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一次性吸痰管分段式灌注开塞露治疗孕妇便秘的效果。方法将156例发生便秘的孕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性吸痰管分段式灌入开塞露50 mL,对照组采用普通方法从肛门挤入开塞露50 mL,观察两组患者灌注开塞露30 min后能否成功排便,开塞露外漏情况,便感强弱。结果观察组65例孕妇灌注开塞露30 min后排便,对照组仅有42例;观察组27例发生开塞露外漏,对照组有68例;观察组24例孕妇出现强烈便意感,对照组有58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一次性吸痰管分段式灌注开塞露治疗孕妇便秘,效果显著。
作者:廖新阳;许士海;蒋玉蓉;宋奇;黄含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ICU护士对伤口湿性愈合理论的认知程度及目前临床湿性愈合理论的运用现状,为开展伤口湿性愈合理论教学及提高临床伤口护理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横断面调查选取四川省某大型三级甲等医院262名ICU护士作为研究对象,从其对伤口湿性愈合概念、湿润环境、湿性愈合的优点、适应证及常用的湿性愈合敷料这5个方面的认知进行问卷调查,数据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构成比等进行统计描述,用 Wilcoxon法和Kruskal-Wallis H法等进行统计推断。结果 ICU护士湿性愈合知识得分中位数为26.00分,四分位数间距为10.25分,1.9%的护士完全不了解湿性愈合理论相关知识,8.4%护士对相关知识了解较多,一半以上护士的湿性愈合护理实践认知较差。48.5%的护士近一次获取相关知识是在1个月时间内,获取知识来源主要来源于同事之间的交流。结论 ICU护士对伤口湿性愈合理论的认知情况并不理想,临床伤口护理实践中需要不断增强伤口愈合知识的培训教育,更新观念,以提高临床伤口治疗水平。
作者:刘欢;宁宁;田永明;徐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危重症专科小组实施的方法及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自2012年2月开始成立院内危重症专科小组,由小组核心成员及全院各护理单元联络护士组成,建立全院危重患者的上报流程、危重病例、疑难病例会诊制度及统一危重症护理工作流程,每季度对全院危重患者进行护理质量评价。结果建立危重症专科小组后,组织了4次小组培训,统一规范护理操作指引8项,对危重患者从病情观察、专科护理、基础护理3方面进行评价,其护理质量由原来的92.5分提高到98.3分。结论危重症专科小组的设立与管理有利于加强护士的危重症专业能力,对提高全院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起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苏真娇;洪楚云;王蔚;魏霞;赵灵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总结19例肠造口新生儿术后护理经验,包括:密切监测肠造口患儿术后体温变化,注意保暖;观察呼吸情况,保持气道通畅;注意腹部体征,保持胃肠减压通畅,记录引流液性质;重视造口肠管血液循环变化,警惕肠管缺血坏死;维持内环境、水电解质平衡,合理的肠内外营养支持;做好造口及其周围皮肤护理,减少并发症发生;加强对家长的健康指导,可为二期造口还纳术创造良好的手术条件。本组19例患儿中,1例放弃治疗,余18例患儿病情稳定带造口出院,择期行根治手术。
作者:陈赢赢;郑色秋;张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新疆地区二级医院护理人员在职培训中现存的问题,探讨影响护理人员培训的主要因素,为相关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培训策略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随机抽取的27家二级医院1216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护理人员在职培训现存问题中排前6位的有工作繁忙(占70.0%)、师资力量欠缺(占64.5%)、经费困难(占48.0%)、护士积极性不足(占39.3%)、领导重视不够(占32.0%)及专业水平有限(占28.9%),占总体因素的79.0%;维吾尔族、汉族护理人员对现存问题中工作繁忙、经费困难方面的认知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新疆二级医院护理人员在职培训中存在工作繁忙、师资力量欠缺等问题,提示各级卫生管理系统需通过针对性的培训策略,结合县市级二级医院不同民族护理人员的需求和实际困难,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大限度降低各因素对护理人员培训的影响,以期达到提升县市级二级医院整体护理水平的目的。
