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急性白血病p16基因甲基化研究

蒋俊煌;沈建箴;郭瑞官;杨月玲;陈志哲

关键词:儿童急性白血病, 基因甲基化, 复发, 对照组, 病程和预后, 总有效率, 完全缓解, 评价疗效, 患者, 非甲基化, 发病机制, 治疗, 预测, 酶切, 技术, 化疗, 方法, 病例
摘要:目的:探讨p16基因甲基化与儿童急性白血病(AL)的发生、发展、预后的关系.方法:用酶切加PCR技术研究33例初治儿童AL,15例复发儿童AL及30例对照组p16基因甲基化情况,并观察p16基因甲基化与化疗结果的关系.结果:33例初治AL有3例、15例复发AL有6例、30例对照组中0例存在p16基因甲基化.可评价疗效的31例初治AL中,3例甲基化患者均未缓解;28例非甲基化患者中3例获完全缓解,23例部分缓解,2例未缓解(总有效率92.86%).结论:①在初治儿童AL中p16基因甲基化率低,不是儿童AL的主要发病机制.②p16基因甲基化率儿童AL复发病例显著上升,值得重视,同时对指导治疗及预测病程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相关文献
  • 吸烟大鼠肺部肥大细胞与c-fos基因表达的动态观察

    目的:动态观察吸烟大鼠肺部肥大细胞与c-fos基因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吸烟病变中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置于气体刺激装置中进行实验,分别选2周、4周、12周、24周等时点对肺组织取材,H-E染色;采用甲苯胺蓝染色法检测与图象分析仪分析肥大细胞;支气管粘膜上皮表达FOS蛋白则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以20个高倍视野中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反应c-fos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1)吸烟大鼠肺组织主要为炎性病变:粘膜上皮溃疡,支气管纤毛柱状上皮坏死、脱落,部分粘膜上皮出现增生,甚至鳞状上皮化生,杯状细胞增多,粘膜下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以及肥大细胞侵润,平滑肌增厚.(2)吸烟大鼠肺部肥大细胞变化(个/mm2):2周2.82±1.16、4周4.58±1.23、12周5.86±1.32、24周8.02±1.89,除第2周外,其余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吸烟大鼠FOS蛋白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为(个/20视野):2周10.80±3.40、4周16.20±2.60、12周18.60±3.10、24周19.20±3.8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讨论与结论:吸烟大鼠肺部出现支气管炎病理改变,在4周后出现肥大细胞增殖;2周后支气管粘膜上皮FOS蛋白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增多,表明在香烟持续刺激时,c-fos基因激活而表达水平增高.c-fos基因激活和肥大细胞增殖与哮喘、肺纤维化、细胞增生及气道炎症等病变相关;提示肥大细胞与c-fos基因在吸烟所致病变和气道功能紊乱过程中充当重要角色.

    作者:王潮临;赵晓琴;马韵;温冠媚;邝晓聪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人羊膜FL细胞CROC-1基因表达反义阻断后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目的:CROC-1是人细胞中新发现的基因,其酵母同源基因MMS2是一个抗增变基因.本研究用反义策略建立CROC-1基因表达阻断细胞系,分析CROC-1基因在细胞生理活动中的作用.

    作者:陈建明;余应年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羚蝎胶囊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脑细胞的保护机制

    目的:探讨羚蝎胶囊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脑细胞的保护机制.方法:(1)采用胶原酶与肝素复合法制造大鼠脑出血模型.动物分成正常、假手术、模型、清开灵、羚蝎胶囊等五组(各10只).(2)胰蛋白酶法制备大鼠脑细胞悬液,Fura-2/AM(终浓度为5 μmol/L)负载.用日立F-4500型双波长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大鼠脑细胞内Ca2+的浓度.(3)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大鼠脑组织内SOD的活力;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大鼠脑组织MDA的含量.(4)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大鼠海马组织中EAA的含量.

