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春岚;王园园;刘砚燕;王婧婷(综述);袁长蓉(审校)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ICU护士的工作压力状况,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对广东省内10所二级甲等以上医院的439名I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不同人口学特征护士压力源的水平差异、总体压力源水平及其与工作时间和主观满意度的相关性。结果女性护士的工作压力源总分高于男性护士(t=3.67,P<0.01);不同职称、不同编制、不同职务的ICU护士,在工作压力源总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从事 ICU工作时间与工作压力源总分呈一定正相关(r=0.163,P<0.01);对生活总体满意度与工作压力总分呈一定负相关(r=-0.191,P<0.01)。结论 ICU护士中,女性、护师、护士长和在编护士的工作压力较大,工作年限、对目前生活的满意度评价与工作压力感受有一定关系,重视上述人群和针对有关因素进行干预可望调节ICU护士工作压力。
作者:魏红云;高钰琳;杨雪岭;傅卫军;蔡淑敏;冯现刚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总结8例肩关节镜下巨大肩袖损伤修补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护理重点是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并发症的早期表现,并给予及时消除肿胀、复温保暖、营养神经、胸部物理疗法等措施,促使患者早日康复。本组患者术后发生肩关节肿胀8例,体温不升1例,腋神经损伤1例,肺部感染1例,无切口感染发生。经过及时治疗护理均得到满意效果。
作者:郑丹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15例晚期肺癌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给予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行腔内导管直接溶栓,术后严防滤器移位,做好导管溶栓及患肢护理;监测实验室凝血指标,密切观察出血情况;预防消化道出血和肺栓塞等并发症,做好心理护理和出院指导。15例患者患肢肿胀消退,疼痛缓解,血栓全部溶解,出现溶栓导管穿刺点出血5例,导管移位1例,消化道出血1例,小隐静脉切开处皮缘发黑1例,经及时发现积极治疗护理后痊愈出院。15例患者随防5~28月无静脉血栓复发。
作者:钟淑萍;金伟飞;王兴木;董学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患者术后佩戴角膜绷带镜对舒适度的改善情况。方法将100例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的单眼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角膜绷带镜,对患者术后眼部不适症状进行问卷量表评分,比较眼部疼痛程度,观察角膜创面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刺激感、烧灼感、眼部刺痛、流泪、睁眼困难等不舒适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患者术后眼部疼痛程度较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 d内角膜创面愈合者32例(64%),3 d内愈合者18例(36%),对照组2 d内角膜创面愈合者16例(32%),3 d内愈合者34例(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所用时间较短。结论联合角膜绷带镜的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显著减轻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移植术后患者眼部诸多不适症状和疼痛,促进角膜创面愈合。
作者:黄淑馨;高丽萍;陈晓虹;陈海金;陈尧;夏志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激光坐浴对混合痔 Milligan-Morgan术后患者伤口愈合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混合痔 Milligan-Morgan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激光坐浴组为术后第1天开始使用激光坐浴+红外线灯照射(20~30 min)+外涂太宁药膏,普通坐浴组为术后第1天开始普通温水坐浴+红外线灯照射(20~30 min)+外涂太宁药膏。治疗5 d为1个疗程,记录1个疗程后两组患者伤口愈合、疼痛及水肿等情况,并记录伤口愈合时间。结果1个疗程后,激光坐浴组疗效明显优于普通坐浴组( P=0.001);激光坐浴组伤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普通坐浴组(P=0.000)。结论混合痔Milligan-Morgan术后通过激光坐浴,能促进患者伤口愈合,减轻水肿、疼痛及出血的发生率。
作者:邓颖辉;马冬花;姚秋琼;吴霞;陈晓志;阮蕾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通过护理专案改善降低ICU高危压疮患者压疮的发生率。方法通过人员、物品、方法、环境四方面对ICU高危压疮患者压疮的发生进行原因分析,结合工作实际,将改善目标设定为:高危压疮患者压疮发生率在4%以下。高危压疮风险评估达100%。确定解决方法及执行过程,如:组织理论讲座,选择恰当的评估方法,规范高危压疮上报流程,设高危压疮患者管理档案,使用新型的防压工具及材料等,并且评价效果。结果高危压疮患者压疮发生率由专案改善活动前的7.3%,降低到活动后的0.4%,高危患者压疮风险评估达100%。结论通过护理专案改善活动,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可降低ICU高危压疮患者压疮发生率,提高ICU护理质量。
作者:单妙航;卢婉娴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介绍针对肥胖患者PICC置管的体外测量改良方法。选择29例拟行PICC置管术的肥胖患者,在传统的体外测量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将其体表所测量的数值减去3 cm。置管成功后,予胸部X线摄片定位,29例肥胖患者的导管末端均位于上腔静脉下1/3段到上腔静脉与右心房的连接处的理想深度,导管到达上腔静脉理想深度的准确率达100%。
作者:应晓理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总结80例盆底重建术患者的护理。术前通过讲解给予心理调适,加强会阴部护理及术前准备,指导进行会阴部收缩及放松训练;术后注意观察切口出血、渗血、血肿情况,处理可能的阴道脓性并带臭味的分泌物;加强疼痛评分及镇痛护理,严密观察尿液性状及尿量,及时发现可能的术中膀胱损伤,对尿潴留患者重新放置尿管,锻炼膀胱功能,必要时给予膀胱冲洗;对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注意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本组80例盆底功能障碍患者手术成功,除1例出现切口轻度渗血、1例出现尿潴留外,无其他并发症发生。
