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下颌角骨折与下颌第三磨牙关系之探讨

陈梅

关键词:
摘要:下颌角是下颌骨的薄弱部位,下颌角骨折在颌面部外伤中有较高的发生率.由于下颌第三磨牙位于下颌角处,与下颌角骨折密切相关,故本文探讨下颌角骨折与下颌第三磨牙之关系.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病人的分级及其经验治疗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预后主要与宿主因素和抗菌治疗是否及时(入院8h内)有关,与病原体及其耐药关系不大.抗菌治疗如何达到“有效、安全、低价”之目的,2001年美国胸科协会重新修订了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诊治指南[1],全面评价了CAP细菌学、病人分组、诊断方法、抗生素治疗及预防,本文旨在探讨需住院CAP患者不同分级的合理治疗.

    作者:董亚维;庄宏杰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新生儿复杂先心病的体外循环管理

    我院自1998年-2002年间实施新生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18例.现将体外循环(CPB)管理的初步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李桂芬;孙桂民;李春华;龙村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刎颈后合并气管喉端闭锁及兼有发音和呼吸功能的气管食管瘘1例报告

    患者,男,18岁,于1984年12月2日入院.4年前因刎颈导致气管食管在环状软骨平面完全断裂来我院急诊抢救.在作了低位气管切开后,分别进行了食管断端和气管断端吻合.

    作者:张伯垣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脑炎、脑积水1例

    患儿,男,5岁.因发热、腮腺肿痛9天,头痛、呕吐5天入院.既往体健,无神经系统病史.本地有流行性腮腺炎流行,且患儿有腮腺炎接触史.入院查体:体温39.2℃,神志清,精神萎靡.

    作者:李兴平;李跃;蒋玉珊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亚低温在急性脑卒中治疗中的作用

    本文根据近年来的文献报道,就亚低温治疗在急性脑血管病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通过试验基础和临床试验观察两方面进行总结.在试验基础阶段,亚低温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的作用机制主要表现在影响氨基酸代谢、抑制自由基、抑制-氧化氮产生、保护血脑屏障、防止脑水肿等方面,同时也对亚低温治疗的时间窗进行了探讨.在临床试验阶段,一些学者作了有关的临床对照研究,得出亚低温治疗能改善脑损伤的神经功能,降低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致残程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的结论.

    作者:米荷音;陈天风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41例急性心肌梗死亚急性期静脉溶栓治疗观察

    静脉溶栓治疗常指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4-6h以内,年龄在65岁以下的患者进行的治疗.本文对发病时间在6-16h的患者进行了静脉溶栓治疗,并监测其心电,心肌酶学及临床胸痛情况变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徐史芳;孟祥河;吴继楠;杨忠东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干洗剂四氯乙烯致癌性的健康危险度评价

    四氯乙烯(Tetrachloroethylene,TCE)是一种氯代烯烃化合物,无色透明液体,有乙醚样气味.不易燃,不溶于水,性质较稳定,广泛用作干洗剂、金属脂溶剂、脂肪萃取剂等.TCE主要通过呼吸道和皮肤侵入人体.

    作者:张晶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一个卵泡内两个卵母细胞共存分析

    1病例资料患者,32岁,以往月经正常,婚后6年,性生活正常,一直未孕.女方内分泌检查正常,子宫输卵管造影示双侧输卵管通畅.

    作者:张宁;曲庆兰;王文娟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高血压类型与心脑疾病的关系(附588例分析)

    高血压是已被公认的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过去认为舒张压升高(DP ↑)易并发心脑疾病,近些年来有关收缩压升高的危害性已得到一定的重视,本文分析588例各型高血压与心脑疾病的关系,以对纯收缩压升高和收缩压/舒张压升高的临床意义作出进一步的评价.

