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皮三尖瓣置换的应用解剖

白元;宗刚军;秦永文;姜海滨

关键词:三尖瓣, 置换, 应用解剖
摘要:目的:为经皮三尖瓣置换提供相关的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测量30例(男20,女10)正常成年人的心标本.体外将双盘状瓣膜支架植入瓣环后,取与支架接触部位的心肌组织切片,HE染色.结果:三尖瓣环形态不共规则,大致为椭圆形,约3~4指尖大,整个瓣环不完全在一个平面上,环由致密结缔组织和少量肌组织构成.三尖瓣的长径、短径和瓣口周长分别为(4.30±0.55)、(3.09±0.59)、(11.86±1.37)cm.三尖瓣环与冠状窦口和室上嵴的短距离分别为(1.12±0.21)cm和(1.79±0.31)cm.双盘状瓣膜支架在三尖瓣环位置良好,对周围结构无影响.HE染色见接触部位心肌组织完整,无损伤或断裂.结论:人工双盘状瓣膜支架的设计大小应根据三尖瓣环的大小及其与周边结构的距离来选择,在自体三尖瓣位置植入双盘状支架可行.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双下腔静脉变异1例

    在解剖一老年男尸,约60岁,身长167cm,外形无畸形,发现双下腔静脉变异1例(图1),现报道如下:1左下腔静脉于左骶髂关节前方由左髂内、外静脉汇合形成,沿左髂总动脉后方,沿脊柱左侧上行达L1下缘,有左肾静脉注入.后斜向右上方,越过主动脉前方,与右下腔静脉汇合,汇合处约为65°角.左下腔静脉肾下段长14.7 cm,宽1.4 cm,肾上段(斜行段)长5.6cm,宽约2.6 cm.

    作者:范艳;王金德;李朗;李雪涛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Hangman骨折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术固定螺钉拔出力研究

    目的:对Hangman骨折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术固定螺钉进行拔出力研究,为螺钉固定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利用6例新鲜的枢椎和第3颈椎标本进行单层皮质骨和双层皮质骨的C2椎弓根螺钉、峡部骨折状态C2椎弓根螺钉、C3侧块螺钉固定及C2、C3椎体螺钉固定,测试螺钉拔出强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2双皮质椎弓根螺钉拔出力大(1726.5±433.3)N;C2单皮质椎弓根螺钉(1279.9±432.0)N和Hangman骨折双皮质螺钉(959.6±253.2)无显著性差异,拔出力明显强于Hangman骨折单皮质螺钉(586.3±118.9)N和C,双皮质侧块螺钉拔出力(717.5±166.9)N,后两者无统计学差异.C3,单皮质侧块螺钉(487.3±171.6)N和C2椎体螺钉(392.2±109.8)N、C,椎体螺钉(397.3±98.5)N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Hangman骨折后路短节段内固定螺钉是可靠的;临床应用C2椎弓根螺钉和上下节段联合固定时单皮质固定足够,Hangman骨折时以双皮质固定为佳.

    作者:李凭跃;尹庆水;夏虹;吴增辉;昌耘冰;艾福志;温雪飞;赵卫东;李鉴轶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双侧输尿管完全型重复畸形1例

    患者,男,37岁,左侧腰背部不适2月,行腹部CT检查,平扫示:左上肾盏及输尿管扩张积水,肾实质变薄,右肾实质未见异常,右肾似见两条输尿管.增强扫描示:右肾实质强化未见异常,右肾见上、下两个肾盂及输尿管,下降过程中两根输尿管前后重叠,在盆腔入口处见两条输尿管左右分开显影,肾盂及榆尿管显影未见异常,无扩张(图1,3);左肾上极变薄的肾实质强化程度减低,相连的肾孟、肾盏及输尿管显著扩张积水,输尿管管径宽处直径2.0 cm,未见造影荆进入,扫描视野下缘未及梗阻部位;左肾下极实质部分强化未见异常,左侧下部肾孟、输尿管显影正常(图2,4).诊断为双侧输尿管完全型重复畸形伴左.肾上极积水.