    作者:吕嵘;卫洪昌;朱晓梅;韩志芬;盛学仕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OPH对停灌-复灌心肌线粒体抗氧化能力与钙超载的影响

    目的:OPH是对心血管系统有明显活性的创新化合物.以往在试管内的研究显示它明显抑制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系统及中性粒细胞产生超氧阴离子,抑制Fenton反应生成*OH的速率.它对抗Fe2+-cysteine或Fe2+-H2O2等自由基产生系统引起的心肌线粒体损伤,使线粒体MDA下降,GSH增加.对于鼠心停灌-复灌损伤,OPH改善复灌时的心肌收缩功能,增加心肌SOD和GSH-px活性.为进一步了解OPH在器官水平的抗氧化作用,本研究系统观察它对停灌-复灌心肌线粒体抗氧化能力与钙超载的影响.方法:大鼠Langendorff氏心脏,K-H液灌流100 min作为正常对照组;平衡30 min后,停灌40 min-复灌30 min作为再灌注损伤组;给药组于停灌前5 min至停灌前及复灌期灌注含OPH的K-H液.取复灌30 min时的心室肌,分离线粒体,用荧光偏振法测线粒体膜流动性,比色法测MDA和GSH含量,GSH-px,SOD和ATPase活性,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钙.结果:OPH 1~10 μmol/L剂量依赖性地对抗损伤所致的心肌线粒体MDA升高,GSH减少,GSH-px和ATPase活性降低及线粒体膜流动性降低.当OPH浓度为10 μmol/L时上述指标可达正常水平.停灌-复灌致心肌线粒体Ca2+含量比正常者增加20倍,OPH 3与10 μmol/L使线粒体Ca2+含量明显降低.结论:OPH明显增强停灌-复灌心肌线粒体抗氧化能力,并对抗线粒体钙超载,这可能是它保护再灌注损伤的一个重要机制.

    作者:李华;范礼理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IL2/IL2R系统介导重组IL2-毒素融合蛋白靶向杀伤高表达IL2R的恶性血液病细胞

    恶性血液病的靶向杀伤治疗已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利用细胞因子与其受体的特异性结合来导向传递重组细胞因子-毒素融合蛋白,以达到特异性杀伤高表达相应细胞因子受体恶性血液病细胞的新策略标志着肿瘤导向杀伤研究的新进展之一.

    作者:奚永志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编写中等卫校医学美容专业病理学教材的设想和建议

    作者:汪成;刘端海;相霞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TRAIL在树突状细胞杀伤肿瘤细胞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TNFα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NFα-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gand, TRAIL)是TNF家族中与CD95L同源性高的新型凋亡分子,与CD95L一样,能够诱导多种肿瘤细胞的凋亡;但与TNFα、CD95L不同的是,它对机体正常组织不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只选择性地杀伤肿瘤细胞或转化细胞,由于这个特点,它目前在肿瘤免疫研究中倍受重视.

    作者:刘书逊;曹雪涛;于益芝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SRS淋巴瘤的SAC-ⅡB2克隆细胞株的生物学和诱导分化研究

    目的和方法:SRS腹水瘤来源于本室建立的L6565病毒性白血病的胸腺悬液,移植成功率100%.继而应用SRS腹水瘤细胞在体外建成SRS-82细胞系.许菡等对SRS-82细胞采用有限稀释法,经过培养建立了SAC-ⅡB2克隆细胞株.经用抗淋巴细胞血清和多种单克隆抗体检测证明SRC-ⅡB2为无T,B细胞表面标记的淋巴干细胞.X-C生物学检测阳性,超薄切片在电镜下观察到A型和C型病毒颗粒.2×106个克隆细胞注射昆明种或SW-1系小鼠腹腔或皮下,可发生腹水瘤或实体瘤.结果:应用细胞诱导分化剂维甲酸(RA)的研究表明,在2×10-6~2×10-5 mol/L浓度作用下,分裂指数降低,并对SRS腹水瘤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延迟荷瘤小鼠的生存期.免疫学和细胞化学方法研究显示,经RA处理的SAC-ⅡB2克隆细胞的ANAE阳性率和细胞内嘌呤核苷磷酸(PNP)活性均明显升高,而腺苷脱氨酶(ADA)活性显著下降,末端脱氧核苷酰转移酶(ADA)的表达有所减弱.结果提示RA对SAC-ⅡB2克隆细胞有一定程度的诱导分化作用.应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郑颂国等1997),通过癌基因产物的单抗和多抗检测筛选,发现SAC-ⅡB2细胞有c-myc,c-fos的强阳性表达(+++)和c-jun, c-erbB, ras P21的弱阳性表达(+),严开平等(1997)针对c-fos cDNA第2~7编码序列设计合成18聚反义(AS)和正义(S)和无义(NS)的寡脱氧核苷酸,研究结果发现反义c-fos寡脱氧核苷酸可促使SAC-ⅡB2细胞形态向成熟阶段分化,抑制细胞增殖速度;免疫组化方法显示,克隆细胞中FOS蛋白表达下降.结论:反义c-fos寡脱氧核苷酸能特异地抑制小鼠淋巴瘤SAC-ⅡB2克隆细胞的恶性表型,并有诱导分化作用.

