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猝死32例分析

齐华阁;刘素云;李拥军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患者
摘要: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相关文献
  • 缺氧大鼠脑线粒体能量代谢的研究

    目的:观察急、慢性缺氧时大鼠脑线粒体能量代谢的特点,并初步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急性缺氧组(AH)、慢性缺氧组(CH)和对照组(C).急、慢性缺氧组大鼠分别连续置模拟海拔4000 m高原3 d(AH)和40 d(CH),23 h/d,对照组在平原同时喂养.急、慢性缺氧组在模拟海拔4000 m高原、对照组在平原分离脑线粒体,用Clark氧电极法测定线粒体呼吸功能,高压液相法测定线粒体内腺苷酸池含量和ATP生成能力,寡酶素抑制法测定F0F1-ATP酶活性,并用[3H]-UTP掺入法测定线粒体体外转录活性.结果:急性缺氧大鼠IV态呼吸(ST4)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呼吸控制率(RCR)、线粒体内ATP含量、ATP生成率和F0F1-ATP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慢性缺氧大鼠ST4显著低于急性缺氧组,而RCR、线粒体ATP含量和F0F1-ATP酶活性则显著高于急性缺氧组,而线粒体ATP含量和F0F1-ATP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急性缺氧大鼠脑线粒体体外转录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慢性缺氧组线粒体体外转录活性显著高于急性组,低于对照组;F0F1-ATP酶活性与线粒体体外转录活性呈线性相关.结论:急性缺氧可抑制脑线粒体呼吸功能和F0F1-ATP酶活性,使电子传递受阻,发生氧化磷酸化解偶联,线粒体ATP含量降低;慢性缺氧虽有所恢复,但仍未达到平原对照水平.急、慢性缺氧时大鼠脑线粒体体外转录活性的改变与F0F1-ATP酶活性的改变相一致,两者呈线性相关,提示mtDNA编码氧化磷酸化基因表达的改变可能参与了缺氧所致线粒体氧化磷酸化障碍的机制.

    作者:高文祥;柳君泽;蔡明春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红景天甙对缺氧状态下兔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高原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的主要因素有缺氧性肺动脉收缩和缺氧性动脉壁构型重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是缺氧性肺动脉壁构型重建的重要环节.

    作者:林树新;赵贺玲;张世范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低浓度MNNG引起vero细胞PKA途径激活及CREB磷酸化

    紫外线、离子辐射及烷化剂等理化因子不但能直接攻击DNA,还可能通过激活细胞内信号系统引起一系列后继的基因外事件,包括基因表达的改变.已经证明0.2 μmol/L MNNG能在vero细胞中引起DNA聚合酶β转录增加,而其启动子中能为转录因子CREB二聚体结合的CRE基序则被认为是转录激活所必需的.PKA等蛋白激酶能催化CREB丝氨酸-133的磷酸化并激活其转录活性.

    作者:王谷亮;余应年;谢海洋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血液动力学超负荷患者心肌肥大时bFGF, TGFβ1的变化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在容量或压力超负荷患者心肌肥大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本项研究心肌肥大病人32例,均经二维超声心动图和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容量超负荷组(VG)均系风心病二尖瓣闭锁不全伴狭窄的人工瓣膜置换术病人16例的左室肥大心肌,平均年龄28±5(24~50)岁,压力超负荷组(PG)系先心病法乐氏四联征或三联征病人16例的右室肥大心肌,平均年龄14±6(5~23)岁,正常的左、右心室心肌(NG)各5例,平均年龄22±4(18~28)岁,均系无心脏疾病的意外死亡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技术结合彩色图像分析技术对VG和PG心肌肥大病人的心室乳头肌组织中bFGF、TGFβ1的mRNA及其蛋白水平进行测定并与正常人心室乳头肌组织对照;以HE染色及天狼星红染色分别检查心肌细胞肥大和基质胶原Ⅰ、Ⅲ型变化情况.结果:(1)心肌纤维增粗,体积增大,排列紊乱,细胞间质胶原纤维明显增多,尤其Ⅲ型胶原增加更突出;(2)VG或PG病人的心肌肥大中bFGF和TGFβ1的mRNA表达及其蛋白水平均显著增加.结论:(1)容量或压力超负荷导致心肌重构(remodering)本文病理组织学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容量或压力超负荷均引起心肌细胞肥大,即体积增加和细胞排列方向改变;细胞间质胶原纤维,尤其Ⅲ型胶原纤维增加更明显,这就是心肌对血液动力学超负荷的适应性重构.(2)bFGF和TGFβ1在心肌重构中的作用在血液动力学超负荷情况下,bFGF以自分泌及/或旁分泌方式,亦可以通过胞内分泌的方式核转位直接发挥基因调控作用,终导致心肌细胞肥大;TGFβ1是成纤维细胞的强效趋化因子,能明显促进人成纤维细胞对胶原及纤维连接蛋白合成,同时对新合成基质的降解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从而使胶原纤维明显增加.