    作者:刘慧明;陈忠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示指伸肌先天性缺如1例

    作者于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在解剖制作一成年男性大体标本时,发现其右侧示指伸肌先天性缺如(图1).为积累国人肌肉变异资料,现报道如下:该标本右前臂后群肌指伸肌深面和拇长伸肌内侧无起自桡、尺骨至示指的肌肉,亦未发现该处被损坏之痕迹,故应为先天性示指伸肌缺如.示指背面仅一条来自浅层指伸肌之肌腱,该指伸肌肌腱的粗细与附着均无明显改变.其余肌亦未见异常.

    作者:李凯丽;朱庆生;王建社;林卡莉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家猪心上、下腔静脉心肌袖的形态学观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观测家猪上、下腔静脉心肌袖结构及特点,为认识局灶性心房颤动积累比较解剖学资料.方法:解剖35例家猪心脏,充分显示上、下腔静脉心肌袖,观测其形态,厚度和长度.结果:家猪上、下腔静脉近心端的表面有肌纤维绕行,出现率为100%.上、下腔静脉心肌袖长度分别为(36.93±5.17)mm,(18.76±4.98)mm;心肌袖厚度分别为(1.93±0.69)mm,(1.02±0.35)mm.结论:上、下腔静脉心肌袖是家猪普遍存在的解剖结构,是连接左右心房的又一重要通路,可视为制作局灶性心房颤动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

    作者:齐坤英;马建军;李向前;冯艳飞;王琦;牛琛;罗利;杨德猛;王庆志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椎间失稳诱发椎间盘退变的超微结构改变

    目的:观察新西兰大白兔腰椎关节突关节破坏致椎间盘退变的超微结构变化.方法: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组骨性手术组(16只)和软组织手术组(8只).骨性手术组完整切除L4、L3k双侧下关节突,L4-5、L6-7为实验组椎间盘,L3-4、L6-7为自身对照组椎间盘.软组织手术组仅剥离L3至l7的椎旁肌肉,L4-5、L5-6为实验对照组椎间盘.术后1、2、4及8月行电子显微镜检查.结果:术后4月,各组椎间盘开始出现退变细胞,表现为外形不规则,细胞膜破裂,线粒体肿胀,核浓缩,核膜皱缩,异染色质较正常增加,核仁消失.退变细胞数量以实验组椎间盘多.术后8月,实验组椎间盘开始出现大量死亡细胞,表现为溶酶体明显增多,细胞核扭曲,内质网扩张,线粒体空泡化.结论:关节突关节破坏能够诱发出椎间盘退变的超微结构改变.

    作者:黄宗强;刘尚礼;郑召民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粘膜下成形术治疗下鼻甲肥大的临床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粘膜下下鼻甲成形术的合理性以及临床效果.方法:对102例双侧下鼻甲肥大的病例随机分侧,分别采用下鼻甲部分切除和粘膜下成形术不同手术方式,采用自身双侧对照的方法,观察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采用下鼻甲粘膜下成形术临床显效率明显高于部分切除术组,其临床并发症和/或伴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下鼻甲粘膜下成形术具有临床效果好,并发症少,是符合鼻腔生理特征功能性手术,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合新;史剑波;文卫平;左可军;王涛;杨钦泰;许庚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内耳道及面、前庭蜗神经的膜性结构显微解剖研究及其意义

    目的:详细了解桥小脑角蛛网膜的分布为认识听神经瘤和其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10%福尔马林固定的胎儿(28-39周)尸头标本11例22侧,利用手术显微镜和常规组织切片染色方法观察内耳道及面、前庭蜗神经的膜性结构分布情况.结果:手术显微镜下见桥小脑池蛛网膜明显向内耳道内延续占81.81%(18侧),另18.19%(4侧)的蛛网膜向内延续的同时与内耳道口及神经发生部分的粘连;72.73%(16侧)的内耳道口及其附近存在大量的蛛网膜小梁与面、前庭蜗神经相连.组织切片发现100%(22侧)的内耳道内蛛网膜贴附在内耳道骨质表面延续至内耳道底部;面、前庭蜗神经之间互相独立,只有神经外膜分隔.结论:听神经瘤为蛛网膜内的结构;熟悉内耳道及面、前庭蜗神经的膜性结构有助于提高听神经瘤手术水平.

