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飞;陈筱山;贺兴;张建刚;文明;唐勇;晏勇
目的 应用3.0T MR扩散张量成像(DTI)和白质纤维成像技术(DTT),研究脑干小脑上脚纤维(SCP)交叉的微观结构和特性.方法 Siemens 3.0T MR对20例健康志愿者行头颅轴位DTI (b=0和b=1000)检查,应用工作站纤维束跟踪软件三维重建脑干SCP纤维交叉,选择参数:FA为0.08、角度阈值为80°、体素为1.2 mm×1.2 mm×3 mm.测量SCP和SCP交叉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结果 脑干SCP纤维交叉出现三种不同形态:(1)交叉,占65%(13例);(2)对吻,占25%(5例);(3)分叉,占10%(2例).SCP交叉和SCP的FA值分别为:0.40±0.13和0.65±0.08,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22,P<0.05)结论 DTT三维重建技术能显示脑干SCP交叉纤维束的解剖类型,3.0T MR对于活体脑干交叉纤维束的研究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窦郁;雷军强;郭顺林;马娴;韩鸿宾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用体视学方法计数比较X射线制作的大脑皮质发育障碍(DCDs)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数量变化和测量海马体积变化.方法 选择2月龄正常SD大鼠和DCDs模型鼠各5只,取脑后石蜡包埋、连续冠状切片.根据均匀系统随机抽样原则,从含海马结构的切片中随机抽取一组切片,组织化学染色,在体视学设备下计数大鼠海马CA1、CA3和DG区的神经元数目和测量海马体积.结果 正常大鼠单侧海马CA1、CA3和DG区的神经元的数目分别是(8.35×104±1.44×104)、(8.23×104±1.60×104)和( 1.43×105±2.24× 104),DCDs模型大鼠单侧海马CA1、CA3和DG区的神经元的数目分别是(3.70×104±1.96×104)、(3.57×104±1.47×104)和(6.86×104±4.85×104);正常大鼠和DCDs模型鼠单侧海马的体积分别是(14.18--1.52)mm3和(8.49±3.41)mm3.DCDs大鼠海马结构各亚区的神经元数量和海马体积均较正常鼠明显减小(P<0.05).结论 X射线制作的DCDs模型鼠海马CA1、CA3和DG的神经元数目和海马体积都较正常大鼠减少.
作者:冯飞;陈筱山;贺兴;张建刚;文明;唐勇;晏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索游离足第2趾甲背皮瓣联合对侧第2趾胫侧皮瓣瓦合修复单手指Ⅰ度脱套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3月至2012年6月,我科采用游离足第2趾甲背皮瓣联合对侧第2趾胫侧皮瓣瓦合修复单手指Ⅰ度脱套伤13例13指,并进行了随访.结果 本组13例13指移植瓦合的皮瓣全部成活,经过6~24月随访,皮瓣颜色与正常手指相同,皮瓣无明显萎缩及色素沉着,除1例外形欠佳外,其余12例外形美观,13例指甲均生长良好,感觉恢复2-PD 6~10 mm,术后经理疗和功能锻炼,远指间关节伸屈活动良好,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拇、手指再造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8指,良4指,可1指,优良率为92.3%,供区植皮全部成活,无瘢痕挛缩,无破溃,足趾无垂趾畸形,足部活动无影响.结论 游离足第2趾甲背皮瓣瓦合对侧足第2趾胫侧皮瓣是修复单手指Ⅰ°脱套伤的一种理想方法.
作者:王天亮;巨积辉;赵强;李建宁;程贺云;王强;侯瑞兴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作者在解剖1具成年男性尸体标本时,发现其肝固有动脉分支及吻合变异,现报道如下:在该例标本中,肝总动脉由腹腔干发出,向右上走行2.5 cm后,在肝门静脉前方分成2支,行向肝门(图1).(1)存在两条肝固有动脉左支(外径0.25 cm)由肝总动脉发出,沿肝门静脉左前方上行约1.3 cm,分为左、右2支入肝左叶(未从肝门进入).此支距起点0.6 cm处发出胃右动脉;在末端向右发出一吻合支与肝固有动脉右支吻合.
