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玲玲;苏庸春;徐酉华
患者,30岁,停经9周,右下腹疼痛13h,阴道不规则流血2天,2天前阴道流血,量少,伴有腰腹胀痛.今日零时突感右下腹剧烈疼痛,后转至满腹.呈阵发性疼痛,伴头昏,呕吐.婚后6年未孕.
作者:李艳芳 刊期: 2003年第23期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是贯彻预防为主,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保障,也是提高医院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医院感染即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并出现的症状.院内感染的发生与所患疾病的种类有直接关系.尤其是肿瘤患者,如化疗和晚期患者,由于机体抵抗力的低下,易导致院内感染,所以控制院内感染是肿瘤病房一大重要因素.
作者:孙建欣;张燕 刊期: 2003年第23期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由于病人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减少、质量异常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分急性和慢性两型.其急性型多见于2-6岁儿童,慢性型常见于20-40岁成年女性.
作者:付倍蓓;范莹;张锦华 刊期: 2003年第23期
基层官兵是部队建设的中流砥柱,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保证部队建设的正常运行,才能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可是,对基本医疗知识的缺乏,往往会影响基层官兵的身体健康,也会影响部队的建设.现将基层官兵就诊的几点误区做如下探讨.
作者:唐翡 刊期: 2003年第23期
目的了解转化生长因子(TGF B1)与酒精性肝病的关系,观察中药抗纤复方Ⅰ号(KX Ⅰ)对TGFB的影响.方法把大鼠分为正常对照、酒精对照和中药预防等三组,用酒精灌胃的方法建立酒精性肝病模型.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血清及肝脏中的TGF B1含量.结果①在8周末及12周末,酒精组血清TGF B1水平分别为(15.52±0.42)ngg/l,(17.77±0.25)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且随选模时间延长,酒精组TGF β的含量进行性增加.②中药组血清TGFβ1水平在8周末及12周末分别为(13.21±0.21)ng/ml,(14.69±0.16)ng/ml,它们均高于对照组而低于相对应的酒精组(P<0.01).③肝组织内TGF B1的改变与血清中的结果相平行.结论血清及肝脏中TGF B1浓度随选模时间延长而增加.中药能减少TGF β1生成,有防止肝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庞艳华;傅宝玉 刊期: 2003年第23期
根除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以防治消化性溃疡、治疗低度胃恶性MALT淋巴瘤及预防胃癌等已成共识.我院使用雷贝拉唑三联疗法:RAC及RCM两个组方,均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尹晶瑜 刊期: 2003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鼻腔后段严重出血的简单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11月-2002年11月我科收治鼻腔后段严重出血患者182例,81例因单纯填塞无效而行微波热凝治疗,并在出院后追踪随访观察.结果随访观察热凝治疗1年以上74例,不足1年7例.均无再出血情况,亦未发现有其它副损伤症状.结论鼻腔后段严重出血用微波热凝止血治疗具有方法简单,止血效果可靠,可预防复发,副损伤少,患者痛苦小和经济实惠等优点.
作者:邓小明;田兴华 刊期: 2003年第23期
本文介绍了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急性胆囊炎合并糖尿病病人的围手术期治疗.其结果表明通过中西结合治疗此组病人可以使病人平稳的渡过术前、手术、术后恢复期,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对该疗法的特点和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并提出新的观点,强调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合并糖尿病的围手术期处理的重要作用.
作者:高凤印;殷宗福;吕金玉;薛文斗 刊期: 2003年第23期
目的为提高中专护士的临床护理观察能力,更好地收集护理对象的信息,做出正确的护理诊断,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方法在临床带教中,我们改进了课程设备和安排,增加观察的理论和临床护理观察能力的课程.结果护生在出科考试时,上交的护理病历的正确率从36.43%上升到82.35%.结论加强中专护生的临床护理观察能力,可为中专护生的思想、学习和工作带来更多的正面影响,是我们今后教学工作的重点.
作者:贾燕瑞;史建莉 刊期: 2003年第23期
卵巢癌仍然是妇科肿瘤中死亡率高的肿瘤之一,它起病隐匿,有的于病变晚期仍无特异性症状.目前,与卵巢癌有关的危险因素还不十分明确,缺乏有效的早期筛查方法.
作者:谯建;姚珍薇 刊期: 2003年第23期
在临床医护工作中,医护人员面对的是有疾病的人,不但要有专业的医护知识和技能,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作者:陈桂贤;毛玉芝 刊期: 2003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应用于糖尿病围手术期病人,比较不同的胰岛素给药方法对糖尿病围手术期病人血糖控制的差异.方法给34例糖尿病围手术期病人分别监测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后,采用美国Minimed公司生产的508型胰岛素泵治疗,胰岛素用量为0.05-0.1U/(kg·h),或根据血糖值计算,将每日的基础量设置成3-4段,调整三餐前的负荷量.应用罗氏乐康全2型血糖仪,分别于术前、术中及术后当天,第2天、第3天空腹,及必要时测末梢血糖值.根据各时点的血糖值,调整胰岛素泵的入量.结果用胰岛素泵治疗后血糖在短时间内平稳下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胰岛素泵治疗前与胰岛素泵治疗后各时间段血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治疗前后胰岛素用量无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胰岛素泵治疗是手术期间糖尿病处理上合理也是符合生理的方法,这种方法安全、有效、可靠、方便、灵活.
