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运军;邬进辉;朱艳
目的观察炎琥宁针剂治疗小儿上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上感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比较,主要临床症状好转时间、总有效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炎琥宁针剂治疗小儿上感疗效显著.
作者:王巍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比较分析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不同治疗方法的优劣.方法自1992~2004年治疗25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按Tronzo-Evans分类[1],其中Ⅰ型54例,Ⅱ型58例,Ⅲ型60例,Ⅳ型52例,Ⅴ型35例.分别接受保守治疗和手术内固定.结果半年后随访,能独立行走235例,扶杖行走13例,借助轮椅行走8例,死亡3例.按照X线评定标准,92.8%病人满意.髋关节功能评定优良率90.7%.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以Gamma钉和PFN内固定为佳,牵引疗法仍有优势.
作者:刘宇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肾上腺皮质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13例肾上腺皮质癌的诊治经过,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13例中有4例术前通过MRI得到诊断,1例行肾上腺动脉造影得到诊断,11例进行手术切除,2例活检后进行了介入化疗.结论术前全面了解病情变化过程,结合生化检查和影像学材料仔细分析,可不断提高本病的术前诊断率.早期发现、及时手术切除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李清;刘久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1998~2005年,我院对下肢广泛皮肤剥脱伤22例应用吻合血管的皮瓣移植修复膝部创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宋涛;黄东海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亚甲蓝局部注射在肛肠手术后镇痛中被广泛应用,但因其起效慢,在骶管麻醉作用消失后和亚甲蓝起效之前有一段镇痛空档时间,在这期间,病人要忍受剧烈的术后疼痛.近年来我院试用在骶管麻醉时加入少量阿片类药物曲马多,以弥补亚甲蓝术后镇痛的不足,同时也加强了骶管麻醉的镇痛作用,效果满意.
作者:张瑞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随着当今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繁忙紧张,饮食结构改变,导致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病人逐年增多,伴随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健康,代谢综合征近来已成为医学界深入探讨的一个课题.
作者:张利军;戚华丽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对脑卒中的影响.方法心房颤动发生脑卒中30例,心房颤动无脑卒中98例,对比两组中高龄、心力衰竭、左心房扩大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高龄(X2=4.85、P<0.05)、心力衰竭(X2=4.39、P<0.05)、左心房扩大(X2=3.85、P<0.05)各组脑卒中发生率增高.结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有发生脑卒中危险因素时应积极给予抗凝.
作者:吴志刚;蒋桂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近年来,各种研究表明,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1].某些炎症标记物,尤其是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已被视为血管疾病独立的危险因素[2].2003年9月~2005年9月,对78例冠心病患者血清CRP水平进行测定,以探讨CRP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
作者:赵茂林;黄景梅;王志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脊椎骨折合并截瘫是创伤骨科常见疾病之一,由于病程长,恢复慢,有时甚至不能恢复,而且大部分时间患者需要在院外接受治疗、护理,因此,健康教育在该疾病的治疗护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截瘫患者的健康教育是针对患者及家属所实施的健康教育活动,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系统的整体的实施健康教育愈来愈显得重要.
作者:赵晓竹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产道血肿是较常见的分娩并发症之一,国外发病率低为1: 5000,高为1: 329[1],国内报道在0.24‰~6.2‰之间[2,3].是指产时及产褥初期软产道包括外阴、阴道、宫旁等部位发生血肿,好发部位为阴道,属产后出血的一种形式[4],以会阴左侧切口处及左侧阴道壁多见[5].因发病隐蔽,诊断易被延误,常致出血增多,处理不当会引起严重后果.
作者:马晨霞;王亚琴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观念的转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也不断在增强,因而,护患纠纷在临床上有上升的趋势.但是笔者发现许多纠纷与护患沟通不够、护患沟通障碍等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真正的属于护理差错或护理事故的纠纷是微乎其微的.因此早在90年代,临床就将护患沟通纳入整体护理的一部分.经几十年的深入开展和不断的摸索总结,如今,护患沟通已经渗透到护理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这里,浅谈一下护理沟通的心得体会.