    作者:何作云;罗惠兰;冯兵;周晓波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1028例胃癌胃镜病理检查结果分析

    作者:周玲生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山莨菪碱对H2O2所致内皮细胞凋亡的保护及其分子机制--对NF-κΒ/I-κΒ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心肌保护不当是婴幼儿心脏术后死亡率较高原因之一.由于婴幼儿与成人在心肌结构、代谢、功能上存在差异,所以临床上采用的ThomasⅡ停搏液可能并不适合婴幼儿心肌.

    作者:葛磊;肖献忠;尢家騄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急性重症胆管炎对家兔胸髓NOS阳性神经元分布的影响

    目的:研究急性重症胆管炎对家兔胸骨髓NOS阳性神经元分布的影响.方法:10只新西兰纯种雄性家兔随机分为两组,即正常对照组和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组,应用NADPH组织化学法研究家兔胸髓(T2-T12)NOS阳性神经元的分布.

    作者:张敏;张连巍;丁春华;杨思禹;扬天祝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胰岛素和内皮素协同促进平滑肌细胞增殖

    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是以高胰岛素血症为特征的一类综合征,它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因此探讨高胰岛素血症与其他因素协同作用致效应器官的病变发生显得尤为重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胰岛素和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表型改变的影响.方法:我们采用贴块法体外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传至第三代时分别加入320 μIU/mL胰岛素,10-9 mol/L ET-1, 320 μIU/mL胰岛素+10-9 mol/L ET-1;通过检测[3H]-TdR掺入率反映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情况,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胰岛素(P<0.05)和ET-1(P<0.05)均能明显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而且二者在促平滑肌细胞增殖中有协同作用;三组血管平滑肌细胞在形态学上较对照组均不同程度出现胞质内分泌颗粒增加,核分裂相多见,粗面内质网发达及肌丝减少等改变,提示血管平滑肌细胞经胰岛素、ET-1、胰岛素+ET-1作用后,由收缩表型转为合成表型,其分泌功能增强.结论:高水平胰岛素不仅能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还可能通过促进ET-1释放等途径协同ET-1致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表型改变.此机制与胰岛素抵抗致动脉粥样硬化有密切关系.

    作者:丁怡;张圣明;王家富;刘同美;宫建玲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丙氧鸟苷诱导转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人肺腺癌细胞A549凋亡研究

    目的:观察丙氧鸟苷(GCV)对A549-TK细胞的作用与诱导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A549-TK、A549两种细胞经50 μmol/L GCV作用3~5 d后,用电镜、流式细胞仪、细胞凋亡原位检测法(Tunel)观察细胞凋亡.结果:电镜下发现A549-TK细胞有凋亡特征:如凋亡小体、半月征、核浓缩,流式细胞仪发现A549-TK细胞有亚G0G1峰,凋亡细胞占12.21%±1.66%,而A549细胞无G0G1峰,凋亡细胞占1.32%±0.25%,两者比较P<0.01.Tunel表明A549-TK、A549两种细胞凋亡发生率分别为16%±1.67%,2.5%±0.36%,两者比较P<0.01.结论:GCV诱导A549-TK细胞凋亡.

    作者:何祥梁;郭先健;钱桂生;蒋小忠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MTT比色法测定药物对人宫颈肿瘤HeLa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虽然子宫颈癌的手术或/和放射治疗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仍有部分患者特别是局部肿瘤较大或有区域淋巴性转移,初治后易出现肿瘤未控,复发及转移.因此,人们把注意力转移到化学治疗方面,人们试行各种形式的化疗.此实验观察顺铂(cis-Platin,PDD)、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甲氨喋呤(methotrexatum, MTX)三种化疗药物对人宫颈肿瘤细胞(HeLa细胞)的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采用MTT测定法观察以上三个化疗药物单用及合用对HeLa细胞的影响.