作者:吴星;常海霞;彭巧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患者及对本院控烟认知情况,为本院制定科学合理的控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12年12月,采用自行设计的《住院患者吸烟及对医院控烟情况调查表》,对本院1286例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院住院患者总吸烟率为40.70%,男、女性吸烟率分别为65.04%和5.87%;60.00%以上患者对烟草的危害认识错误;60.00%以上调查对象认为医院内应该设置吸烟区、对在非吸烟区吸烟者进行罚款是合理的、医院禁烟标志及宣传不够充分;38.58%的不吸烟者在院内曾暴露于二手烟;33.90%患者曾在医院内见过医务人员吸烟,16.56%的患者见过医务人员当着患者的面吸烟;67.32%患者见过医务人员劝阻他人在非吸烟区吸烟;17.81%的患者见过医务人员向患者宣传吸烟危害;88.02%的患者认为医务人员应该是拒绝吸烟的榜样。结论本院住院患者吸烟情况较为严重且对吸烟相关知识掌握较差;本院控烟效果有待提高,控烟措施有待加强;加强对本院医务人员进行控烟教育培训,降低医务人员吸烟率,发挥医务人员表率及示范作用。
作者:江小运;陈翠洁;陈芳;李斌;招秋航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2013年11月新统计,《护理学报》影响因子位居2012年统计年中18种护理学学科期刊的第3位。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总结12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细胞免疫治疗的护理要点。通过治疗前的谈话,使患者知晓细胞免疫治疗的意义、效果、不良反应的观察和处理;使用无痛穿刺技术,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控制细胞回输速度,及时处理保存不能及时回输的细胞,保证治疗安全;规范细胞回输流程,使细胞足量回输,保证治疗的有效性。本组除2例出现畏寒、高热反应外,其他患者均顺利完成细胞治疗,疗效满意。
作者:陈晓薇;周春兰;刘梅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五行情绪护理方案对ICU清醒患者的调节效果。方法将64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清醒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2例)以五行护理方案干预,对照组(32例)以常规心理护理方案进行干预。分别于入院第2天、干预后第7天,应用症状自评量表及医院睡眠问卷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在干预后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得分明显下降,医院睡眠问卷得分明显提高(P<0.05);干预后,观察组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的因子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五行护理方案能有效调节ICU清醒患者的常见负性情绪,提高其睡眠质量。
作者:卢桂芳;张国龙;邱秀娉;黄双艺;李映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调查儿科重症监护室护士对小儿疼痛的知信行现状,探讨疼痛知识与疼痛态度和处理方法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家三级甲等医院118名儿科重症监护室护士整群抽样,调查重症监护室护士的基本资料、对小儿疼痛的知识、对疼痛的态度和处理方法的情况。结果仅43名(36.4%)重症监护室护士接受过疼痛知识培训或自学疼痛知识;参加过疼痛知识培训或自学疼痛知识的护士得分较高(P<0.05);儿科重症监护室护士疼痛知识得分与疼痛评估及处理方法得分之间呈正相关(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rs=0.64,P<0.05)。结论应加强儿科重症监护室护士儿童疼痛知识的培训,提高护士在小儿疼痛护理方面的实践能力。
作者:潘曦晖;易尚辉;易银沙;李敏璐;王雷;吕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蓝科肤宁湿敷对化疗药物致化学性静脉炎的防护作用。方法将74例患者按照入院的单、双日分为两组:蓝科肤宁组41例采用蓝科肤宁湿敷进行干预,喜疗妥组33例采用喜疗妥外涂进行干预。干预前后,两组均观察血管外观变化及静脉炎发生情况,并评估血管的清晰度、充盈度及弹性;并评估患者的舒适度。结果蓝科肤宁组静脉炎发生率10%,喜疗妥组静脉炎发生率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管的清晰度、充盈度及弹性方面,蓝科肤宁组均高于喜疗妥组(P<0.05);蓝科肤宁组疼痛患者少于喜疗妥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蓝科肤宁湿敷或喜疗妥外涂,对化疗药物致化学性静脉炎均起到较好的防护作用,但蓝科肤宁湿敷更容易被患者接受,防护效果优于喜疗妥外涂。
作者:徐亚楠;陈湘玉;袁玲;杨丽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总结220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膀胱痉挛的预防和护理。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做好预防膀胱痉挛的准备;术后耐心指导患者如何应对膀胱痉挛的方法,保持膀胱冲洗管道通畅,调整持续膀胱冲洗液的速度和温度等。本组患者术后出现膀胱痉挛58例,通过实施针对性护理,膀胱痉挛症状减轻。
