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郑绍周教授治疗头痛验案3则

金杰;赵铎;陈海燕

关键词:头痛, 辨证, 辨病, 郑绍周
摘要:郑绍周教授善于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辨别头痛病因,按照头痛部位推断所属经脉,然后遣方用药.文章介绍郑教授辨治气虚、风痰、肝经风热头痛的验案,从中可窥其辨证用药心得.
新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肝活喜配合TAE治疗Ⅱ、Ⅲ期原发性肝癌23例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Ⅱ、Ⅲ期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方法.方法:使用肝活喜片剂(或合剂)配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E)治疗Ⅱ、Ⅲ期原发性肝癌住院患者23例,观察其近期疗效和治疗后半年、1年生存率、中医症状积分变化情况以及毒副反应.结果: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1例,稳定6例,进展4例,总有效率为56.5%(13/23):治疗后半年生存率为69.6%(16/23),治疗后1年生存率为60.9%(14/23).中医症状积分从平均32.3下降到16.5,仅有少数患者有一过性轻度恶心呕吐或一过性谷丙转氨酶升高.结论:肝活喜配合TAE确能延长Ⅱ、Ⅲ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并能明显减轻栓塞后综合征的症状和持续时间.

    作者:宋杰;徐毅;龙建安;高建华;汤启勋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中药浸膏颗粒剂治疗流行性角、结膜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浸膏颗粒剂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应用中药浸膏颗粒剂配合外用药治疗流行性角、结膜炎,并与单纯外用药治疗相比较.结果:2组均全部治愈,但2组在治愈时间长短上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药浸膏颗粒剂对治疗本病可以减轻症状,缩短疗程,并具有服用方便、节省药物的特点.

    作者:许伟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补中益气汤加大黄治疗小儿肠道二重感染21例

    笔者运用补中益气汤加大黄治疗小儿肠道二重感染21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共21例,其中男12例,女9例;年龄<1岁3例,1-3岁10例,4-5岁8例;病程短20天,长71天.诊断标准:①原发腹泻史迁延不愈;②长期或不规则运用广谱抗生素;③粪检发现真菌生长.

    作者:康敏宣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加味还少丹治疗老年性痴呆30例

    笔者运用加味还少丹治疗老年性痴呆,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共选人病例50例,均为轻、中度痴呆患者,严重痴呆者不入选.全部病例按分层分组方法以3:2比例分成还少丹颗粒剂治疗组30例,喜得镇对照组20例.治疗组中男26例,女4例;年龄61-78岁,平均(68.6±11.2)岁;脑血管痴呆28例,阿茨海默病2例;中度痴呆19例,轻度痴呆11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3例;年龄60-79岁,平均(69.2±12.4)岁;脑血管痴呆19例,阿茨海默病1例;中度痴呆12例,轻度呆痴8例.2组性别、年龄、病种及痴呆程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李爱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脊髓损伤的中西医治疗与研究概况

    脊髓损伤(SCI)的治疗,非手术方法宜早期应用甲基强的松龙(MP)与神经节苷酯(GML),对SCI继发性损伤的预防和功能的恢复有重要作用;自血光量子疗法、电刺激和中药等对SCI的治疗效果亦较明显;手术方法注重早期减压与内固定.研究治疗SCI的新方法很多,有代表性的胚胎脊髓组织移植和基因治疗,开辟了修复SCI的新途径.美国科学家Bittner发明的即时神经纤维修复法,可使动物横断的神经纤维在2-30分钟内重新恢复其功能.

    作者:江蓉星;汪亚强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的胃排空功能分析

    目的:观察研究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的胃排空功能.方法:采用不透X线标记物-钡条法观察治疗前后的胃排空情况.结果:脾胃湿热证患者餐后3小时的胃排空率低于正常人,但高于脾虚证患者.治疗后,脾胃湿热证患者的胃排空率明显提高,但仍低于正常人.有上腹饱胀、或便秘、或嗳气、恶心者的胃排空率明显低于无这些症状的患者.脾胃湿热证患者中HP阳性者与HP阴性者的胃排空率无差异.结论:脾胃湿热证患者存在胃肠动力障碍,与某些典型症状有关,但与HP感染无关.

    作者:张向菊;劳绍贤;王建华;黄志新;周伟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张锡纯论治中风病用药特色探讨

    论述了张锡纯善用黄芪、牛膝、赭石、龙骨、牡蛎治疗类中风的经验;同时张氏认为,中风用药应镇舒并进、柔润肝木;虽有外感,忌用发散.