作者:孙洪香;江明;邢小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异位妊娠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近年来国内外的发生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我院自2004年1月~2005年12月,对25例异位妊娠使用米非司酮、氨甲喋呤与中药联合杀胚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邱卫群;郑立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实施预见性护理对老年手术病人防止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针对引起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对222例老年腹部手术实施超前的护理.结果 222例中,并发肺部感染12例,感染率为5.4%,因肺炎发生呼吸衰竭死亡3例,死亡率为1.35%.结论实施预见性护理,有效防止和减轻肺部感染的发生,降低肺部感染率,对老年腹部手术病人尤为重要.
作者:黄艳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与胎膜早破及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05年3月在广州花都区人民医院分娩的胎膜早破孕妇50例和正常孕妇50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IL-6水平,分娩时取胎盘胎膜组织作病理检查.结果胎膜早破孕妇血清中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随着破膜时间延长,孕妇血清IL-6水平有增加趋势;有绒毛膜羊膜炎者血清IL-6水平高于无绒毛膜羊膜炎者及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IL-6水平升高对诊断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有重要意义.
作者:江少青;林莉;卢美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孕产妇死亡率可以作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文化、卫生工作综合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为了加强农村围产保健工作,提高产科质量,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现将福建省平潭县12年间孕产妇死亡原因进行回顾分析如下:
作者:刘榕华;吴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血清检测指标及肝功能指标在慢性肝脏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162例各种类型肝病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蛋白(LN)、Ⅳ型胶原(IV-C)和透明质酸(HA)进行检测,同时检测了丙氨酸转氨酶(ALT)、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甲胎蛋白的水平(AFP),并与30例健康人做比较,分析各指标在慢性肝脏疾病中的变化特点、相关性及诊断价值.结果慢性肝炎患者血清中PCⅢ、Ⅳ-C、HA及肝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LN的改变不明显;肝硬化及肝癌患者中肝纤维化各项指标及AFP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肝纤维化指标的改变与肝功能的改变呈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HA、IV-C、PCⅢ三项指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而LN诊断肝纤维化价值有限.联合检测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及肝功能指标可提高临床对肝纤维化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利于慢性肝病演变的监测和治疗.
作者:肖容;苏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58岁,后背疼痛7月,右肺癌治疗后头晕,答非所问2月入院.患者2005年2月出现后背疼痛,呈进行性加重,无咳嗽、憋气.2005年4年3日CT发现:右肺中间段支气管及下叶支气管变窄,于中间段及基底处见不规则软组织密度灶,约2.5cm×5.3cm×7.0cm,增强后见明显强化,右肺门处见肿大的淋巴结.支气管镜活检病理证实:肺中低分化腺癌.
作者:徐晓东;燕丽萍;尚鲁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直肠肛管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总结分析2002~2006年我院直肠肛管损伤14例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本组病人全部治愈.结论直肠肛管损伤病情复杂,早期诊断和恰当的治疗是提高直肠肛管损伤疗效的关键.
作者:黄春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对我院老年病人医院内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为有效地防治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05年12月所有60岁以上住院病人的出院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调查期间院内感染率为14.84%,感染率随患者年龄增加而升高;以脑血管病人感染率高,为23.31%,其次为糖尿病患者为18.75%;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及泌尿生殖道为主;感染率随住院时间的延长而加大;抗生素的使用和创伤性治疗均增加院内感染的机会;院内感染病原体检出率为70.97%,常见病原菌为真菌、金葡菌和肺炎球菌.结论老年病人院内感染与年龄、原发疾病、住院时间、创伤性治疗、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有关.
作者:陶红霞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病毒性肝炎并发肝外损害以乙、丙型肝炎较常见,甲型肝炎报道较少,我科自1988~2001年发现甲型肝炎并发肝外损害11例,现报导如下.
作者:徐艳云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