作者:黎向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死亡焦虑水平。方法2012年3-9月,采用方便抽样法,对48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进行死亡焦虑的调查,于入院当日及出院当日,应用中文版死亡焦虑量表进行测量。结果本组患者入院当日的死亡焦虑得分(4.00±2.92),与国外调查结果比较,水平较低(t=3.51,P<0.01);患者在害怕痛苦的死去、因想到死亡而困扰等方面表现出焦虑;在条目1、条目7及条目14调查结果存在着性别差异,女性高于男性(P<0.05);入院时高死亡焦虑(≥7分)的患者,在出院时死亡焦虑得分下降(P<0.05)。结论中文版死亡焦虑量表可用于调查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死亡焦虑水平,结直肠癌患者的死亡焦虑水平相对于国外研究结果较低;男性患者的一些条目评分低于女性患者;出院时,高死亡焦虑水平的患者比入院时水平降低。但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进一步加大样本量,以提供更具代表性的数据支持。
作者:王洋;张洁;李明;杨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总结1例因溺水致溶血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的观察与护理经验。患者水电解质酸碱失衡,血小板低,血管活性物质均发生了剧烈的改变,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时风险性很高,治疗过程中极易发生低血压、心律失常、出血等并发症。患者采取的是无肝素抗凝治疗,又要警惕凝血的发生,细致有预见性的观察及科学的护理方法是其治疗护理成功的关键。
作者:陈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2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合并破裂患者,都有难治性高血压、持久的疼痛、主动脉破裂、组织器官灌注不足等临床表现,随时有出血不止或心包填塞的危险。认为有效控制疾病、使患者达到腔内隔绝术手术指征,是医疗和护理的难点;护理重点是做好术前管理和术后并发症的观察。术前管理包括:限制饮食和卧床制动,连续性疼痛评估,严密血压、心率、心律、心电图监测以及急性期病情观察;术后加强胸腔流和伤口换药护理,严密监测心率、心律及心电图,预防围术期并发症。2例行腔内隔绝术获得成功,未发生术后并发症,住院13、15 d出院。
作者:朱莲香;汤春宜;王丽姿;董珺楠;邵静;曹雪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酚妥拉明联合龙血竭治疗多巴胺所致外周静脉损伤的效果。方法将出现多巴胺所致静脉损伤的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应用酚妥拉明联合龙血竭外敷的护理方法,对照组应用传统的硫酸镁湿敷法,两组干预24 h后由指定护士进行疗效的评估。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酚妥拉明联合龙血竭护理多巴胺所致外周静脉损伤的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改善与减轻经外周血管输注多巴胺的患者痛苦。
作者:王丽;杜艳丽;江泽莹;高颖;丘美霞;费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提高多动症患儿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的依从性。方法对76例多动症患儿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依从性差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结果治疗依从性差的原因主要有:家长认为多动症不需治疗,长大会好(26%);家长认为治疗效果不佳(24%);因患儿学习问题中断治疗(16%)等。经护理干预措施,本组61例患儿能回院继续治疗,返回治疗率达80%,并取得较好疗效。结论加强对患儿家长的沟通与宣教,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能显著提高多动症患儿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何彩娣;李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不同时期脊髓损伤患者心理状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社会支持情况,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5月在汕头2家医院骨科接受治疗,临床确诊为脊髓损伤并伴有躯体功能障碍的50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分别于受伤后7 d内、受伤后1个月、3个月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本组脊髓损伤患者受伤后7d内、受伤后1个月、3个月焦虑、抑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社会支持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心理状态转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社会支持评分减低。结论受伤早期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为严重,护理人员应关注患者早期的心理状况及情绪反应,做好心理护理。康复期患者尤其是出院后患者是社会支持弱势群体,应将康复护理延伸到患者出院后,以促进患者大限度地恢复功能,重新回归社会。
作者:李晓莲;肖智真;张虹;叶慧婕;肖育卿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