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检查与CT血管造影的影像表现分析

钟跃;邱伟;廖珍兰;张灌生;王娟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超声检查, CT血管造影, 影像表现
摘要:目的 探究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ischemicstroke,ICS)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 idatherosclerosis,CAS)斑块的超声和CT血管造影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0例ICS患者CAS斑块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和CT血管造影检查,分析两种检查结果,并对两种检查结果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90例患者中48例患者斑块阳性,42例患者斑块阴性,超声检查与CT血管造影检查相比斑块显示阳性预测值95.7%,阴性预测值93.0%.CT血管造影与超声检查比较阳性预测值93.8%,阴性预测值95.2%,kappa值为0.872,调整一致性为0.942,约登指教为0.871.kappa值>0.75,两种方式一致性较高.糖尿病、高血脂、年龄三项危险因素有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高血脂为ICS患者出现CAS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ICS患者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斑块效果与CT血管造影结果基本一致,筛查效果准确性均较高.
中国CT和MRI杂志相关文献
  • CT平扫与增强扫描对纵膈畸胎瘤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CT平扫与增强扫描对纵膈畸胎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纵膈畸胎瘤患者53例,收集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等,分析53例纵膈畸胎瘤患者CT平扫及CT增强扫描的图像表现,并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标准,比较CT平扫与CT增强扫描对纵膈畸胎瘤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结果 53例纵膈畸胎瘤患者中,囊性畸胎瘤者22例(41.50%),良性实质性畸胎瘤者21例(39.62%),恶性畸胎瘤者10例(18.86%);CT平扫对纵膈畸胎瘤的总检出率及总准确诊断率分别为75.47% (40/53)、56.60%(30/53),CT增强分别为100%(53/53)、96.22%(51/53),CT增强扫描对纵膈畸胎瘤的总检出率及总准确诊断率明显优于CT平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囊性畸胎瘤例均为良性病变,CT平扫瘤体外观主要呈现囊状,水样密度,壁薄完整,边缘光滑,CT增强扫描可见瘤体薄壁及瘤体内分隔明显强化,瘤体内未见明显强化;良性实质性畸胎瘤CT平扫可见瘤体包膜完整,瘤体内可见浅分叶,CT增强扫描可见瘤体轻度不均匀强化,瘤体实质部分为软组织密度;纵膈恶性畸胎瘤CT平扫可见软组织密度肿块影,外观不规则,边界与周围组织模糊不清,瘤体内未见钙化影,CT增强扫描可见患者肿瘤向外突破包膜侵犯邻近脏器,病变区域呈现不均匀强化,中心未见明显强化.结论 CT增强扫描可直观显示纵膈畸胎瘤的图像特征,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高,可为临床提供可靠影像学资料.

    作者:朱风叶;李红;乔继红;王全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18F-FDG PET/CT在乳腺癌诊断和术前分期评估中的价值研究

    目的 研究18F-脱氧葡萄糖(18F-FDG) PET/CT在乳腺癌诊断和术前分期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69例疑似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于术前进行18F-FDG PET/CT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为标准,分析18F-FDG PET/CT对乳腺癌诊断的信效度及与病理结果诊断一致性,并分析18F-FDG PET/CT对术前分期信效度.结果 69例患者术后病理结果显示为乳腺癌者67例,18F-FDG PET/CT检查结果显示SUV阳性者65例,阴性者4例,18F-FDG PET/CT乳腺癌诊断诊断灵敏度为97.01%,特异度为100.00%,准确度为97.10%,与病理结果诊断一致性较好(κ =0.896).18F-FDG PET/CT检查确诊为乳腺癌的65例患者中,术后病理结果显示Ⅰ期者6例,Ⅱ期者35例,Ⅲ期者8例,V期者16例;18F-FDG PET/CT检查显示Ⅰ期者7例,Ⅱ期者32例,Ⅲ期者11例,V期者1 5例;18F-FDGPET/CT检查对乳腺癌术前分期诊断总准确度为89.23%.结论 18F-FDG PET/CT乳腺癌诊断准确性较高,能较好评估术前肿瘤分期.

