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金香;张春玲
过敏性紫癜是机体对某些致病因素的变态反应,主要累及毛细血管和小动静脉,临床上有皮肤紫斑及肾、关节等受累的表现.中医常属葡萄疫或肌衄范畴.现以笔者的临床浅识总结如下,以起抛砖引玉之效.
作者:江汉庭;江秀娘 刊期: 2007年第24期
消化性溃疡主要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本病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我院从2004年1月~2006年10月,收治了均经上级医院确诊的消化性溃疡患者60例.经门诊给予西咪替丁、阿莫西林与甲硝唑联合用药治疗,临床观察如下:
作者:汤士志;闫长明 刊期: 2007年第24期
腹股沟疝的发病率很高,要治愈该病均需手术治疗,故腹股沟疝修补术是普外科常做的择期手术之一.但一项长期的(12~15年)的随访研究表明所有的疝修补的病人中15~30%复发,这其中60%的病人会有症状.1982年Ger报道了第一例腹腔镜疝修补术,目前常用的有二种:经腹腔腹膜前网片修补术(TAPP)和完全腹膜外网片修补术(TEP).
作者:吴柳华;张宏;高雁娟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解剖型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1月~2006年12月用解剖型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27例,按Evans分类:Ⅱ型3例,Ⅲ型12例,Ⅳ型9例,Ⅴ型2例,对手术情况、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27例中优17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88.9%.结论 解剖型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创伤小、易取得成功、疗效满意.
作者:莫宗永;梁戈;梁立然 刊期: 2007年第24期
随着吸入麻醉药在手术室应用的逐渐增加,手术过程中弥散在手术室内的麻醉气体或蒸汽,势必造成手术室环境的空气污染.长期暴露于这种微量麻醉废气的污染环境,可对手术室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特别是处于孕期和哺乳期的女性工作人员,有引起自发性流产、胎儿畸变和生育力降低的危险.手术室的麻醉废气污染及其危害已引起普遍的重视,降低手术室的麻醉废气污染,加强工作人员的健康防护成了手术室环境保护的重要方面.
作者:王艳;褚艳梅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穴位贴敷是祖国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冬病夏治更是穴位贴敷林中的一大奇葩,方法简便且疗效显著.我科于1987~2006年进行穴位贴敷治疗,尤其对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病人的治疗取得良好效果,并在工作中对冬病夏治的护理累积了一定经验,现介绍如下.
作者:黄大鸣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系由窦房结器质性病变或功能性障碍造成的起搏和传导功能失常以致产生一系列的心律紊乱和血流动力学障碍,严重者可发生阿-斯综合征或猝死,临床已引起普遍重视.动态心电图(DCG)是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较安全、可靠的方法之一.现将我科室动态心电图检查的56例SSS分析如下.
作者:刘悦香;张骞;崔兰凤 刊期: 2007年第24期
外科感染(Surgical infection)是指需要外科治疗的感染,包括创伤、手术、烧伤等并发的感染.致病菌种类多,分非特异性感染(nonspecific infection)亦称化脓性感染,常见有疖、痈、丹毒、急性淋巴结炎、急性乳腺炎、阑尾炎、腹膜炎等;特异性感染(Specific infecltion)如结核、破伤风、气性坏疽、炭疽、念珠菌病等.外科感染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种.病程在3周以内为急性感染,病程超过2个月或更久为慢性感染,亚急性由急性感染迁延形成.根椐病菌的来源又分外源性和内源性感染.本文就外科感染的新概念、外科感染领域内的新认识、外科感染菌的新特点、外科感染源的新特点作了扼要介绍以资参考.
作者:汪锋 刊期: 2007年第24期
当今时代是科学、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对护理工作要求越来越高,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机械性、任务性的工作态度,要充分发挥出每一个人的才能和潜力,要有一种积极主动的工作作风,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通过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去观察了解病情及病者的心理状态,掌握病人病情和治疗,知道病人需要什么,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真正作好病人的身心整体护理,而这均要靠护理管理工作者去引导.调动护士积极性应从以下几方面革新.
作者:谢琳瑛 刊期: 2007年第24期
心血通含有多种心血管活性物质,具有扩血管、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心输出量、改善肾血流等作用.PTFV1即心电图中V1导联P波的终末电势,可作为左心功能评价指标之一.我们观察50例患者用心血通后PTFV1变化,旨在探讨心血通对心泵功能影响.
作者:李新;张晶 刊期: 2007年第24期
鼻中隔偏曲症是鼻科临床中较常见的疾病,它可以引起患者鼻塞、头痛、鼻出血等症状,又常常继发鼻炎、鼻窦炎.鼻中隔偏曲症属鼻部结构改变性疾患,临床常需要手术治疗.近年来鼻内窥镜不断更新并且已经比较普及地应用于临床中,在鼻内窥镜下行鼻中隔成形矫正术,可以根据鼻中隔偏曲的特点而采取不同的术式,本文总结如下.
