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寅
设计意图:生活中,常有孩子因为发现袜子上的不同图案花纹而兴奋不已,也常常因为不会穿袜子、穿错袜子而着急烦恼.于是,我设计了这一源于幼儿生活,融教育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活动——多彩的袜子.
作者:邢龚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设计意图:中班幼儿积累了大量看图讲述的能力,能运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讲述图片内容.因此,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少量的排图讲述活动.在活动中,部分幼儿没有发现图与图之间的联系,导致排图顺序不正确,讲述内容牵强.由此,可以看出幼儿的观察不够细致,逻辑思维不强,需要循序渐进地、由易到难地引导幼儿提高观察能力,促进逻辑思维的发展.因此选择此活动《猫和老鼠》,由于其内容幼儿很感兴趣,图片的线索较多,并易于幼儿进行观察与发现,适合本班幼儿的兴趣特点和能力水平.
作者:赵丽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设计意图:在我们这里,玉米秸杆随处可见,许多孩子喜欢用它来玩,这几乎成了他们快乐童年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玉米秸秆这一丰富的自然资源,不但可以引导孩子获得有关玉米秸秆的知识,还可以发展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幼儿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与发展.于是,我设计了这节课,让幼儿用它们进行插接和拼摆,以达到发展幼儿创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目的.
作者:代利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设计意图:藏戏演出佩戴面具具有藏民族特色,它与京剧、川剧等面具风格迥异.我园教师根据所处藏族地区的特点,结合幼儿喜爱面具的兴趣点,设计了本次艺术领域的活动——藏族面具.目的是为了让幼儿初步感受藏族面具的特点,了解藏族文化的悠久和神秘.我们用制作的方式进行探索活动,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老师在支持、鼓励幼儿用粘贴、剪、穿等技能大胆设计制作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艺术的表现力和审美能力.
作者:司立琼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设计意图:形象设计是一种视觉文化,它的艺术作品象溢满油彩的画笔一样点缀着我们的生活,电视中、商场里、大街上处处展示着它时尚的魅力,冲击着我们的视觉,引发人们对它的关注.能否引领幼儿感受社会多元文化发展的时代气息,如何欣赏流行的视觉文化艺术,并与之对话?于是产生了该主题的愿望.该系列活动根据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能力,尝试从幼儿感兴趣的动画片中的卡通人物形象为切入点,从发型设计、面部化妆造型、服装服饰设计等方面让幼儿感受时尚艺术之美,激发幼儿审美情趣,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鼓励幼儿大胆地进行个性化的创造和表现.
作者:林燕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发现我班大部分幼儿不爱刷牙,出现牙齿变黄变黑,还患有龋齿,为了让幼儿爱护牙齿,学会刷牙,从小养成爱刷牙的好习惯,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设计中,我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幼儿学会漱口的基础上,利用有趣的动画故事让幼儿认识龋齿,了解龋齿的形成及危害,从而树立爱护牙齿的意识;通过直观操作演示,幼儿现场表演、体验,指导幼儿正确刷牙,教育幼儿逐步养成早晚刷牙的好习惯.
作者:马会荣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设计意图:在一次游戏活动中,小朋友拿皮球玩,有小朋友拿大皮球也有小朋友拿小皮球,无意中孩子们发现了大和小是相反的意思,通过观察,我设计了这节课.我想通过这节课,使孩子们初步理解并能够掌握日常生活中常出现的反义词,同时使幼儿能够掌握反义词的含义,并能够准确的运用反义词.
作者:杨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设计意图:古诗是一种美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它必须建立在每个孩子独特的心灵体验上,尊重孩子自身的知识构建是本节课的出发点.学习欣赏古诗,教给孩于一些朗诵古诗的方法,既引导幼儿学会有感情地吟诵古诗词,又让幼儿通过其他艺术形式进一步感受古诗的意境和内涵.近两年,在我园承担十一五课题《城乡结合部部队幼儿园幼儿普通话学习和运用研究》过程中,我们运用各种方法和形式,对幼儿进行普通话学习的指导.古诗的教学,不但让幼儿了解文字的不同表达方式,也进一步提高了幼儿的语音和语言运用能力.
作者:裴亚玮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设计意图: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缤纷多彩的,但我们天天置身其中,往往忽略了她们的存在.《绿色的世界》这首诗歌,其中蕴含的内容是我们天天都能见到的太阳、大树、小花、小鸟这些极其普通、常见的景物.但她的精彩之处恰恰是——当孩子们戴上彩色眼镜后,世界发生了奇妙的变化——孩子们看到了红色世界、蓝色世界、黄色世界……诗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孩子天真浪漫的纯真.根据新《纲要》的精神及现代教学的整合观,各领域间相互渗透,互相补充.在这种主导思想下,我设计了这一活动.
