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胸腹裂孔疝1例

华萍;吕虎

关键词:胸腹裂孔疝, 胸腔内, 囊状物, 现报道如下, 尸体标本, 成年男性, 膜状物, 肺上叶, 上部, 开胸, 解剖, 肺尖
摘要:胸腹裂孔疝少见,作者在解剖一具成年男性尸体标本中遇到1例,现报道如下:开胸时见左胸腔内一巨大囊状物占据胸腔大部分,囊状物上见网膜状物,胸腔上部见左肺肺尖和左肺上叶部分.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相关文献
  • 骨折内固定松动与运动方式关系的生物力学评价

    目的:用生物力学的方法比较在不同运动方式下股骨中段骨折内固定疲劳前后稳定性,评价内固定松动与运动方式的关系.方法:取6根新鲜尸体股骨,制成股骨中段缺损骨折模型,对标本先后行单皮质钢板内固定和双皮质钢板内固定,并行疲劳实验,分别对6种运动方式即时和疲劳后的稳定性进行生物力学研究.结果:在同等载荷条件下,行前屈后伸运动时两种内固定方法的疲劳前后运动角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侧弯和旋转运动时疲劳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内固定螺钉的早期松动首先是对屈伸运动方向造成影响,引起屈伸方向的失稳,对侧弯和旋转运动稳定性影响小.

    作者:杨睿;唐勇;黄霖;黎全猛;赵卫东;程志安;沈慧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双侧双肾盂双输尿管并膀胱憩室1例

    作者在教学中发现1具男性成人尸体双侧双肾盂双输尿管变异,并伴有一侧膀胱憩室(图1).报道如下:1、肾外形左肾纵径为11.4 cm,肾门上下径为6.0cm.

    作者:史二栓;方刚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前交叉韧带胫骨棘止点的形态学特征及其生物力学特性研究

    目的:研究前交叉韧带及其胫骨棘止点处的形态特征及其抗拉伸性能,为前交叉韧带胫骨棘撕脱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解剖和生物力学依据.方法:取正常成人新鲜的膝关节标本16例,游离出前交叉韧带,对其胫骨棘止点处的厚度、宽度及其在胫骨棘止点处的分布特点等进行观察.新鲜的标本通过MTS-858材料试验机测试前交叉韧带附着端的抗拉伸性能.结果:前交叉韧带呈水平位附着于胫骨棘及其周围的骨面,其断面近似于三角形,底朝前,尖向后方.部分纤维附着于外侧半月板的前、后角及内侧半月板前方的骨面.附着端横径为(11.3±1.4)mm、前后长径为(17.6±2.6)mm、周径为(49.2±6.1)mm、前缘距胫骨平台前缘为(11.5±2.6)mm、后缘距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区的前缘为(14.1±1.7)mm、计算附着面积为(96.6±8.3)mm2.前交叉韧带的大载荷为(2546±89)N,大变形量为(4.3±0.5)mm.结论:前交叉韧带的纤维分布及其胫骨棘止点处的形态特征以及生物力学特性与临床上撕脱骨折的治疗有很大的关联性.

    作者:高彦平;陈金荣;吴宇峰;赵卫东;姜雪梅;李义凯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胚胎干细胞移植结合TMR及VEGF对大鼠心梗的修复作用

    目的:探讨胚胎干细胞移植结合透室壁性心肌血管重建术(transmyocardial revascularization,TMR)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对大鼠心梗的修复作用.方法:制备实验性大鼠心梗模型,1周后实施TMR,术后10min于TMR微孔道凝血块内及其周围注射重组VEGF,孔周三点注射移植由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胚胎生殖细胞.4周后测量血液动力学指标评价心功能,并测量左心室重与体重之比,梗塞面积,毛细血管密度,评价移植区的组织学和形态学变化.结果:与单独移植细胞组相比,干细胞移植联合TMR、VEGF组心室肥大减轻,梗塞面积减少(P<0.01),梗塞区毛细血管密度增加(P<0.01),心功能明显改善(P<0.01).结论:胚胎生殖细胞移植联合TMR、VEGF与单纯的细胞移植相比,能更有效地促进心梗区血管生成和移植细胞存活,改善梗塞心肌的心功能.

