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成;张伟军
目的 研究基层医院的X线设备临床应用情况及防护情况.方法 对某区基层医院的医务人员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X线对环境、对人是否有影响、X线检查的阳性率、X线检查单是否规范、防护措施是否合格等,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发出问卷调查表1500份,收回1270份,占85%.认为X线对人无影响者占33.78%(429/1270),对环境无影响者占52.99%(673/1270),透视阳性率27.92%(369/1680),摄片阳性率47.22%(458/970),X线申请单合格率67.13%(3000/2014).结论 患者和医务人员对X线的危害认识不足,缺乏防护意识,X线检查阳性率低,X线检查单书写不规范,这些问题不应忽视.建议分别针对原因进行改进和提高.
作者:张礼兴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脑电图检查在脑死亡临床诊断标准化的价值.方法 对17例符合脑死亡诊断的患者进行脑电图(EEG)检查.结果 本组17例患者在首次脑电图检查时记录呈静息电位(描记图形不超过2uv或呈直线);2例分别在12h、48h后也呈静息电位(一侧大脑表现为静息电位,另侧慢波与静息交替).结论 表明EEG检查及监测为临床复苏提供理论依据,对脑死亡的诊断更加准确.
作者:闫永立;张佰建;贾丽敏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乳腺肿块的声像图特征与手术后病理特征的关系,进一步提高彩超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符合率,减少误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9例患者术前超声检查特征,均经病理和治疗随访证实.结果 本组病例的良恶性乳腺肿块的超声声像图与术后病理的特征密切相关,良性肿块诊断符合率为98.7%,恶性肿块诊断符合率97.1%.结论 根据超声声像图特征与病理结果相结合,可进一步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王学军;张汝康 刊期: 2007年第15期
本方所治36例小儿顽固性盗汗系因久而不止,汗出过多,耗损心经气阴,虚火内扰,正气不固所致.采用敷脐的方法治疗以益气固表敛汗以达病所,其结果全部治愈,有效率达100%,若正虚而滑脱散失较甚者,先治其标,然后再以补虚治本.本方具有较强的收敛功能和抑制汗腺非正常分泌作用.
作者:张建成;张伟军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肿瘤患儿家长的心理状况,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提供情感支持.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48例新确诊肿瘤的患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并根据结果实施心理干预.结果 48例患儿家长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经实施心理干预后SAS及SDS评分明显低于心理干预前.结论 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有利于缓解肿瘤患儿家长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降低心理应激反应程度,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提高患儿生存质量,促进患儿康复.
作者:黄永贤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粘连性肠梗阻是肠梗阻中常见的一种,约占肠梗阻40%~60%,其中约80%是手术粘连所致.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需要具备两个因素:一个是术后肠粘连存在,二是某种因素促成已粘连的肠袢发生梗阻,所以,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预防应从这两方面入手.
作者:吴安明 刊期: 2007年第15期
我院自2002年5月开展将双异丙酚注射液(力蒙欣,西安办邦制药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用于人工流产,积极稳妥地推广无痛人工流产技术取得了初步成效.
作者:于艳;赵淑清 刊期: 2007年第15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文化水平的提高,患者保护自己就医权力的意识增强,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医疗护理安全更加重视.护理人员要想应对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满足患者不断提升的健康需求,就必须具有强烈的法律意识,既维护患者的权利,又保护护理人员自身权益.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和实施,对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学校教育抓起是培养法律意识的有效途径.如何提高护生的法律意识,防范医疗纠纷,是我们每个临床教师值得摸索及思考的问题.本文就教学中加强护生法律意识、防范医疗纠纷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作者:黄革 刊期: 2007年第15期
1 病例报告患者,男,41岁.因浮肿半年,加重并发热半月于2006-12-10收入院.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浮肿,开始在颜面,之后下肢亦浮肿,伴纳差,腹胀,有时恶心,感头昏,乏力,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慢性肾衰竭(肾衰竭期),运用爱西特片4#一日三次,大黄苏打片4#一日三次,硝苯地平缓释片10mg一日两次,倍他乐克片25mg一日两次等治疗,症状时轻时重.
作者:郑安杰 刊期: 2007年第15期
患者,男,四肢刀砍伤多处合并腘动脉断裂.入院时,患者处于昏迷状态,面色发绀,体温不升、脉搏摸不到、呼吸微弱、四肢冰冷、血压测不到,立即开通了3条静脉通道,快速输液、止血、给氧、监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等处理.90分钟后,患者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给心三联、呼三联,胸外按压等抢救,无效死亡.