    作者:刘政委;漆松涛;骆实;陆云涛;欧阳辉;彭玉平;樊俊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肌皮支或肌间隙皮支缺如1例

    患者,男,42岁.因左手机械性损伤2.5 h入院.检查:右手背较广泛性软组织缺损,创面约12 cmx10cm.伸肌腱与部分掌骨外露,难以用常规植皮方法修复,决定用切取左股前外侧阔筋膜瓣,行吻合血管移植联合游离植皮修复(图1).手术分两组进行,一组行右手清创,清除坏死组织,显露好受区吻合的血管.

    作者:张功林;章鸣;吴发林;王干生;郭翱;郁辉;王顺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ATMFS对犬骨盆弓状线部力学性能和胶原合成的影响

    目的:探讨骨盆髋臼三维记忆内固定系统(acetabular tridimensional memory fixation system,ATMFS)对犬骨盆弓状线部力学性能和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选用10只成年杂种家犬,双侧髋臼臼顶上方1.5 cm处横形截骨,分别采用ATMFS前柱固定器和6孔重建钢板内固定,于术后2、4、6、8、12周各取2足动物,行X线检查、大体观察、生物力学测试及Masson三色法染色组织学观察.结果:ATMFS侧骨折端无凌乱骨痂,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快于钢板侧,胶原纤维的排列较钢板侧规则有序,与骨皮质的方向一致.术后第4周开始,ATMFS侧骨折端生物力学强度明显高于钢板侧(P<0.05),两组骨折端新骨生成面积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有(P<0.05).结论:ATMFS的解剖位固定和其产生的持续顺应生理力线的压应力能够刺激骨折端胶原结构的重建及力学性能的恢复,促进骨折早期愈合.

    作者:牛云飞;王家林;张春才;许硕贵;张鹏;旺光晔;管华鹏;刘欣伟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新型脊柱外固定器的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

    目的:运用有限元方法对新型脊柱外固定器的力学性能进行分析,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生物力学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有限单元法(FEM)的结构分析功能,建立新型脊柱外周定器的计算机模型,并根据外固定器固定在椎体上的重力受压情况模拟加载,仿真分析模型各部分的应力、应变值及分布和压缩刚度.结果:在模拟受压的情况下,外固定器的应力集中在椎弓根钉与纵向固定螺钉、连接器的接触区,其它部分(包括钉椎体结合部位)的应力分布较均匀;外固定器的刚度较弱,单纯外固定架不足以提供椎体支持刚度.结论:外固定器的椎弓根钉与纵向固定螺钉、连接器的结合部容易产生应力疲劳;外固定器应结合其他的能有效地提供支撑刚度的手段才能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作者:欧军;王文军;张美超;刘洪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手舟骨的测量及临床意义

    目的:为研制手舟骨骨折的内固定器械及临床手术方式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48块成人干燥手舟骨及36块成人手舟骨湿骨标本,仔细观察其形态及主要血管压迹,游标卡尺对舟骨各部位进行测量.结果:干燥骨组及湿骨组测量数据分别为:舟骨结节高度(11.28±0.94)、(10.35±1.54)mm;舟骨腰部的厚度(12.02±1.90)、(11.21±1.20)mm,宽度(10.59±1.11)、(11.34±1.47)mm;舟骨体部小厚度(6.51±1.22)、(8.54±1.07)mm;舟骨的纵轴长度(25.68±2.21)、(26.50±2.56)mm;舟骨嵴的宽度远端(6.50±1.06)、(6.64±1.18)mm,腰部(5.14±1.01)、(6.01±0.75)mm,近端为(4.42±1.16)、(5.71±0.78)mm.手舟骨的主要血管来自桡背侧部,由体部沿嵴部贯穿整个纵轴.结论:依据手舟骨测量的数据及解剖特点,设计手舟骨骨折的新型内固定器械,避免内固定器破坏舟骨关节面及发生关节撞击综合征,尽量减少对舟骨血供的影响.

