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骏
设计意图:在幼儿大班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孩子们对自己的书包不会整理,有的是家长代劳,有的自己整理却放得不条理.幼儿们马上要上小学了,为了让他们能自己整理书包而设计了这节课.
作者:赵艳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设计意图:一天,儿子回家后让我帮他在网上查找一个有关死海的资料,我就在网上下载了一段视频,主要是介绍死海不死的原因,而且非常的完整,看完了视频,我突然想到,能不能设计一节科学活动,让幼儿园的孩子们也来了解有趣的大千世界呢?所以我就设计了这个活动,通过活动引导幼儿了解沉浮,并通过做鸡蛋浮起来的实验,引导幼儿直观地了解死海不死的原理,开拓幼儿的视野,让幼儿在探索中得到成功的喜悦和乐趣.
作者:杨平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设计意图:午休的时候,我发现班里有些幼儿喜欢脱掉袜子翘起小脚丫,指一指、摸一摸,互相比一比,看谁的大谁的小、谁的白谁的黑、谁的胖谁的瘦、兴致很高,看到幼儿对身体的初步探索表现出了较强的兴趣,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于是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活动中,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幼儿创设了轻松的感知氛围,让幼儿在玩中、动中发现、感知,将艺术、语言、科学等领域有机整合,通过幼儿说、看、摸、动等形式,让他们充分感知、比较认识脚的特点,激发幼儿对生活、对自己成长的热爱和渴望.
作者:曹晓珍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设计意图:空气,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却是我们人类、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基本的保障,它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但是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空气及我们生存的环境在不同程度及不同方面都受到了很大的污染.为了让幼儿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情况及其危害性,知道我们的生活中动物、植物都离不开空气的重要性,因此我设计了本活动,主要是通过让幼儿了解有关空气污染源的录像片,帮助幼儿获取一些有关空气与人类的知识,从而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他们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作者:段秀丽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设计意图:中班幼儿对于分类活动有了一定的基础,可以按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由于本班刚刚开了商店的游戏活动,幼儿对整理货物有了初浅的概念,在此基础上,选择了幼儿比较容易掌握,贴近幼儿生活的一些商品作为内容.集体活动中引导幼儿巩固按一个特征分类,依次学习按两个特征分类并做标记,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活动中不仅注重幼儿操作,还要求幼儿表达分类结果,从而提高幼儿概括能力,加深幼儿对分类标准的概念.
作者:张淑琴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设计意图:平衡游戏是孩子们很喜欢玩的游戏,比如跷跷板、平衡木、独轮车……到了大班,他们有了更多的为什么.为什么走独木桥时我总也站不稳?为什么演员能把手绢在指尖上转起来?为什么杂技小丑把伞把顶在头上掉不下来?……看着孩子们有这么强烈的探索欲望,我和他们一起展开了讨论,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孩子们说的都很好,可是科学单凭说是不行的,必须要通过实践操作、验证,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于是我设计了这节科学探索活动《花枝上的蝴蝶》,利用简单易寻的材料,在一步步的探索、操作中帮助幼儿获取简单的科学道理,激发他们学科学的兴趣.
作者:陈小庆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设计意图:这原是70年代一首流行歌曲,诙谐有趣、活泼轻松,在当时就颇受成人和孩子喜爱,有一次给孩子们随意唱了几句,他们高兴得又笑又跳,我便通过分析乐曲的结构、音域,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略作改编,增加了补充终止,使它成为一首幼儿喜欢的儿童歌曲,旨在让幼儿了解诙谐幽默的歌曲类型,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第一课时之后可以继续拓展,增加情感教育,进行角色、节奏的改编,让幼儿在愉悦的活动中提高节奏感、表现力、创造力等综合素质.
作者:姜西润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设计意图:我园地处县城城郊地带,正值金秋时节,周边的农田果园远山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个季节,也是各种虫子活跃的时期,一天有个孩子拿着一个蚂蚱笼来到幼儿园,孩子们被蚂蚱清脆的叫声吸引,互相谈论,于是在家长的积极支持与密切配合下,带孩子们捉虫子的活动产生了.
