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医护人员的心理素质

陈桂贤;毛玉芝

关键词:医护人员, 心理素质
摘要:在临床医护工作中,医护人员面对的是有疾病的人,不但要有专业的医护知识和技能,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1例格林巴利行气管切开术的护理体会

    格林巴利是神经内科常见的重危症,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格林巴利的治愈率在逐年提高,护理质量在此类患者中尤为重要,现将我院1例格林巴利行气管切开术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宜昕;张金华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酒精性肝病大鼠模型中TGFβ1的表达及抗纤复方Ⅰ号对TGFβ1表达的影响

    目的了解转化生长因子(TGF B1)与酒精性肝病的关系,观察中药抗纤复方Ⅰ号(KX Ⅰ)对TGFB的影响.方法把大鼠分为正常对照、酒精对照和中药预防等三组,用酒精灌胃的方法建立酒精性肝病模型.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血清及肝脏中的TGF B1含量.结果①在8周末及12周末,酒精组血清TGF B1水平分别为(15.52±0.42)ngg/l,(17.77±0.25)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且随选模时间延长,酒精组TGF β的含量进行性增加.②中药组血清TGFβ1水平在8周末及12周末分别为(13.21±0.21)ng/ml,(14.69±0.16)ng/ml,它们均高于对照组而低于相对应的酒精组(P<0.01).③肝组织内TGF B1的改变与血清中的结果相平行.结论血清及肝脏中TGF B1浓度随选模时间延长而增加.中药能减少TGF β1生成,有防止肝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庞艳华;傅宝玉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树突状细胞与肿瘤生物治疗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功能活跃的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由于能激活静息T细胞,DC在恶性肿瘤免疫治疗中的潜在作用受到重视.本文就树突状细胞在肿瘤生物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邓建;伍烽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观察

    根除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以防治消化性溃疡、治疗低度胃恶性MALT淋巴瘤及预防胃癌等已成共识.我院使用雷贝拉唑三联疗法:RAC及RCM两个组方,均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尹晶瑜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难治性鼻出血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临床难治性鼻出血的止血效果及注意事项.方法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介入技术,对16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进行超选择性上颌动脉和/或面动脉栓塞.结果其中15例达到立即止血目的,其中1例因合并筛前动脉出血,后经筛前动脉结扎出血控制.结论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介入技术下,对难治性鼻出血患者进行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是有效、快捷的止血方法,但因导管技术的限制,对筛前、筛后动脉所致的鼻出血仍应采用传统的动脉结扎止血方法.

    作者:刘汝利;张萍;扬德久;陈俊卯;张万壮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Graves′病患者糖代谢指标的研究

    目的Graves'病胰岛素、C肽变化与糖耐量的关系.方法未经治疗的GD40例,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胰岛素释放试验后,用化学发光法测血清胰岛素、C肽值并与正常对照比较.经t检验、多元相关分析Graves'病以上各指标的关系.结果GD除空腹外血糖明显增高(P<0.001),基础免疫活性胰岛素正常,葡萄糖刺激后明显增高(P<0.0027),∑IRI/∑BG在GD组明显增加,FT3与多个时点血清胰岛素、C肽呈显著负相关.结论GD在治疗前存在高血糖与高胰岛素血症并存的胰岛素抵抗状态.

    作者:刘薇;袁申元;叶志明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难治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及其进展

    循证医学的问世使现代临床医学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循证医学在临床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为新世纪临床医学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

    作者:李艳芳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乳腺少见恶性肿瘤1例报告

    患者,女,46岁,右乳轻度闭合性碰伤后觉右乳胀痛1月余入院,受伤前无自觉体征.查体:右乳明显饱满,触痛明显,经穿刺为陈旧性血液,即行手术治疗.于右乳上限中线切开,见右乳内为陈旧性鱼肉状物及陈旧性血液,约300ml,于彻底清除后置橡皮引流管一根.

    作者:李眉清;王明发;王天明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32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方法将244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进行分组,对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132例)和单纯西医治疗(112例)的两组病例进行临床疗效分析对比.结果用药后近期痊愈的病例以中西医组为多(P<0.05),且骨髓全部或部分缓解病例亦以中西医组为多.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具有适时辨证论治、发挥特长、提高疗效的优点,比单用西药方案为佳.

    作者:陈珠成;洪求兵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19例特重烧伤的治疗体会

    本院从2000年以来,共收治19例特重烧伤患者.经过治疗,18例治愈出院,1例死亡.救治成功率94.7%,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任定勇;周忠诚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幽门螺杆菌CagA及其致病作用的研究进展

    CagA是幽门螺杆菌重要的毒力因子之一,CagA阳性的Hp菌株同胃炎、萎缩性胃炎、十二指肠疾病和胃癌等消化道疾病相关.本文综述了Hp的毒力因子CagA的基因组、CagA定植于胃上皮细胞、CagA酪氨酸磷酸化位点、CagA入胞的靶向以及CagA多态性、毒性与胃癌的关系的近年研究状况.

    作者:徐土炳;汪正清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巨大儿的病因及母儿并发症的预防

    胎儿体重达到或超过4000g者称巨大胎儿.国内资料报道巨大胎儿占出生总数的5.62%-6.49%[1],并有逐年上升趋势.上海市普陀区巨大胎儿的发生率由1989年5.05%增加至8.62%[2].