作者:任建功;石红 刊期: 2003年第23期
我院从2000年10月2003年3月对100例子宫肌瘤行子宫次切或全切手术后,应用硬膜外持续镇痛,同时,随机抽取100例子宫肌瘤术后应用哌替啶肌注镇痛的病例作为对照组,现分析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丁少伟 刊期: 2003年第23期
淋病是由淋球菌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的化脓性感染疾病,在性传播疾病中,淋病的发病率高[1],男女均可感染患病.淋病不但损害本人健康,且可累及胎儿甚至继绝后代,危害甚大[2],近年来有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作者:黎东;史功;马晓云 刊期: 2003年第23期
目的重点探讨精神分裂症的维持治疗及社会心理康复与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1981年12月-1992年11月间复发住院2-3次以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符合美国DSM-Ⅲ,R和中国精神疾病分类的诊断标准).年龄、性别不限,排除脑器质性、慢性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通过对复发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查阅病历,询问、追查病史等.找出有关发病的相关诱因,对发病诱因进行统计分类.同时、选取50例未复发的分裂症病人作对照.结果两组病人社会心理应激事件相同,男女病人对相同的应激诱因刺激有一定差异相似,治疗量与维持量基本相等.病人对药物反应个体差异大小基本相同,P>0.05.复发组(A组)认知功能的缺陷,对生活质量有负性影响,不利于康复,明显多于未复发组(B组).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从复发社会心理康复维持治疗三个方面考虑,认知功能保持良好,生活质量无负性影响的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维持治疗要明显优于有认知功能缺陷及生活质量有负性影响的精神分裂症病人.
作者:张玮;周元钦;张华 刊期: 2003年第23期
对氧磷酶(Paraoxonase,PON)基因家族有PON1、PON2和PON3三个成员.PON1是一种与HDL相关的酯酶,它能够水解有机磷;能够阻止脂质过氧化物的生成;抑制LDL及HDL的氧化;PON1的活性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呈负相关;PON1的遗传多态性可能是AS的独立危险因素:PON1可能通过其内酯酶活性及类磷脂酶A2的活性影响AS的发生及发展.
作者:莫中成;唐朝克;易光辉 刊期: 2003年第23期
目的评价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MRU)在输尿管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磁共振尿路造影术(MRU)诊断输尿管梗阻患者42例.结果所有病例均清晰显示梗阻部位及尿路结石积水情况.结论MRU对输尿管梗阻性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准确性高,是可能替代创伤性检查的可靠方法.
作者:宋永胜;崔军;潘恩源;佟江;刘凯;叶滨滨 刊期: 2003年第23期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肠梗阻发生的相关因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我院1999年1月-2000年12月发生的3例剖宫产术后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术后肠梗阻发生率为1.57‰,多数为动力性肠梗阻,患者表现为腹胀,不排气,腹平片示肠管扩张,可有液平面,经保守治疗多可缓解.结论剖宫产术后出现腹胀、不排气时应考虑有肠梗阻的可能,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并提醒临床医师注意存在Ogi1vie综合征(结肠假性梗阻)之可能,此症死亡率高,应引起重视.
作者:刘朝晖;张岱;廖秦平 刊期: 2003年第23期
随着围产医学的进展,引起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有所变化,新生儿窒息,已成为围产儿死亡的首要因素,而脐带绕颈是造成胎儿宫内窘迫的重要原因之一,如处理不当将引起围产儿不良后果.
作者:刘慧萍;魏芸;宋辉 刊期: 2003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儿联合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变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以VDLP方案化疗过程中的血液分析指标的变化规律,采用DC检测法进行血球计数,三项指标均于血液分析仪器上测定.结果化疗前血细胞分析WBC、RBC、PLT分别为(41.53±10.89)×109/L、(2.28±1.23)×1012/L、(44.25±25.67)×109/L.所有病例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化疗后1周WBC降至10×1009/L以下,于用药后15天达低谷(3.2±1.58)×109/L,此后逐渐上升,于用药的第25天升至(5.28±2.11)×109/L;RBC于用药后15天达低谷(1.80±0.85)×1012/L,此后逐渐上升,于用药的第25天为(2.48±1.24)×1012/L;化疗前多数病人血小板低于50×109/L,给予化疗药后1周降至低谷,为(32.41±12.57)×109/L,此后逐渐上升,于用药的第20天均数为(103.82±28.69)×109/L.结论采用VDLP方案联合化疗,对血液分析的各项指标影响不一.白细胞先降低,血小板先恢复正常,对红细胞影响小.
作者:陆玲玲;苏庸春;徐酉华 刊期: 2003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