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源性一氧化氮抗内毒素致大鼠肺微血管高通透性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刘艳梅;张君岚;王殿华;凌亦凌;黄善生

关键词:外源性, 一氧化氮, 抗内毒素, 大鼠, 肺微血管通透性, 高通透性, 聚集, 肺内, 统计学处理, 气管内, 肺组织形态学,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血管数目, 蛋白含量, 光镜观察, 凋亡, 流式细胞术检测, 对照组, 滴注, 百分率
摘要:目的:肺内中性粒细胞(PMNs)聚集及微血管通透性增高是内毒素活性成分脂多糖(LPS)致急性肺损伤(ALI)的重要发病环节.一氧经氮(NO)对微血管通透性的病理生理作用迄今尚无定论.本实验旨在观察气管内滴注NO供体硝普钠(SNP)能否通过促进PMN凋亡,减轻肺内PMN聚集,起到抗LPS所致的以微血管通透性增高为特征的ALI的作用.方法:动物实验采用气管内滴注给药.分假手术(Sham)组、LPS(100 μg/只)组、LPS+SNP(5 μg/只)组.6 h后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蛋白含量、肺组织中伊文思蓝(EB)含量及光镜观察染料单星蓝(MB)颗粒标记的肺微血管数目评价肺微血管通透性变化;测定BALF中PMN数量及肺组织形态学光镜观察评价肺内PMN聚集程度.分离和培养人血PMN,分对照组、LPS(10 ng/mL)组、SNP(5×10-3 mol/L)组和SNP+LPS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24 h的PMN凋亡百分率.统计学处理:数据用均数±标准误(±s)表示,行相应的统计学处理,以P<0.05为显著性差异.结果:BALF中蛋白含量、PMN数量和肺组织中EB含量的变化为,LPS组较Sham组明显增多(P<0.01),LPS+SNP组较LPS组明显减少(P<0.05).光镜形态学的变化为,LPS组较Sham组MB颗粒标记的肺微血管数目明显增多并且肺间质中大量PMN浸润,LPS+SNP组较LPS组上述变化减轻.PMN凋亡百分率的变化为,与对照组相比,LPS组无显著变化(P>0.05),SNP组明显升高(P<0.01),SNP+LPS组较LPS组显著提高(P<0.01).结论:气管内滴注LPS可导致以PMN在肺内聚集、肺微血管高通透性为特征的ALI.SNP通过减少PMN在肺内聚集,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抗LPS所致肺微血管高通透性的作用.促进PMN凋亡可能是SNP减轻PMN在肺内聚集的机制之一.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相关文献
  •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肾脏NO的生成及其作用

    目的:以往的工作表明,大鼠肾缺血45 min再灌注后,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高,尿蛋白增加.本文在此模型上观察入肾血(inflowing-renal blood, IRB)、出肾血(outgoing-renal blood, ORB)和肾组织NO代谢产物NO-2/NO-3含量及尿液中NO-2/NO-3排泄率的变化;

    作者:王新良;黄善生;陈晓玲;凌亦凌;乔丽敏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畅脉舒对高脂血症并高粘血症的防治作用

    许多研究已证实高脂血症并高粘血症能导致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并使CHD的死亡率增加.目的:本文以甘糖酯为对照,观察了有银杏叶、丹参、蒲黄等16味中药组成的畅脉舒对高脂血症并高粘血症患者的影响.

    作者:刘同美;王家富;宋秀媛;丁怡;段文卓;王建英;杨秀英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糖尿病患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测定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可溶性白介素-6受体(sIL-6R)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住院的Ⅰ型糖尿病(DM1)12例(男8,女4例),年龄6~37岁,平均24.4岁,病程2个月~8年,平均4.22年.2型糖尿病(DM2)32例(男12、20例),年龄41~72岁,平均48.7岁;病程6个月~14年,平均9.18年,其中微血管病变(DM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神经病变)18例,无微血管病变14例.健康对照组20例(男7、女13例),年龄29~42岁,平均34.8岁.血清sIL-6R检测采用ELISA,空腹血糖(FBG)和血清INS、CP分别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和放免法.结果:血清sIL-6R水平,DM1高于DM2(225.31±35.98比170.89±50.09 μg/L),DM2有微血管病变组的又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185.72±61.23比141.47±45.57 μg/L),而DM1、DM2及有无微血管病变组均高于健康对照组.DM1、DM2患者血清sIL-6R水平与FBG、INS、C-P均无相关关系.结论:1.血清sIL-6R参与了DM发病的生理过程,并可作为其病情变化的一项检测指标;2.患者升高的血清sIL-6R可能有助于IL-6对胰岛β细胞的损害,从而导致DM1的发生或加重其病情;3.DM2患者亦存在较明显的免疫机能紊乱,血清sIL-6R水平升高即与此有关,而非FBG及INS、C-P水平变化所致.

