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青华;张亚美;赵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水循环保温毯用于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手术的效果。方法将200例择期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于术前30 min至术后30 min使患者平躺于保温毯上(温度为38℃)。测量两组患者手术前30 min、手术开始时、手术结束时及术后30 min 4个时点产妇体温变化情况,观察两组产妇寒颤发生情况并调查其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各时间点产妇体温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产妇手术结束时及术后30 min体温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产妇手术结束时及术后30 min体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寒颤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产妇满意度明显升高(P<0.05)。结论保温毯的应用可有效维持产妇围术期体温恒定,降低术中寒颤的发生率,提高产妇满意度。
作者:冷蔚蔚;周素玲;张维峰;殷国平;王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小儿结、直肠治疗前肠道准备中清肠液的佳服用剂量。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拟行结、直肠治疗的小儿125例,随机分成3组,清肠液为磷酸钠盐清肠液(辉灵公司生产,C.B.Fleet Company,Inc.,45 mL/瓶), A组口服1/2瓶清肠液加温开水至400 mL,B组口服1瓶清肠液加温开水至800 mL,C组口服2瓶清肠液加温开水至1600 mL,观察各组患儿对清肠液的耐受性、不良反应和肠道清洁度。结果 A、B两组耐受性、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和B、C两组耐受性、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耐受性较好,不良反应较少;B、C两组肠道清洁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和A、C两组肠道清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肠道清洁度较好。结论小儿结直肠治疗前,采用1瓶磷酸钠盐清肠液加800 mL温开水服用能有效清洁肠道,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骆欧;陈佳丽;袁成雪;张铭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手术室护士的心理韧性状况并做特征分析,为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中国版心理韧性量表,对北京某三甲医院手术室45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对不同特征护士的心理韧性得分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的心理韧性量表总分平均为93.87分,处于中等水平;男护士坚韧、力量2个维度分和总分高于女护士(P<0.01);在坚韧维度、总分方面,不同学历组组内、不同工作年限组组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工作10年以上护士、大专及以下学历的护士得分低。结论总体来说,手术室护士心理韧性水平中等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不同特征的手术室护士心理韧性水平,存在性别、学历、工作年资方面的差异,应结合此特征制定干预对策。
作者:张俊杰;张圣洁;徐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激光坐浴对混合痔 Milligan-Morgan术后患者伤口愈合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混合痔 Milligan-Morgan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激光坐浴组为术后第1天开始使用激光坐浴+红外线灯照射(20~30 min)+外涂太宁药膏,普通坐浴组为术后第1天开始普通温水坐浴+红外线灯照射(20~30 min)+外涂太宁药膏。治疗5 d为1个疗程,记录1个疗程后两组患者伤口愈合、疼痛及水肿等情况,并记录伤口愈合时间。结果1个疗程后,激光坐浴组疗效明显优于普通坐浴组( P=0.001);激光坐浴组伤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普通坐浴组(P=0.000)。结论混合痔Milligan-Morgan术后通过激光坐浴,能促进患者伤口愈合,减轻水肿、疼痛及出血的发生率。
作者:邓颖辉;马冬花;姚秋琼;吴霞;陈晓志;阮蕾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总结超声引导结合微插管鞘技术在上臂置入PICC1次置管失败的原因和处理方法。120例置管患者中1次置管成功87例(72.5%),2次置管成功12例(10.0%),3次置管成功7例(5.8%),3次以上穿刺成功10例(8.4%),穿刺失败4例(3.3%);1次置管失败原因包括:穿刺针未1次置入血管,导丝送入困难,导管置入困难,穿刺鞘未置入血管,导管异位,认为在置管前利用血管超声仪充分评估血管的条件;置管时运用娴熟的操作技术,有效地处理置管时出现的问题;置管后及时胸片检查定位,可提高置管成功率。
作者:吴玉琴;金瑛;苏琴;陈霞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当代信息技术革命与生物医学技术革命的结合产生了一种全新的医疗健康模式--移动医疗(mobile health,m-Health)[1]。近年来,移动医疗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医疗保健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而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开始关注和重视移动医疗的研究[2]。移动医疗是指一种将移动计算、医学传感以及通信技术融合为一体的新兴医疗保健模式[3]。手机作为移动医疗的一种重要载体,在卫生保健方面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笔者对移动医疗领域利用智能手机进行健康管理的现状和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魏春岚;王园园;刘砚燕;王婧婷(综述);袁长蓉(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家属进行疾病管理后,患者及其家属的干预效果。方法制定系统化的脑卒中疾病管理健康教育培训方案,对90名患者家属实施干预,分别在入院24 h内、课程宣教后、发病后1个月、3个月进行脑卒中知晓度测评;在入院时、发病14 d、发病1个月、发病3个月,测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神经功能评分。结果经过宣教,在课程宣教后(入院1周)、发病1个月、发病3个月,家属对脑卒中相关知识评价的答错项目数,由入院时的31.34下降到7.57、7.15和9.54(F=10.254,P=0.001);慢性期患者家属健康知识知晓度优于急性期患者家属(P<0.05)。