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喆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对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科治疗的28例骨质疏松压缩性骨质患者进行资料回顾性分析,掌握围手术期的护理和康复指导方法.结果 2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1d 24例患者腰背部疼痛显著改善,4例改善,术后3d均能佩戴腰围下床活动;术后无1例发生骨水泥渗漏、脊髓及神经根受压症状.讨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的有效方法,通过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的减轻疼痛感、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许克霞;苏静 刊期: 2018年第43期
目的 对急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本院在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护理手段,给予实验组患者急诊护理路径.在护理后,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抢救、康复的效果,以及患者对于急救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在急诊分诊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急救时间、治疗方案确定时间上的抢救效果发现,实验组所用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康复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5%,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77.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抢救,能够明显的缩短抢救时间,使患者尽快恢复,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开来.
作者:马素林 刊期: 2018年第43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虏对阴道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以笔者所在医院于2017年01月--2018年01月收治的阴道炎患者7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将之随机分为常规组(n=35)、研究组(n=35),常规组行常规化护理,研究组在常规化护理的同时加强健康教育护理.结果 研究组临床治疗效果高达94.29%,常规组临床治疗效果高达80.00%,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5.6±5.6)分,比较常规组护理满意度评分(84.6±4.3)分,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阴道炎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加强健康教育护理可进一步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且患者对此种护理方式比较认可.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慕长英 刊期: 2018年第43期
目的 探究循证护理干预模式在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手术患者术后治疗期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24例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各62例,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行循证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指标.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指标高于参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指标低于参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 针对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手术的患者实施术后治疗期循证护理干预,能够支持和确保患者顺利获取到较好临床结果,适宜借鉴推广.
作者:郭晓晶;亢俊英;王瑜 刊期: 2018年第43期
目的 关于腹部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在运用中西结合护理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本文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腹部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6年7月到2017年7月,根据患者的意愿分为A组和B组,每组34例,其中A组采取传统方法进行护理;B组采取中西结合方法进行护理.结果 从心理特征、护理满意效果等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B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西结合方法进行护理,对于腹部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来说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李从贵 刊期: 2018年第43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像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9月18日-2017年10月20日间在本医院接受治疗的150例产后抑郁症患者,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各75例.前组应用常规护理措施;后组应用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孕酮、雌二醇水平以及出院后半年的用药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SAS、SDS评分、孕酮、雌二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对产后抑郁的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当中,我们很好的应用了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很好的改善了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态,减轻临床症状,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阮金玉;唐文 刊期: 2018年第43期
目的 降低UEX发生率.方法 使用一些胶布、绳子对导管进行二次固定,形成双保险.结果 统计二次固定应用前两年与后两年的脱管数据,发现脱管次数同比下降.结论 二次固定可有效降低脱管率.
作者:胡馨秀;张静 刊期: 2018年第43期
目的 探讨护患沟通技巧在急诊输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急诊科室收治的80例输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分40例患者.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护惠沟通技巧,从而比较这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护理满意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输液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一方面,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5%,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7.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由于对照组,两组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输液过程中应用护患沟通技巧不仅你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而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罗静;杨海妮;黄美娟;陈智萍;吕雪娴;林婷婷 刊期: 2018年第43期
目的 探讨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急诊科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依据急诊护理模式划分为两组,对照组(n=24)行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n=24)采用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对比两组急诊效果.结果 观察组接诊至确诊时间为(18.64±3.81)min,接受专科治疗时间为(27.05±5.13)min,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5.8%,致残率为16.7%,明显优于对照组83.3%、33.3%,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应用效果优良,值得推广.
作者:王文琴 刊期: 2018年第43期
目的 观察中医护理在酒精戒断综合征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出2015年2月到2017年2月这一时间段我院接收并治疗的酒精戒断综合征患者62例,并依据不同护理方式分成两个组别,组一31例患者施以常规的护理,组二31例患者施以中医护理干预,比照两组治疗前后酒精戒断综合征评定量表总分、治疗疗效总评量表(CGl)总分.结果 组二酒精戒断综合征评定量表总分、CGl总分都好于组一,P<0.05.结论 在药品治疗的前提之下联合中医护理干预,能够增强酒精戒断综合征患者的治疗疗效,提升患者的预后.
作者:高娃 刊期: 2018年第43期
目的 对脑瘫患儿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方法进行分析,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 将我院90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并分别给予生活自理能力训练以及常规护理,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进行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护理能力均得到相应提高,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量表评分分别为(29.4±2.0)分和(38.7±3.7)分,可见实验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护理能力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脑瘫患者进行生活自理能力训练,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利于促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同时减轻患者家庭的负担,值得进行应用及推广.
