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的诊断

任法云;付克广;王磊

关键词:脑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摘要:目的 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的资料结合文献总结CT的影像表现.结果 本组5例有7个病灶,4个位于颞叶,1个顶叶,2个额叶.CT表现:7个病灶均位于皮层内,呈均匀低密度影,边缘清晰,无瘤周水肿和占位效应.2例行增强扫描未见强化.结论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症状及CT表现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口服脑复康致过敏性休克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46岁.主因口服脑复康等药后头晕、胸闷、皮疹半小时于2006年5月9日急诊入院.患者因轻度头晕做颈颅多普勒有脑供血不足表现,卫生所医生建议其服脑复康治疗.入院前半小时患者口服脑复康3片、谷维素2片、维生素B12片,后两药已连服一周.服后5~6分钟,患者即觉全身刺痒、颜面肿胀、咽痒、胸闷、头晕不能站立、出冷汗,家属发现后急送本院,既往无明确药物过敏史.

    作者:程学武;张枕珠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颅脑损伤中应激性溃疡的治疗体会

    目的 总结分析颅脑损伤中应激性溃疡的特点、治疗.方法 回顾2001年2月~2004年4月对45例颅脑损伤病例,通过临床表现、出血情况及防治办法、治疗预后做出分析总结.结果 45例病人中,41例痊愈,其中手术3例,死亡4例.结论 预防是治疗应激性溃疡理想的方法.

    作者:伊险峰;马秀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38例正常颅压脑积水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 探讨正常颅压脑积水的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并回顾性分析了1990年至今在我院诊断为正常颅压脑积水的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诊断要点包括患者症状、体征、脑脊液释放实验和影像学表现;38例患者接受脑室腹腔分流术.结论 临床上不应忽略正常颅压脑积水这一特殊类型,选择中低压脑室腹腔分流泵效果较好.

    作者:陈吕安;肖少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肺部感染合并肺不张8例治疗体会

    肺不张在小儿时期比较常见,可由多种原因引起肺组织萎缩或无气.若不及时诊治,日久可发生支气管扩张及肺脓肿.笔者讨论8例肺不张患儿均系由肺部感染后产生.

    作者:王淑忠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脉冲多普勒超声评价心前脂肪沉积者的左室舒张功能

    目的 应用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心前脂肪沉积者的左室舒张功能.方法 将心前脂肪沉积者与正常对照者分成两组,取心尖四腔切面,测量舒张期二尖瓣血流及肺静脉血流曲线中反映左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心前脂肪沉积者的左室舒张功能减退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并与心前脂肪的沉积厚度呈正相关.

    作者:鲍贵锋;林艺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压力与对策

    手术室护士从事的是手术室护理专业中专业性极强的工作,从事这个专业的护士除了护理专业本身应具备的一般条件外,还应具有审慎、审独、善解人意的工作态度,果断、敏捷、以人为本的工作作风,他人、小组、集体至上的团队意识,召之即来、连续作战、持之以恒的充沛精力和健康的身体,所以,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存在的压力大于任何科室的护士.笔者对425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8.7%的护士有职业紧张感,55.1%有负荷感.因此,专家呼吁要对这个特殊人群进行减压.

    作者:陈素惠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食管破裂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索食管破裂病人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11例食管破裂病人的进行治疗护理.结果 2例行开胸食管破裂修补术痊愈;2例修补术失败,其中1例再行食管胃吻合术痊愈,1例死亡;6例行开胸食管胃吻合术痊愈;1例保守治疗无效死亡.结论 早期发现并积极的手术治疗及细心的11例患者护理是治愈食管破裂的保障.

    作者:邵秀慧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改良Dewar术治疗新鲜肩锁关节脱位

    目的 对9例新鲜肩锁关节脱住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采用改良Dewar术切开复位内固定.结果 平均随访18个月,6例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改良Dewar术治疗新鲜肩锁关节脱位效果优良.

    作者:杨国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壮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特点与护理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壮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价值.方法 将93例入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名,进行常规护理和宣教;实验组47名,配对专职护士,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结果 治疗前后有恐惧等心理特点下降幅度方面,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还发现,实验组所出现的AMI并发症亦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对壮年AMI患者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作者:吴雨静;王惠珍;李宇瑾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在呼吸衰竭中的应用和护理

    呼吸衰竭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缺氧,血氧饱和度监测是反映缺氧程度的重要指标,尤其是有人工气道或机械通气的患者.应用脉搏氧饱和度监测仪监测血氧饱和度(SpO2)是一种简单、无创、迅速,并且能连续动态观察机体氧合及循环变化的一种监护手段,为患者病情变化提供可靠的动态信息.