在发病1个月、发病3个月时,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神经功能评分与入院时相比,明显好转(P<0.05)。结论针对缺血性卒中患者和家属的系统化疾病健康教育管理,有利于患者家属健康知识的掌握,能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顾巧华;王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同情心疲乏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医护人员同情心疲乏量表,对上海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152名急诊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急诊科护士同情心疲乏总分(105.86±9.67)分,各条目均分(2.87±0.32)分,6个维度均分分别为:精神紧张(3.32±0.56)分,热情丧失(3.02±0.65)分,行为消极(2.67±0.51)分,情感淡漠(2.80±0.65)分,能力怀疑(2.63±0.55)分,斗志丧失(2.74±0.53)分。不同护龄、年龄、用工性质与急诊岗位的急诊护士同情心疲乏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士总体同情心疲乏程度为中等水平,45岁以上、急诊护龄>10年、合同聘用、急诊抢救室的护士同情心疲乏水平明显较高。提出制定干预对策时宜将其做为重点关注对象,提高急诊护士的自我预防与应对能力,加强管理、筛查与支持等。
作者:陈炜;吴茜;田梅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高举平台结合3M透明敷料固定鼻胃管用于脑卒中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2013年1月神经内科118例留置鼻胃管的脑卒中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管道固定方法,观察组采用高举平台结合3M透明敷料固定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更换胶布间隔时间、更换胶布耗时、鼻胃管滑脱率、鼻胃管压疮发生率和患者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更换胶布间隔时间较长,更换胶布耗时较短,鼻胃管滑脱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舒适度评价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举平台结合3M透明敷料固定鼻胃管具有良好的固定效果,不易发生压疮,降低护理耗时和工作量,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是一种较好的鼻胃管固定方法。
作者:钟彩棠;李小华;刘伟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根据《2011版临床护理实践指南》,《基础护理学》[1]要求,临床上常需根据患者的病情与治疗需要调整相应的卧位,正确的卧位对增进患者舒适、治疗疾病、减轻症状、预防并发症及进行各种检查等均起到良好的作用,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熟悉各种卧位的要求和方法,协助或指导患者取正确、舒适和安全的卧位。目前,大多数医院除重症监护室的病床设有不同卧位刻度器外,普通病区的病床均无标识,护士在执行此操作时往往依据个人经验或主观判断。因此,需要一种能进行准确测量床头、床尾抬高角度的有效工具,经过资料收集,笔者设计并联系厂家制作卧位角度测量提示器,明确患者床头、床尾抬高的角度,经过临床科室使用,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艳;姚旭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总结9例IgG4相关性疾病患者护理经验,认为胰腺、肝脏及胆囊受累时,主要是对患者饮食及疼痛的护理,腹膜后受累时因患者的特殊治疗用药,需做好用药及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其他组织器官受累目前较少见,主要为对症护理。另外,因疾病临床表现的复杂性及多样性,常为患者带来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故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也十分重要。本组9例患者经积极治疗护理均好转出院。
作者:高青华;张亚美;赵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上臂植入式输液港与中央静脉植入式输液港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比较上臂植入式输液港与中央静脉植入式输液港置港及维护时间与舒适度。结果上臂植入式输液港节省置港及维护时间,患者舒适度提高。结论上臂植入式输液港能提高工作效率,患者更易于接受,进一步提升专科护士技术价值。
作者:吴胜菊;全小明;赵文韬;林洁芬;曾韶凤;李小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胃肠道症状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50例尿毒症行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胃肠道症状分级评分量表和肾脏疾病生活质量量表,了解患者胃肠道症状的发生情况和生活质量。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法分析各种胃肠道症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胃肠道症状发生率为78.7%,总分为(1.34±0.34)分,其严重程度大多为“轻微”和“轻度”。在18~44岁的青年患者中,反流、腹痛和进食障碍对其生活质量存在影响(P<0.05);在45~59岁的中年患者中,反流、腹痛、便秘、腹泻、消化不良和进食障碍对其生活质量存在影响(P<0.05);在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中,进食障碍对其生活质量存在影响(P<0.05)。结论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78.7%存在胃肠道症状,发生率较高,程度大多较轻,但对患者生活质量有一定影响。在今后的护理中,可通过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胃肠道症状来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梁玉婷;胡丽萍;陈伶俐;张力;周宏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15例晚期肺癌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给予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行腔内导管直接溶栓,术后严防滤器移位,做好导管溶栓及患肢护理;监测实验室凝血指标,密切观察出血情况;预防消化道出血和肺栓塞等并发症,做好心理护理和出院指导。15例患者患肢肿胀消退,疼痛缓解,血栓全部溶解,出现溶栓导管穿刺点出血5例,导管移位1例,消化道出血1例,小隐静脉切开处皮缘发黑1例,经及时发现积极治疗护理后痊愈出院。15例患者随防5~28月无静脉血栓复发。
作者:钟淑萍;金伟飞;王兴木;董学君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