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华支睾吸虫病与肝胆系疾病7例分析

王旭成

关键词:华支睾吸虫病, 吸虫感染, 寄生虫, 肝胆手术, 反复感染, 胆系疾病, 人体, 胆道, 病例, 报告
摘要:华支睾吸虫是一种胆道寄生虫,它寄生在人体可20~30年之久,反复感染,引起一系列肝胆系疾病.现报告本院一组华支睾吸虫感染的肝胆手术病例.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小剂量氯胺酮、利多卡因气管内给药预防全麻拔管反应

    目的 小剂量氯胺酮和利多卡因气管内联合给药预防全麻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研究.方法 48例全麻患者随机分入C组(对照组)、K组(氯胺酮组)、L组(利多卡因组)和KL组(氯胺酮+利多卡因组),每组12例.自主呼吸频率>12次/min、潮气量>4ml/kg时给予气管内用药.记录术前、气管内给药前、拔管时、拔管后2、5分钟的SBP、DBP、HR,记录术后24h不良反应例数.结果 与C组比较,KL组的SBP在拔管后2min、HR在拔管即刻差别显著,P<0.05;与气管内给药前比较,KL组和K组的SBP在拔管时差异显著,P<0.05,在拔管后2min、5min特别显著,P<0.01;KL组的HR在拔管即刻、2min、5min差别显著,P<0.05;K组的HR在拔管后5min差别显著,P<0.05.四组24h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利多卡因气管内联合给药能抑制全麻拔管期的心血管反应.

    作者:刘安林;黄波;李春华;姚虹;林小玲;苏和平;王艳萍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心理护理在病人手术前后的重要性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及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越来越清醒认识到,一个人的生命表现不仅仅是躯体的、化学的、生理的因素所决定,而是由精神情绪所决定.情绪活动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患者在整个疾病过程中,在接受治疗时,尤其是手术对患者有严重的心理刺激,手术前后的心理护理的目的就是使病人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和术后尽快康复,心理护理在手术前后显示了它的需要性和重要性,以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是提高手术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

    作者:孔兰翠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应用一次性输液器、输血器放腹水的体会

    腹腔穿刺放腹水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手段之一.我科应用一次性输液器、输血器代替传统的腹腔穿刺放腹水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减轻了患者的腹部胀痛和腹水压迫引起的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同时进行了腹腔内注射药物.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马湘云;严晓会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急性主动脉夹层分离伴假性休克1例分析

    主动脉夹层分离曾认为是一种不常见病,但近几年来其发病率迅速上升,在基层医院也常可以见到,其发病急,症状重,死亡率高,有时容易误诊,造成灾难性的治疗.现将我院1例急性主动脉夹层分离伴假性休克报告如下:

    作者:徐均龙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布拖县1986~2005年麻疹流行分析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小儿常见呼吸道传染病.20年间累计报告860例,年均发病率33.60/10万,病亡12例,病死率1.4%.现将流行特点及原因分析于下:

    作者:童仕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浅谈精神科病人住院康复的管理——分组分级管理

    现在医学发展很快,随着医学模式从单纯的生物型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型模式转变,对精神康复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解除精神病人的封闭关锁,实行开放训练管理势在必行.我们在精神病人住院康复的不同时期,采取了分组分级的管理方法,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盛红;芦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小儿颅内出血27例分析

    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是指由于维生素K缺乏导致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活性低下,并能被维生素K所纠正的出血.根据发病年龄段不同分为3型:早发型,经典型,迟发型.其中迟发型以突发性颅内出血为主要表现.现将1996年7月~2005年7月,诊断明确为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小儿颅内出血27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张良梁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胰腺肿瘤的超声显像定位与定性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显像对胰腺肿瘤的定位与定性诊断价值及影响胰腺小肿瘤检出的原因.方法 对经手术及活检穿刺病理证实的68例胰腺肿瘤的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8例胰腺肿瘤,超声显像定位诊断正确64例,符合率94.1%,定性诊断正确59例,符合率86.8%.胰腺小肿瘤检出率较低,所占比率8.8%(6/68).结论 超声显像对胰腺肿瘤的定位与定性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但对胰腺小肿瘤(小于2.0cm)的诊断有一定难度,小肿瘤的检出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赵景林;杨婕;秦卫红;杨晓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DuoDERM CGF凝胶敷料治疗压疮32例

    目的 应用DuoDERM CGF凝胶敷料治疗压疮的疗效.方法 压疮患者32例,每三天更换一次敷料.结果 痊愈22例,创面干燥、分泌物减少9例,不良反应5例.结论 DuoDERM CGF凝胶敷料治疗压疮疗效快,使用方便.

    作者:李小燕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非意愿妊娠人工流产的状况调查

    为了提高育龄妇女的避孕节育成功率,减少非意愿妊娠的发生,避免人工流产对妇女造成的身心伤害,笔者对2001年6月~2005年12月1138例非意愿妊娠在我院施行人工流产术者进行调查分析.