    作者:王艳梅;王冬;李若凡;董毅龙;唐红梅;刘伟;王乃利;张晓东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不同节段椎弓根内部结构的测量和比较

    目的:提供国人椎弓根内部结构的量化数据以及随节段变化的规律.方法:20具成人防腐C3~L5脊柱标本,螺旋CT扫描后行多平面重建,在椎弓根峡部横截面上测量椎弓根高度(PH),宽度(PW),内、外、上、下缘皮质厚度(MCT、LCT、SCT、ICT),及椎弓根内部松质骨的宽度和高度(SBW、SBH).运用统计软件系统比较椎弓根内部各个参数的变化.结果:椎弓根左右两侧没有显著性差异,男女间除LCT外,各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LCT/PW为(20.72±5.77)%,MCT/PW为(32.87±7.47)%,SCT/PH为(24.33±6.07)%,ICT/PH为(22.51±5.17)%,SBW/PW为(46.41±11.76)%,SBH/PH为(53.17±10.15)%.MCT绝对值及所占的比例在各个节段上均显著大于LCT.各个节段椎弓根皮质骨与松质骨的比例有所不同.C6~T1,T8~T12为椎弓根内部结构变化较大的区域.结论:(1)薄层螺旋CT可较好的呈现椎弓根内部的情况;(2)上胸椎椎弓根是置入椎弓根螺钉的危险区域;(3)椎弓根外侧皮质较内侧皮质薄,在置入椎弓根螺钉时外侧更容易破裂.

    作者:石锐;刘浩;袁元;吴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腺病毒介导hTGF-β1基因体内转染兔椎间盘对髓核细胞Ⅰ型、Ⅱ型胶原的影响

    目的:观察腺病毒载体介导外源性人转化生长因子(Ad/CMV-hTGF-β1)对兔椎间盘髓核细胞Ⅰ型、Ⅱ型胶原的影响.方法:纯种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于实验组兔腰3、4椎间盘髓核内注射Ad/CMV-hTGF-β1(6×106pfu),注射量为20μl,对照组则注射20μl磷酸盐缓冲液(PBS).术后3周取出椎间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椎间盘髓核细胞中Ⅰ型、Ⅱ型胶原的表达情况,并用VIDAS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实验组椎间盘髓核细胞Ⅰ型胶原的表达比对照组低;而Ⅱ型胶原的表达则比对照组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内转染腺病毒介导的hTGF-β1基因能降低椎间盘髓核细胞Ⅰ型胶原的表达、提高Ⅱ型胶原的表达,提示hTGF-β1可以抑制椎间盘的退变.

    作者:沈若武;季爱玉;夏玉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寰枢关节后部神经血管丛与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解剖关系

    目的:研究寰枢关节后部的神经血管丛与寰椎椎弓根的解剖关系,为局部手术显露和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具血管灌注的颈椎标本,解剖观测寰枢后部的神经血管丛及其与寰枢椎的关系.在20具尸体标本上利用枢椎侧块定位方法,不分离寰枢神经血管丛,直接进行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而后X线和CT扫描评价螺钉位置情况.结果:在寰枢关节的后方有丰富的、怒张的球团状的静脉丛存在,分离时易出现血管壁损伤.模拟临床手术共完成40枚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无脊髓、硬膜、椎动脉、脊神经损伤,X线和CT扫描显示所有螺钉位置理想.结论: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时不宜分离显露寰枢神经血管丛,而枢椎侧块定位方法可以满足这一要求.

    作者:马向阳;尹庆水;钟世镇;刘景发;夏虹;吴增晖;徐达传;丁自海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中缝大核对急性心肌梗塞大鼠交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目的:观察中缝大核对急性心肌梗塞大鼠交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急性心梗对照组,生理盐水注射组,6-OHDA注射组,小剂量谷氨酸注射组,大剂量谷氨酸注射组.各组均取第3胸髓节段和左心室置于4%多聚甲醛固定24 h,切片,片厚5μm.1套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1套行尼氏染色.左心室切片行HE染色.结果:6-OHDA注射组和生理盐水注射组阳性反应神经元数量与急性心梗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正常对照组几乎未见阳性反应神经元;小剂量谷氨酸注射组阳性反应神经元数量增多,与急性心梗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大剂量注射组阳性表达减少,与急性心梗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中缝大核对急性心肌梗塞大鼠交感心血管反应有影响.

    作者:刘式威;赵玲辉;吕霞;马晶;倪秀芹;王丽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手术治疗Danis-Weber B型踝关节骨折

    目的:探讨Danis-Weber B型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本组41例Danis-Weber B型踝关节骨折,男28例,女13例;年龄18~70岁,平均37岁.所有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手术标准是直视下解剖复位,且围手术期进行规范的处理方案.应用改良Baird和Jackson评分系统评定其疗效.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58个月,平均17个月.根据Baird和Jackson评分系统,优24例,良11例,可6例,优良率为85.4%.结论:Danis-WeberB型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中,满意的骨折复位、稳定的内固定及恰当的围手术期治疗对提高复位质量,改善远期疗效具有较显著的临床意义.