    作者:孔维云;徐永清;王宇飞;陈绍春;刘宗良;李兴国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失神经萎缩肌组织成分对成肌细胞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长期失神经萎缩骨骼肌组织成分对体外培养成肌细胞的性能影响.方法:①获取长期失神经支配肌萎缩模型大鼠的腓肠肌,无菌条件下清洗、剪碎、匀浆、过滤,收集上清液;②收集Schwann细胞的体外培养基;③体外培养C2C12成肌细胞系,扩增传代并分组:A.对照组,常规培养,无任何处理因素;B.添加Schwann细胞培养基;C.添加萎缩肌匀浆液.倒置显微镜观察3组细胞的形态特征,免疫荧光检测C2C12细胞MyoD和Myogenin的差异表达.结果:倒置显微镜下,各组细胞贴壁良好,A、C组形态无差异,未见分化肌管;B组于培养48h后细胞变纤细,可见肌管形成.荧光染色证实,培养24h后,3组均出现MyoD阳性细胞,C组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多于A、B组;72h时,3组均可见Myogenin阳性细胞,B组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多于A组,C组阳性细胞数量稀少.结论:长期失神经萎缩肌组织成分能够促进成肌细胞的增殖与活化,但抑制活化成肌细胞的进一步分化成熟.

    作者:廖华;徐达传;邱小忠;余磊;欧阳钧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不同浓度碘酸钾对仔2代大鼠小脑Purkinje细胞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碘酸钾(KIO3)对仔2代Wistar大鼠小脑Purkinje细胞发育的形态学影响.方法:将断乳后一个月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NI、5HI、10HI、50HI、100HI),饮用不同浓度的KIO3碘水,取1d、20d、60d龄仔2代大鼠小脑,应用镀银染色法和形态计量术动态观察仔2代大鼠小脑的形态学发育情况.结果:在1d龄仔鼠,与NI组相比,各碘过量组仔鼠小脑Purkinje细胞树突覆盖面积、分枝密度、总长度、棘突密度均无明显变化(P>0.05),在20d和60d龄仔鼠,各碘过量组与NI组相比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脑发育落后,其中以100HI组为明显(P<0.05).结论:碘过量会影响仔2代大鼠小脑的发育,且影响程度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其机理可能与碘过量所致甲状腺功能低下有关,但大鼠对碘过量有极强的耐受力,当碘摄入量为正常摄入量的50倍以内时,不会影响仔2代大鼠小脑Purkinje细胞的发育.

    作者:王世忠;康亚妮;刘皓;陈祖培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经乳突联合枕骨髁外侧入路切除颈静脉球部位病变的临床解剖

    目的:探讨切除颈静脉球部位病变的手术入路,为手术提供解剖学标志及依据.方法:11具(22侧)成人头颅标本,其中10具(20侧)经10%福尔马林固定湿标本,1具(2侧)新鲜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模拟经乳突联合枕骨髁外侧人路颈静脉球的手术,观察手术入路中主要结构及颈静脉球部位的暴露情况.结果颈静脉球顶到后半规管之间的距离(4.78±3.46)mm;面神经垂直段到颈内动脉膝部的距离(13.46±3.66)mm;面神经管垂直段中点到乙状窦前壁距离为(6.30±2.75)mm.应用该入路暴露颈静脉球部位,可以显示颈静脉球内侧壁的后组脑神经与血管.半规管、颈静脉球、面神经管、乙状窦,枕骨颈静脉突及寰椎横突是该手术入路中的主要标志.结论:经乳突联合枕骨髁外侧入路切除颈静脉球部位病变,能够提供良好的视野,利于保留面神经功能及后组脑神经功能.

    作者:李少华;段永畅;田广永;陈海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面神经垂直段在横、冠状断层和CT上的定位及临床意义

    目的:为面神经及耳科病变的影像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30例成人头部标本,15例以眦耳线(CML)为基线,15例以CML相垂直的直线为基线,获得间隔为1.0mm,厚度为1.0mm的CT图像,扫描后的头部标本按原定位截取以耳颞区为中心的组织块并将其制成厚为1.0mm的连续横(冠)状薄层切片.标本切片与CT图像对照,对颞骨内面神经垂直段及邻近结构进行观测.结果:(1)横断层:VFN距面神经隐窝、鼓室窦、鼓索神经、外耳道上棘距离分别为(0.63±0.15)mm、(2.17±0.12)mm、(5.16±0.10)mm和(16.80±1.19)mm;(2)冠状断层:VFN长度平均值为(14.28±1.30)mm,VFN至鼓索神经、后半规管距离分别为(2.49±0.19)mm和(2.53±0.33)mm.结论:耳颞区火棉胶横断和冠状薄层断面标本能良好显示VFN及其周围结构的解剖位置和毗邻关系,可直接与HRCT扫描图像图像进行对照研究,其结果对耳科疾病的影像诊断及手术治疗有参考价值.

