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星;刘小平;瞿国义;石守鹏
目的:提取、分离鉴定云南兔耳草的化学成分.方法:乙醇冷浸提取,氯仿、正丁醇依次萃取,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artselaeroside A(1),3-羟基-5-甲氧基苯甲醇(3-hydroxy-5-methoxy-benzyl alcohol,2),对羟基苯乙醇(tyrosol,3),9′-顺-十八烯酸甘油酯(glycerin-9′-Z-octadecaenate,4),二十二酸甘油酯(glycerin-docosanate,5),二十四酸甘油酯(glycerin-tetracosanate,6),二十四烷酸(tetracosanoic acid,7).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杨丽娟;羊晓东;赵静峰;李良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蝉花真菌分离及液体发酵培养.方法:从蝉花僵虫体、子座芽、孢子分离真菌,并采用三种液体培养基考察菌丝收率.结果:分离得到的蝉花真菌经鉴定为拟青霉属的蝉拟青霉.在含蚕蛹粉、鸡蛋等动物性成分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4天,菌丝收率135 g/L.结论:从蝉花分离得到的蝉拟青霉,可用液体发酵培养.
作者:程东庆;丁志山;林美爱;潘佩蕾;陈宜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从鲜地黄中提取并初步纯化α-半乳糖苷酶和β-葡萄糖苷酶.方法:以总酶活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两种酶的佳提取条件.以酶活力和蛋白质含量为考察指标,确定两步盐析法的硫酸铵饱和度.结果:提取温度和溶剂量对α-Gal的提取具有显著性影响,而提取溶剂对β-Glu的提取具有显著性影响,因此确定以3倍量(v/w)磷酸盐缓冲液,4℃提取4 h为两种酶的佳提取条件.以30%和60%为两步盐析的佳硫酸铵饱和点.结论:鲜地黄中存在α-半乳糖苷酶和β-葡萄糖苷酶,两步盐析法可以使二者得到初步纯化.
作者:赵宇;温学森;崔晶;武卫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采用GC-MS技术对豆豉姜的超临界CO2萃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中鉴定出26种化合物,并以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其相对含量,主要成分为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硬脂酸乙酯、棕榈酸乙酯、香叶醛和橙花醛等.
作者:刘基柱;钟兆健 刊期: 2006年第02期
雷公藤氯内酯醇是从雷公藤植物中分离得到的环氧二萜内酯化合物,是雷公藤中的主要活性物质,本文从生源、半合成、药理等三个方面对该化合物进行全面介绍.
作者:杨光忠;陈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联用阿米洛利与氧化苦参碱预防大鼠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建立二甲基亚硝胺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阿米洛利与氧化苦参碱预防后,血及肝组织生化、羟脯氨酸、透明质酸及层粘连蛋白含量变化.结果:除阿米洛利组,各预防组较模型组肝功能得到改善(P<0.001);阿米洛利和氧化苦参碱预防组较模型组血清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和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降低(P<0.05);预防组肝组织内SOD较模型组升高,而MDA低于模型组(P<0.01);尤以合用组效果佳.结论:阿米洛利与氧化苦参碱对二甲基亚硝胺诱导的肝纤维化均有预防作用,两者合用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作者:刘凌云;左和宁;杨伟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交泰丸中黄连与肉桂不同配伍比例的药效的差异性.方法:选择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交泰丸1组(黄连∶肉桂=10∶ 1)、交泰丸2组(黄连∶肉桂=1∶ 1)、交泰丸3组(1∶ 10)及甜梦胶囊组,采用对氯苯丙氨酸(PCPA)失眠模型,以高效液相和放免法检测大脑中缝核五羟色氨(5-HT)、肾上原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外周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变化.结果:交泰丸1组可以显著升高5-HT含量(P<0.01),而E、NE、DA、ACTH含量虽有升高,但不超过正常值.其它组5-HT含量无明显升高,其E、HE、ACTH含量高于正常组.结论:交泰丸1组药效佳,可能与其协调5-HT与E、NE、ACTH之关系有关.
作者:全世建;林杏娥;刘妮 刊期: 2006年第02期
采用C18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从蛇毒粗毒中提取出一种新的PLA2同源物,其分子量为13900Da,N末端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为:HLLQFRKMIKKMTKK.通过GenBank的protein-protein BLAST软件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N端的15个氨基酸与已知其他蛇毒PLA2具有较高的同源性.
作者:马安德;吴少瑜;张嘉杰;李志琴;徐伟;余乐;文晓芸;吴曙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牛膝药材贮存中质量变化,并建立宏观检测的快捷简便方法.方法:采用红外光谱技术结合计算机辅助比对软件技术,对牛膝药材贮存过程中的药材质量的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牛膝药材的热稳定性进行了模拟实验.结果:从红外光谱谱图上可以将变质药材与正常药材区别开来,同时热稳定性模拟实验表明,当温度升至140℃时,牛膝药材的红外光谱开始发生明显变化.结论:红外光谱技术可以作为一种宏观的药材质控方法,同时也可以为中药材的贮存和干燥等条件的确定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余振喜;白雁;陈志红;贾永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施用根瘤菌接种剂后的1年生甘草播种苗观测结果,根瘤形态较为规则,多集中分布在10~20 cm深的根系范围内,平均结瘤率为80%.7月20日和9月20日左右出现两次结瘤高峰.施用N、P、K复合肥后,结瘤数量明显降低.施用根瘤菌接种剂的单株结瘤数量比对照提高77%,种苗的株高、芦头粗度、地下部分干重和总干重均比对照显著提高,但对甘草酸含量没有明显影响.
