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内镜特点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廖新明;李兴红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 结肠镜, 临床分级, 病理特征
摘要:目的 探讨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Active ulcerative colitis,AUC)的内镜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总结我院20年间诊断为活动期UC的病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内镜表现及活检资料.结果 本组病例中,临床表现以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为主,轻度UC占45.7%,中度UC占35.5%,重度UC占18.8%,出现肠外表现者占26.8%.内镜下以粘膜充血水肿、糜烂及溃疡多见,活动性Ⅰ级者30.4%,Ⅱ级者51.4%,Ⅲ级者18.2%;病变多位于直肠、直肠乙状结肠(61.6%).病理特征为炎性细胞浸润(100%)、杯状细胞减少(61.6%)、粘膜绒毛样外观(47.8%)、腺体结构紊乱(47.1%),隐窝脓肿(23.3%).结肠镜下活动性与疾病严重度有一定关系(P<0.01,rp=0.65);肠外表现的发生率在内镜Ⅰ级、Ⅱ级、Ⅲ级患者中呈递增趋势,但前二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内镜分级患者的病理变化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活动期UC的内镜特点:活动性以Ⅱ级为主,病变多位于直肠、乙状结肠,内镜下UC的分级与病变程度、肠外表现及病理特征有关.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美托洛尔对收缩性心力衰竭心室重塑及心功能的研究

    心室重塑是慢性心力衰竭(CHF)临床进程的决定因素,对它的认识可以帮助人们充分地了解CH的病理生理过程.心室重塑因此成为CHF治疗的重要靶点.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可防止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塑的发展,相应地改善这些患者长期的临床结果.

    作者:宋贺;胡慧华;张晓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氯胺酮复合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的应用

    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小儿上肢手术,因手术时间长,小儿配合欠佳,而应用单一的麻醉会遇到操作困难,造成药物剂量及给药次数的不确定性,而复合用药可以扬长避短,小儿麻醉的成功率和安全系数大大提高.我科采用氯胺酮复合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小儿上肢手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许兴宏;王光明;邢雪慧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一起沙门氏菌群体性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

    目的 及时查明一起群体性食物中毒的原因,为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事发地点和人群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所有病例暴露时点明确,临床症状基本相同,呈急性或亚急性病情,学生在相同地点、相同时间进食同一食物,以一定比例发病,其发病时空分布与进食分布一致.32份粪便标本中1份检出沙门氏菌阳性.结论 该事件为一起沙门氏菌群体性食物中毒.

    作者:庞俊才;陈琦元;李观前;陈敏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护理体会

    笔者总结了20例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护理经验,提出了通畅引流,预防控制感染,营养支持,严密观察病情是保证患者康复的关键.

    作者:张凤梅;董彦军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浅谈脑外伤患者无意识障碍时心理变化的护理

    脑外伤患者各种病态心理的产生除与受伤部位、病情轻重、预后不同等有关外,还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性格、文化素养、社会因素、环境因素等有关.

    作者:才香;卢跃芬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女大学生减肥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在校女大学生减肥的现状以及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女大学生减肥观念和方法的差异,从医学和心理学角度分析女大学生减肥问题.方法 随机抽取东南大学丁家桥校区女大学生398名,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女大学生的减肥意识偏高,但是在减肥过程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减肥方法误区与减肥心理误区.医学与非医学专业的女大学生的减肥现况存在差异.结论 需要对女大学生进行宣教干预,让她们获得更多的减肥知识,改变不良的减肥行为,纠正不良的减肥心态.

    作者:张彦;王长松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肝病的合理饮食原则

    肝脏是人体的代谢中心,一旦肝脏发生病变势必会影响到机体的各种功能,一方面机体需要足够的合理营养物质来修复受损的肝细胞,另一方面如果饮食不当, 又会加重已受损的肝细胞负担,因而肝病患者饮食十分重要.但目前许多肝病患者对日常生活中如何饮食不甚清楚,并且有很多医务人员在指导时也存在一此误区.

    作者:杨志中;田秀华;吴让坤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H2受体拮抗剂在脑卒中防治上消化道出血应用

    目的 观察H2受体拮抗剂防治脑卒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方法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H2受体拮抗剂.结果 治疗组上消化道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H2受体拮抗剂在脑卒中防治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较好.

    作者:黎黔江;田晓芳;肖庆贵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518例头位难产的诊断与处理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头位难产的临床先兆及特殊表现,总结头位难产的识别及处理方法.方法 对我院1999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所发生的头位难产的病例,从发生原因到临床特点,分析产前、产时的各种表现与难产的关系,从而总结难产的处理方法.结果 518例头位难产,自然分娩156例,占30.12%;助产分娩96例,占18.53%;剖宫产266例,占51.35%;发生新生儿窒息102例,占19.69%,其中轻度窒息78例,占76.47%;重度窒息24例,占23.53%.结论 尽早发现难产信号,以促进分娩顺利进行,从而降低剖宫产率及围产期母儿并发症.

    作者:张惠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一起误报为食物中毒的窒息性气体中毒事件

    2005年2月,绵阳市某小区发生一起误报为食物中毒的窒息性气体中毒事件,特报告如下.

    作者:邬佩璋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2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小剂量尿激酶治疗发病一周以内的脑梗塞治疗效果,评价小剂量尿激酶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小剂量尿激酶连续静滴5~7天,所有的病例均在脱水、活血化淤和抗凝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结果 发现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日明显缩短,无一例出血.结论 小剂量尿激酶连续静滴治疗脑梗塞安全有效,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但还需要设计良好的疗程和大规模的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做进一步证实.

