临床护理观察能力,可为中专护生的思想、学习和工作带来更多的正面影响,是我们今后教学工作的重点.

    作者:贾燕瑞;史建莉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难治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及其进展

    循证医学的问世使现代临床医学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循证医学在临床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为新世纪临床医学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

    作者:李艳芳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诊治进展

    尽管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有了明显改善[1],但是,在过去的20年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仍无明显变化,约为7%-10%.心源性休克仍然是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作者:赵玉生 刊期: 2003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