作者:周微微 刊期: 2018年第43期
目的 探析护理干预在呼吸内科护理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158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7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指标.结果 两组干预后的PaO2、PaCO2和心率水平均优于干预前,仅观察组的呼吸频率小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PaO2、PaCO2、心率和呼吸频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护理重症患者效果确切,能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促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作者:杨静;顾亚萍 刊期: 2018年第43期
目的 对于现阶段护士的核心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为护士的进步提供体系构建的依据.方法 对从事护理的100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德尔菲咨询研究办法确定全方位的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详细划分了各个指标的占据位置.结果 经过两轮护理人员的咨询沟通后,反馈的有效性达到了86.5%和98%,权威系数为0.89,根据调查结果数据显示,将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分为一级内容、二级内容和三级内容,其中一级指标又详细的划分为,护理意识,实践操作技能,护理相关能力,临场应变能力,未来发展潜力,优秀品质等.结论 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在集中化、统一化的专家建议下,体系的构建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可全方位测评护士的整体素养.
作者:樊子双;谭淑娟;付志华 刊期: 2018年第43期
目的 本文将对临床路径在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探究.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急诊科收治的4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组,另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4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临床路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抢救时间(21.54±2.17)、康复时间(3.82±1.62)、出院时间(5.02±0.38)均短于对照组抢救时间(38.47±4.76)、康复时间(6.67±1.34)、出院时间(7.92±2.26),生活质量(94.47±1.73)高于对照组(56.28±1.3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5.7%(45/47)明显高于对照组82.9%(39/47).结论 在对急诊科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采用临床路径护理模式,能够有效防止护理中有关安全隐患的发生,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申香淑;韩吉淑;李香玉 刊期: 2018年第43期
目的 探讨气囊贴对血小板低下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患者止血压迫效果.方法 根据入院顺序将我院收治的42例血小板低下行PICC穿刺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置管后采用自制气囊贴止血方案,对照组置管后自粘胶带加压穿刺点止血方案,观察两组PICC穿刺点渗血情况.结果 穿刺后观察组24h内0级出血概率较对照组明显高,而I级、II级、Ⅲ级出血概率明显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后观察组出血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气囊贴对血小板低下PICC穿刺患者的止血效果明显,减少护理人员工作量;压力适当可调节,持续使用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宛小芹 刊期: 2018年第43期
目的 研究讨论细节护理在儿童手术室护理中的具体操作方法,并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在本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4月接受的患儿中选择120例,均分为A组和B组.B组均为医院手术室常规护理,A组均为手术室细节护理,比较AB两组的手术室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与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60例患儿的手术室质量评分均高于B组,A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B组高出(24.99%),A组患儿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比B组低(18.44%),以上三种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院在进行儿童手术时,应用手术室细节护理,可以明显的提升医院的护理质量,增加患儿家属住院期间的满意度,同时还大大降低了儿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非常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姚玲丽;刘雪萍;张晓燕 刊期: 2018年第43期
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在寻常性银屑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近2年收治的8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将其分为中医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每组患者40例,常规护理组即行常规护理,中医护理组即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行中医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中医护理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中医护理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 中医护理应用于寻常性银屑病患者中,可促进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治疗有效率,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王莉婷 刊期: 2018年第43期
目的 探讨产后综合康复护理对产妇产后抑郁及子宫康复的影响.方法 此次依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将2013年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分娩的产妇120例分组为:对照组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观察组用常规护理+综合康复护理模式干预;将两组患者所获相关数据作对比分析,探讨产后综合康复护理对产妇产后抑郁及子宫康复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产妇护理后抑郁评分(2.98±0.34)分低于对照组(5.76±1.31)分,P<0.05;观察组产妇子宫入骨盆时间、恶露时间、产后出血量等情况7.09±1.12d、2.30±1.06d、198.75±110.32ml优于对照组10.35±4.71d、4.73±2.16d、451.36±102.70ml,P<0.05.结论 产妇用常规护理+综合康复护理模式干预效果显著,可有效避免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并可帮助产妇子宫尽早康复.
作者:刘俊霞 刊期: 2018年第43期
目的 探讨应用微信平台对神经外科气管切开带管出院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7年9月神经外科气管切开带管出院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进行常规的健康宣教指导.出院后对照组按照常规进行随访,试验组患者家属则加入微信群.此群定期向患者家属发送疾病相关健康教育知识与信息.通过互动给予个性化干预.于出院后1周、1个月、3个月进行再评估.结果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试验组患者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管道护理规范性、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微信平台在神经外科气管切开带管出院患者延续护理中的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耿芹;仲美华 刊期: 2018年第43期
目的 探讨综合保温护理干预在极(超)低出生体重儿PICC置管中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 将195例PICC患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05例和90例,实验组患儿在PICC置管中均采用综合保温护理干预,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方法.结果 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4.3%和86.7%,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2.4%和83.3%,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18.9%,实验组为5.7%,实验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综合保温护理干预在极(超)低出生体重儿PICC置管中的临床应用明显提高PICC一次穿刺成功率和一次置管成功率,降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
作者:卢君;陈微;王靖;林茜;张丹 刊期: 2018年第4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