作者:苏耀;吴莹怡;沈慧香;沈佳妮;王红娟;王芝华;刘文庆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经皮胆道直接造影,研究肝内胆管的解剖与变异的类型与分布.方法 经皮胆道造影50例,用20 ml注射器接体外引流管进行造影,胆管充分显影的状态下,旋转拍摄胆管,观察胆管解剖与变异.结果 50例成像中胆管变异42.0%(21例).12.0%(6例)显示右前叶肝管、右后叶肝管及肝左管呈三分叉状汇合形成肝总管.8.0%(4例)肝左管先和右前叶肝管汇合,在肝门处与右后叶肝管汇合.20.0% (10例)肝左管先和右后叶肝管汇合,在肝门处与右前叶肝管汇合.2.0%(1例)多个肝管在肝门处汇合.结论 胆管解剖与变异的分析对术前手术方式的确定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金武男;杨香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为解决胸小肌移植重建拇对掌功能术后出现拇指指骨间关节屈曲畸形提供解剖学依据并寻找解决办法.方法 在15具尸体手标本上,使拇指处于对掌位时,测量拇指指骨间关节在拇短展肌未切断及切断两种情况下的自然屈曲角度;同时,通过外力作用使拇指指骨间关节分别屈曲处于45°及60°时,分析拇短展肌对拇指指骨间关节屈伸功能的影响.结果 拇指处于对掌位时,拇短展肌在未切断及切断两种情况下,拇指指骨间关节自然屈曲角度分别为(13.30±2.13)°及(24.03±1.25)°;同时,使拇指指骨间关节屈曲处于45°时,所用外力分别约(0.50±0.08)N及(0.22±0.07)N,而使拇指指骨间关节屈曲处于60°时,所用外力分别约(1.48±0.09)N及(1.15±0.04)N.结论 拇短展肌对拇指指骨间关节主要起背伸作用,因此胸小肌移植重建拇对掌功能时,应同时重建拇短展肌功能,才有可能纠正在拇对掌功能重建术后出现的拇指指骨间关节屈曲畸形.
作者:方锡池;庄永青;常丽鹏;汤银魁;姜浩力;熊洪涛;付强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成年女性乳头乳晕区神经来源及其分布情况,指导临床实践,尽可能保留乳头乳晕感觉功能.方法 对8具成年女性尸体的15侧乳房标本进行大体解剖学研究,应用显微手术器械对乳头乳晕区的神经来源、分布进行追踪探查.结果 肋间神经前皮支和外侧皮支共同构筑了乳头乳晕区神经网.15侧标本乳头乳晕区神经支配均由第3及第4肋间神经前皮支及第4和第5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共同支配,其中第4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分布占据整个乳晕区神经分布约75%.结论 乳头乳晕区神经分布广泛,呈现互补性,当第3或第5肋间神经受损时,乳头乳晕仍保留有大部分感觉功能.
作者:周绍龙;罗盛康;汪海滨;孙中生;徐翔;陈贵宗;聂云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作者在解剖1具年轻男尸时发现其主动脉行程变异及主动脉弓分支左右异位(图1),该畸形少见,报道如下:本例尸体心脏位置正常.主动脉起自左心室,向上至第4胸椎体下缘平面呈弓形弯向右后方,至第4胸椎体下缘向下移行为降主动脉,于脊柱右前方下行.
作者:邓小强;干方舟;王诚嘉;吴方圆;张俊;张全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股骨小转子相关解剖数字化测量方法,为设计针对小转子骨折特点的股骨近端内固定系统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对80例完整成人股骨标本行CT扫描,应用Mimics 10.01软件,利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重建股骨,标定相关解剖标志,测量指标包括股骨小转子相关解剖参数.结果 小转子纵径为(27.01±1.72)mm,横径为(17.82±1.22)mm,应用后倾角为(22.42 ±9.08)°,应用上倾角为(17.02±2.02)°,拟固定小转子短螺钉长度为(49.25±3.20) mm,小转子高为(8.59±1.44) mm,小转子体积为(755.91±150.14)mm3.所有测量参数,左、右侧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基于CT影像的股骨数字化三维重建图像具有良好的形态和清晰的边界,可精确识别股骨相应的解剖标志并进行三维测量,能较好地为设计用于小转子骨折固定的股骨近端内固定系统提供解剖学依据.
作者:叶书熙;杨成亮;熊然;王华;李涛;韩卫雨;樊仕才;金大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经转子间股骨头减压钻孔的孔径对股骨颈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 取新鲜尸体股骨标本24具,随机分成4组:正常组、单孔减压组(D=10 mm)、双孔减压组(D=7 mm)和3孔减压组(D=7 mm).在股骨颈主张力侧、主压力侧和小转子处各选择1点作为应变测试点,检测4组标本在,0~1200N分级载荷下各测点的应变.结果 在股骨颈主张力侧和主压力侧的测试点中,单孔减压组、双孔减压组和3孔减压组的应变值均大于正常组,其中双孔减压组的应变值在三组钻孔组间小,并且与其它组间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经转子间股骨头钻孔减压明显影响股骨颈生物力学性能,与单纯大孔钻孔面积相同的2小孔钻孔减压对股骨颈生物力学性能影响较小.
