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宁;高毅
目的:探讨超声在胆肠吻合术后胆道及肠道内蛔虫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胆肠吻合术后胆道及肠道内蛔虫病患者的声像图表现,总结其声像图特征.结果:①胆道及肠道内同时可见一条或多条带状或双线状蛔虫的回声,位于肝内胆管者多呈带状,无明显蠕动;位于残留肝外胆管及肠道内者多呈双线状,有蠕动、尤以位于肠道内者明显.②近吻合处肠道有不同程度扩张.结论:超声可清晰显示蛔虫的部位、多少、有无蠕动,可为临床快捷、准确地诊断该疾病提供帮助.
作者:苏光明;张少炎;李相荣;董晓明;夏隽;祝莉 刊期: 2003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胫腓骨中下1/3骨感染、外露的治疗方法的联合运用,增加手术成功率,缩短疗程.方法:1999年1月2003年1月,采用术前清洁伤口、术前心理护理、合理使用抗生素、转移软组织覆盖、髓腔持续灌洗、外固定架固定等方法根据病人具体情况优选后联合运用,制定一套方案,系统治疗.结果:40例中,使用腓肠肌内侧头转移的14例;局部转移皮瓣术12例;变腿皮瓣2例;趾长伸肌皮瓣术8例;比目鱼肌皮瓣术4例.外固定架固定16例.持续灌洗2例.术后3周伤口愈合良好者30例,占75%.术后6个月内未复发者33例,占82.5%.结论:对胫腓骨中下1/3骨折后骨感染、外露肌瓣覆盖疗效较好,辅以髓腔持续灌洗增加手术成功率.
作者:徐开达;孙洋 刊期: 2003年第20期
临床器官移植的目标在于探索安全、易行且病人能够承受的同种异体特异性耐受策略.本文就诱导器官移植特异性耐受策略与机理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慕宁;高毅 刊期: 2003年第20期
我院自1996年2月-2002年12月,共行多指完全离断伤21例,67指完全离断伤,全部行清创断指再植术,成活62指,成功率92%.
作者:黄飞;申屠刚;吴水培;俞立新 刊期: 2003年第20期
含牙囊肿好发于下颌第三磨牙区及上颌尖牙区,与未萌出牙或正在发育的牙冠有关,发生于上颌窦,以上颌窦腔形成囊腔并扩张的巨大含牙囊肿临床上少见报道,我院于2003年6月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绍萍;雷家彦;王哲宇;蔡永斌;田兴华 刊期: 2003年第20期
目的:研究下腔静脉节段型狭窄和闭塞介入治疗时,血管内支架的临床应用及并发症防治.材料与方法:本组23例,男14例,女9例,平均年龄41±8岁;下腔静脉阻塞节段长2.7±1.6cm,行经皮球囊下腔静脉成形术(PTA)及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结果:22例PTA及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成功,下腔静脉狭窄或闭塞段内径从术前0.1(中位数,0-0.73)cm增至术后1.5±0.6cm(P<0.001),跨下腔静脉狭窄或闭塞端的压力阶差从术前13.6±3.6mmHg降至术后3.7±3.1mmHg(P<0.001).本组随访平均4.2±2.3年,2例临床症状及体征复发.失败1例且出现严重血管内支架置入并发症,紧急外科治疗.结论:①PTA和置入血管内支架治疗下腔静脉节段型闭塞或狭窄,临床疗效可靠.②置入血管内支架存在一定的严重并发症,应严格选择适应证.
作者:梅健;屈健;庄爱琴 刊期: 2003年第20期
人类肝脏含有大量的天然的自然杀伤T细胞(NKT细胞).NKT细胞是具有NK细胞特征的T细胞.在CD1d限制下识别糖脂.NKT细胞的显著特征是快速产生大量的细胞因子,可以调节特异性免疫反应.近的研究发现NKT细胞与α-GalCer配基结合可以治疗实体瘤、抑制HBV复制并阻止1型糖尿病的发生.α-GalCer抑制HBV复制是通过直接激活NKT细胞引起的.用激活的NKT细胞治疗可能代表了慢性乙肝治疗的新策略.
作者:范振平;王福生;张玲霞 刊期: 2003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对子宫腺肌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5例经临床诊断的子宫腺肌病患者行UAE治疗,完成双子宫动脉插管后,PVA颗粒和明胶海绵栓塞.结果:UAE治疗后随访(12.43±2.12)个月经周期,痛经缓解率达96%,术后疼痛评分及评级比术前明显降低(P<0.01).月经量减少至术前的52.6±20.1%(P<0.01);子宫体积缩小30.7%-55.4%(P<0.01);病灶体积缩小18.4%-87.8%(P<0.01);彩色超声显示子宫肌层及病灶内血流信号明显减少.结论:UAE可明显地消除或缓解子宫腺肌病患者的痛经症状,近期疗效显著.
作者:李鸥;马新华;姜杰 刊期: 2003年第20期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PCT)与传统指标对全身性感染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早期鉴别能力.方法:共有58例患者入选,在临床出现炎症表现的初24h内测定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并记录心率和高体温,同时留取血、尿、痰及其它可能感染部位的培养.结果:58例患者全部符合SIRS,其中27例终诊为全身性感染,31例为非感染所导致的SIRS.全身性感染组血清PCT水平升高者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01),而两组间APACHEⅡ评分、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和高体温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上述指标对全身性感染的鉴别能力,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PCT为0.875(P<0.001).CRP为0.700(P=0.009).同时PCT显示出较其它指标相对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7.8%和71.0%,其Younden指数高,为0.488.该项研究同时发现,PCT≥2ng/ml的20名患者中10例死亡,而PCT≤0.5ng/ml的28例患者中仅有6例死亡(P=0.015),提示高水平的PCT可能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结论:与传统指标相比,PCT更有助于区分sIRs与全身性感染.