    作者:程立;殷莲华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右房-右室流出道房室顺序心脏起搏的血液动力学特点

    目的:为了探讨右房-右室流出道房室顺序双腔心脏起搏的血液动力学效果和临床潜在应用价值.我们对比研究了右房-右室流出道(RA-RVOT)房室顺序双腔心脏起搏和传统的右房-右室尖(RA-RVA)双腔心脏起搏的急性血液动力学特点.

    作者:马宁;吴伟力;李世强;李亮;傅向华;张斌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树突状细胞在榄香烯复合瘤苗主动免疫保护效应中的作用

    目的:树突状细胞(DC)是体内抗原提呈功能强的抗原提呈细胞(APC),是唯一能提呈抗原给初始型T细胞使之活化扩增为效应细胞的专职APC.DC在榄香烯复合瘤苗主动免疫保护效应中的作用如何,怎样提高其作用水平值得探讨.方法:以HCa-F或L615榄香烯复合瘤苗(H-TCV或L-TCV)、H-TCV可溶性上清(TH)、CP免疫小鼠,分离制备其脾脏DC,在体外分别用相应瘤细胞上清(H或L)和瘤苗上清(TH或TL)冲激后,以MTT法检测其诱导同系小鼠脾不粘附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1.正常小鼠DC在体外可诱导同系小鼠脾脏不粘附细胞增殖,经H/L、TH/TL冲激后此作用增强,其中尤以TH/TL冲激的DC效果好,(P<0.05).同法,对H-TCV/L-TCV、H/TH免疫鼠DC的研究也得到相似结果,而且经免疫鼠DC刺激得到的增殖指数高于正常鼠相应DC的,其中H-TCV/L-TCV免疫鼠DC体外经TH/TL再冲激后其诱导作用较正常鼠初次冲激的相应DC的效果为强(P<0.05);同样,H/TH免疫鼠DC体外分别经H和TH再冲激后较正常对照鼠初次冲激的相应DC的效果为强(P<0.05).2.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正常鼠、H、TH免疫鼠的DC及其经H、TH冲激后的DC与同系正常小鼠不粘附细胞共育,均能使增殖状态的为粘附细胞比例增加.3.正常鼠脾脏DC及其用H或TH冲激的DC的诱导作用可因CP免疫而增强(P<0.01),其中尤以对TH冲激的DC的增强作用显著.结论:榄香烯复合瘤苗或其上清免疫和冲激DC,可增强其诱导同系小鼠脾不粘附细胞增殖的作用;CP可进一步增强DC的这一作用.本研究也为DC瘤苗的制备与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作者:屈虹;施广霞;李丹;朴花;郭连英;钱振超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1028例胃癌胃镜病理检查结果分析

    作者:周玲生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皮肤T细胞淋巴瘤中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的检测

    目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系指原发于皮肤的一类新生物性克隆T细胞淋巴增殖疾病,占皮肤恶性淋巴瘤(CML)80%以上,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免疫表型等有很明显的异质性.CTCL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病毒感染、遗传、免疫、环境等因素有关,病程一般进行缓慢.有研究提示CTCL的发病与HTLV-I病毒感染有关.HTLV-I是一种人类逆转录病毒,主要导致人类T细胞白血病和淋巴瘤.这类病毒流行于日本和加勒比海地区.上海及周围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与日本南方HTLV-I流行区条件相似,因而在上海及周围地区是否也存在HTLV-I流行区问题引起人们关注.方法:通过PCR法,ELISA法,Western blot印迹法,PA凝集反应等方法对上海及周围地区57例无国外生活史的CTCL患者外周血进行HTLV-I前病毒DNA和HTLV-I抗体检测.结果:6例CTCL患者外周血存在HTLV-I前病毒DNA,其中4例患者同时呈现HTLV-I抗体阳性,检测结果显示了良好的匹配性.结论:上海及周围地区存在HTLV-I生存的地理条件.CTCL与HTLV-I有一定的相关性.HTLV-I病毒感染可能是CTCL发病的诱因之一.至于是否存在HTLV-I流行区问题还有待收集更多的病例进行研究.