作者:王丽焕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了解肺炎支原体(MP)感染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及心肌损害.方法 回顾性分析156例MP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56例MP肺炎患者8例(5%)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36例(23%)有心肌损害.结论 MP感染所致心肌损害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是MP肺炎的常见并发症,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是严重的并发症,应引起重视.
作者:刘春丽;郭小梅;徐红梅;刘燕茹 刊期: 2007年第15期
脐带是胎儿与母体血液循环供给胎儿营养的重要通道,而脐带异常为产科常见并发症,一旦发生脐带严重异常受压,将导致血流受阻,循环障碍,供需失衡,引起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严重者产儿死亡.本文系本院2005年1月~2005年12月住院分娩产妇432例中,其中发现脐带异常20例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左定芬;徐辉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不同PCA镇痛方法用于剖宫产术后对应激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术需术后镇痛产妇.术毕随机分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组和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记录手术后6h、24h、48h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患者术后镇痛满意度.测术前、术毕、术后6h、术后24h、术后48h血浆葡萄糖值并同时记录MAP、HR.结果 术后6h时点PCEA组VAS评分比PCIA组VAS评分低(P<0.05),其余各时点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PCEA组在6h、24h血糖值显著比PCIA组低(P<0.05);术毕、术后6h、术后24h、术后48h血糖值比术前较高(P<0.05);两组MAP、HR各时点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术后镇痛满意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后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比静脉自控镇痛更好地减轻手术后应激反应,有利于术后恢复.
作者:龙云辉;郑萍;唐新龙 刊期: 2007年第15期
咳嗽变异型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是早期支气管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其临床表现比较特殊,以顽固性咳嗽为唯一或主要症状,无明显喘息、气促等.因缺乏典型的哮喘征象,易出现误诊误治,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我县人民医院2002年1月~2007年1月收治34例CVA患者,在确诊前有22例存在误诊.
作者:徐广良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伴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异位妊娠伴失血性休克进行腹腔镜手术患者的资料.结果 35例休克患者(腹腔内出血800~2600mL),腹腔镜手术的治愈率达100%.结论 异位妊娠伴失血性休克病例在抗休克、先进的心电监护及合适的麻醉支持下,可以选择腹腔镜手术.
作者:吴小敏;钟培根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对髓质海绵肾的临床资料和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加强对该病声像图表现的认识.方法 对我院所诊断的12例髓质海绵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双侧肾脏,2例单侧肾脏发现病变.结论 超声诊断能很好地显示肾脏大小、形态及内部回声,还能多个切面进行随意观察,更好地体现病变特点,排除其它易混淆的疾病影像改变后作出正确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避免漏诊或误诊,从而为临床的诊治提供重要信息.
作者:董旭 刊期: 2007年第15期
CT影像学的发展对急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具有划时代意义.现将我院2002年1月到2006年4月诊断的急性硬膜下血肿38例CT影像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常桂萍;王岩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18例HIE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20mg/d,7~10天为1疗程.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后遗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可有效地减轻临床症状,改善预后,显效快、治愈率高,减少了后遗症的发生,是治疗HIE的安全、有效药物.
作者:张洁 刊期: 2007年第15期
胎膜早破是产科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25%,导致早产率升高,围产儿病死率增加,宫内感染率及产褥感染率升高.胎膜早破如处理不当可危及母婴生命,快速、准确地作出诊断是正确处理胎膜早破的前提.本文通过对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50例胎膜早破孕妇和50例正常孕妇的宫颈阴道分泌物进行β-hCG的定性(早孕试条)检测,旨在评价β-hCG的定性(早孕试条)检测诊断胎膜早破的实用价值.
作者:杨旗;刘丽艳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了解更昔洛韦治疗秋季腹泻的临床观察.方法 治疗组52例使用更昔洛韦5mg Kg-1d-1静脉滴注,疗程5d,对照组34例给予利巴韦林10mg Kg-1d-1静脉滴注,疗程5d.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7.0%与68.0%,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其效果明显且少有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及血细胞的改变.结论 更昔洛韦较之利巴韦林治疗秋季腹泻效果明显,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仅有1例治疗中出现肺炎(考虑与轮状病毒之呼吸道表现有关).
作者:施长城 刊期: 2007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