    作者:彭雪强;任谊;魏庆忠;王钢;苏超云;郭雯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64排螺旋CT曲面重组技术对阑尾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 研究64排螺旋CT曲面重组(CPR)技术的检查方法在阑尾炎的临床诊断价值及其局限性.方法 搜集我院2013年7月-2018年2月外科手术确诊阑尾炎患者资料共计235例,全部采用SIEMENS公司SOMATOM Definition AS 64排螺旋CT行下腹部平扫,后将其0.625mm薄层扫描轴位源像(ASI)传到影像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在盲肠下部沿阑尾开口行阑尾全程肠腔曲面重建成像,作任意曲面以清晰显示阑尾粪石梗阻部位、梗阻性质、梗阻远端阑尾肠腔扩张及积液情况,对阑尾炎原因进行定位和定性诊断,并与手术所见及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235例临床疑似阑尾炎患者,术后病理证实单纯性阑尾炎1 92例,化脓性阑尾炎43例;术前64排螺旋CT曲面重组技术对阑尾炎的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可达100%.结论 64排螺旋CT曲面重组技术显著提高了对临床高度可疑、临床症状不典型阑尾炎患者的术前诊断能力,并可减少重症阑尾炎病例的发生,对阑尾炎疾病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军强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儿童胸膜肺母细胞瘤的CT表现

    目的 分析儿童胸膜肺母细胞瘤(PPB)的CT图像特点.方法 收集我院5例经针刺活检、手术病理确诊为PPB患儿的临床资料,所选患儿均行CT扫描,对其CT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5例均为单发,肿瘤位于右侧3例、左侧2例,Ⅱ型4例、Ⅲ型1例;CT平扫显示胸膜下团块状、不规则状或占据整个胸腔的巨大肿块.Ⅱ型密度不均匀,病灶中心可见液化坏死的低密度区,增强扫描实性成分轻-中度不均匀强化,囊性成分及液化坏死无强化.Ⅲ型密度较均匀,增强扫描呈中度不均匀强化;病灶较大时压迫肺组织及纵隔,纵隔未见肿大淋巴结,相邻肋骨未见骨质破坏.结论 儿童PPB发病率极低,恶性程度高,其CT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本病需依赖病理及免疫组化.

    作者:郑彬;霍亚玲;陈琬;聂磊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HCC介入治疗疗效预期及评估的MRI多模态研究

    目的 回顾性分析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患者术后表观弥散系数和门静脉期增强信号强度的变化,探究多模态MRI对于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疗效的评估作用.方法 选择于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共50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6个月对患者行核磁共振扫描,根据对比治疗前后患者表观弥散系数和门静脉期增强信号强度变化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HCC介入治疗前病灶区域表观弥散系数值为(1.23±0.37)×10-3mm2,而经过治疗后其平均值为(1.93±0.53)x 10-3mm2,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病灶门静脉期增强信号强度均值为(59±19)%,而治疗后为(47±21)%,与治疗前相比出现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6个月进行随访,对病灶疗效进行分类,共81个病灶,其中部分缓解为34个,稳定病灶为36个,进展病灶为11个;利用非参数ROC曲线分析发现各疗效组的表观弥散系数值和门静脉期增强信号强度值改变情况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MRI多模态研究可以作为HCC介入治疗后疗效预期及评估的生物学指标,通过表现弥散系数和门静脉期增强信号强度的改变程度可以预测疗效.

    作者:喻朋辉;赵香田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胚胎型大脑后动脉与短暂性脑缺血相关性分析研究

    目的 通过分析头颈CTA的方法进一步评价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TP)与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的关系.方法 选取因头晕、头痛等神经系统症状来我院行头颈CTA扫描的患者100例,根据CTA结果分为完全FTP组、部分FTP组、对照组.比较入组患者临床症状、是否存在FTP、短暂性脑缺血发生情况.结果 出现FTP的患者有36例,占36%,出现头晕、头痛、癫痫发作、意识丧失、共济失调、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完全FTP患者出现双侧变异者约占15%,右侧变异者约占50%,左侧变异者约占35%,部分FTP患者出现双侧变异者约占12.5%,右侧变异者约占50%,左侧变异者约占37.5%,均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FTP组出现短暂性脑缺血的患者14例,占38.9%,完全FTP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占30%,部分FTP患者占50%,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TP患者会出现头晕、头痛、癫痫发作、意识丧失、共济失调、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且更容易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作者:林丽红;于寰;段凯;许梓童;韩丽萍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多中心性骨肉瘤6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多中心性骨肉瘤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至今我院诊治的6例多中心性骨肉瘤X线、CT及MRI表现.结果 本组6例均发生于骨骼系统,按Amstutz分型Ⅰ型5例,Ⅱ型1例.结论 多中心性骨肉瘤多见于青少年,影像以多发硬化性病灶为特点,X线、CT、MRI是影像诊断的重要手段.