作者:何国忠;庞清江;陈先军;余霄;赵卫东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对蝶窦和斜坡之间关系的CT评价,为经鼻蝶入路行斜坡区手术入路的设计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30例患者行头颅64层螺旋CT薄层扫描,重建矢状位图像,选取正中矢状面,统计斜坡隐窝的发生率,观测蝶窦面积、斜坡厚度以及蝶窦后方斜坡高度,并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73%的患者斜坡厚度小于6.0 mm,高度在9.0 mm以上.斜坡隐窝的出现率为63%,隐窝存在时斜坡厚度为(1.8±1.1)mm,10%的患者斜坡隐窝不存在的同时,斜坡厚度小于6.0 mm.蝶窦面积与斜坡厚度之间成线性负相关,其中17%的患者蝶窦面积在3 cm2以上的同时,斜坡厚度大于6.0 mm.结论 术前对斜坡厚度及斜坡隐窝的CT评价有助于经鼻蝶入路行斜坡区手术入路的设计.
作者:方琼;江安红;庞刚;张子轩;邓雪飞;陶冶;杨见明;韩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尺动脉腕上皮支是指尺动脉在腕豆骨近侧约4 cm处发出、自尺侧腕伸、屈肌之间穿出的皮支血管.以该皮支为蒂可形成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临床应用广泛.血管解剖恒定曾被认为是该皮瓣的优点之一[1],但作者在为1名患者行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切取术中发现其尺动脉腕上皮支变异,报道如下:患者女,27岁.因右中指脱套伤入院,拟行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移植术.
作者:郑大伟;黎章灿;许立;张旭阳;石荣剑;孙峰;寿奎水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Meckel腔及毗邻结构的显微外科解剖关系,为临床手术治疗相关疾病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成人尸头标本10例(20侧),采用手术显微镜观察Meckel腔及毗邻结构.结果 Meckel腔是颅后窝向颅中窝后内侧突入的硬脑膜凹陷,内有三叉神经运动根和感觉根、三叉神经节及三叉神经池,腔前后长( 14.53 ±0.98 )mm,内外宽(15.24±1.29)mm,上下厚(4.95±0.54)mm.三叉神经孔至Dorello管开口(9.25±1.14)mm,至内耳道开口(15.30±1.14)mm.Meckel腔内侧壁为各壁中比较薄的,内侧壁后部与颞骨岩尖部岩蝶韧带相贴,毗邻Dorell管;下壁前方隔岩舌韧带与颈内动脉破裂孔段相邻. 结论 Meckel腔内侧壁的硬膜脑膜层较为菲薄,并直接与海绵窦静脉腔隙相邻,可能是肿瘤侵入海绵窦的薄弱点之一.岩蝶韧带和岩舌韧带可以作为前部经岩手术识别展神经和颈内动脉破裂孔段的解剖结构.
作者:刘晓东;徐启武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主动脉弓是位于升主动脉和降主动脉之间的一段弓状血管,其分支常存在各种类型.作者于2012年10月收治1名主动脉弓分支类型异常患者,报道如下.患者,男,50岁,因反复头紧箍痛4年余,加重20d入院.入院后行主动脉弓造影+全脑血管造影术,术中发现主动脉弓分支变异,无头臂干.
作者:张皆德;程道宾;李宁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制作侧颅底火棉胶水平位断层连续薄层切片,获取数字化图片库,为影像学断层研究及侧颅底疾病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用2例尸头标本进行螺旋CT扫描后制作侧颅底区标本.火棉胶包埋后,用德国产大型轮式切片机沿水平位切片,厚度100 μm,每切一片均采用Sony F-717数码照相机(500万像素)摄影并保存在计算机.将断层照片与HE染色照片和CT影像进行对照观察,选取代表性层面进行描述,包括外半规管层面,面神经水平段层面,前庭窗层面,圆窗层面.结果 共获取数字化连续图片2套,分别为300、340张,断层图像分辨率1920×2560像素,结构毗邻关系显示清晰.与HE照片和CT片对照,可以更清楚地定位断层结构.结论 火棉胶包埋技术是制作侧颅底大切片,获取高分辨率的数字化图片的理想方法,对颞骨内解剖结构的毗邻关系显示清晰,组织学与CT对照观察是研究侧颅底水平位断层解剖特点的重要方法,对指导影像学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李希平;夏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Berry韧带、Zuckerkandl结节(Zuckerkandl's tubercle,ZT)是100多年前已被发现和描述的解剖标志,在甲状腺腺叶次全切除术风行的年代不被重视,随着腺叶切除术尤其是腔镜腺叶切除术的广泛开展,它们的作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几年国外的研究文献明显增多[1,2],但未见国内有文献报道.作者联系开放及腔镜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时的临床观察,结合文献复习,对这一手术过程中的两个重要外科解剖标志的解剖、临床意义及腔镜下处理进行讨论.