    作者:陈娟娟;俞川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60例那格列奈控制血糖临床观察

    在治疗Ⅱ型糖尿病的传统药物中,常出现严重的乳酸中毒和低血糖[1],造成血糖难以控制.而那格列奈(Nateglin-ide)属于D-苯丙胺酸衍生物,是继瑞格列奈(repaglinide)后第二个餐时血糖调节剂,通过作用于胰岛β细胞,快速增加餐后胰岛素的分泌,降低餐后血糖以及空腹血糖[2],既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又避免了低血糖的发生.为了进一步了解那格列奈控制血糖的有效性,我们做了60例为期12周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作者:张宏宇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小切口单手劈核白内障手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小切口单手劈核白内障手术疗效和临床价值.方法 在距角巩膜缘后2.5mm处,作5.5mm巩膜隧道小切口单手劈核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56只眼.结果 术后一周视力>0.5,46只眼(82.14%),0.2~0.4,9只眼(16.07%),<0.1,1只眼(1.78%)疗效满意.结论 小切口单手劈核白内障手术操作简单方便、切口小、术后反应轻、视力恢复快、费用低、住院时间短,适合基层医院推广,特别是农村白内障复明手术较适用.

    作者:徐文刚;李宏;吾尔尼莎;戴新;沈永清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ME-1型乳腺动力治疗仪治疗乳腺增生病380例疗效观察

    乳腺增生是临床上为常见的一种乳腺疾病,多见于30~40岁性功能旺盛期的妇女,表现为乳腺胀痛、有结节感或肿块.我院乳腺科对部分患者使用乳腺动力治疗仪治疗,收到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于燕;牛余奎;宋辉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内镜特点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目的 探讨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Active ulcerative colitis,AUC)的内镜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总结我院20年间诊断为活动期UC的病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内镜表现及活检资料.结果 本组病例中,临床表现以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为主,轻度UC占45.7%,中度UC占35.5%,重度UC占18.8%,出现肠外表现者占26.8%.内镜下以粘膜充血水肿、糜烂及溃疡多见,活动性Ⅰ级者30.4%,Ⅱ级者51.4%,Ⅲ级者18.2%;病变多位于直肠、直肠乙状结肠(61.6%).病理特征为炎性细胞浸润(100%)、杯状细胞减少(61.6%)、粘膜绒毛样外观(47.8%)、腺体结构紊乱(47.1%),隐窝脓肿(23.3%).结肠镜下活动性与疾病严重度有一定关系(P<0.01,rp=0.65);肠外表现的发生率在内镜Ⅰ级、Ⅱ级、Ⅲ级患者中呈递增趋势,但前二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内镜分级患者的病理变化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活动期UC的内镜特点:活动性以Ⅱ级为主,病变多位于直肠、乙状结肠,内镜下UC的分级与病变程度、肠外表现及病理特征有关.

    作者:廖新明;李兴红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综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258例

    目的 分析粘连性肠梗阻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258例粘连性肠梗先采用综合治疗法,其中有67例经综合治疗后,中转手术,中转手术率为25.9%.结果 258例粘连性肠梗阻采用综合治疗,治愈率为68.2%;总有效率为98.8%,死亡率0%,中转手术67,死亡率为4.5%.结论 粘连性肠梗阻应先采用综合疗法为主.

    作者:郭连洲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冠脉造影确诊急性小灶性心肌梗塞

    急性心肌梗塞(AMI)多有明显的胸闷、心前区痛,ECG有病理性Q波及动态ST-T改变,实验室检查有心肌酶增高.但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发现,有的胸痛病人确有冠状动脉闭塞(多为冠脉小分支闭塞),而ECG无相应改变,心肌酶轻至中度增高或不高,我们将这部分病人命名为急性小灶性心肌梗塞.现报告12例.

    作者:王明军;王军;尹忠民;秦巧萍;颜廷国;李东民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有效护患交流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伴随着医疗市场的进一步改革,病人需要医院提供、更新更具有价值的护理服务,传统的观念已不适应当代医疗市场的发展.病人至上,以病人为驱从导向,使需求者满意是医院发展的关键.因此,护士应有良好的医德,处处为病人着想,一丝不苟、周到服务、行为得体,多用文明性及解释性语言,应充分发挥护理行业的有益性[1].

    作者:苏广英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前牙即刻种植65例

    目的 探讨即刻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 65例患者于拔牙术后立即植入种植体,完成骨结合以后进行义齿修复.结果 种植体稳定无松动,周围无炎症,X片显示无明显骨吸收.结论 即刻种植疗程短,疗效与常规种植无明显差异.

    作者:张灵花;张素锦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永久性双腔导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护理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尿毒症患者得以长期生存成为可能,为保证血液透析长期有效进行,建立和护理好一条良好的血管通路是关键,血管通路包括各种内、外瘘和临时性、永久性深静脉置管术.但由于部分血管条件差的患者及老年患者无法建立动、静脉内瘘,而临时性深静脉置管术保留时间短、易感染,对于需行长期血液透析的患者就不合适[1].近年来,具有涤纶环的永久性双腔导管日益受到临床工作者的推崇.

    作者:吴红卫;朱丽;何英 刊期: 2007年第26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