    作者:段新云;徐玲;邓钰金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山东战略要地肾综合征出血热宿主动物自然带毒与分离毒株抗原型的调查研究

    目的:为摸清山东战略要地HFRS传染源及宿主动物自然带毒与地方毒株的抗原型,探讨病毒抗原型发病的关系.方法:从调查点收集动物组织标本,采用免疫荧光法(IFA)和细胞或乳鼠脑培养来分别检测组织HFRSV抗原和病毒分离与鉴定.结果:从8种动物肺中检出HFRSV抗原,其中大仓鼠、褐家鼠和黑线姬鼠带毒率较高,分别为8.15%、6.40%和6.19%.同时从鼠肺、早期病人血和尿等标本分离出6株病毒,抗原成份分析表明,有3株不含Ⅰ型病毒抗原成份,毒力较弱;3株为含Ⅰ型抗原成份的Ⅱ型毒株.结论:从病原学证实当地HFRS疫区呈多宿主性,鼠肺病毒抗原型与宿主种类相一致;分离毒株抗原成份及毒力有差异,检出含有Ⅰ型抗原成份的Ⅱ型病毒.

    作者:杨占清;俞守义;聂军;陈清;李志峰;刘运喜;张景兰;于晓敏;孙茂倬;巩翠华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硅酮凝胶绷带防治四肢深度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研究

    我院2000年3月-2003年3月应用硅酮凝胶绷带治疗四肢深度烧伤后增生性癜痕共26例,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作者:辛志明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

    胫骨平台由于具有特异的解剖学结构,因此在其发生骨折时,常常带有其独特的特点,在治疗上也就相应增添了许多困难.因此在治疗原则及方法上,国内外各家学者一直争论不休.

    作者:谷贵山;丰景斌;马天庆;李子川;刘嘉裔;车明学;徐莘香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下颌角骨折与下颌第三磨牙关系之探讨

    下颌角是下颌骨的薄弱部位,下颌角骨折在颌面部外伤中有较高的发生率.由于下颌第三磨牙位于下颌角处,与下颌角骨折密切相关,故本文探讨下颌角骨折与下颌第三磨牙之关系.

    作者:陈梅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机械通气用于老年重症急性左心衰并呼吸衰竭的护理特点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用于老年重症急性左心衰并呼吸衰竭的护理特点.方法:将使用机械通气治疗老年重症急性左心衰并呼吸衰竭的102例患者分为合并Ⅰ型呼吸衰竭与Ⅱ型组,对两组的抢救成功率及并发症进行对比.结果: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死率及并发症高于合并Ⅰ型呼吸衰竭组.结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组是病情观察及护理的重点,同时应强化相关业务的培训.

    作者:李帼英;孙淑芳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急性胰腺炎与血浆D-二聚体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与血浆D-二聚体关系.方法:对56例AP患者和40例体检健康者采用乳胶颗粒凝聚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同时检测凝血酶(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KPTT).统计学处理按x2检验.结果:AP患者D-二聚体阳性率为85.7%,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性(P<0.01).并且在Balthazar CT分级B至E级中D-二聚体均显著升高.AP患者凝血功能异常(阳性率91%),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D-二聚体作为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提示AP存在微循环血栓形成和继发性纤溶.

    作者:范洪波;赵炳;宋铭祥;李林辉;赵云凰;唐秀华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产妇全程陪产护理体会

    全程陪产是指一个助产士(有经验的)陪伴一个产妇(规律宫缩、宫口开10m开始),直到分娩后2h,使产妇的产程得到完整性、连续性观察.

    作者:赵金荣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肝血流灌注异常的病因、血流动力学机制和螺旋CT表现

    现代螺旋CT结合运用对比剂和动态扫描技术大大地提高了肝脏病变尤其是肝脏肿瘤的检出率和定性率,同时也发现了越来越多的灌注异常现象.本文综述了肝血流灌注异常的病因、血流动力学机制和螺旋CT表现.

    作者:徐宏伟;晁明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骶管囊肿的治疗-附3例报告

    作者报告近5年来收治3例骶管囊肿,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景平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脑血栓形成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

    脑血栓形成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大部分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偏瘫,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早期康复治疗和护理对提高偏瘫患者的疗效减少后遗症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重大意义.

    作者:饶琴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乳管内窥镜(F.D.S)直视下乳管内乳头状瘤摘除20例临床分析

    我院自2000年3月-2003年3月共诊治乳头溢液患者396例,其中乳管内乳头状瘤98例,我们有选择地对其中20例进行了乳管内乳头瘤直视下摘除术,收到了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魏东新;刘芳 刊期: 2003年第14期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