    作者:赵振江;刘记存;孙英彩;郭智萍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多排螺旋CT在肺孤立性结节病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多排螺旋CT在肺孤立性结节病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2月-2017年7月本院诊治的肺孤立性的结节病灶90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应用多排螺旋CT检查.结果 于肺孤立性结节病灶90例患者中,其中恶性肺结节所占比例为60.00%,良性肺结节所占比例为40.00%,且两者于支气管充气征、胸膜凹陷征等CT征象上对比差异显(P<0.05).多排螺旋CT在肺孤立性结节病灶的诊断准确率为99.00%;恶性肺结节者于净增强和增强峰CT值(47.84±4.67) HU和(80.24±10.50)HU均比良性肺结节高,两者差异显著,具统计意义(P<0.05).结论 对肺孤立性结节病灶患者应采用多排螺旋CT检查,有利于鉴别肺结节病灶的良、恶性,具较高推广价值.

    作者:马超;李海峰;陆大军;徐振洲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SCTA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系统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系统检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从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就诊于我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进行分析.在治疗前,对所有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颈部血管超声(CVUS)以及SCTA,并且以DSA结果作为参照标准,对比经CVUS和SCTA检查的颈动脉狭窄检出率、颈动脉狭窄率、颈动脉狭窄程度以及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对SCTA检查做出评价.结果 ①经SCTA和CVUS检查检出颈动脉狭窄的检出率分别为52%和50%,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SCTA和CVUS检出的颈动脉狭窄率分别为(32.98±10.92)%和(31.07±10.33)%,两者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经SCTA和CVUS检查检出颈动脉狭窄情况的准确率分别为74%和46%,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④经SCTA和CVUS检查检出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93.22%和73.73%,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同样是无创的CVUS,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系统检查中不仅能更好地判断颈动脉狭窄情况,还能更好地检出动脉斑块.

    作者:张双定;贾利宾;高洁;李晓举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螺旋CT在脐尿管癌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脐尿管癌的CT表现及螺旋CT在脐尿管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脐尿管癌的CT及MPR重建图的表现,包括肿瘤的部位、边界、形态、生长方向、密度、强化及转移情况,并分析总结.结果 9例脐尿管癌在CT上均表现为位于脐尿管走行区(即Retzius间隙内)中线或偏离中线的膀胱顶前壁的肿块;9例均为囊实性,6例肿瘤内见钙化;脐尿管癌有沿脐尿管蔓延的趋势,其中约一半侵犯膀胱右前上壁并向右前上方生长;肿瘤可在膀胱壁上形成并发生远隔转移;结论 脐尿管癌有特征性的发生部位和影像学特点,螺旋CT及MPR重建对其术前准确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孙紫情;李建生;黄健球;陈志军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MRI在脑胶质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 分析胶质母细胞瘤的MRI表现,旨在提高脑胶质母细胞瘤的诊断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7年9月于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胶质母细胞瘤55例MRI资料.结果 在55例患者中,额叶13例,其中单独在额叶4例,其余9例均不同程度侵犯邻近脑叶;颞叶26例,其中单独在颞叶11例,14例侵犯邻近侧脑室,1例在侧脑脑室内独立成瘤灶;顶叶7例,枕叶9例.脑胶质母细胞瘤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一般在发现时,瘤体均已较大,形态以不规则为主;MRI分型可分为囊变坏死型、出血型、多发型,其表现主要以T1WI低信号及T2WI高信号为主,以不均匀强化为多见,有时肿瘤内可见异常增生血管影,周围出现Ⅱ-Ⅲ度水肿及较重的占位效应.结论 MRI对胶质母细胞瘤的诊断具有较高临床价值;胶质母细胞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术前多能做出正确诊断.