作者:孙志蓉;王文全;翟明普 刊期: 2006年第02期
通过采用热水提取、乙醇沉淀获得沙棘叶水溶性粗多糖,再经酸性乙醇分级,将沙棘叶水溶性粗多糖分为三个级分SJ1、SJ2和SJ3,将对自由基有初步清除作用的SJ2脱蛋白后经DEAE-SephdexA-25进行分离纯化得SJ22.SJ22经纸层析、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和SephroseCL-4B柱层析纯度鉴定表明:SJ22为分子量均一的纯多糖.分子量为7万.纸层析显示SJ22单糖组成为Xy1、Ara、Glc、Gal、GalA.抗衰老活性研究结果表明,SJ22能有效清除·OH、O-2·自由基,对脂质自由基·R效果不明显.
作者:刘春兰;刘海青;邓义红;刘明亮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正交实验法优选牛黄清热胶囊的提取工艺.方法:以干浸膏的收膏率和黄芩苷[1]的含量作为考察指标,采用L9(34)正交表进行筛选,考察了乙醇的浓度,乙醇的用量,提取的时间,提取的次数,药材的粒径等因素以确定佳的提取工艺.结果:黄柏、黄芩,虎杖等中药饮片,加70%乙醇回流提取二次,第一次加入6倍量70%乙醇,加热提取2.5 h;第二次加4倍量7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1.5 h为佳的提取工艺.
作者:向梅先;苏汉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对咸虾花Vernonia patula (Dry) Merr.进行鉴定.方法:采集药材标本,对标本进行原植物鉴定、药材的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结果:咸虾花的根、茎与叶的组织构造有一定特点,可对其进行生药鉴定,并为其制定质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蔡毅;朱意麟;柳丹;滕建北;王进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栽培高山红景天的红景天甙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与栽培年限和海拔高度有明显相关.在低海拔地区栽培摘花序处理可以提高红景天甙含量.
作者:石铁源;全雪丽;张美淑;李熙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对活络止痛膏进行镇痛抗炎的药效学研究.结果表明:活络止痛膏能提高小鼠对热刺激的痛阈值,抑制醋酸所致的小鼠疼痛,表明其有镇痛作用;活络止痛膏能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和角叉菜胶所致的大鼠足跖肿胀,明显抑制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形成,表明其有抗炎作用.本研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刁飞宇;李沛波;苏薇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以天麻为实验材料,对AFLP指纹银染技术及实验操作中的关键技巧做了比较详尽的叙述,取得了比较理想的实验结果.
作者:常楚瑞;王晓丽;龙庆德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PVP包覆的β-榄香烯口服脂质体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行为.方法:建立了血浆中β-榄香烯的分析方法,将三种药物对大鼠一次性灌胃后在不同时间眼眶取血.乙醚提取后以气相色谱法定量分析血药浓度,用统计矩方法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PVP包覆β-榄香烯口服脂质体的药物动力学参数如下:T1/2(95.07±20.46)min,AUC(348.72±32.49)μg/min*ml,Cmax(4.39±0.33)μg/ml,Tmax(60)min.结论:以普通脂质体为参比制剂时PVP包覆的β-榄香烯口服脂质体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40.2±7.5)%.
作者:张修宇;邓英杰;赵春杰;王秀敏;李喆;高晓非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建立中药材海金沙新的分析鉴定方法.方法:以甲醇、氯仿、石油醚为提取溶剂,提取中药材海金沙,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Fourier谱鉴定法对提取物进行分析鉴定.结果:通过对三种海金沙药材的甲醇、氯仿、石油醚提取物实验,分析、比较所得出的图谱,获得了海金沙的标准X射线衍射Fourier指纹图谱及特征标记峰值.结论:实验结果表明,X射线衍射Fourier指纹图谱鉴定法可用于中药材海金沙的分析鉴定.
作者:徐海星;刘小平;瞿国义;石守鹏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为研究城南细辛的活性化学成分,用乙醇冷浸提取,柱层析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经理化方法和光谱方法(UV, IR, NMR, MS)鉴定为卡枯醇(kakuol, Ⅰ)、2-甲氧基-4,5-亚甲二氧基苯丙酮(2-methoxy-4,5-methylenedioxypropiophenone, Ⅱ)和Pluviatilol(Ⅲ).化合物Ⅱ、Ⅲ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杨志玲;蒋梅香;李福双;徐康平;谭桂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对葛根芩连微丸中黄芩苷和小檗碱含量及其溶出度进行了考察,为改进、提高药品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含量测定采用HPLC法,溶出度测定以浆法操作.HPLC法测定含量,计算葛根芩连微丸中黄芩苷和小檗碱的含量及累积溶出率.结果:葛根芩连微丸中黄芩苷含量为5.53 mg/g,小檗碱含量为21.35 mg/g,黄芩苷和小檗碱溶出度在180 min时达到40%和45%就不再明显增加.
作者:谭晓梅;吴艳萍;吴昭晖 刊期: 200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