    作者:高红阳;单易非;王松梅;周静芳;李梦林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转化生长因子和人胰岛素原生长因子与冠心病的关系

    目的:既往的研究表明人血胰岛素原生长因子(IGF-Ⅰ)所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与冠心病发病可能相关.而转化生长因子(IGF-β1)与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冠心病发病的关系仍有争议,本文拟观察冠心病患者的血TGF-β1和IGF-Ⅰ变化,探讨TGF-β1和IGF-Ⅰ与冠心病关系.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并排除有糖尿病患者,共45例,其中男35例,女10例,平均年龄61.3±13.2岁.对照组:选择经冠脉造影、心超等检查排除冠心病、糖尿病及扩张型心肌病等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共42例.其中男28例,女14例,平均年龄59.6±8.6岁.所有人选者均禁食12 h后,空腹、股动脉穿刺采血,取血清置于-20℃超低温冰箱待查.血TGF-β1和IGF-Ⅰ测定采用ELISA方法,按酶学方法测血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用Gensihi方法计算冠状动脉造影积分.结果:冠心病组血TGF-β1为(43.3±8.9) ng/mL,较正常对照组的(36.6±10.8) ng/mL高15.5%(P<0.05);冠心病组血IGF-Ⅰ为(187.5±69.6) ng/mL,较正常对照组(154.0±41.0) ng/mL高17.9%(P<0.05);冠心病组血胆固醇、甘油三酯、载脂蛋白B也分别均高于正常组.冠心病组中血TGF-β1与胆固醇水平存在正相关趋势(r=0.24, P>0.05),TGF-β1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成正相关(r=0.314, P<0.05).结论:血TGF-β1可能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与冠心病发病密切相关.

    作者:金炜;董维平;杨红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EB病毒LMP1在鼻咽癌细胞中通过IκBα的降解活化NF-κB

    目的:EB病毒是一类与鼻咽癌等肿瘤密切相关的DNA致瘤病毒,其具体致瘤机制至今未明.EB病毒编码的潜伏膜蛋白1(LMP1)被确证具有瘤基因功能,它所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尤其是LMP1通过活化核转录因子NF-κB调控下游靶基因的表达,在细胞增殖、分化、转化与凋亡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作用,因而在鼻咽癌发病机制的研究中备受瞩目.

    作者:殷莉群;廖伟;唐敏;顾焕华;李晓艳;曹亚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检测方法的研究

    目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中的一个关键酶.ACE基因I/D多态性与高血压靶器官损伤有密切关系.检测ACE基因多态性.

    作者:王谷亮;韩战营;詹一鸣;张伟忠;周怀发;茅守玉;朱鼎良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DCM大鼠心室肌组织肌浆网钙泵与IP3受体表达的变化

    目的:心肌病心室再构(remodeling)与细胞内钙失调控密切相关,本研究在DCM大鼠模型的基础上观察了SERCA活性、SERCA2和IP3-I受体表达的变化与DCM早期心肌再构的关系,并对ACEI和β-受体阻滞剂对以上两种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可能机制做一分析.方法:高血压、糖尿病合并心肌病大鼠动物模型制备,采用本实验室改良的p-NPP法测定SERCA活力.半定量RT-PCR结合放射自显影测定SERCA2、IP3-I mRNA水平.结果:模型组心脏指数(LV/BW)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提示有心肌肥厚形成,应用培多普利治疗后心脏指数回降至接近正常对照组,而康可治疗改变不明显.DCM大鼠左室心肌组织SERCA活力较正常对照组有极显著降低(P<0.001).DCM模型组SERCA2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有所降低,尤其结合动物资料按LV/BW分组,LV/BW>2.0组SERCA2表达较LV/BW<2.0组有显著降低(P<0.05).培多普利与康可治疗对SERCA2表达无显著改变.IP3-I受体表达DCM模型组较正常组显著增高,LV/BW>2.0组较LV/BW<2.0组也有显著降低(P<0.05),培多普利与康可治疗可逆转IP3-I受体表达的上调(P<0.05).结论:心肌病大鼠心肌组织肥厚早期阶段SERCA活力和表达均显著下降,IP3-1型受体基因表达上调以代偿因SERCA下调造成的心肌收缩功能下降;培多普利(ACEI)和康可(β-受体阻滞剂)对SERCA表达的下调无影响,但可逆转IP3-I型受体表达的上调;ACEI对心肌肥厚的形态学改变有明显的逆转作用.