    作者:张淑敏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心脏围术期乳酸酸中毒的意义

    高乳酸血症被认为是严重的循环衰竭和休克的标志,它能显著增加患者的术后死亡率.心外科术后尤其是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病人血浆中乳酸浓度是增高的,其机制大约有四个方面:①组织缺氧导致了无氧代谢,增加乳酸产生此叫A型乳酸酸中毒;②与组织缺氧无关,是炎症应答导致乳酸生成增加,此叫作B型乳酸酸中毒;③体外循环期间内分泌也能增加乳酸的产生;④肝脏和肌肉细胞的低灌注使乳酸的利用减少,从而导致了高乳酸血症.

    作者:考力;龙村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培养中专护生的临床观察能力

    目的为提高中专护士的临床护理观察能力,更好地收集护理对象的信息,做出正确的护理诊断,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方法在临床带教中,我们改进了课程设备和安排,增加观察的理论和临床护理观察能力的课程.结果护生在出科考试时,上交的护理病历的正确率从36.43%上升到82.35%.结论加强中专护生的临床护理观察能力,可为中专护生的思想、学习和工作带来更多的正面影响,是我们今后教学工作的重点.

    作者:贾燕瑞;史建莉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小儿氟乙酰胺中毒的临床救治

    氟乙酰胺为无色无味的针状结晶状体,为内吸性,有机氟杀虫剂,小儿误食致急性中毒多有发生,严重损害小儿身体健康甚至致命,我科自1999年至今已有4年,共收治中毒患儿(均小于6岁)18例,现将诊治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张嵘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温热、照射及其联合应用对人大肠癌HT-29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初探

    目的研究经过温热、放射及热放联合处理后人大肠癌HT-29细胞系生长增殖的变化情况.方法温热、放射及热放联合处理后,观察不同处理方法对体外培养人大肠癌TH-29细胞系在电镜下的形态改变.结果与单纯温热或照射相比,联合处理后的HT-29细胞生长和增殖能力受到更明显的抑制,同时明显增加了HT-29细胞的凋亡比例;温热对HT-29细胞杀伤作用以胞浆损伤尤为明显,照射对HT-29细胞杀伤作用表现在以细胞凋亡形式为主的细胞核损伤,经联合处理造成胞浆与核的共同损伤.结论与单纯温热或照射处理相比,联合处理能够更明显抑制HT-29细胞的生长增殖能力,加重细胞损伤:温热、照射联合杀伤效应机制可能在于两种处理侧重于不同的靶结构.

    作者:赵立;宋廷惠;王德文;刘明东;尉承泽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食管贲门癌术后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期诊断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ne,ARDS)是开胸术后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高[1].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笔者总结食管贲门癌术后ARDS 48例的诊断经验教训,报告如下.

    作者:马游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精神分裂症的维持治疗社会心理康复与复发的对照研究

    目的重点探讨精神分裂症的维持治疗及社会心理康复与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1981年12月-1992年11月间复发住院2-3次以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符合美国DSM-Ⅲ,R和中国精神疾病分类的诊断标准).年龄、性别不限,排除脑器质性、慢性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通过对复发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查阅病历,询问、追查病史等.找出有关发病的相关诱因,对发病诱因进行统计分类.同时、选取50例未复发的分裂症病人作对照.结果两组病人社会心理应激事件相同,男女病人对相同的应激诱因刺激有一定差异相似,治疗量与维持量基本相等.病人对药物反应个体差异大小基本相同,P>0.05.复发组(A组)认知功能的缺陷,对生活质量有负性影响,不利于康复,明显多于未复发组(B组).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从复发社会心理康复维持治疗三个方面考虑,认知功能保持良好,生活质量无负性影响的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维持治疗要明显优于有认知功能缺陷及生活质量有负性影响的精神分裂症病人.

    作者:张玮;周元钦;张华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常规化疗药物对儿童急性白血病血液学指标的影响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儿联合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变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以VDLP方案化疗过程中的血液分析指标的变化规律,采用DC检测法进行血球计数,三项指标均于血液分析仪器上测定.结果化疗前血细胞分析WBC、RBC、PLT分别为(41.53±10.89)×109/L、(2.28±1.23)×1012/L、(44.25±25.67)×109/L.所有病例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化疗后1周WBC降至10×1009/L以下,于用药后15天达低谷(3.2±1.58)×109/L,此后逐渐上升,于用药的第25天升至(5.28±2.11)×109/L;RBC于用药后15天达低谷(1.80±0.85)×1012/L,此后逐渐上升,于用药的第25天为(2.48±1.24)×1012/L;化疗前多数病人血小板低于50×109/L,给予化疗药后1周降至低谷,为(32.41±12.57)×109/L,此后逐渐上升,于用药的第20天均数为(103.82±28.69)×109/L.结论采用VDLP方案联合化疗,对血液分析的各项指标影响不一.白细胞先降低,血小板先恢复正常,对红细胞影响小.

    作者:陆玲玲;苏庸春;徐酉华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老年性心力衰竭106例诱因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性心力衰竭诱发因素.方法对106例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所有的患者被分成三个组,70-79岁组、80-89岁组、90岁以上组,进行诱因比较.结果肺部感染是诱发心力衰竭主要的原因(59.4%).以左心衰竭表现者多(50.9%).其次为全心衰竭(38.6%)和右心衰竭(10.4%).而且,年龄越大,心功能越差,急性心肌梗死诱发心力衰竭的发病率越高.结论肺部感染为诱发老年人发生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年龄越大,心功能越差.

    作者:王梅笑 刊期: 2003年第23期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