作者:左茹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设计意图:皮影戏是我国古老的民间戏剧,通过光与影生动地表现出各种人物动画形象,深受男女老幼喜爱.此活动是采用了古老皮彩戏的简单的表演方法.通过认识皮影戏制作过程、原理、材料等,学习皮影戏的操作,让幼儿表演皮影戏,加深幼儿对陕西民间艺术皮影戏的喜爱之情.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作者:陶冬芸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设计意图:团结协作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品质和社会能力.如今独生子女受各种因素影响,身上往往缺少与人协作的意识和精神.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团结协作意识尤为重要.本次活动,以游戏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其了解到互相帮助、团结协作本领才会更大:其次幼儿在部队大院,以他们熟悉的解放军形象调动幼儿的积极性,置幼儿于特定的环境中,让他们学会团结协作.整个活动通过游戏、讨论、再游戏、总结的方式,让幼儿体验团结协作、讨论团结协作、学会团结协作.
作者:张慧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设计意图:这是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喜欢小动物设计的一节活动,通过小兔找小羊为线索连接整个活动,在情感上让幼儿学习帮助他人的快乐.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教师不仅要帮助幼儿复习巩固5以内数与量的对应,而且引导幼儿认识数字6及6的形成.幼儿的思维有着直观、形象性的特点,而数却是抽象的概念,幼儿理解和掌握会比较困难.因此我们通过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制作了教学课件,优美的动画配以轻快的音乐,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感官,使幼儿在轻松的状态下积极的学习.
作者:吕娜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设计意图:日常教学中我们常会发现托班幼儿因为相互追逐打闹而发生磕碰或摔跤的事情,并且危险点常会在头部和腿部,使得老师和家长都为此担忧和心疼.经过观察我发现,造成这个危险的原因是这个特定的年龄段的幼儿,探索及运动欲望增强,但是身体的控制能力、协调性、灵活性、腿部的力量等原因造成身体平衡不足.因此我设计一节让幼儿大肢体充分运动的蹦跳游戏活动以此提高幼儿的运动能力,同时享受与伙伴一起游戏时的快乐时光.
作者:田聪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设计意图:如今的孩子走多数处于众星捧月的地位,加上家长重智轻德的教育倾向,使多数幼儿形成了自我中心、只知获取、不懂给予、众人为我的心理倾向.通过这节课,就是让幼儿知道有好东西应该与好朋友分享,并让他们体验分享的快乐.
作者:杨世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设计意图:骆驼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对于生活在西北甘肃的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孩子们希望认识它们、了解它们.骆驼对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是我们不能忽视的,驼绒制品具有轻、柔、暖、防潮的特点,特别适合北方的居民,对关节和风湿病能起到很好的保护:驼绒画是嘉峪关艺术家们创造的一种全国独一无二、带有西部风情的画种,能给人一种奇异而新颖的美感,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作者:文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设计意图:在一次用三原色涂色的美术活动中,部分幼儿发现两种颜色混在一起后还可以变成另外一种颜色.看到孩子们的兴趣非常浓厚,使产生了本活动.运用实验、观察、操作等方法,让幼儿自己去感知,去发现颜色的变化.
作者:韩雅斐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设计意图:在幼儿对平面图形已经有了大量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让幼儿自由的、折一折、剪一剪、数一数的操作活动,让幼儿对简单的图形进行分解和拼补,使幼儿初步探究拼角和数角的方法.在活动中以促进幼儿自我发展为主,创设幼儿主动学习、探索的氛围,给幼儿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活动中注重从幼儿的感知入手,设计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同时注重把操作与思考探究结合起来,引导幼儿在操作中进行思考,把操作作为探索知识的一种手段.
作者:郭凤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设计意图:午休的时候,我发现班里有些幼儿喜欢脱掉袜子翘起小脚丫,指一指、摸一摸,互相比一比,看谁的大谁的小、谁的白谁的黑、谁的胖谁的瘦、兴致很高,看到幼儿对身体的初步探索表现出了较强的兴趣,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于是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活动中,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幼儿创设了轻松的感知氛围,让幼儿在玩中、动中发现、感知,将艺术、语言、科学等领域有机整合,通过幼儿说、看、摸、动等形式,让他们充分感知、比较认识脚的特点,激发幼儿对生活、对自己成长的热爱和渴望.
作者:曹晓珍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设计意图:我园地处县城城郊地带,正值金秋时节,周边的农田果园远山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个季节,也是各种虫子活跃的时期,一天有个孩子拿着一个蚂蚱笼来到幼儿园,孩子们被蚂蚱清脆的叫声吸引,互相谈论,于是在家长的积极支持与密切配合下,带孩子们捉虫子的活动产生了.
作者:李红红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设计意图:夏天到了,各种各样的蔬菜非常丰富,而且小班幼儿对于吃的东西特别感兴趣,于是我想到了用蔬菜来让孩子们学习拓印,让孩子们在玩中学本领,在玩中尽情张开想象的翅膀.
作者:成丽媛 刊期: 201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