作者:陈燕;翁丽;陈影洁;苏园园;韩燕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徒手三步法联合速冻胃管用于急性中毒昏迷患者胃管置入的效果。方法将90例急性中毒昏迷患者按照入院时住院号奇偶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2例使用传统方法留置胃管,观察组48例使用徒手三步法联合速冻胃管留置胃管,即将冷冻后胃管置入10~15 cm时,助手向上提拉双侧下颌角,托起舌根部,向下压下颌,置管护士感觉阻力消失,即旋转胃管180°,使管端偏离气管,胃管头端弯曲的方向指向咽后方,管端沿着咽后壁滑行,轻柔地将胃管插入。比较两组患者留置胃管成功率、插管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1次插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插管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徒手三步法联合速冻胃管可有效地提高急性中毒昏迷患者胃管置入成功率,缩短置管时间,不良反应少。
作者:姚丽琴;苏冰莲;谢月霞;邱红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动静脉脉冲泵(artery vein impulse pump,A-V脉冲泵)对危重患者上肢静脉回流障碍作用及手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ICU非创伤性手肿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抬高患肢方法消肿,观察组采用A-V脉冲泵治疗。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患手的肿胀程度以及掌指关节活动度进行评定与比较。结果治疗后第7天及第14天,2组患者患手肿胀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患手掌指关节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手肿胀程度恢复和患手掌指关节活动度均较对照组好,且观察组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对照组好转不明显(P>0.05)。结论 A-V脉冲泵能显著改善危重患者手肿胀和手掌指关节活动度。
作者:傅丽琴;姚惠萍;徐东平;陈娟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宫颈环状断裂为产科少见并发症,见于分娩过程中宫颈在强烈的宫缩下,远端血流量减少,致宫颈缺血坏死,终发展成为宫颈环状断裂,应及早发现,及早处理并加强护理,处理不及时可能因病情加重发生不同程度的产后出血、感染,甚至休克,危及生命,现报道1例自然分娩后发生宫颈不完全环状断裂患者的处理过程。
作者:刘启英;周曼;韩悦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手术室护士的心理韧性状况并做特征分析,为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中国版心理韧性量表,对北京某三甲医院手术室45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对不同特征护士的心理韧性得分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的心理韧性量表总分平均为93.87分,处于中等水平;男护士坚韧、力量2个维度分和总分高于女护士(P<0.01);在坚韧维度、总分方面,不同学历组组内、不同工作年限组组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工作10年以上护士、大专及以下学历的护士得分低。结论总体来说,手术室护士心理韧性水平中等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不同特征的手术室护士心理韧性水平,存在性别、学历、工作年资方面的差异,应结合此特征制定干预对策。
作者:张俊杰;张圣洁;徐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促进腹腔镜灌洗早期治疗非胆源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肠蠕动恢复的方法。方法将60例腹腔镜灌洗早期治疗非胆源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禁食、胃肠减压、中药灌洗等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温水足浴配合足底按摩。结果观察组肠鸣音恢复和肛门排气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温水足浴配合足底按摩能促进腹腔镜灌洗早期治疗非胆源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肠蠕动的恢复。
作者:黄小琴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根据《2011版临床护理实践指南》,《基础护理学》[1]要求,临床上常需根据患者的病情与治疗需要调整相应的卧位,正确的卧位对增进患者舒适、治疗疾病、减轻症状、预防并发症及进行各种检查等均起到良好的作用,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熟悉各种卧位的要求和方法,协助或指导患者取正确、舒适和安全的卧位。目前,大多数医院除重症监护室的病床设有不同卧位刻度器外,普通病区的病床均无标识,护士在执行此操作时往往依据个人经验或主观判断。因此,需要一种能进行准确测量床头、床尾抬高角度的有效工具,经过资料收集,笔者设计并联系厂家制作卧位角度测量提示器,明确患者床头、床尾抬高的角度,经过临床科室使用,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艳;姚旭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家属进行疾病管理后,患者及其家属的干预效果。方法制定系统化的脑卒中疾病管理健康教育培训方案,对90名患者家属实施干预,分别在入院24 h内、课程宣教后、发病后1个月、3个月进行脑卒中知晓度测评;在入院时、发病14 d、发病1个月、发病3个月,测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神经功能评分。结果经过宣教,在课程宣教后(入院1周)、发病1个月、发病3个月,家属对脑卒中相关知识评价的答错项目数,由入院时的31.34下降到7.57、7.15和9.54(F=10.254,P=0.001);慢性期患者家属健康知识知晓度优于急性期患者家属(P<0.05)。在发病1个月、发病3个月时,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神经功能评分与入院时相比,明显好转(P<0.05)。结论针对缺血性卒中患者和家属的系统化疾病健康教育管理,有利于患者家属健康知识的掌握,能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顾巧华;王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总结9例IgG4相关性疾病患者护理经验,认为胰腺、肝脏及胆囊受累时,主要是对患者饮食及疼痛的护理,腹膜后受累时因患者的特殊治疗用药,需做好用药及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其他组织器官受累目前较少见,主要为对症护理。另外,因疾病临床表现的复杂性及多样性,常为患者带来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故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也十分重要。本组9例患者经积极治疗护理均好转出院。
作者:高青华;张亚美;赵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总结超声引导结合微插管鞘技术在上臂置入PICC1次置管失败的原因和处理方法。120例置管患者中1次置管成功87例(72.5%),2次置管成功12例(10.0%),3次置管成功7例(5.8%),3次以上穿刺成功10例(8.4%),穿刺失败4例(3.3%);1次置管失败原因包括:穿刺针未1次置入血管,导丝送入困难,导管置入困难,穿刺鞘未置入血管,导管异位,认为在置管前利用血管超声仪充分评估血管的条件;置管时运用娴熟的操作技术,有效地处理置管时出现的问题;置管后及时胸片检查定位,可提高置管成功率。
作者:吴玉琴;金瑛;苏琴;陈霞君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