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凤鸣;焦书海;袁小平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脑梗塞病人血浆总蛋白S(TPS)和蛋白C(PC)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通过对36例正常人对照组、169例高压氧组与87例同期常规治疗组的脑梗塞急性期血浆TPS和PC含量变化的观察.结果常规治疗组高压氧组患者第1天、第10天的血浆TPS和PC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压氧组患者第10天的水平高于同期常规治疗组(P<0.05),接近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塞病人血浆TPS和PC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牛世芹;高春锦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托百士滴眼液在白内障术前的抗菌效果.方法随机选择80例(80眼)白内障患者术眼在术前应用托百士滴眼液3天后观察其结膜囊细菌培养变化,同时选取80例(80眼)白内障患者非手术眼常规使用0.25%氯霉素滴眼液作为对照组.结果用药前,试验组80例细菌培养有31例(38.75%)培养出细菌,主要为葡萄球菌,对照组80眼中亦有32眼(40%)细菌培养(+),用药后再作细菌培养,试验组仅4眼(5%)仍培养出细菌,而对照组仍有24眼(30%)培养出细菌,二者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托百士滴眼液是白内障术前杀灭结膜囊细菌,防止眼内感染的有效药物.
作者:陈俊 刊期: 2004年第08期
干扰素是一组体内存在的、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微量调节蛋白,它具有广谱抗病毒,抗细胞增殖和免疫调节活性,已广泛应用临床.本文就其分类、性能及病毒性疾病的治疗作用作一般综述.
作者:路洪玲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vWF水平的变化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病人53例,按照与糖尿病患者年龄匹配选择正常对照组56例.两组分别进行血清vWF的测定,并测定空腹血糖、收缩压、舒张压、尿微量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结果糖尿病患者的血清vWF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糖尿糖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空腹血糖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0.05);收缩压(r=0.431)、总胆固醇(r=0.500)、空腹血糖(r=0.526)与血清vWF分别呈显著正相关(P值均<0.01).结论糖尿病人血清vWF水平的上升提示存在血管内皮功能损伤.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继发血脂代谢紊乱、高血压等危险性因素,提示在临床治疗中应早期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
作者:潘素芳;张雪莲;谢荣荣 刊期: 2004年第08期
随机抽查2002年1月-12月份处方2698张,不合格处方比去年有所下降,但是不合理处方仍然不少,如用法、用量、不正确,重复用药,配伍不合理等.处方质量关系到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因此,我们必须加强责任心,将差错事故减少到低限度.下面针对处方中常见的不合理用药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翟东绪 刊期: 2004年第08期
我科自2000年开始应用微波局部照射治疗带状疱疹,既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又缩短了病程,临床效果显著,现将38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谢琳;邹绚丽;阿衣帕拉 刊期: 2004年第08期
鉴定于临床越来越多妊娠合并糖尿病病例的出现,我科3年来对该病患者制定实施健康教育计划,收到了满意的效果.以其中一份健康教育计划为例介绍如下.
作者:王哲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肝硬化低蛋白血症的疗效.方法肝硬化病人25例均给予r-hGH 4IU皮下注射,第1周及第2周隔日1次、第3周、第4周每周2次,4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治疗前、后血清前清蛋白、白蛋白、血糖、ALT及胆红素的变化.结果血清前清蛋白治疗前(275.6±23.4)mg/L,治疗后(457.7±33.6)mg/L,P<0.05;白蛋白治;宁前(28.5±4.2)g/L,治疗后(33.5±5.3)g/L,P<0.05.空腹血糖治疗前(4.3±0.5)mmol/L,治疗后(4.8士0.8)mmol/L,P>0.05;ALT及血清胆红素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结论r-hGH能提高肝硬化低蛋白血症患者血清前蛋白及白蛋白水平,尤其对Child A级和B级患者尤为明显.
作者:张伟华;陈丽燕 刊期: 2004年第08期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TICH)的概念是Freneh等于1977年根据CT扫描结果首次提出的,指头部外伤后首次影像学检查未发现颅内血肿,或手术、尸检在原来无血肿的部位发现了血肿.经过一段时间再次检查或血肿清除后在脑的不同部位又发现血肿.临床常见但易忽视,这种迟发血肿往往加重病情增加病人的死亡率和病残率.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占颅脑损伤的1.37%-10.0%,其死亡率占19%-71%.
作者:邓惠芬;仇美英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疗法与预后.方法选择72例确诊的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予糖皮质激素气雾剂(必可酮)吸入和β 2受体激动剂(博利康尼)联合治疗,进行分析.结果治疗1周、2周、3周后,有效率分别为81.9%、95.8%和100%.结论采用β 2受体激动剂和糖皮质激素吸入剂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显著,但预防CVA复发,转为哮喘应有足够的疗程.
作者:黎达均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了解我区普通旅店、招待所卫生状况,探讨用公共场所卫生综合评价方法评价公共场所卫生.方法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 199-2001公共场所卫生综合评价方法.结果13家普通旅店、招待所监测合格率仅为61.53%,较差的占23.08%,很差的占15.38%,基本与实际情况相吻合.结论普通旅店、招待所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宜加强卫生监督监测.