    作者:赵汝平;杨朝华;李启中;伍家福;温世锋;张光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影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预后因素

    目的:探讨影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选取2000年7月至2002年6月间的102例行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病人临床资料.结果:102例行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病例,失访4例,失访率为3.9%,现存活96例,10例术后复发和转移,复发率为10.2%,91例术后性生活无显著障碍,99例泌尿功能基本正常.结果表明影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预后存在因素.结论: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可以减少术后复发和转移,减少患者术后泌尿和性功能方面的并发症,可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保证.

    作者:姚学清;欧阳植安;林锋;卿三华;黄祥成;钟世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胆囊床内血管的应用解剖

    目的: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对128例肝脏标本进行解剖,观察胆囊床内血管的位置、行程,测量其在胆囊床内的长度和直径.结果:胆囊床内血管有:(1)胆囊动脉深支及分支,占71.1%(91例);(2)肝中静脉及其属支,占12.5%(16例),其突入形式分①肝中静脉主干,②右前叶支、或左内叶支、或两者一起突出,③右前叶支属支、左内叶支属支、或两者一起突出3种类型;(3)肝门静脉右支及其分支,分主干和分支两类,主干占39.8%(51例),肝门静脉右支的分支占14.8%(19例);(4)肝门静脉左支的分支,占2.34%(3例);(5)胆囊静脉,在胆囊附着面有小静脉与肝中静脉、肝门静脉左、右支的分支相连.结论:切除胆囊时应注意胆囊床左、右缘,以及具有肝门右切迹的病例,保护突入胆囊床内的肝中静脉及其属支,以防止出血.

    作者:蔡昌平;代小思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新生儿先天性膈疝并肺发育不良1例

    患者为女婴,妊娠40周于2004年5月27日16时经剖宫产术娩出.胎儿娩出后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皮肤发绀,肌张力减弱,阿氏评分8-6-6.立即给予加压给氧、气管插管、脐静脉推注0.1%盐酸肾上腺素、胸外按压等治疗,经抢救无效死亡.

    作者:朱正鹏;贾国凤;沈勤;杨微荣;马健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关节镜下治疗股骨下段累及关节面的骨折

    目的:报道股骨下段累及关节面的骨折在关节镜监视下进行骨折闭合复位、中空镙钉及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的方法.方法:从2002年3月~2004年10月在关节镜监视下用中空镙钉及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累及关节面的股骨髁上骨折12例.结果:本组获得随访11例,随访时间12~18个月,所有患者膝关节屈伸活动均大于110°,骨折愈合时间10~20周,没有发生感染,其中1例髁部锁钉松脱,骨折愈合良好,没有移位,按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8例,良3例.结论:利用关节镜闭合复位,损伤少,大程度地保留关节部位解剖功能完整,同时中空镙钉及股骨逆行交锁髓内钉中心化固定牢固,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和膝关节功能恢复.

    作者:张健荣;卢尔海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钟世镇院士从教55周年暨80华诞庆典纪要

    2005年8月6~8日,南方医科大学在广州为钟世镇院士从教55周年暨80华诞举行了隆重的庆典活动.这次活动对于弘扬钟世镇院士崇高的思想品质和治学精神,促进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庆典活动分现代临床解剖学进展研讨会、师生座谈会和庆典大会三部分.

    作者:丁自海;徐达传;原林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穿支皮瓣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论坛会议纪要

    穿支皮瓣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论坛会议于2005年年8月19日~22日在银川市召开.会议由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会和<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主办,银川市武警宁夏总队医院承办.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35篇,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28名.会议采用先专题报告、学术论文报告,然后进行讨论的形式,以讨论为主.

    作者:徐达传;丁自海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正常髌骨厚度和高度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测量髌骨厚度与长度,为微创张力带固定法治疗髌骨骨折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360份无髌骨损伤的X线片,在X线片上髌骨关节面中点做其垂线(L0),取垂线中点做髌骨关节面的平行线(H0);成人髌骨标本60个,在髌骨关节面中央嵴(L1)两侧各0.5mm处做其平行线L1、L2,以中央嵴的中点(H1)做水平线,与前两条平行线相交H2、H3.测量髌骨的长度(L)及厚度(H).结果:X线片髌骨测量厚度为(21.32±0.12)mm,髌骨长度为(42.36±0.18)mm.髌骨标本测量厚度,H 1为(22.42±0.14)mm,H2(19.42±0.88)mm,H3(18.42±0.96)mm;小为14.12 mm.髌骨长度,L1为(44.58±0.28)mm,L2为(40.28±0.94)mm;L3为(38.36±0.88)mm;小为26.32 mm.左右两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髌骨厚度及长度的测量可为髌骨骨折治疗及手术器械研制提供解剖学参数.