    作者:赵亚平;王加林;吴和军;周玮;王昱;吴正和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急性重症心肌炎的诊断与救治(附118例临床报告)

    作者:张素杰;李拥军;惠波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Gβγ蛋白在细胞信号交互转导中的作用及其心血管病学意义

    G蛋白(G-protein)是质膜蛋白的一种,位于胞浆膜面,是广泛存在的一类信号转导蛋白.机体内有多种G蛋白存在,其中异源三聚体G蛋白(heterotrimeric G-protein)与具有7个跨膜结构的细胞膜受体偶联,介导复杂的细胞信号转导作用.三聚体G蛋白由α、β、γ三类亚单位组成,目前已发现有21种α亚单位(45~52 kD),5种β亚单位(35~37 kD)和11种γ亚单位(8~10 kD).β和γ亚单位一般以βγ聚合体形式存在,长期被认为是无功能性的亚基.近来的研究发现,βγ亚单位同样作为一个功能单位参与信号传递过程,并不像以往认为的那样,只有α亚单位在信号转导中起主要作用,βγ不具备效应活性,仅对Gα功能起调节、终止作用.新近的研究显示,Gβγ不仅能够介导独立的信号传递通路,而且可能是G蛋白与其他信号通路进行交互转导(cross talking)的调控点.

    作者:余细勇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特异、灵敏的人血清甲转状腺蛋白单克隆抗体ELISA方法的建立

    目的: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 Tg)是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合成的一种糖蛋白,分子量为660 kD,沉降系数为19S.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有一小部分进入血液循环,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腺癌、亚急性甲状腺炎及地方性甲状腺肿等症可因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被破坏或通透性增加,而引起血中Tg水平的增高.Tg在血中的含量甚微,目前多采用放射免疫技术检测,但因该法受到一些条件限制,不能广泛应用.本文建立了TgMcAb ELISA双抗体加心法,提高了检测的特异性,灵敏度.其灵敏度为1ng/mL;批内变异系数为5.30%±0.01%(n=40),批间变异系数为6.70%±0.02%(n=10),116名健康献血者有72.4%含有甲状腺球蛋白.该法操作简便,便于推广应用.对科研及临床上甲状腺的诊断和疗效判断上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作者:叶静;汤特;张天庚;陈祖培;闫玉芹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bcl-2在鸡马立克氏病肿瘤中的表达

    目的:从mRNA水平测定bcl-2在鸡马立克氏病MD肿瘤中的表达,阐明bcl-2与MD淋巴瘤形成的关系.方法:用来克亨SPF鸡复制MD肿瘤模型,取肿瘤和相应正常组织,液氮保存,用AGPC(Acid Guanidiniun Thiocyanate-Phenol-Chloroform,一步法)法提取组织总RNA(TRNA),紫外测定其浓度,甲醛变性胶电泳观测其纯度.一个含鸡bcl-2 1.2 kb片段的质粒(pTTCB1),经转化扩增,提取质粒DNA,并用限制性内切酶(RE)消化,回收纯化bcl-2片段,放射性[α-32P]标记,制成探针,通过班点(Dot blot杂交和Northern blot分子杂交检测MD肿瘤组织中的bcl-2的表达情况,并与相应的正常组织比较.结果:①MD肿瘤组织和相应正常组织中均有bcl-2的表达;②MD肿瘤组织中bcl-2 mRNA的水平明显高于相应的正常组织.结论:bcl-2表达产物通过阻遏细胞凋亡促进MD淋巴瘤的形成.

