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金业;包莹
作者在整理一套成人骨标本时,发现其C2~6椎骨融合,现报道如下:
作者:曲永松;安月勇;赵洪全;吕美玲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人体测量学是一门用测量方法研究人的体质特征的科学.它分为骨骼测量和活体测量(包括尸体测量)两部分.骨骼测量是人体测量的基础,根据部位又分为颅骨测量和体骨测量.前者描述颅骨的测量和观察方法,对研究颅骨的特征、类型、变异、规律等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实用价值[1,2].本文对与之相关的文献予以综述,以期为颅骨的基础研究、颅脑及颌面外科的临床应用和法医学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邹昌旭;牛学刚;王琦;李云庆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为在整形外科领域中更加合理和有效地使用胸大肌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12例(24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标本的胸大肌血管、神经进行显微解剖观察和测量.结果:胸大肌腹部在形态学上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全长22.7 cm,中段宽6.0 cm,中段厚3.3 mm,腱长3.2 cm;动脉外径1.98 mm,起点至肌门长度4.9 cm;神经的横径1.71 mm,从起点至肌门的长度5.5 cm.结论:单独地使用胸大肌腹部不仅存在可能性,而且具有可操作性.
作者:范飞;严义坪;滕东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为骨盆手术防止股外侧皮神经盆内段损伤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25具成人防腐标本上解剖观察股外侧皮神经的起源、行程及分支,测量神经出盆点与髂前上棘中心点的距离.结果:①股外侧皮神经出盆点位置的解剖变异较大,根据神经出盆点与髂前上棘的关系可分为四种类型.②股外侧皮神经72%从腹股沟韧带深面穿出,28%穿行于腹股沟韧带中.穿出点距髂前上棘的距离为(1.02±0.88)cm.③股外侧皮神经穿过腹股沟韧带并被阔筋膜包裹,形成了股外侧皮神经的远侧固定点.结论:(1)腹股沟韧带及阔筋膜对股外侧皮神经的固定作用是骨盆手术损伤股外侧皮神经的解剖学因素.(2)术中神经预防性松解是避免医源性神经损伤的关键.
作者:阮默;徐达传;殷学民;汪新民;熊绍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预构知名血管真皮下薄型皮瓣的可行性以及修复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用新西兰大白兔45只,将大白兔耳后动脉静脉预置在颈部皮下,分别在2、3、4、5、6周制成岛状皮瓣,14d内分组进行观察皮瓣成活情况.自2001年1月起,用同样技术,临床应用预置旋股外侧血管降支于大腿内侧真皮下,5 周切取该血管为蒂的真皮下薄型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掌、手背、足背等处的皮肤缺损11例.结果:8例皮瓣完全成活,3例皮瓣边缘少许坏死,换药治愈,创面得到满意修复.结论:预构以旋股外侧血管降支的真皮下薄型皮瓣可行,为临床治疗复杂皮肤缺损提供了一种有效修复方法.但预构皮瓣的基础理论及扩大应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胡文杰;邓宇杰;何学银;陈明俊;谢峰;刘相燕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为眶上裂(superior orbital fissure, SOF)区手术提供显微解剖学基础.方法:①观测30例(60侧)成人头颅干标本SOF骨性结构;②在手术显微镜下观测15例(30侧)成人头颅湿标本SOF区穿行神经、血管位置及毗邻关系.结果:①SOF外侧壁上、下半边夹角144.27°±20.03°;②泪腺神经距SOF外侧端(4.17±1.70) mm;③动眼神经上支至SOF内侧壁(1.83±0.62) mm;④滑车神经紧贴Zinn腱环外侧入SOF;⑤眼上静脉海绵窦段具有静脉窦结构.结论:SOF区穿行神经、血管位置的观测,对临床开展SOF区手术有参考意义.
作者:朱国臣;韩卉;石献忠;朱有余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为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对50具成人颅骨进行观测.根据观测结果弯制弧形注射针头,为50例患者进行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结果:牙槽孔距颧下嵴起始部距离,左侧(21.54±3.05) mm;右侧(20.91±2.50) mm.牙槽孔距颧下嵴起始部的弧长,左侧(20.91±2.50)mm.牙槽孔距颧下嵴起始部的弧长,左侧(23.28±1.64) mm;右侧(22.94±1.68) mm.结论:以牙槽孔至颧下嵴起始部的弧长和弦长为标准弯制注射针头,采用口内注射法进行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成功率为98%.