    作者:耿茜;杨笛;杨国平;张寄南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Myocardial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induced cell death depends on JNK activation and leads to phosphorylation of mitochondrial p46

    Multiple signaling pathways, including the c-Jun N-terminal kinase (JNK) pathway, are activated in myocardial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MI/R) and correlate with cell death. However, the role of the JNK pathway with respect to protection or destruction in MI/R-induced cell death is poorly understood. In a rabbit model, we found that ischemia followed by reperfusion resulted in JNK activation which could be detected in cytosol as well as in mitochondria. To address the functional role of the JNK activation, we examined the consequences of blockade of JNK activation in isolated cardiomyocytes under conditions of simulated ischemia. The JNK activity was stimulated ~6-fold by simulated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simulated MI). When a dominant negative mutant of JNK kinase-2(dnJNKK2), an upstream regulator of JNK, and JNK-interacting protein-1 (JIP-1) were expressed in myocytes by recombinant adenovirus, the activation of JNK by simulated MI was reduced 53%. Furthermore, the TNFα-activated JNK activity in H9c2 cells was completely abolished by dnJNKK2 and JIP-1. In correlation, when dnJNKK2 and JIP-1 were expressed in cardiomyocytes, both constructs significantly reduced cell death after simulated MI compared to vector controls.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K+通道在正常与慢性缺氧大鼠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反应中的作用

    目的方法:探讨K+通道在慢性缺氧致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反应降低中的作用,采用离体肺灌流方法,探讨了4-AP(4-aminopyridine, 电压依赖性K+通道-Kv阻滞剂)、TEA(tetraethylamonium, Ca2+激活性K+通道-Kca阻滞剂)、GLIB(glibenclaminde, ATP敏感性K+通道-KATP阻滞剂)对正常与慢性缺氧大鼠肺血管缺氧反应的影响.

    作者:金肆;王迪浔;孙秉庸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cDNA阵列和微阵列在鼻咽癌发生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cDNA阵列(cDNA array)或微阵列(microarray)是通过平面微细加工技术在固相表面构建的微流体分析单元和系统,它不但可高敏感地定量、定性检测基因表达水平,且其大优点是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对单个或几个基因表达水平的研究,而可同时研究同一组织或不同组织中成百上千个基因的表达情况.该技术在分析速度成千上万倍提高的同时,所需样品及化学药品却成千上万倍地减少,被认为是生命研究领域中的一次革命.

    作者:姚开泰;何志巍;谢鹭;任彩萍;张玲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阳虚患者糖皮质激素受体改变及意义

    阳虚患者有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的表现,但化验皮质醇(F)往往在正常范围内.已知激素的生物学作用需通过与其受体结合方能表达,为此研究阳虚患者糖皮质素受体(GR)有无改变,有助于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判断.同时检测GR效应指标,有助于临床意义的判断.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阳虚患者30例,男20,女10例,年龄25~65(48±10岁),其中甲低9例,慢性肾炎8例,慢性肠炎6例,慢性胃炎5例.特发浮肿2例.另选20例健康人作对照,男女各半,年龄26~60岁(47±9)岁.白细胞GR检测方法:应用放射配体结合法,[3H]Dex(1.78 TBq/mmol),英国放化中心产品.白细胞趋化移动(ChtM)检测方法:应用Boyden小室法.结果:阳虚患者和对照组白细胞GR测定结果为3 012±986和6 013±1 384位点/细胞,阳虚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F对ChtM抑制率(FI)两组分别为21%和30%,差异显著(P<0.01),GR与FI相关系数两组分别为0.814和0.798(均P<0.01).讨论:实验结果表明:阳虚患者GR降低,由于GR降低,使F生物效应不能表达,提示为受体水平的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GR降低,其效应指标也降低,提示阳虚患者GR改变具临床意义,但其改变的机制及意义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杨宏杰;郑敏 刊期: 2000年第10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病理生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