    作者:韩伟锋;徐立然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功能性逆行射精25例疗效观察

    用针剌太冲、三阴交、次髎等穴,配合舒肝益肾、祛瘀通精中药治疗功能性逆行射精25例,结果总效率为68.0%;对照组用丙咪嗪治疗17例,总有效率为29.4%.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认为肾气不足、精路阻塞、肝气郁结是功能性逆行射精的主要病因病机,运用舒肝益肾、祛瘀通精法治疗可收较好疗效.

    作者:肖远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周嫦昆老师运用调理肝脾法治疗内科疑难病经验

    运用调理肝脾法治疗内科疑难病,诸如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肠易激综合征、心脏神经官能症、顽固性失眠等取得一定良效,并附验案以资印证.

    作者:李建萍;钱锐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谈中药发展之路

    1 药监部门须深化改革药监部门的成立是医药改革的一部分,方向是正确的.但目前,药监部门思想解放仍不够,必须继续深入改革.所谓解放思想,就是要提高对中医药的认识.必须承认,中医药学具有不同于西医药学的特色.别以为中药是药,西药也是药,西药制造的技术水平远高于中药,强调现代化只有追随西药的模式与方法,而把中医药之精华丢弃了.

    作者:邓铁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针刺配合推拿治疗肩周炎30例临床观察

    运用巨刺法(取对侧条口透承山穴)及辨经针刺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肩周炎30例,结果痊愈21例,显效7例,有效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本法取效迅速,疗效稳定,患者易于接受.

    作者:温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验案2则

    1 反流性食管炎曹某,女,42岁,1997年8月14日初诊.患者喉中经常有异物感,噎气,胸骨后不适,胸闷,烧灼感,经某医院胃镜检查:贲门口糜烂、食道中下段充血水肿、血管网不清晰、食道中下段糜烂覆苔.诊断:反流性食道炎.曾服中西药罔效.诊见:形体瘦弱,面色无华,精神抑郁,心神不宁,胸骨后烧灼性疼痛,有时放射到背部及咽喉,口苦而干,眩晕头胀,烦躁易怒,胸胁胀痛,舌苔薄白而黄,脉弦滑数.诊为郁证.证属肝郁脾虚,肝脾失和,脾虚湿盛,脾胃升降失调.治宜疏肝理气,健脾渗湿,和胃降逆.拟柴胡疏肝散合平胃散化裁.处方:柴胡、厚朴、苍术、白芍、枳实、川芎、法半夏、桔梗、苦杏仁各10g,陈皮、黄连、白豆蔻各6g,薏苡仁15g.5剂,每天1剂,水煎服.复诊:自觉症状明显好转,噫气、喉中梗阻、胸骨后烧灼性疼痛症减.续进5剂,症状消失.患者素体脾虚,为巩固疗效,拟归脾汤调理.处方:黄芪20g,党参、龙眼肉、白术、当归、茯神、酸枣仁各10g,甘草、木香各5g,生姜3片,大枣5枚.每天1剂,水煎服,连服30剂.胃镜复查:贲门口粘膜光滑,食道粘膜光滑,血管网清晰.随访2年未见复发.

    作者:曹泰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单味大黄治疗顽固性高热

    笔者自1998年7月-2000年7月用单味大黄煎水治疗顽固性高热,疗效颇好,介绍如下.方药组成与用法生大黄10g,水煎至沸后即取汁当茶频饮,得稀大便每天2-3次即止.病案举例何某,女,61岁.高热,T 40℃,咳嗽咯黄痰,痰少,伴微恶风寒,身体痛不适,纳差,睡眠不好,小便畅,大便2天未解.入院检查:T 39℃,面色潮红,咽红,扁桃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增粗,未闻及干湿啰音,肌肤扪之灼手,舌质红、苔薄黄,脉数.余未见异常.诊断:咳嗽(风热犯肺型).入院后予先锋霉素V、氟哌酸静脉滴注抗感染,中药以银翘白虎汤加减.治疗2天,咳嗽咯痰较前好转,但高热不退,T 39.5℃-40℃,大便仍未解.经肌注退热针、物理降温,体温仍不降.舌红、苔黄糙,脉数.即拟生大黄10g,水煎至沸,取汁300ml,少量频饮.服1剂,当天下午3时许解大便,共3次,量多质稀,即嘱停服.患者自觉热退神清气爽,T 37.5℃,当晚10时T 36.5℃,2天无复热,痊愈出院.