作者:李红红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设计意图:剪纸是中国为流行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而甘肃彩陶是中国彩陶文化为发达的地区.将民间剪纸与丰富多彩的彩陶文化相结合开展教育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审美感受与体验,而且使幼儿多角度,立体化的增强对民间艺术认识,建构多元的民间美术知识,从而感受并喜欢本土文化,萌发爱家乡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作者:张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设计意图: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缤纷多彩的,但我们天天置身其中,往往忽略了她们的存在.《绿色的世界》这首诗歌,其中蕴含的内容是我们天天都能见到的太阳、大树、小花、小鸟这些极其普通、常见的景物.但她的精彩之处恰恰是——当孩子们戴上彩色眼镜后,世界发生了奇妙的变化——孩子们看到了红色世界、蓝色世界、黄色世界……诗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孩子天真浪漫的纯真.根据新《纲要》的精神及现代教学的整合观,各领域间相互渗透,互相补充.在这种主导思想下,我设计了这一活动.
作者:左茹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设计意图: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古汉语运用的典范.让幼儿学习古诗词是传承传统文化、增进对语言文化了解和认识的重要方式.古诗《小池》语言简练,意境优美,适合幼儿学习.本活动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古诗的内容生动直观地展示给幼儿,易于幼儿理解.同时结合朗诵、动作表演等多种形式,使幼儿充分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获得美的享受,进而激发幼儿对古诗词、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作者:石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设计意图:天安门广场的国庆大阅兵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军战士一身戎装,威武的方步、整齐的列队以及各式各样的武器装备等都具有很强的造型美,给我们很大的震撼.抓住这具有历史意义的画面,引发孩子们创作的愿望是此次活动的意图.
作者:李静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设计意图:夏天到了,各种各样的蔬菜非常丰富,而且小班幼儿对于吃的东西特别感兴趣,于是我想到了用蔬菜来让孩子们学习拓印,让孩子们在玩中学本领,在玩中尽情张开想象的翅膀.
作者:成丽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设计意图:骆驼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对于生活在西北甘肃的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孩子们希望认识它们、了解它们.骆驼对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是我们不能忽视的,驼绒制品具有轻、柔、暖、防潮的特点,特别适合北方的居民,对关节和风湿病能起到很好的保护:驼绒画是嘉峪关艺术家们创造的一种全国独一无二、带有西部风情的画种,能给人一种奇异而新颖的美感,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作者:文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设计意图:经济的发展使孩子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很多孩子养成了挑食的不好习惯,在幼儿园里经常会观察到孩子吃饭时,从碗里挑出自己不喜欢吃的东西.根据新疆的饮食习惯,西红柿是很多菜里必加的蔬菜,但是很多孩子总是把它挑出来不吃,根据这种现象我设计了这次教学活动.
作者:秦玉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设计意图:认识我们的好伙伴——牙齿.5~6岁的儿童正处在换牙的前期.保护牙齿对于换牙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预防蛀牙的形成,让我们的牙齿变的更牢固、更健康.良好的卫生习惯、饮食习惯和正确的刷牙方法,对儿童的健康成长起着关键的作用.
作者:朱婧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设计意图:在实施我园园本主题活动时,有一个名为《生活中的规则》的活动.我在备课与实施中采用了设置场景和幼儿集体讨论的形式来实现活动的目标,教师只是适当的引导活动的进程.总体效果让我出乎意料.并有了把它改编加工成一个独立且丰富活动的欲望.经过反复思考,我设计并组织实施了这个题为《竞选市长》的社会活动.我觉得这个活动大的意义在于,整个活动将幼儿推到了活动的前沿,幼儿在活动中始终是积极自主地.
作者:李鸿洲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设计意图:藏戏演出佩戴面具具有藏民族特色,它与京剧、川剧等面具风格迥异.我园教师根据所处藏族地区的特点,结合幼儿喜爱面具的兴趣点,设计了本次艺术领域的活动——藏族面具.目的是为了让幼儿初步感受藏族面具的特点,了解藏族文化的悠久和神秘.我们用制作的方式进行探索活动,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老师在支持、鼓励幼儿用粘贴、剪、穿等技能大胆设计制作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艺术的表现力和审美能力.
作者:司立琼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设计意图:磁铁是幼儿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品,磁铁能够吸铁的特性决定了它备受幼儿青睐.针对幼儿对磁铁的这种兴趣和此目标我设计了这节活动,试图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了解磁铁的特性和作用,这也是此活动的知识目标.让幼儿尝试按一定标准(能吸住的物品和不能吸住得物品)分类是这次活动的能力目标.
作者:程玉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设计意图:大班的幼儿对有关科学领域的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对自己身边的一些科学现象有着探索和解决的愿望,并且非常愿意进行试验和享受实验过程中的快乐和结果.因此,我设计了有关科学实验的一节课,以此让幼儿知道科学是观察实验的过程,它使科学变得生动鲜活,并让幼儿享受无拘无束,快乐体验观察实验的过程.
作者:魏亚东 刊期: 201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