作者:杨兴堂;孙悦昕;周敏;秦景香 刊期: 2004年第08期
急性CO中毒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事故,多发生于冬季夜间取暖和热水器沐浴时.高压氧治疗急性CO中毒具有独特的疗效,其优点:清醒快、恢复早、治愈率高、死亡率低、后遗症少.而急性CO中毒早期高压氧治疗对预防迟发性脑病的发生有着重要作用.
作者:孙丽燕;周素贞;高秀东 刊期: 2004年第08期
高频喷射通气(HFJV)技术出来以来,国内外做了大量有关实验研究的临床观察,它以近于或小于正常潮气量和较高频率进行通气,能有效的提高血氧浓度,改善缺氧状况.目前国内外多采用气管插管的方式进行通气,由于其操作繁琐,使应用受到一定限制.我科使用的JN-Ⅲ(DL)型高频喷射呼吸机,采用普通鼻导管连接,进行氧疗,辅佐治疗小儿重症肺部疾患,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为使高频通气在临床上充分发挥作用,本文介绍对30例中、重度缺氧患儿HFJV前后做了经皮无创血氧饱和度(Tcso2)监测的比较,指导临床选择合适的驱动压和频率,避免以往的盲目性,可作为判断氧疗效果的一项可靠指标,通过此项监测,也可充分证明,高频喷射通气对各种小儿肺部疾病所致的低氧血症,以及一般状况的改善,效果非常明显,为其它治疗发挥作用,争得了宝贵的时间.
作者:陈莉平 刊期: 2004年第08期
肾脏囊性病变是常见的良性先天性病变.小的无症状不需治疗,大囊肿或有症状的需治疗,以往采用手术治疗.其损伤大,容易出现并发症且治疗费用较高,手术治疗主要用于囊肿较大,伴有出血、感染或穿刺治疗效果不好的囊肿[1].我院CT室自1994年3月-2004年1月对278例肾囊肿患者行CT经皮穿刺囊肿抽吸,并注入无水酒精硬化治疗肾囊肿,在治疗过程中无一例并发症.
作者:张静;周晓明;刘炜 刊期: 2004年第08期
审美教育(美育)是培养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内容之一,是大学生文化素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加强对医学生的美育是提高其综合素质,培养21世纪高素质复合型医学人才的需要.医科教师在医学教学中负有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创造医学美的能力的重任.医科教师应加强自身的审美修养.
作者:高秀林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灭鼠药中毒临床较常见,病死率较高.我科以前收治数例,大多因严重剧烈惊厥,普通抗惊厥药难以控制,终以脑水肿呼吸衰竭而死亡.笔者采用利多卡因抢救此中毒2例,效果满意,体会如下.
作者:王侃处;张小军;杨长保;王军宏 刊期: 2004年第08期
我院门诊手术室自1997年-2003年以来,采用小针刀治疗缩窄性腱鞘炎(弹向指),共计40例,现总结如下:1资料:40例患者中女性38例,男性2例,年龄24-68岁,病程长者1年余,短者月余.病变部位:常见左或右手拇指,伸曲受限,有响声,有时疼痛.
作者:姜玉芳;孙晓红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了解新生儿房间隔缺损的发生情况,探讨其诊断标准.方法对4049例新生儿于生后1-7天内,常规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4049例新生儿中,房间隔回声中断3179例,占78.51%,其中,缺口≤5mm3039例,占95.78%,自然闭合率为69.07%;缺口>5mm134例,占4.22%,自然闭合率为19.39%.结论新生儿二维超声示房间隔缺口处可见卵圆膜摆动,彩色多普勒示彩流穿过房间隔者,应诊断为卵圆孔未闭;未见卵圆膜摆动而有彩流穿过房间隔者,应诊断为房水平分流;当房间隔缺口>5mm,断端回声增强,有彩流穿过房间隔者,应诊断为房间隔缺损.
作者:庞立静 刊期: 2004年第08期
为了提高高等护理毕业生的整体素质和临床护理水平.文章从分析高等护理毕业生的优势和不足入手,对我国高等护理毕业生的规范化培训的方法、内容、培训形式、培训管理现状做一综述,并指出我国目前高等护理毕业生的规范化培训存在的问题.
作者:徐彩霞;李亚洁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成人肠套叠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诊断和治疗.方法复习有关文献资料,回顾分析、总结78例成人肠套叠的临床表现、类型、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阵发性腹痛69例,恶心呕吐54例,腹部包块48例.引起套叠主要原因是良性肿瘤(26例)、恶性肿瘤(23例)、炎性水肿(12例).71例接受手术治疗,7例行钡灌肠复位.78例均康复出院.结论成人肠套叠多由器质性病变引起,临床表现主要为阵发性腹痛、腹部包块、恶心、呕吐等,无特异性临床症状;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腹部B超、CT检查,结合腹部钡透、肠镜等辅助检查,可提高术前诊断率,确诊主要依据术中探查.治疗以手术为主,注意维持体液平衡,加强营养支持,术后疗效显著.
作者:顾春林;霍中华;李青松 刊期: 200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