    作者:阿不都克尤木·阿不拉;帕力丹木·吾买尔;黄杰灵;成官迅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MRI检查在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MRI在前置胎盘及胎盘植入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在我院就诊且经术后确诊为前置胎盘的产妇21例,回顾性分析MRI检查对妊娠产妇前置胎盘及胎盘植入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21例患者确诊前置胎盘2 0例,漏诊1例,确诊率为95.2%,合并胎盘植入1 5例,MRI确诊1 4例,漏诊1例,确诊率为93.3%.结论 MRI检查能任意方向成像,能够对检查部位进行多方位多序列的观察,软组织分辨率高,诊断的准确性高,对于前置胎盘及胎盘植入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普福顺;吴晶晶;杨富辉;孙理;李秋林;李红梅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骨盆部IDEAL-IQ及DWI成像对女性贫血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骨盆诸骨ADC值及FF值与女性贫血程度的关系,评价磁共振IDEAL-IQ及DWI序列诊断女性贫血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女性贫血患者和40例女性正常志愿者的影像资料,分别测量骨盆诸骨(耻骨、髂骨、骶骨和坐骨)的ADC值及FF值,比较组间各参数值的差异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参数值的阈值及诊断效能.结果 同年龄段正常组的ADC值和FF值均高于贫血组,中年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978、0.764,诊断阈值分别为0.646×10-3mm2/s、67.10%,老年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819、0.897,诊断阈值分别为0.578×10-3mm2/s、59.80%;轻度贫血组的ADC值和FF值均高于中、重度贫血组(P<0.05),中、重度贫血组间各参数值没有统计学差异;骨盆不同解剖部位间各参数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磁共振IDEAL-IQ及DWI成像能够从骨髓成分变化的角度间接反映女性是否贫血,并可初步判定贫血程度.

    作者:孟楠;岳巍;翟战胜;殷慧佳;段金辉;韩东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128层螺旋CT全脑灌注扫描及减半时间低剂量扫描的可行性和价值

    目的 探讨128层螺旋CT全脑灌注扫描及减半时间低剂量扫描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疑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或因眩晕症状就诊的患者分为2组,A组连续动态扫描20期,总扫描时间30s,共产生20个容积数据.B组连续动态扫描40期,总扫描时间60s,共产生40个容积数据.观察2组辐射剂量和灌注指标.结果 A组容积剂量指数、剂量程度乘积、有效剂量与B组相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2组患者尾状核头、额叶白质、颞枕叶白质CBF、CBV、MTT水平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伪彩图均清晰,可满足诊断需求.结论 128层螺旋CT减半时间扫描可显著降低颅脑X线辐射剂量,且可获得理想的灌注参数,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作者:王勇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检查与CT血管造影的影像表现分析

    目的 探究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ischemicstroke,ICS)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 idatherosclerosis,CAS)斑块的超声和CT血管造影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0例ICS患者CAS斑块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和CT血管造影检查,分析两种检查结果,并对两种检查结果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90例患者中48例患者斑块阳性,42例患者斑块阴性,超声检查与CT血管造影检查相比斑块显示阳性预测值95.7%,阴性预测值93.0%.CT血管造影与超声检查比较阳性预测值93.8%,阴性预测值95.2%,kappa值为0.872,调整一致性为0.942,约登指教为0.871.kappa值>0.75,两种方式一致性较高.糖尿病、高血脂、年龄三项危险因素有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高血脂为ICS患者出现CAS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ICS患者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斑块效果与CT血管造影结果基本一致,筛查效果准确性均较高.

    作者:钟跃;邱伟;廖珍兰;张灌生;王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3.0T MRI多b值DWI序列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研究3.0T MRI多b值DWI (MB-DWI)序列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106例女性乳腺疾病患者以及6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进行MRI常规扫描和MBDWI检查,并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乳腺疾病患者标准化表观弥散系数(ADCstandard),快、慢速ADC(ADCfast、ADCslow)以及快速扩散所占比例(ffast)在良、恶性病变及正常乳腺组织的差异以及各项参数对乳腺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106例患者中良性病变61例(5 7.5 5%),其中常见为纤维腺瘤36例(33.96%);恶性病变45例(42.45%),主要为浸润性非特殊型癌23例(21.70%),良恶性病变结节分布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良恶性病变T1WI和T2WI信号特点分布情况无明显差异(P>0.0 5);正常乳腺、乳腺良性病变、恶性病变ADCslow、ffast、ADCstandard均依次降低,ADCfast依次升高,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B-DWI各参数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AUC从小到大依次为ADCstandard、ADCfast、ffast、ADCslow.结论 MB-DWI序列检查可从分子水平反映乳腺疾病病灶的生物学行为,对鉴别良恶性病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其中以ADCslow、ffast诊断价值较高.

