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药物性肝功能损害56例临床分析

孙金凤;王金波

关键词:药物, 肝损害
摘要:对56例小儿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资料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表明导致肝功能损害的药物,常见有解热镇痛药、抗癫痫药物、抗菌药物,包括-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中药制剂,如双黄连等,患儿有应用相关药物史,符合药物性肝损害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多有发热、皮疹、瘙痒、恶心、食欲不振、黄染、肝肿大等.给予停用致病药物及保肝、对症、支持治疗,预后良好.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莪术油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10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莪术油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例病毒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给予莪术油注射液10mg/(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静点,1次/d;对照组用病毒唑10~15mg/(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静点每日1~2次.疗程均为一周左右,两组可加用镇静、吸氧、止咳、平喘、退热等对症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84%,两组比较,治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莪术油治疗病毒性肺炎疗效好,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孟付忠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急性外周动脉栓塞介入溶栓治疗的护理

    急性外周动脉栓塞主要引起供血区域或器官的缺血.急性外周动脉栓塞、狭窄的介入治疗主要为局部动脉内药物灌注术(溶栓、解痉或血管扩张药物等)、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等.

    作者:陈西玲;刘桂贤;王晶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东港市大东镇西海关居委会五苗接种率调查分析

    计划免疫工作是控制乃至终消灭相应传染病的根本措施,是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随着疫苗接种率不断提高,相应传染病的发病率逐年下降.但随着计划免疫工作的深入开展,对疫苗的接种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及时掌握我市计划免疫现状,正确评价全市计划免疫工作质量,进一步推动计划免疫工作的深入开展,实现消灭脊髓灰质炎和控制计划免疫相关疾病的目标,东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计划免疫调查小组对西海关0~7岁儿童完成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白百破三联制剂、麻疹疫苗(以下简称四苗)和乙肝疫苗的接种情况进行了调查,为及时了解我市计划免疫水平提供了依据.

    作者:田玉敏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乳腺癌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2000年5月~2007年6月,我院收治的421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发生皮瓣坏死59例,皮下积液12例,经局部换药、穿插抽液后痊愈,患肢运动功能全部达到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无淋巴水肿发生.结论 预防和减少乳腺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围手术期护理的主要课题,畅通有效的引流,可减少皮瓣坏死和皮下积液的发生率,心理护理、患肢术后的功能锻炼等,均有助于患者迅速康复.

    作者:王霞;张卫东;黄险峰;张颖顺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不合理用药的人员因素现状分析

    不合理用药是相对合理用药而言的.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药学界的同仁已就合理用药问题达成共识,给合理用药赋予了科学、完整的定义: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使用药物,这就是合理用药.合理用药是临床用药的理想境界,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就不合理用药的人员因素作以分析如下:

    作者:王森;孟玲宇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在术中的应用体会

    在临床上,尤其是救治危重病人时,深静脉穿刺置管对于快速补充血容量及测定中心静脉压、纠正休克具有重要作用.下面是笔者总结我院2006年以来手术前或手术中通过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快速补液、监测中心静脉压、抢救低血容量休克及大手术前预防性深静脉置管,保证补液通路及中心静脉压测定的护理体会.

    作者:林明彬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成人支气管气管异物18例

    目的 探讨成人支气管气管异物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成人支气管气管异物的临床特点及有关文献,总结成人支气管气管异物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 18例成人支气管气管异物中有5例被误诊或漏诊;在4例采用表面麻醉、14例采用表面麻醉加静脉复合麻醉情况下,13例在硬管支气管镜下取出异物,5例异物取出中经声门多次脱落取出失败,经气管切开术气管切开口异物取出,术后均痊愈.结论 成人支气管气管异物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多数患者X线胸片透视能显示异物的直接表现,但异物吸入史常不明确,故易被误诊或漏诊.合适的麻醉是成人支气管气管异物成功取出的关键.

    作者:陈文质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小儿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

    小儿应用留置套管针是浅静脉输液患儿接受药物治疗、急救及供给营养的方便、有效的方法.现将我院2005年5月~2007年1月100例住院患儿临床应用静脉留置套管针的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付晓萍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加强孕产期保健减少产后出血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加快,人们对社会的适应能力降低,心理素质变得很脆弱.怀孕的妇女由于内分泌的改变,易出现早孕反应.现在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平日娇生惯养,对怀孕带来的一系列麻烦和痛苦很难接受,不能以一个正确的心态面对这一生理过程.所以对怀孕的妇女做好心理指导,减少因恐惧、焦虑造成的产后出血,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作者:李香香;安莉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内皮素-1在腰椎间盘突出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检测内皮素-1在突出椎间盘与相应神经根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致腰腿痛发病的机制.方法 手术制作猪腰椎间盘突出的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A组)、手术对照组(B组)和椎间盘突出组(C组),采用免疫组织化(ABC)法检测突出椎间盘和相应神经根组织在不同时间点(3、14、28d)内皮素-1表达,并用Mias-2000自动图像分析系统量化测量结果,对A、B、C组比较.结果 A、B组椎间盘及相应神经根组织中ET-1有弱而少的表达,C组3d、14d、28d组有强的表达,C组与A、B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组中3d组表达与本组14d、28d组比较灰度值低,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皮素-1参与腰椎间盘突出后的病理生理过程,可能是腰椎间盘突出后重要的致痛及致损伤因子.