    作者:葛梅;李冬梅;戴群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大脑半球和脑干同时大量出血2例报告

    1临床资料脑出血是指高血压引起的脑实质内出血.脑出血虽然可来源于脑内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的坏死、破裂,但是以脑内动脉出血多见而且也重要.脑出血约占全部脑血管病的10%~20%.脑出血病人中大约有80%发生于大脑半球及其深部的基底节处,其余的20%左右则发生于脑干及小脑.而大脑半球及脑干同时大量出血的患者实数罕见,现报告2例:

    作者:马桂芬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简称DN)是糖尿病(DM)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在发达国家,此病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第三大病因.而美国的慢性肾功能衰竭中,约1/3~1/4的病因为糖尿病肾病,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方法防止其发生和恶化,我科在临床中对30例DN病人使用灯盏细辛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彦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自拟参蒲汤辨证治疗流产后余血不尽37例

    目的 探讨参蒲汤辨证治疗流产后余血不尽的疗效.方法 对37例余血不尽患者用参蒲汤辨证治疗.结果 随访28例均余血止,无不良反应.结论 参蒲汤辨证治疗流产后余血不尽疗效确切.

    作者:毛开奇;陈素贤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剖宫产术后晚期大出血的护理查房

    护士长:今天我们查房的内容是讨论剖宫产术后大出血的有关知识及护理,下面请责任护士作简要病例介绍.

    作者:方雪花;俞瑞芝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激励理论在临床护生带教中的应用

    激励指激发人动机的心理过程,即通过激发人的动机,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而努力的过程.临床实习是护生教育的重要阶段,是护生学习过程的后环节,也是其从学校走向社会的重要转折点,但是由于护生的年龄、性格、所处的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以及进入临床后理论与实践、现实与理想的差异,使她们进入临床后无所适从,甚至有挫折感.所以作为临床带教老师应使用积极的体态语言,用鼓励的眼光、点头、微笑、肯定的手势、激励的语言,充分调动护生实习的兴趣,积极参与,主动配合.笔者在临床带教有十多年,对带教也颇有体会,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鸣春;钱君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发挥医院承载护理教学的平台作用

    医院是承载护理教学、培养护理人才的平台.通过规范师资管理、严格岗前培训、全程质控临床教学,一方面,使护生的业务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能力素质逐步提高,实现向护士的转换;另一方面,带教老师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及能力,适应教学,适应护理学科发展,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共同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工作环境和学习气氛,使医院真正发挥承载护理教学的平台作用.

    作者:何利;李朝霞;王晓霞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多体位DSA检查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DSA多角度投照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本文对我院收治的15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用岛津MH-200S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分别行双侧颈内动脉、椎动脉正侧位、正汤氏位、反汤氏位、双斜30°~45°正汤反汤氏位造影.结果 用以上位置造影均能准确的把血管弯折与动脉瘤鉴别开来,清晰显示暴露出瘤体、瘤颈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并测量其大小.结论 多体位投照对颅内动脉瘤的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动脉瘤瘤体、瘤颈形态及载瘤动脉关系,为临床及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提供更为准确的参考.

    作者:谢海富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柴术四金汤配合耳穴贴压治疗胆囊结石病95例临床体会

    目的 总结柴术四金汤配合耳穴贴压治疗胆囊结石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全部确诊病例均口服柴术四金汤的同时进行耳穴贴压治疗.结果 痊愈率12.6%,总有效率97.9%.结论 柴术四金汤配合耳穴贴压治疗胆囊结石病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张福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对于实习医生医德医风教育的建议

    医生是特殊的职业,必然有特殊的要求.职业是身份的特征,特殊的职业和特殊的身份就有特殊的要求,与一般的社会人不一样.人们对这类特殊群体的人要求比一般的社会人严格.

    作者:张玉卿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血清总胆汁酸变化的观察

    目的 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血清总胆汁酸的含量变化情况.方法 对确诊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56例患儿的血清总胆汁酸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含量进行动态的观察和比较.结果 血清总胆汁酸的含量在病程的第5天明显升高,且升至高,第15天回降,第20天接近正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含量在病程的第5天升高,第10天升至高,第15天回降,第20天接近正常.结论 在病情的早期血清总胆汁酸(TAB)比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升高幅度有显著的差异,对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及时的诊断及治疗更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作者:严志;潘敏仪;陆海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