作者:扈祚良 刊期: 2007年第24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日益重视对饮食健康的追求,但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对于怎样更合理的获得所需的营养并不了解,甚至进入很多的误区.主要原因就是膳食结构不合理,同时,适当的选择保健食品对于补充营养也有很大帮助.总之,合理平衡的膳食对提高身体健康水平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可心;李劲楠;刘速 刊期: 2007年第24期
门诊注射输液室是医院服务的窗口前哨.每天接待量大、流动性大、病种复杂.患者年龄跨度大,病情具有阶段性和多样性的特点,要做好窗口服务工作,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是一项重要任务.按需宣教、心理干预,能减轻穿刺时的负面情绪,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不同疾病、不同阶段、不同用药,成人小儿个性化宣教,特殊用药特别指导,可提高患者健康意识,利于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融洽护患关系,提高服务满意度和医院信誉度.
作者:曲丽莉;马爱萍;李继红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 通过对某部2005年度接收的新兵中发生的一起疥疮流行的调查分析,以及为控制此起疥疮在新兵营的流行所采取的相应防治措施的经验总结,为部队开展新兵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借鉴,以防类似传染病在新兵营中的发生.方法 应用流行病学方法,收集9例患病新兵的临床发病特点、居住环境、生活习惯、人际交往等方面资料,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寻找传染源及传播途径;对患者采取药物治疗、隔离居住、住所消毒等综合防治措施,以控制疥疮在新兵营的传染和流行;开展专题健康教育,下发疥疮防治宣传资料,进行卫生防病知识普及,倡导良好的生活方式及纠正不良卫生习惯,以提高新兵营带兵干部及新兵的卫生防病主动意识.结果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找到了此起疥疮流行的首发病例为湖南籍新兵,此起传染病的发生是一起由外源性感染疥疮患者进入部队而引起的新兵营疥疮流行,其传播途径为接触传播,在此起疥疮流行中该所属部队及卫生防疫部门所采取的综合防治措施有效地遏制了疫情的扩散、传播.通过专题健康教育及下发疥疮防治宣传资料,倡导良好的生活方式及纠正不良生活习惯,使此批新兵营带兵干部及新兵学到了防治疥疮等传染病的卫生防病知识,起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提高了新兵营带兵干部及新兵的卫生防病主动意识.结论 在此起疥疮流行中该所属部队及卫生防疫部门所采取的综合防治措施是积极有效的,通过上述综合性防治措施的实施,使此起疥疮在新兵营的流行得到了有效遏制,迅速地控制了疫情的扩散传播,从而稳定了新兵的情绪,保障了新兵营正常的生活、工作、训练秩序.
作者:王晋蜀;尹莉;周丽娜;高北星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笔者主要阐述了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体会,提到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应从病情稳定后,宜尽早开始,越早实施康复,功能恢复效果越好.早期康复治疗是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康复治疗的过程中,心理护理、治疗各阶段的护理和康复指导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效地防止残疾的形成和加重.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对防止关节挛缩、预防压疮的发生,纠正异常运动模式及废用综合征发生效果良好.
作者:黄宝玲;郑建超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肝素钙注射液的疗效.方法 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天津红日药业股份公司生产的博璞青)6150u,每12小时1次,连用7日为1个疗程.结果 心绞痛缓解率达88.9%,心电图改善率达86.1%,无心肌梗死及猝死发生.2例在腹壁注射部位出现淤斑.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肝素钙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作者:刘秋英;王斌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糖尿病作为代谢性疾病,其脂代谢紊乱是导致慢性并发症特别是血管并发症的病理基础之一,老年糖尿病占糖尿病人总数的50%,其死亡者3/4为缺血性心脏病与脑卒中.本文对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84例血脂代谢加以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晓东;侯丽雅 刊期: 2007年第24期
1 病例资料1. 1 患者,男,77岁,自觉剑突下上腹部闷痛不适半年,进食后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明显吞咽困难.体检:一般情况尚好,剑突下轻度压痛,无反跳痛,未扪及包块.电子胃镜示:食道距门齿约30cm处可见半月状肿物隆起,管腔明显变窄,表面尚光滑、质硬.胃窦部粘膜充血水肿,可见10多处出血点.
作者:黎善勇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 防护性护理措施减少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并发症.方法 43例病人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术前给予健康评估,积极控制并发症,加强心理护理和术前指导,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患肢状况.对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给予抬高患肢,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卧床时间,机械、药物预防.结果 43例病人4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经过治疗全部恢复出院.结论 术前、术后积极主动的防治性护理可明显降低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作者:贾利敏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 研究磨削法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10例深Ⅱ度烧伤病人在伤后1~3天内分别采用传统削痂法和磨削法,比较愈合时间和瘢痕形成情况.结果 深Ⅱ度创面采用磨削法可缩短病人愈合时间(p<0.05),同时也抑制了创面瘢痕增生.结论 磨削方法简便、易行、手术出血少、损伤轻,既可祛除坏死组织,又可大程度保留残存皮肤及皮岛,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抑制瘢痕形成.
作者:赵继东 刊期: 2007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