作者:商维荣;顾亚军;王春艳;崔洪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笔者在解剖一具老年女性标本时,发现其左侧膈神经罕见变异,现报道如下:
作者:田毅浩;戴冀斌;潘伯群;王晓芸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为经皮穿刺室间隔膜部缺损的封堵术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测量38例(男25,女13)正常成年人的心标本的室间隔膜部及周围结构.结果:室间隔膜部的形态可分为三角型、圆型和椭圆型;各型的出现率分别为58%(22例)、23.7%(9例)和18.3%(7例).室间隔膜部在左室面的高度为(8.79±2.27) mm.右室面高度为(6.43±1.43) mm.室间隔膜部的长度为(9.37±2.52) mm.室间隔膜部上、下、前、后方和中点的厚度分别为(0.80±0.19) mm、(0.70±0.16) mm、(0.78±0.28) mm、(0.75±0.15) mm和(0.52±0.13) mm.结论:室间隔膜部以三角型为主,多位于室上嵴的后缘,膜部的左室面高于右室面和靠近右室面,建议封堵器的左室面的面积应大于右室面.
作者:纪荣明;李玉泉;秦永文;赵仙先;姜宗来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高频电刀和汽化作用对皮肤组织结构的作用.方法:用高频电极在不同输出功率时测定大白家兔活体皮肤组织的电流强度,灼伤中心区汽化深度和汽化表面积,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离创缘0~6 mm邻近组织的结构变化.结果:随着电流输出功率的增强,皮肤组织的电流强度,中心区汽化深度和汽化表面积也随之增加,光镜和电镜下电流对不同距离的皮肤组织结构的损伤是不相同的,创缘部位和邻近组织显微和超微结构发生了热凝固性改变,损伤程度随着离中心区距离的延长而减弱,但在 4 mm邻近处仍有较明显的损伤性改变.结论:用高频电刀操作时应注意对邻近组织的损伤性作用,为减少损伤应严格注意操作时所用的电流强度和对组织的电灼时间.
作者:李爱华;富克远;李德贤;陈耀武;施丽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研制颈椎前路钮扣钢板内固定系统,评价其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用317L不锈钢研制出颈椎前路钮扣钢板螺钉系统.取6具青年男性新鲜尸体的颈椎标本,制成5种状态脊柱功能单位(FSU)的试验模型:正常颈椎、屈曲型损伤、单纯植骨、钮扣钢板内固定、AO钢板内固定.利用脊柱三维运动分析系统测定不同状态下颈椎节段的运动范围(ROM),比较钮扣钢板内固定与AO钢板内固定对失稳颈椎的稳定作用,并摄X线片观察各种状态下颈椎的影像学改变.结果:生物力学测试表明,钮扣钢板内固定系统可以对失稳颈椎提供明显的稳定作用(P<0.01),与AO钢板内固定系统的稳定作用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动态X线摄片显示,钮扣钢板内固定及AO钢板内固定均能维持植骨块的稳定,并恢复椎间隙高度及颈椎生理曲度,而单纯植骨则容易出现植骨块的移位、凸出甚至脱出.结论:钮扣钢板内固定系统具有较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操作简便,适合国人颈椎解剖结构及功能特点.
作者:曹盛俊;梁秋发;王文军;赵卫东;黄文华;李鉴轶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近年来随着临床解剖学研究的深入,在皮瓣血供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特别是跨区供血皮瓣的提出,为显微外科皮瓣移植增添了更加简捷的修复手段,打破了皮瓣原有位区血供范围的限制,使得皮瓣血管蒂更长、修复范围更广,拓宽了传统轴型皮瓣修复领域.
作者:张林;宁金龙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软骨终板与腰椎间盘突出症之间的关系.方法:40例无脊柱疾患与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采用螺旋CT扫描.扫描范围自L4上缘至S2上缘;扫描条件:140 kV,345 mAs,FOV 160 mm,层厚1 mm,螺距1.0,Pitch 1.0,无间隔重建.利用O2图像工作站将原始扫描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multiple 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再在MPR重建的基础之上行曲面重建(curve planar reconstruction,CPR),测量软骨终板的大矢状径、横径、面积、周径与形状. 结果:(1)软骨终板的形态与椎间盘突出症密切相关(P均<0.01);(2)男性患者L4、5和L5、S1,女性患者L5、S1的椎间盘面积与椎间盘突出症相关(P<0.05). 结论:椎间盘软骨终板的形态与椎间盘突出症密切相关.