    作者:张书霞;陈万芳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血管紧张素Ⅱ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异常增殖,血管壁细胞外间质组成改变导致的血管重构,在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再狭窄等许多心血管疾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主要因子,显著增加VSMC的增殖和肥大,但确切分子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有报导提示与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有关,本研究对此作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玉珍;高平进;王兴宇;张宗梁;朱鼎良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低浓度MNNG引起vero细胞PKA途径激活及CREB磷酸化

    紫外线、离子辐射及烷化剂等理化因子不但能直接攻击DNA,还可能通过激活细胞内信号系统引起一系列后继的基因外事件,包括基因表达的改变.已经证明0.2 μmol/L MNNG能在vero细胞中引起DNA聚合酶β转录增加,而其启动子中能为转录因子CREB二聚体结合的CRE基序则被认为是转录激活所必需的.PKA等蛋白激酶能催化CREB丝氨酸-133的磷酸化并激活其转录活性.

    作者:王谷亮;余应年;谢海洋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HMGI高表达促进单核细胞PDGF-B链基因转录

    血管内皮细胞与循环血细胞,如单核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动脉粥样硬化等重要心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众多的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因素也同时作用于这些细胞.我们曾发现高迁移率蛋白Ⅰ(HMGⅠ)能促进ECV304细胞核转录因子NF-κB与PDGF-B链基因上游切应力反应元件(SSRE)的结合.

    作者:王小明;邱劲;李素敏;李健;沈传陆;斯勤;郭恒怡;吴其夏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雌激素水平对红细胞膜脂流动性及微循环影响的研究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探讨雌激素(E)水平对脂代谢及红细胞膜脂流动性(LFU)、微循环的影响,从细胞和大分子水平认识妇女不同E水平与冠心病(CHD)的发病关系.方法:选择孕龄期妇女(A组)60例(36.06±6.67)和绝经一年以上妇女(B组)60例(62.76±6.85岁),均分为三个亚组,即健康组(A1、B1组)、CHD组(A2、B2组),CHD伴子宫肌瘤组(A3,B3组),每组20人.

    作者:张密林;王曦云;何艳萍;刘淑杰;张季;吴乃宝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The Mexican axolotl (Ambystoma mexicanum) provides and excellent model for studying heart development since it carries a simple recessive cardiac lethal mutation that results in a failure of mutant embryonic myocardium to contract.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医学专科学校病理生理学佳教学模式探讨

    我国医学专科学校数量多,校情复杂,病理生理学教学开展差距颇大.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不能独立成为教研室,缺乏专职病理生理学教师,教学安排多与病理解剖学混合排课,缺乏较适用的实验指导,成绩难于独立考核评估.

    作者:宋举武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N-乙酰半胱氨酸对LPS诱导离体兔肺动脉反应性改变的影响

    目的:内毒素的活性成分脂多糖(LPS)所致动物肺损伤常伴有肺动脉高压(PAH).LPS是否通过抑制肺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作用而促进PAH的形成,目前还不清楚.Bernard等报道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 NAC)可改善内毒素所致的肺损伤.本研究旨在离体水平观察NAC对LPS引起的肺血管反应性改变有何影响,并探讨其细胞保护作用.方法:制备离体兔肺动脉环.①对照组,培养基中加入生理盐水溶剂;②LPS组,培养基中加入LPS 4 μg/mL;③LPS+NAC组,培养基中含LPS 4 μg/mL及NAC 0.5 mmol/L; ④NAC组,培养基中含NAC 0.5 mmol/L.各组孵育3 h、7 h,观察肺动脉环对新福林(PE)的收缩反应及对乙酰胆碱(Ach)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光镜下观察血管形态结构改变.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差异显著性检验行多样本均数的t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结果:①LPS孵育3 h、7 h时肺动脉环对Ach(10-6 mol/L)的内皮依赖性舒张百分比分别为60.70%±12.7%、60.76%±9.85%,显著低于同时间点的对照组84.04%±6.37%、76.80%±2.69%(均为P<0.05),Ach剂量反应曲线(10-8~10-5 mol/L)右移.与LPS组相比,NAC和LPS共同孵育3 h、7 h肺动脉对Ach(10-6 mol/L)的舒张百分比均增高,分别为75.41%±9.98%、77.84%±10.48%,(均为P<0.05),Ach剂量反应曲线(10-8~10-5 mol/L)左移.LPS孵育3 h、7 h均不影响肺动脉环对PE的收缩反应.②光镜下可见:LPS组内皮细胞肿胀、脱落,内皮下弹力纤维有断裂,平滑肌细胞水肿.NAC可减轻血管壁各层的形态学改变.结论:①LPS可导致离体兔肺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减弱,这可能是内毒素肺损伤时肺动脉高压的原因之一;②NAC可调整肺动脉的张力,使LPS所致的肺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减弱得以恢复,并可减轻LPS引起的血管内皮及平滑肌细胞损伤,从而发挥其细胞保护作用.