    作者:颜登鲁;李健;高梁斌;谭平先;张在恒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坐骨神经桥接颈7神经根二期移位重建截瘫下肢功能的应用解剖

    目的:为带血供的坐骨神经桥接颈7神经根二期移位重建截瘫下肢功能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3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坐骨神经营养血管的来源、分布和吻合;坐骨神经与自身躯干长度比例;选择性臀下动脉墨汁注射.结果:坐骨神经臀段营养血管来自臀下动脉,由前内侧进入,外径(1.5±0.7)mm(0.6~3.8 mm);股后段来自股深动脉穿支,由前外侧进入;小腿段胫神经来自胫后动脉分支.上述节段血管在神经干表面分出升支和降支,彼此吻合,形成一个纵贯神经全长和供血丰富纵向的吻合血管链.自梨状肌下缘至内外踝连线,神经长(79.3±3.6)cm(70.0~86.0 cm),梨状肌下缘至锁骨上缘中点距离为(60.6±3.1)cm(51.0~66.0 cm).选择性臀下动脉墨汁注射显示胫神经远端有墨染.结论:臀下动脉坐骨神经营养支是带血供坐骨神经移位桥接重要的供血途经.

    作者:张发惠;郑和平;陈秀清;王树锋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男性尿道膜部括约肌支配神经的应用解剖

    目的:为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手术中保护尿道控尿神经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15例成年男性尸体盆腔标本进行解剖,观察支配尿道膜部括约肌神经的组成、形态及毗邻关系.结果:尿道膜部括约肌接受下腹下丛和阴部神经盆内盆外分支支配,其中盆神经起源于下腹下丛远端盆内脏神经分支,沿肛提肌表面到达尿道膜部5点和7点位;40%的标本中阴部神经存在盆内分支,此分支自阴部管内的阴部神经主干穿肛提肌进入盆内,与盆神经一起支配尿道膜部括约肌,其进入尿道膜部的位置距离前列腺尖部(5.3±1.8)mm.在53.3%的标本中阴茎背神经发出分支到达尿道膜部,此分支进入尿道膜部的位置距离前列腺尖部(4.2±1.1)mm.结论: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术中对控尿神经的保护是多方面的,术中对精囊和前列腺尖部的操作易损伤控尿神经.

    作者:卢洪凯;宋鲁杰;王金平;吕世军;王一;胡卫国;刘鲁东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肝左三角韧带形态特点及在腹腔镜手术入路意义

    目的:研究左三角韧带的形态及其在腹腔镜肝脏外科的意义.方法:用30例动脉灌注乳胶标本研究左三角韧带的结构层次及左三角韧带内的血管,并结合腹腔镜实际操作研究手术入路.结果:左三角韧带前叶肝缘长(8.73±1.62)cm,膈缘长(9.03±1.33)cm,游离缘长(2.02±0.88)cm;肝上动脉文献未见描述,为起源于胃左动脉及膈下动脉的分支,出现率为80%,起始处直径平均为(1.46±0.35)mm,其主干横过肝左后上缘静脉,出肝处平均直径为(0.32±0.11)mm.结论:(1)本文发现并命名的肝上动脉可以作为判定肝静脉位置的重要标志;(2)腹腔镜手术中紧贴肝上缘打开左三角韧带不易损伤膈肌和肝静脉,出血少、速度快,可以使第二肝门左入路获得良好的手术显露.

    作者:李晓平;徐达传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大脑前动脉的A1优势征及在前交通动脉瘤脑血管造影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A1优势征的影像学表现及其出现率与大脑前交通动脉瘤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脑动脉瘤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的影像学资料.以大脑前交通动脉瘤作为试验组,其他部位的动脉瘤作为对照组.结果:128例病人中,共139个动脉瘤.前交通动脉瘤49个,后交通动脉瘤41个,基底动脉瘤29个,大脑中动脉瘤14个,颈内动脉瘤6个.A1优势征58例,A1对称75例.结论:前交通动脉瘤Al优势征多见,其出现率与其他部位脑动脉瘤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

    作者:何敬振;唐军;赵斌;张垒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解剖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