作者:顾洪生;刘尚礼;马若凡;李春海;沈慧勇;黄东生;唐春雷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单纯个别牙齿缺额临床常见,而恒牙大部缺额属少见.作者临床遇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崔金业;包莹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阐明面神经额支的定义及与颞部软组织层次的关系,为相关手术预防额支损伤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6具防腐和2具新鲜成人尸体头部标本分别进行显微解剖和组织切片,观测面神经额支穿出腮腺的位置点、数目以及与颞部软组织层次的关系.结果:⑴面神经颞支有(2.6±0.8)支,其中额支有(2.1±0.7)支,颞支在耳屏间切迹前(17.6±5.2)、上(7.2±2.3)㎜处出腮腺上缘;⑵在颧弓表面,面神经额支与颞浅血管走行在与颞浅筋膜及骨膜结合紧密的疏松结缔组织层中;在颞部,颞浅血管浅出至颞浅筋膜的浅面并被其包绕,而额支始终紧贴颞浅筋膜深面走行在疏松结缔组织中.结论:⑴面神经额支是支配额肌的颞支之一,分布到骨性额部即颧额缝以上、冠状缝与颞上线相交点以前的区域.⑵在颧弓-颞部的皮下脂肪层与颞浅筋膜之间,或在颧弓骨膜下-颞深筋膜浅层深面解剖分离不易损伤面神经额支.
作者:姜平;钟世镇;徐达传;高建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为有关蝶窦手术提供解剖学和影像学资料.方法:采用CT技术和断层解剖方法对15例尸头和50例颅骨标本蝶窦的形态、类型、径线、毗邻等进行了观察.结果:蝶窦的前后径大于上下径,上壁和前壁较薄,下壁和后壁较厚.在蝶窦CT水平层面上可清楚显示其气化类型,前、后壁,两侧壁及中隔的位置、厚度、毗邻;在冠状层面上可显示上、下壁的厚度及上壁与垂体、颈内动脉的关系.蝶窦内可见管型视神经管隆起和管型颈内动脉隆起,其出现率分别为23.8%和21.9%.视神经管隆起仅见于发育良好的鞍前型和全鞍型蝶窦.发育良好的枕鞍型和全鞍型蝶窦的后壁较薄,薄者仅为0.6 mm.结论:蝶窦的气化程度差异较大,视神经、颈内动脉可向窦腔内突入.发育良好的枕鞍型和全鞍型蝶窦与脑干间仅隔以纸样薄骨板.经蝶窦入路手术,应控制手术操作范围,避免损伤毗邻结构.
作者:鞠学红;高培福;冯蕾;吕信昭;王金平;李若葆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为远外侧经枕髁入路手术保护椎动提供较详细的解剖资料.方法:应用20具(40侧)成人尸头湿标本进行显微解剖研究.结果:寰椎横突、第2颈神经前支、肩胛提肌、椎动脉周围静脉丛、头外侧直肌为确认第2、3段椎动脉的重要标志.寰、枢椎横突孔间距左侧为(15.3±1.6) mm,右侧(15.8±2.2)mm;枕骨大孔后缘中点距椎动脉入硬脑膜口处左侧(21.6±2.0) mm,右侧(21.5±2.0) mm;椎动脉于寰椎后弓上方向后呈弓形弯曲,其外侧跨度左侧(17.9±3.2) mm,右侧(17.7±3.2) mm;内侧跨度左侧(9.8±2.5) mm,右侧(9.8±2.2) mm;向后距椎板高左侧(7.4±2.3) mm,右侧(6.3±3.3) mm.结论:熟悉椎动脉第2、3、4段的毗邻关系及解剖标志,对保护椎动脉、安全地施行远外侧经枕髁入路手术至关重要.
作者:王洪正;刘窗溪;刘健;杨华;韩国强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单角子宫呈一侧子宫完全未发育极罕见.在剖宫产术中遇见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梅琴;王晓红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神经鞘瘤多为单发,以听神经瘤为多见.我们在局解教学中,发现全身多发性神经鞘瘤1例,瘤体大且多,较为罕见.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泉;赵淑敏;孔祥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模拟左外叶活体肝移植门静脉、肝动脉和胆管的切取方法.方法:解剖正常人肝脏标本30具,观察肝脏铸型标本30具,测量门静脉、肝动脉及胆管长度、管径及属支或分支分布情况.结果:左外叶门静脉的血供来自门静脉左支,主要为左外叶上段门静脉支、左外叶下段门静脉支;动脉主要来源于肝固有动脉、肝左动脉、肝中动脉,偶有迷走动脉支;胆道引流属支有左外叶上段胆管支、左外叶下段胆管支.结论:左外叶解剖变异较多,活体取肝前应仔细研究其结构特点,设计合理的切取模式;对门静脉、肝动脉和胆管支需行必要的整形,以便与受体相应的管道进行吻合.
作者:蒲淼水;钟世镇;李忠华;石瑾 刊期: 200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