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寅琦;吴明忠
脑性瘫痪是婴儿和儿童的一种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的疾病.由于脑损害不易回逆,往往影响大脑功能的恢复,因而病残较为严重.其主要临床特征是非进行性中枢运动功能障碍.
作者:张琳 刊期: 2003年第19期
患者,男,66岁.胸闷,心前区疼痛10月余,近1周来加重.体检:心浊音界略向左侧扩大,心率78次/min,心律不齐,心尖区有Ⅱ级收缩期杂音,两肺未发现异常.
作者:肖伟洁 刊期: 2003年第19期
目的:观察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患病6-24h的急性脑梗死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降纤酶.观察治疗后2周疗效及治疗组治疗前、后凝血机能变化.结果:①治疗组2周疗效(86.7%)高于对照组(63.3%)(P<0.05).②治疗组2周后PT、APTT延长,差异有显著性(P<0.05),纤维蛋白原浓度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出血等副作用较对照组尢明显增加(P>0.05).结论: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作者:李冬梅;周立娟 刊期: 2003年第19期
随着我国人口年龄逐步老龄化,老年手术病人明显增多,机体重要脏器伴随并发症也随之增加.近来我们遇到1例眼科注射局麻药后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特报告如下,并结合有关文献予以讨论,希望能引起注意.
作者:李玉华;田鸣 刊期: 2003年第19期
当今医药科技迅猛发展知识爆炸涌现出许多新理论、新技术、新观念,使在职的医生、药师、及护理人员深感知识的老化和不足,希望继续学习深造提高知识水平和学历水平.我国顺应需求及早抓起了成人继续教育工作,对提高国民科技素质起到了很好作用.
作者:王景田 刊期: 2003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比较乌司他丁与奥曲肽在治疗胰腺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实验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奥曲肽0.1mg皮下注射,tid,实验组采用乌司他丁10万u,3次/日缓慢静注,tid,各类指标数据均采集截止治疗后7天.结果:实验组在血常规、血、尿淀粉酶下降的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实验组在临床症状、体征恢复正常的时间上明显早于对照组.结论:乌司他丁对急性胰腺炎有明显疗效.可作为治疗急性胰腺炎的首选药物.
作者:赵欣松;郑建兴;赵明河;黎红;杨培培 刊期: 2003年第19期
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它的特殊性决定了药师在分发药过程中除了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坚持为病人服务的品德外,还是要有较高的业务知识水平,随着我国医药行业形势的发展和我国加入 WTO的到来,门诊药房发药前的交待在门诊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每一个药师的学识水平如何服务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形象和声誉.所以重视发药前交待不但有利于病人的用药治疗,也有利于提高药师的服务质量和医院的经济效益.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
作者:赵李强 刊期: 2003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端粒酶活性和癌胚抗原(CEA)水平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PCR)和酶免疫分析法(EIA)分别检测30例恶性胸腔积液和30例良性胸腔积液端粒酶活性及CEA水平.结果:恶性胸腔积液组端粒酶阳性率及CEA增高的分别为90%和73.3%,而良性胸腔积液分别为6.7%和6.7%.结论:检测胸液端粒酶活性及CRA水平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有一定价值,联合检测更可提高诊断率.
作者:刘晓芳;张沪生;陈东宁 刊期: 2003年第19期
1病例报告患者,女,24岁,回族,孕1产0.孕足月临产在乡卫生院待产时,突然出现阴道大量出血,随即出现失血性休克.即由乡卫生院转入我科.追问病史;继往体健,月经规律,此次妊娠经过顺利.未做产前检查,孕期否认有放射线及毒物接触史.
作者:覃祖英 刊期: 2003年第19期
目的:了解cTNT在病毒性心肌炎(VMC)病人血清中的含量及对VMC诊断的意义.材料和方法:利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ES300检测cTNT,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OLYMPUS进行心肌酶的检测.结果:cTNT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病人血清中含量为16.74±8.26ng/ml,与正常对照有极显著差异(P<0.001).分析与讨论:cTNT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病人的诊断中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特点,是VMC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徐纪文 刊期: 2003年第19期
1取出方法1.1麻醉方法局部消毒后铺无菌洞巾,在皮下埋植剂聚集端向上1/3(埋植剂长度)排列集中的地方做局部浸润麻醉.
作者:王世祥 刊期: 2003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IL 6、IL 10在各种不同类型心绞痛患者血中的变化规律.方法:对15例不稳定心绞痛及20例稳定心绞痛患者血中细胞因子IL-6、IL-10进行测定.结果: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中细胞因子IL-6水平比稳定心绞痛患者明显升高(P<0.001),不稳定心绞痛与稳定心绞痛患者血中细胞因子IL-10水平无显著变化(P=0.089).结论:炎症反应过程中细胞因子的释放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中起作用.
作者:陈燕;常志义 刊期: 2003年第19期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骼合术是治疗颈椎病为常用和有效的手术方式之一.由于颈椎前路手术部位的解剖十分复杂,手术及护理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多.因此为有效预防手术及护理并发症,提高手术治愈率,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及严密的术后观察护理尤为重要.
作者:张梅;张伦云 刊期: 2003年第19期
跨入21世纪,新的医学模式给护理工作增添了新的内涵,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发展成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护理工作已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到以病人为中心,树立整体护理的观念.模式的转换对护理职业提出了更高的道德要求.
作者:艾庆巍 刊期: 2003年第19期
脑静脉血栓是一种少见的急性脑血管病,虽然近年来临床报道逐渐增多且预后良好,但脑深静脉血栓形成仍然罕见,且多数病例预后较差,死亡率高,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Galen静脉血栓形成报告如下.
作者:王开欣;管湘萍 刊期: 2003年第19期
不同强度的超声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各种类型的肿瘤细胞,肿瘤细胞将在分裂增殖或增殖抑制、超微结构、DNA合成以及蛋白质合成功能等方面发生各种改变,本文就近年超声在细胞水平上对肿瘤细胞的生物学效应作一综述.
作者:周伟;陈文直;于廷和 刊期: 2003年第19期
我院儿科加强对新生儿的综合治疗,建立了早产儿监护室.2002年元月医院进了两台新生儿培养箱,成功收治了低体重早产儿42例填补了伊犁地区的空白.
作者:粟利 刊期: 2003年第19期
本文分析了240例脑出血病例,高血压性脑出血占67%,比文献报道低,比较了两种手术,认为经皮颅骨钻孔血肿抽吸术是内科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赵秀琴;罗慧 刊期: 2003年第19期
随着人群的日益增多及交通科技的日益发达,车祸及各种社会问题对人身的伤害也逐渐增加.在门诊急诊手术室就诊病人的主要特点是外伤,患者家属能直观地看到外伤处大量出血,他们又常不具备这方面的急救知识.因此常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心理紊乱及情绪改变.而他们的这种表现又会直接影响到病人,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帮助患者家属正确面对此类突发事件,显得非常重要.
作者:王愿;程平芳;王爱琳 刊期: 2003年第19期
目的:探讨MRU在泌尿系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快速自旋回波(FSE),重T2加权技术,对17例不同病史的患者进行MRU检查,原始图像均经大信号强度投影(MIP)技术处理.结果:17例病人,3例输尿管占位,4例输尿管结石,2例膀胱结石,1例直肠癌术后受侵,2例输尿管良性狭窄,5例正常病例.结论:MRU对于病变定位100%,定性较高;与常规MRI结合,清楚显示尿路梗阻部位、梗阻原因;病变形态、病变与周围关系及病变性质.MRU是一种无创伤、无辐射、无需造影剂的新兴检查技术,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许志茂 刊期: 2003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