    作者:彭勤;彭惠;骆云鹏;汤为学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感染性患者糖皮质激素受体改变及意义

    已知烫伤、休克及脑中风患者GR降低,感染属应激状态,GR也可能有改变,为此我们检测36例感染患者,观察GR有无改变.对象与方法:1.甲肝10例,男女各半,年龄18~55(31±8)岁;2.肺感染10例,男6、女4例,年龄45~65岁(55±8)岁;3.尿路感染10例,男3例,女7例,年龄31~65(48±6)岁.4.霉菌尿路感染6例,男女各半,年龄55~70岁(61±3)岁.另选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男女各半,年龄18~70(48±8)岁.白细胞GR检测方法:应用放射配体结合法,[3H]Dex购于英国放化中心.结果:肝炎、肺感、尿感、霉菌感染组及对照组白细胞GR分别为3 824±1 256、2 896±1 097、3 017±1 395、2 103±987和5 896±1 295位点/细胞,各感染组GR结合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和P<0.001).讨论:实验结果表明感染性疾病,不管是病毒感染、细菌或是霉菌感染,其GR均明显降低,其降低程度与病情程度有一定关联,进一步支持应激状态GR降低的结论.

    作者:刘函坤;刘志国;邵慧梅;刘志民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ANAE染色和抗Thy 1-SPA菌体花环双标记法的建立及其用于检测小鼠T淋巴细胞的研究报告

    Thy抗原[Thy(θ)antigen]是T淋巴细胞表面特异标志,系由第9对染色体等位基因编码的抗原分子.Mueller发现,抗θ血清可破坏ANAE阳性淋巴细胞,ANAE阴性者则否.

    作者:骆云鹏;范维珂;段积华;李培然;骆询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早期胃癌预后因素的探讨

    目的:探讨术后再发死亡例的预后因素,我们选用了术后再发死亡例与术后无复发的生存例进行了临床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对比分析,寻找临床病理学的哪些因素以及癌基因、抑癌基因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或过表达与死亡例有其相关性.方法:日本富山县立中央病院过去16年间(1974~1990)的早期胃癌切除例共704例,其中术后再发死亡有34例(4.8%).为探讨临床病理学变化的预后意义,抽出与死亡例在年龄(±5岁)、性别、手术时间(±2年)相一致的术后无复发的34例生存者进行了对比分析.获取的石蜡包埋组织块,切成4~5 μm厚的薄片,采用ABC法,进行PCNA, p53、 c-erbB-2(均来自日本DAKD)检测.其阳性率采用半定量的方法,各项检测指标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1. 临床病理学特点:①淋巴结转移是主要的决定性的预后因素(P<0.01),并指出与患者3年生存率有紧密关系;②淋巴管侵入(P<0.01)和静脉侵入(P<0.05)也是重要的预后因素;③癌的发生部位、肉眼形态、肿瘤大小、组织学和分化度与预后无相关性(P>0.05).2.免疫组织化学:癌基因c-erbB-2的过表达(Grade3.75%以上)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抑癌基因p53的过表达(Grade2-3,50%~75%),与静脉浸润有关(P<0.01);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程度与预后以及其它任何临床病理学的变化均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淋巴管侵入,静脉侵入,淋巴结转移有无是判断早期胃癌预后的重要的指标.特别是淋巴结的转移与患者3年生存率有密切关系.癌基因c-erbB-2和抑癌基因p53的过表达对判断早期胃癌的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金晓明;松井一裕;孙宇;赵瑞波;张朋旗;北川正信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山莨菪碱对肝细胞损伤的治疗作用及机制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anisodamine,简称654-2)对急性肝细胞损伤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以硫代乙酰胺(thioacetamide,TAA)损伤体外培养的SD乳鼠肝细胞为模型.用654-2处理损伤组.观察正常对照组、TAA组、654-2组肝细胞的活性,培养液中LDH、SOD和NO含量的变化.结果:654-2组肝细胞活性及培养液中SOD(26.03±0.43 Nu/mL)、NO(827.83±44.46 μmol/L)明显高于TAA组肝细胞活性及培养液中SOD(17.40±0.41 Nu/mL)、NO(743.30±25.60 μmol/L).654-2组培养液中LDH(264.00±21.35 U/100 mL)明显低于TAA组(386.50±69.93 U/100 mL).结论:654-2对TAA损伤肝细胞有治疗作用,治疗作用可能与654-2改善和保护生物膜的功能,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改善微循环的功能有关.