作者:唐诗彬;陈小伍;吴路杨;冯剑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寰枢椎解剖结构特殊且位于枕颈的连接部,其活动取决于寰枢关节的稳定性.因此组成该关节的两个寰枢外侧关节和一个中间关节的稳定性起决定性作用.当寰枢椎出现畸形及其它病变导致寰枢椎不稳、脱位时,患者可出现脊髓受压并引起四肢瘫痪,甚至发生呼吸功能不全.由于寰枢椎诸多特殊性及重要性,因此在脊柱外科治疗中较为棘手.寰枢椎内固定技术包括单纯前、后入路内固定及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近年来,伴随着寰枢椎内固定技术理念及内固定器械的发展,经前方入路解决寰枢椎疾患的研究渐趋增多.本文现就前方入路寰枢椎内固定方法的进展予以综述及展望.
作者:丁祥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三维有限元法对重建钢板前置和上置固定锁骨中段斜行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进行比较,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建立锁骨中段斜行骨折分别予以重建钢板前置位固定和上置位固定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相同的加载和约束条件下模拟轴向压缩、顺时针扭转、逆时针扭转和三点弯曲4种工况,评价不同内固定的大等效应力、骨折块的大综合位移和骨折断端的大等效应力.结果 (1)压缩工况下前置位和上置位各评价指标无差异;(2)在顺时针扭转和弯曲时,前置位内固定装置的大应力明显大于上置位,但骨折块的大综合位移和骨折断端的大应力差别不大;(3)在逆时针扭转工况下,上置位固定的各个指标数值虽大于前置位,但基本接近.结论 对于重建钢板固定锁骨中段斜行骨折,前置位固定比上置位更容易出现应力集中,提示上置位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优于前置位.
作者:朱昌荣;章莹;郭晓泽;肖进;夏许可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估算甲上皮瓣退缩移位术、近侧甲壁远端切除术于移植第2、3趾再造指的应用结果.方法 测量40名男女成人正常双手拇、示、中、环、小指及双足第2、3趾甲体的宽度和长度.计算指、趾甲体的长度差、宽长比值及同宽长比值长度差.以长度差、同宽长比值长度差为标准,对文献所记述的两种手术于移植第2、3趾再造指的应用结果进行了评判.结果 第2、3趾甲体分别较小、环、中、示、拇指短3.7~4.5mm、4.8~5.5mm、5.6~6.3mm、5.9~6.8mm、6.5~8.0mm;第2、3趾甲体与各指甲体宽长比值相同时,分别较小、环、中、示、拇指短4.7~6.6mm、3.7~4.7mm、3.6~4.6mm、4.4~5.6mm、3.0~4.5mm.文献所记上述手术于移植第2趾再造指的甲长增幅多不过3mm,较拇、示、中指还有3mm以上的短缺,宽长比值也不能达到原指水平.结论 甲上皮瓣退缩移位、近侧甲壁远端切除术于移植第2、3趾再造拇、示、中指的外观结果,难说是令人满意的.
作者:王宝石;孙丽颖;田光磊;田宇;罗键;于晋辉;王清涛;王新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在解剖一具尸体时,发现其胃、十二指肠与空肠位置关系变异.特报道如下:男性尸体,年龄70多岁,腹部无手术刀疤,打开腹腔后观察胃的形态时,发现其除与食管和十二指肠相连外,在大弯侧距贲门12.2 cm处有空肠相连,其与幽门相距6.6 cm.顺着十二指肠的走行,发现其往右下方在横结肠后方继续向下,在小肠袢后方走行一段后向上走行,包绕胰头后形成一盲端.此十二指肠总长度为17.8 cm,压径为2.5 cm.横结肠受十二指肠压迫处压径为3.00 cm.空肠与胃连接处压径为3.2 cm.其余未见异常.
作者:袁张根;俞晓宇;毛意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