    作者:李玉梅;陈晓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定喘汤加减治疗小儿流喘型肺炎86例

    自1999年11月-2000年2月,本县儿童中流行流行性喘息型支气管肺炎,笔者采用定喘汤加减治疗86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86例中,男62例,女24例;8月-1.8岁68例,2-4岁18例.平均年龄1.6岁;病程短2天,长7天,平均4.5天.1.2 诊断标准 86例皆遵1987年4月在成都拟定的流喘型肺炎诊断标准,相当于临床分型的普通型.

    作者:徐集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退热汤治疗小儿外感高热

    笔者自拟退热汤治疗小儿外感高热,疗效满意,介绍如下.方药与用法基本方:荆芥穗6-10g,青天葵4-10g,黄芩6-12g,金银花、蒲公英、葛根各6-15g,芦根10-20g,板蓝根8-18g,甘草3-5g.加减:咽红加薄荷、浙贝母;咳嗽加苦杏仁;痰多加川贝母;面红、口唇干燥者加石膏、知母;大便秘结加大黄、玄参;热难退、舌苔厚去芦根、葛根,加茵陈、滑石;抽搐加水牛角、钩藤.适应症临床表现为高热,T 39℃以上,面红,或伴有外感症状,舌红,食指络脉紫或暗红.

    作者:谭维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心力神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制剂心力神对扩张型心肌病(DCM)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心力神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前后的临床症状、心功能分级以及左右心功能等指标,并与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心力神组的总有效率为93.8%,高于对照组的58.3%(P<0.05).心力神组与对照组的左心排指数(LCI)、右心排指数(RCI)、左室喷血分数(EF)、右室等容指数(RCRI)、左室等容指数(LCRI)、肺毛细血管楔压平均压(PWAPM)及左室舒张末期压力(LVDP)等各项心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改善(均P<0.05).并且,心力神的RCI、LCI及EF值均较对照组为高(P<0.05).结论:心力神能改善DCM患者的左右心功能.

    作者:吴新欲;陆曙;龚少愚;魏慧渊;苏南操;翁晓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参灵芪桂汤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8例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以下简称病窦)是临床常见病,西医无满意疗法,严重者需要安装心脏起搏器,限于条件,难以普及.l997年始,我们自拟参灵芪桂汤治疗病窦2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28例为住院及部分门诊患者.男16例,女12例;年龄15-76岁,平均45岁;病程<1年10例,1-5年6例,5-10年8例,10年以上4例.原发病:冠心病16例,风心病2例,心肌炎6例,心肌病2例,原因不明2例;伴晕厥史10例,经常头晕19例,胸闷感28例,时觉心悸12例;有典型阿-斯综合征发作史6例.心电图检查心率平均在50次/分以下,20例示心肌缺血表现,14例有不同类型心律失常,其中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3例,左束支传导阻滞2例,窦性停搏3例,室早4例,房颤2例.全部病例阿托品试验均为阳性.

    作者:张建勇;朱红根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64例疗效观察

    以利水化瘀方配合西药内服、胸腔穿刺抽液,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64例,并设西药对照组45例比较.结果:治疗组显效55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44%,明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本方具有预防胸膜粘连,促进胸水吸收的作用.

    作者:欧炯昆;罗凯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鼻源性颈椎病治验

    陈某,女,46岁,教师,1998年5月22日初诊.颈项疼痛1月,伴头痛、精神不振.患者曾到某市医院就诊,该院X线摄片示:颈椎生理弯曲变直,C3-6椎体前后缘明显骨刺形成.诊断为颈椎病.服中药(不详)和芬必得、消炎痛及康宁克通肌注等,疗效不佳,遂来我院诊治.诊见:患者颈部疼痛,伴头痛,精神不振,舌淡、苔薄,脉弦.检查颈部:颈肌较紧张,C2-6棘突(+),颈韧带硬化,有弹响声,椎间孔压缩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拟诊为颈椎病.予蠲痹汤加味.处方:羌活、姜黄、赤芍、防风各15g,当归、黄芪、葛根、延胡索各10g,川芎、炙甘草各6g.

    作者:李健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糖尿病合并背痈的中医辨治体会

    糖尿病合并背痈是糖尿病并发症,因其虚实转变过程常较短暂,在辨证论治中当仔细辨别虚实,一般分为实证和虚证两大类,具体分为热毒炽盛、热盛津伤、阴虚热盛、气血不足热毒壅滞、气阴两虚5型.

    作者:廖蔚茜;林春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新中医杂志

新中医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