    作者:朱丽;李跃华;吴翠贞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危重病医学进展与病理生理学

    作者:陈德昌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生长激素、皮质醇水平与老年人糖尿病并发症之间的关系

    近年来, 由于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明显增加,已成为老年人的多发病和严重的几种疾病之一.目的:本文初步探讨和研究了老年人2型糖尿病体内的生长激素、皮质醇水平以及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人2型糖尿病者80例,年龄在60~78岁,其中,男44例,女36例.有慢性并发症者55例(冠心病、高血压、心肌梗塞、肾脏病变、视网膜病变).无并发症25例.对照组为非糖尿病者34例,年龄在60~68岁.其中,男20例,女14例.方法,空腹肘静脉采血,用FJ2003/50GR放免计数测定.结果:糖尿病有并发症组的生长激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生长激素水平,P<0.01;而在并发症组间比较呈显著差异,P<0.001.提示生长激素对胰岛素有拮抗作用,其水平增高,可以使糖尿病患者合并症加重,而合并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可能是由于血管病变引起下丘脑-垂体的病理改变,以及神经递质调节的改变,促进生长激素分泌增高.而未合并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血清生长激素水平低,可能是由于高血糖导致老年人垂体对下丘脑刺激敏感性降低,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作用越明显.而有并发症组的血清皮质醇长期高水平是造成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升血糖素分泌过多,以及胰岛B细胞衰竭的原因之一.结论:合并血管病变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生长激素和皮质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无并发症组,亦证实了生长激素、皮质醇不仅是糖尿病人血糖失控的原因之一,也参与了糖尿病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相关因素,而二者之间可能又互为因果关系.

    作者:陈晓明;姜秋菊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人羊膜FL细胞CROC-1基因表达反义阻断后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目的:CROC-1是人细胞中新发现的基因,其酵母同源基因MMS2是一个抗增变基因.本研究用反义策略建立CROC-1基因表达阻断细胞系,分析CROC-1基因在细胞生理活动中的作用.

    作者:陈建明;余应年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异种移植治疗19例癌痛病人的初步观察

    目的:观察海藻酸钠-聚赖氨酸-海藻酸钠(APA)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BCC)异种移植对慢性癌痛病人的镇痛效应、作用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方法:用胶原酶加机械法消化分离BCC;用Sun氏微囊制作法将BCC包裹于APA微囊内.用台盼蓝、单胺(SPG)组织荧光法及TH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BCC的存活率及钝度.

    作者:何立敏;薛毅珑;李留树;王捷;王振福;李新建;张莉;崔忻;朱建华;罗芸;钟大光;李雁凌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人胚胎甲状腺褪黑素受体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目的:应用免疫组化和核酸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人胚胎甲状腺的MEL受体及其亚型,为进一步研究MEL对甲状腺功能的调节作用提供证据.方法:1.研究对象:中期水囊引产人胎儿,取出甲状腺,立即用4%多聚甲醛+0.1%DEPC固定,石蜡包埋组织,4℃冰箱贮存待检测.

    作者:孙中安;陆祖谦;何金;刘会敏;赵瑛;刘志民;彭树勋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阳虚患者糖皮质激素受体改变及意义

    阳虚患者有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的表现,但化验皮质醇(F)往往在正常范围内.已知激素的生物学作用需通过与其受体结合方能表达,为此研究阳虚患者糖皮质素受体(GR)有无改变,有助于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判断.同时检测GR效应指标,有助于临床意义的判断.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阳虚患者30例,男20,女10例,年龄25~65(48±10岁),其中甲低9例,慢性肾炎8例,慢性肠炎6例,慢性胃炎5例.特发浮肿2例.另选20例健康人作对照,男女各半,年龄26~60岁(47±9)岁.白细胞GR检测方法:应用放射配体结合法,[3H]Dex(1.78 TBq/mmol),英国放化中心产品.白细胞趋化移动(ChtM)检测方法:应用Boyden小室法.结果:阳虚患者和对照组白细胞GR测定结果为3 012±986和6 013±1 384位点/细胞,阳虚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F对ChtM抑制率(FI)两组分别为21%和30%,差异显著(P<0.01),GR与FI相关系数两组分别为0.814和0.798(均P<0.01).讨论:实验结果表明:阳虚患者GR降低,由于GR降低,使F生物效应不能表达,提示为受体水平的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GR降低,其效应指标也降低,提示阳虚患者GR改变具临床意义,但其改变的机制及意义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杨宏杰;郑敏 刊期: 2000年第10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病理生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