    作者:樊晓臣;张天宏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硬膜外-腰椎联合麻醉的临床分析

    我院自2000年开始,将蛛网膜下腔麻醉(SA)与连续硬膜外麻醉(CEA)复合麻醉应用于临床至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严晓娥;邢月琴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头痛的疗效观察

    我院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头痛36例,疗效较好,现总结如下:

    作者:徐双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血清CEA、CA125和CA153联合测定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CEA、CA125和CA153联合测定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利用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76例卵巢上皮癌、35例卵巢良性肿瘤及52例正常对照者血清CEA、CA125和CA153水平,并计算出相应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卵巢癌血清CEA、CA125及CA153水平分别为(32.1±27.8)ng/ml、(589.5±296.3)U/ml和(237.2±112.7)U/ml,均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1.9±1.3)ng/ml、(11.9±6.8)U/ml和(35.1±18.9)U/ml]和正常对照者[(1.3±0.9)ng/ml、(9.8±4.6)U/ml和(28.7±12.3)U/ml],P均<0.005.血清CEA、CA125及CA153测定对卵巢癌的阳性率分别为36.8%、72.4%及67.1%,显著高于卵巢良性肿瘤(8.6%、20.0%及5.7%)及正常对照组(1.9%、0.0%及0.0%),P均<0.005.血清CEA、CA125、CA153及三项联合检测对卵巢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36.8%、95.4%和61.7%)、(72.4%、91.9%和83.6%)、(67.1%、97.7%和80.5%)及(89.5%、85.1%及94.5%),三项联合检测敏感性和准确性显著高于单项检测(P<0.01),而特异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清CA125是非粘液性卵巢癌可靠的肿瘤标志物,CA153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卵巢癌都有一定诊断价值,而CEA对卵巢癌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其阳性率较低,应结合其它肿瘤标志物判断肿瘤的性质;采用CEA、CA125和CA153联合测定可大大提高卵巢癌的诊断效能,并提高卵巢癌的早期检出率,从而进一步提高卵巢癌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作者:雷长喜;刘有兰;李贵春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剖宫产术子宫下段撕裂40例临床分析

    子宫切口撕裂,是剖宫产术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自横切口剖宫产术广泛应用以来,由于该手术对麻醉效果要求高,如果麻醉效果不佳,腹直肌紧张,使腹直肌间隙相对狭窄,限制了子宫切口的暴露,取头时易出现切口撕裂并娩头困难.子宫下段形成的程度、术者的手法以及胎儿等因素的影响,有可能引起剖宫产术切口撕裂现象的发生.为了避免发生此类损伤,笔者对我院40例子宫下段切口撕裂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其预防措施.

    作者:孙春萍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原因分析与观察护理

    目的 观察分析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原因,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方法 对2000年1月~2003年12月在我院出生的1192例早期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自然产出生644例,高胆16例,发病率为2.4%;非自然产:剖宫产出生263例,高胆28例,侧切产出生125例,高胆11例,侧吸产、臀位助产160例,高胆26例;非自然出生548例,高胆65例,发病率为11.86%.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感染因素引起高胆28例,其它因素引起高胆90例.结论 非自然产高胆发病率明显高于自然产,提示高胆发生与分娩方式有关.另外感染因素或其它因素亦引起或加重新生儿胆红素增高.

    作者:黄善珠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奥美拉唑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中HP感染的疗效

    幽门螺杆菌(HP)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菌,也是消化性溃疡复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根治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进一步提高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预防复发的关键.

    作者:王幼亮;鲍贵峰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172例胃溃疡中西医结合治疗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方法 采用降低粘膜侵袭力的药物、质子泵阻滞剂、抗H.pylori感染的药物、疏肝、化淤、和胃、护脾等中西医结合方法.结果 本组172例,治愈156例,好转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7.70%.结论 初步讨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的机理.

    作者:刘政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聘用护士管理培训点滴看法

    为了弥补护理人员不足,在政策允许情况下,我们使用了部分聘用护士,如何规范管理和调动聘用护士的积极性,保证其稳定性是护理管理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途径.提高聘用护士整体素质,细致的落实具体措施,是我们探讨的主要目的.

    作者:许小兰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在乙肝病毒DNA检测中的应用

    PCR(Polymeras Chain Reation)即聚合酶链反应,于1985年就有报道,是一种模拟特异天然DNA复制过程的核酸扩增法.以DNA为模拟的特异靶序列,在引物介导下酶促扩增,可以从极少量基因组DNA合成百万拷贝数的某DNA片段.我们应用PCR测试法,对肝病患者及体检的青年工人血清中的乙肝病毒DNA进行有关血清分析及临床研究,获得了可靠数据和临床效果.

    作者:乔守波;栾淑芹;兰信国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无菌手术膜的附着粘贴纸在手术中的应用

    近几年,我们医院的手术越来越多,无菌手术膜的使用率越来越高,在使用无菌手术膜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无菌手术膜的附着粘贴纸具有质硬、平整、光滑、防水的特点,无菌手术膜用了以后,将其附着粘贴纸丢弃,觉得很是浪费,于是我们将它巧妙地充分利用,收效较好,现将其阐述,以供参考.

    作者:李园珍 刊期: 2007年第36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