    作者:段菊如;张博;钟斌;李明智;魏江平;熊俊平;鲁纯纠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经椎弓根植骨的生物力学研究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对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椎体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5具老年女性胸腰段脊柱标本(T9-L4),CT检查无明显骨质破坏,骨密度检查证实为骨质疏松标本.随机选取20个椎体,用材料试验机压缩加载,压缩椎体高度25%,制造椎体压缩骨折,获得椎体原始大载荷及刚度数据.对骨折椎体行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再测试植骨后椎体大载荷及刚度.结果:椎体原始大载荷及刚度分别为(1343.5±428.7)N和(1090.3±429.2)N/mm;压缩骨折经椎弓根植骨后椎体大载荷及刚度分别为0276.1±274.6)N和(366.1±102.7)N/mm.植骨后椎体大载荷与原始大载荷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椎体原始刚度大于植骨后刚度(P<0.05).结论:骨质疏松压缩骨折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可恢复骨质疏松骨折椎体的大抗压强度,但不能恢复其刚度,经椎弓根植骨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有强化骨折椎体的作用.

    作者:尹知训;丁红梅;靳安民;唐海亮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肾上腺解剖学的研究进展

    自从1886年Frankel首先报告1例18岁女性有双侧肾上腺肿瘤以来,随着肾上腺外科学的发展,关于肾上腺的解剖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而解剖是外科学的基础,因此临床工作者对肾上腺解剖有一确切的认识才能更好的驾御肾上腺外科学.下面即对肾上腺的解剖学做一阐述.

    作者:习明;胡卫列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虚拟现实技术在颅底肿瘤手术计划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在颅底肿瘤诊断和手术计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虚拟影像手术计划系统对15例颅底肿瘤患者的影像检查资料进行三维重建,获得颅骨、脑、血管等的三维立体虚拟图像,对相应解削结构进行多角度观察和测量,运用系统工具进行多入路模拟手术操作.结果:15例患者均成功进行了手术计划和模拟手术操作.该系统形成的三维立体虚拟影像清晰、逼真,可非常直观地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及其与血管、神经、颅骨的解剖关系.全部病例按照佳模拟手术方案进行手术,均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结论:虚拟影像手术计划系统的使用,能使术者获得更多的立体的解剖信息,借助模拟手术工具可选择颅底肿瘤的佳手术入路.

    作者:郭燕舞;张世忠;柯以铨;郑兆聪;王守森;王如密;周力;徐如祥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经皮三尖瓣置换的应用解剖

    目的:为经皮三尖瓣置换提供相关的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测量30例(男20,女10)正常成年人的心标本.体外将双盘状瓣膜支架植入瓣环后,取与支架接触部位的心肌组织切片,HE染色.结果:三尖瓣环形态不共规则,大致为椭圆形,约3~4指尖大,整个瓣环不完全在一个平面上,环由致密结缔组织和少量肌组织构成.三尖瓣的长径、短径和瓣口周长分别为(4.30±0.55)、(3.09±0.59)、(11.86±1.37)cm.三尖瓣环与冠状窦口和室上嵴的短距离分别为(1.12±0.21)cm和(1.79±0.31)cm.双盘状瓣膜支架在三尖瓣环位置良好,对周围结构无影响.HE染色见接触部位心肌组织完整,无损伤或断裂.结论:人工双盘状瓣膜支架的设计大小应根据三尖瓣环的大小及其与周边结构的距离来选择,在自体三尖瓣位置植入双盘状支架可行.

    作者:白元;宗刚军;秦永文;姜海滨 刊期: 2008年第02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解剖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