作者:石岩;杜斌;刘大为 刊期: 2003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预处理及超极化保存液对离体兔心的保存效果,以及不同保存时间对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健康大白兔32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Ⅰ组:低温保存2h;Ⅱ组:低温保存6h;Ⅲ组:低温保存8h;Ⅳ组:低温保存10h.每组供心均用超极化心肌保存液进行低温保存.用电镜观察保存后的心室肌超微结构,比较不同保存时间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从电镜观察来看,兔心保存4h时心肌间连接完整,肌丝排列规则,线粒体结构与形态基本正常;在保存6h以后心肌纤维排列尚整齐,线粒体轻度肿胀;在保存8h后心肌纤维排列紊乱,线粒体嵴肿胀,个别线粒体出现空泡化; 10h时心肌组织出现明显的局灶性肌丝消失,内皮细胞肿胀、血管腔狭窄.结论:超极化心脏保存液在低温保存供心10h后心肌组织出现明显的超微结构改变.
作者:段大为;刘维永;王红兵;付勇 刊期: 2003年第20期
患儿,男,4岁.2002年8月7日上午自拿一枚钢钉玩,放在口中模仿吸烟,误吞咽入食道内.患儿突哭叫说咽痛、前胸痛,约10min缓解,自诉钢钉吃到嘴里.立即送到我院检查,经X胸片、X线腹部平片检查,发现胃内有5cm长圆型金属物,横在胃体,尖端在胃体后壁.
作者:谢立华;成允德 刊期: 2003年第20期
目的:报告一极为罕见的眼白化病伴先天性耳聋(Waardenburg综合征)病例.方法:报告病例,并结合病例对有关文献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患者仅有眼部色素异常,其左眼有弱视,伴先天性双耳聋.结论:对眼白化病患者应进行相关的检查、治疗及随访,对其家属应进行遗传学检查.
作者:夏蔚;沈伟;李龙标 刊期: 2003年第20期
在临床上,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出现并发症不少见,并发症的出现,增加了重型脑损伤的死亡率.为进一步降低病人的病死率,现结合重型脑损伤出现并发症的主要特点、发生机制与治疗等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立军 刊期: 2003年第20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文化层次的不断提高,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对无痛分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副作用较小且能减轻疼痛的佳镇痛方式,就是笑气镇痛.在使用笑气过程中,如何掌握好时机,做好第一产程的护理,减轻产痛已成为产科护理人员关注的问题.
作者:辛毅青;刘燕;张花珍 刊期: 2003年第20期
目的:观察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Assisted closure,VAC)对创缘皮肤毛细血管密度的影响,深入研究创面血流量增加的机理.方法:在两侧兔耳各形成一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左耳创面覆盖单层纱布和海绵,用VAC治疗,右耳创面仅覆盖单层纱布和海绵.用微循环检测系统观察施加负压前后及两组创面各观察时间点创缘皮肤毛细血管的密度.结果:与对照组和VAC治疗前比较,各VAC治疗组毛细血管密度显著增加(P<0.01).结论:VAC治疗能显著增加创缘皮肤毛细血管密度.
作者:陈绍宗;李靖;许龙顺 刊期: 2003年第20期
双黄连为中成药,具清热解毒,轻宣透邪功能,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咳嗽、气促、咯痰色黄、咽红肿痛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2003年3月用双黄连粉剂静脉滴注后致严重皮肤过敏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佑龙 刊期: 2003年第20期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对人类的健康危害极大,虽然迄今为止已发现不少与高血压病发病有关的因素,但其病因与发病机理仍未完全阐明[1].
作者:李莉;张海茂;张春 刊期: 2003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超声胃镜对上消化道癌肿TNM分期的准确性.方法:对60例明确诊断上消化道癌肿患者术前行超声胃镜检查,与术后病理相对照.结果:超声胃镜对T分期和N分期准确率分别为78.9和73.7%,T分期中有12例与术后病理不符,N分期中有15例与术后病理不符.结论:超声胃镜对消化道肿瘤T分期和N分期价值优于CT检查,与CT检查可互为补充,提高术前TNM分期准确性.
作者:汪全红;陈世耀 刊期: 2003年第20期
为探讨糖化血红蛋白与患者空腹血糖(free plasmaglucose,FPG)和餐后2h血糖(postprandial plasamglucose,PPG)的关系,以便更精确地描述FPG、P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间的内在联系,明确表明单独测定FPG、PPG或联合测定FPG和PPG哪个更有助于调整治疗,使HbA1c达到理想水平.
作者:谢荣荣;潘素芳;杜燕芳;杨金奎 刊期: 2003年第20期
虽然痔是一种常见疾病,但对其发病机理却了解不详[1].1975年,Thomson[2]首次提出,痔是人人皆有的正常解剖结构,即位于直肠下端由黏膜下层的血管、平滑肌和弹力纤维组成的肛垫,奠定了痔的现代概念基础.
作者:恽蓓 刊期: 2003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