    作者:黄新莉;凌亦凌;朱铁年;孟爱宏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暴发性脉络膜出血的临床病理生理

    作者:骆云鹏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银杏内酯B对光化学诱导树鼩脑缺血时神经PAF受体结合特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光化学反应后24 h中心区、半暗区PAF受体结合特性,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受体拮抗剂-银杏内酯B(ginkgolide, GB)对脑缺血时神经元的保护机制.

    作者:杨丽君;李树清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药物对兔晶体上皮细胞的相互作用

    目的:晶体后囊混浊(后发性白内障)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的主要并发症,长期困扰着人们.尽管混浊的后囊膜可通过再次手术或激光的方法去除,但晶体后囊的屏障作用会被破坏,增加视网膜脱离、黄斑囊样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彭惠;李平华;罗莉霞;骆云鹏;汤为学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卡托普利对犬周期性血流减少时血小板功能作用实验研究

    目的:建立Folts模型--一种冠脉血流周期性减少(CFRs)模型,观察发生CFRs期间血小板直接或间接激活产物的变化,并观察卡托普利对CFRs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用杂种犬38条,麻醉意外,手术失败及出现室颤者不纳入研究.分正常对照(n=7), Folts模型组(n=9),卡托普利组(n=10),Folts模型建立是通过开胸分离冠状动脉前降支及冠状静脉,分离的冠脉近端放置电磁流量计探头,远端放置自制的塑料狭窄环,该狭窄环能使血管狭窄达到所要求的程度,在放狭窄环前,用血管钳挤压方法使血管内膜损伤.建立冠状静脉--右心房回路,以采取血样及给药.

    作者:张兴凯;王立军;贾国良;李兰荪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益心口服液对防治心肌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益心口服液对防治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研究范围的冠心病患者共60例,随机单盲法分成益心口服液组30例,消心痛组30例.治疗前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轻重、症状、体征、血液生化指标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通过治疗前后患者血浆NO、ET、TXB2、6-Keto-PGF1α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来观察益心口服液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秀薇;陈汝兴;袁灿兴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高原低氧对大鼠中脑区神经肽的影响

    目的:选用Wistar大鼠由平原直接接运至海拔2260 m, 3460 m高海拔环境.以放射免疫分析法研究了大鼠在高海拔急性低氧24 h和30 d慢性低氧期脑内中脑区β-内啡肽(β-EP)、加压素(AVP)、生长抑素(SS)含量的变化.方法:实验动物按完全随机法分组.实验方法以现场依次提取中脑内神经肽免疫活性物质.上述三种放免药盒由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提供.用西安产FJ2003/50型γ计数仪测定沉淀物的counts.min-1,以同批实验所做的竞争抑制标准曲线,换算并求出每毫克脑组织中β-EP、AVP、SS的含量.结果:1.在2260 m、3460 m 24 h急性低氧期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β-EP、AVP、SS含量显著降低(P<0.01).2. 在3460 m 30 d慢性低氧期出现时相性变化:(1)2~3 d:β-EP、持续增加(P>0.05),AVP趋于增加(P<0.05),SS则出现持续降低(P<0.01),β-EP、与AVP呈正相关(r=0.596)、与SS呈负相关(r=-0.842).(2)3~15 d:β-EP、AVP、SS呈进行性降低(P<0.01).经相关分析,均为正相关(分别为Rβ-EP、AVP=0.586,RAVP、SS=0.734, Rβ-EP、SS=0.847).(3)15~30 d:β-EP、趋于回升(P>0.05),AVP、SS则持续性减少(P<0.01).经相关分析,AVP与SS呈正相关(r=0.723).结论:大鼠在高原低氧环境中急性和慢性低氧期中枢内中脑区神经肽含量受到明显影响.在急性低氧期3种神经肽低于对照组,可能与脑细胞的合成、分泌受到低氧抑制有关,在慢性低氧期出现时相性变化可能与神经内分泌的调控作用有关.据此认为神经肽在低氧反应中可能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作者:刘永年;谢新民;张伟 刊期: 2000年第10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病理生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