    作者:苏蕴杰;张晓丰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不明原因发热性疾病的诊断

    原因不明的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是临床工作中常见的症状之一,快速明确诊断和及时的治疗非常有必要,但是发热的原因复杂,可能是外来的细菌、病毒、立克次体、真菌、螺旋体、原虫等病原微生物入侵人体后机体产生的一种病理生理反应,也可能是体内的肿瘤、结缔组织疾病,有时诊断极为困难,甚至在病人尸检后才明确诊断,临床医生对此要高度的重视.目前国内对于FUO定义为:发热持续2~3周以上,体温大于38.5度,经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常规实验室检查不能明确病因者.

    作者:姜湛乾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巧治鱼鳞痣

    中国传统的中草药学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简单易行、行之有效的偏方、秘方.现介绍一则用中草药金银花巧妙去除鱼鳞痣的方法.

    作者:熊玉敏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巨大外生性肝囊肿的CT诊断(文献复习及4例报导)

    目的 提高外生性巨大肝囊肿的CT诊断水平.方法 分析4例直径超过14cm的巨大外生性肝囊肿的CT表现及MPR特征.结果 4例患者中,3例位于肝左叶内侧段下方,1例在右后叶下段的后下部,囊肿大20cm、小14cm.结论 螺旋CT扫描MPR重建在巨大肝囊肿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黄向明;周永生;苏锦权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25例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诊治体会

    从2002年10月至2004年10月,我科共收治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25例,现作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25例患儿中男15例,女10例.男女之比为3:2.发病年龄:25~30天15个,~40天6个.

    作者:郑春生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三种不同术式切除大子宫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切除大子宫的三种术式特点及选择原则.方法 随机分组2004年7月~2005年12月159例子宫超过12孕周大小子宫良性病变患者,分别采用经腹子宫全切除术(TAH)55例,阴式子宫全切除术(TVH)48例,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除术(LAVH)56例,进行对比术中、术后情况.结果 TAH组、LAVH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TVH组;术中出血量LAVH组比TVH、TAH组增多;术后镇痛率TAH组显著高于TVH组和LAVH组;术后病率TAH组显著高于TVH组和LAVH组;术后住院时间TAH组显著长于TVH组和LAVH组;术中并发症TVH组有一例膀胱损伤,术后TAH组有2例伤口愈合不良.结论 大子宫切除术选择TVH和LAVH创伤小,病人痛苦少,术后恢复快,但LAVH兼有TAH和TVH的优点.应根据各自术者的操作特长和具备的不同条件恰当选择三种术式,对于子宫如孕16周以下者LAVH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胡庆兰;黄华仪;刘永珠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彩色多普勒在筛查胎儿心脏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胎儿胚胎时期心血管系统发生较早,胚胎心脏发育从第2周开始至第8周已基本完成.在此期间易受到遗传和环境等致畸因素的损害而造成心脏发育不良或畸形,但因胎儿血流动力学及解剖学特点,胎儿心血管畸形不易引起胎儿宫内死亡.其产前诊断率较低.我们从2001年11月~2006年3月对前来就诊的26652例孕妇的胎儿心脏进行了系统的筛查检测,发现胎儿有心脏疾病47例,对此做一分析研究,旨在提高产前对胎儿时期心脏疾病的诊断,达到优生优育目的.

    作者:罗慧丽;岳慧新;段金玲;赵晶;叶春秀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碘伏溶液阴道冲洗治疗霉菌性阴道炎

    霉菌性阴道炎是一种常见的阴道炎症,主要为外阴瘙痒、灼痛,症状严重时坐卧不安,痛苦异常伴有尿频、尿痛及性交痛,白带增多,呈白色稠厚豆渣样,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2004年6月~2006年6月我院妇产科门诊采用5倍稀释的碘伏溶液阴道冲洗,再将原液碘伏纱布放入阴道内,进行治疗霉菌性阴道炎,取得了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柯桂中;张玉萍;陈滋秀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骨科老年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人各脏器的生理功能逐渐衰退,机体的代偿能力和免疫功能逐渐降低,将直接影响骨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能力和术后的康复.因此,做好老年患者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是保证老年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环节.

    作者:贾利敏;刘小亚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30例的疗效观察

    应用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病人30例,治疗后第1、2、4周后总有效率分别为66.7%、80.0%、83.3%.

    作者:郑建轮;王竟杰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化疗后并发口腔溃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

    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早期即可发生血行转移,单纯手术达不到根治的目的,故以化疗为主.口腔溃疡是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常发生的一种副反应,它不仅给患者造成痛苦,影响患者营养供给和化疗的顺利进行,而且也是患者感染、发热并发败血症的主要原因.口腔溃疡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与口腔护理直接相关.本文回顾分析了2003年7月~2005年6月在我院进行滋养细胞肿瘤化疗60例患者的有关资料,探讨其发生口腔溃疡的原因及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艳;朱沂萍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