    作者:李珂;张晓东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多层螺旋CT结合MRI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究多层螺旋CT (MSCT)结合磁共振成像(MRI)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肺动脉栓塞的6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MSCT及MRI扫描,并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病理诊断进行确诊,由两位影像学医师对MSCT及MRI图像进行分析,比较MSCT、MRI及MSCT联合MRI诊断肺动脉栓塞的效果.结果 66例患者MSCT诊断显示受累的肺动脉为145支,MRI诊断受累肺动脉为137支,MSCT联合MRI诊断显示受累的肺动脉为154支,其中直接征象为肺动脉内不同程度的充盈缺损;间接征象包括马赛克征、肺动脉高压、胸腔积液、脑梗死等;以DSA及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MSCT、MRI及MSCT联合MRI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92.94%、87.82%及98.71%,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MSCT联合MRI对肺动脉栓塞诊断效果显著优于单一MSCT及MRI诊断,临床上可根据将其作为肺动脉栓塞诊断的参考.

    作者:杨尊帅;胡秋根;杨少民;陈海雄;徐锦锋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儿童支原体肺炎的CT及X线影像学分析

    目的 分析儿童支原体肺炎(MP)的CT及X线影像学特点与诊断准确性.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疑似支原体肺炎患儿65例为研究对象,均在患儿及家属自愿基础上进行CT检查和X线检查,对比两种影像学检查结果与诊断准确性.结果 CT检查发现,患儿肺部表现均呈现异常,检查结果显示患儿肺实质阴影,呈斑片状,且胸腔存在部分积液;X线影像学检查,可分为节段性实质型、间质性润湿型、支气管炎类型和混合型各15、8、10、3例;CT检查确诊MP患儿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显著高于X线检查,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CT检查方法对MP患儿进行早期诊断结果优于X线检查,且诊断准确度更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李晓鹏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多层螺旋CT胸部健康体检中源图像对肺部以外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胸部健康体检图像对肺部以外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66例徐州医科大学及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在职及离退休职工胸部健康体检人员,由两名放射科医师按肺部以外病变所发生的部位对病变进行统计.对肺部以外病变的行临床意义评分:1分:没有临床意义,即不需要进一步检查或随访的病变;2分:需要临床重视,即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或随访的病变;3分: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即需临床采取积极有效治理措施的病变.不相关的病变(如颈椎、胸椎退行性改变)未纳入统计.1分被认为无临床意义组,2分、3分被认为有临床意义组.结果 在1856例体检人员中,发现660例(33.6%)有941个肺部以外病变.17.9%(118/660)患者有多部位病变,其中5.8%(55/941)发生于乳腺,41.6%(391/941)发生于纵隔,2.0%(19/941)发生于骨,6.6%(62/941)发生于甲状腺,44.0% (414/941)是腹部.在腹部病变中,肝囊肿、肝内钙化灶、脂肪肝、胆囊结石、肾上腺结节发生率分别为47.3%(196/414)、25.6%(106/414)、19.1%(79/414)、6.3%(26/414)、2.2%(9/414).临床意义评价结果,1、2、3分病变的发生率分别为8.5%(36/941)、81.15 (344/941)和10.4% (44/941).结论 多层螺旋CT胸部健康体检中图像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可提示对临床有重要价值的肺部以外病变.观察源图像时调节不同窗宽窗位对肺部以外病变的检出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厚亮;徐凯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小细胞肺癌患者CT扫描和癌组织Syn、CgA表达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小细胞肺癌(yn)、嗜铬蛋白(CgA)表达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经病理证实的45例SCLC患者及50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前均行CT检查,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神经内分泌标志物Syn、CgA表达情况.结果 SCLC胸腔积液、纵膈淋巴结融合等CT征象出现比例分别为44.44%、71.11%,明显高于NSCLC组的20.00%、16.00% (P<0.05),而两组在心包积液、胸膜转移、远处转移、大血管受侵等其他CT征象出现比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yn、CgA在SCLC中阳性表达率为86.67%、53.33%,明显高于它们在NSCLC中阳性表达率(16.00%、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肺癌诊断中,CT联合Syn、CgA检查鉴别SCLC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3.33%、94.00%、93.68%,均明显优于单一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yn、CgA在SCLC与NSCLC中表达有明显差异,联合CT扫描有助于提高SCLC的鉴别诊断水平.

    作者:杨长俊 刊期: 2018年第09期

中国CT和MRI杂志

中国CT和MRI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大学深圳临床医学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