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丽红;于寰;段凯;许梓童;韩丽萍
目的 分析多排螺旋CT在肺孤立性结节病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2月-2017年7月本院诊治的肺孤立性的结节病灶90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应用多排螺旋CT检查.结果 于肺孤立性结节病灶90例患者中,其中恶性肺结节所占比例为60.00%,良性肺结节所占比例为40.00%,且两者于支气管充气征、胸膜凹陷征等CT征象上对比差异显(P<0.05).多排螺旋CT在肺孤立性结节病灶的诊断准确率为99.00%;恶性肺结节者于净增强和增强峰CT值(47.84±4.67) HU和(80.24±10.50)HU均比良性肺结节高,两者差异显著,具统计意义(P<0.05).结论 对肺孤立性结节病灶患者应采用多排螺旋CT检查,有利于鉴别肺结节病灶的良、恶性,具较高推广价值.
作者:马超;李海峰;陆大军;徐振洲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多中心性骨肉瘤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至今我院诊治的6例多中心性骨肉瘤X线、CT及MRI表现.结果 本组6例均发生于骨骼系统,按Amstutz分型Ⅰ型5例,Ⅱ型1例.结论 多中心性骨肉瘤多见于青少年,影像以多发硬化性病灶为特点,X线、CT、MRI是影像诊断的重要手段.
作者:赵振江;刘记存;孙英彩;郭智萍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儿童支原体肺炎(MP)的CT及X线影像学特点与诊断准确性.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疑似支原体肺炎患儿65例为研究对象,均在患儿及家属自愿基础上进行CT检查和X线检查,对比两种影像学检查结果与诊断准确性.结果 CT检查发现,患儿肺部表现均呈现异常,检查结果显示患儿肺实质阴影,呈斑片状,且胸腔存在部分积液;X线影像学检查,可分为节段性实质型、间质性润湿型、支气管炎类型和混合型各15、8、10、3例;CT检查确诊MP患儿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显著高于X线检查,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CT检查方法对MP患儿进行早期诊断结果优于X线检查,且诊断准确度更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李晓鹏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究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ischemicstroke,ICS)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 idatherosclerosis,CAS)斑块的超声和CT血管造影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0例ICS患者CAS斑块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和CT血管造影检查,分析两种检查结果,并对两种检查结果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90例患者中48例患者斑块阳性,42例患者斑块阴性,超声检查与CT血管造影检查相比斑块显示阳性预测值95.7%,阴性预测值93.0%.CT血管造影与超声检查比较阳性预测值93.8%,阴性预测值95.2%,kappa值为0.872,调整一致性为0.942,约登指教为0.871.kappa值>0.75,两种方式一致性较高.糖尿病、高血脂、年龄三项危险因素有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高血脂为ICS患者出现CAS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ICS患者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斑块效果与CT血管造影结果基本一致,筛查效果准确性均较高.
作者:钟跃;邱伟;廖珍兰;张灌生;王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肌肉软组织淋巴瘤的影像表现,探讨CT和MRI对肌肉软组织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7例软组织淋巴瘤的CT或MRI影像表现,其中MR检查4例,CT检查3例.结果 影像诊断与病理结果对照,术前影像诊断肌肉软组织淋巴瘤2例,误诊为肉瘤2例,误诊为转移瘤2例,误诊为纤维瘤1例.MRI表现为T1WI等信号2例、略低信号2例,T2WI呈稍高信号,反转恢复序列均呈稍高信号,肿瘤内信号均匀、坏死及囊变少见;MR增强扫描均匀强化2例,不均匀强化1例,1例未行MR增强检查.CT平扫密度均匀,与正常肌肉相仿,增强扫描呈均匀中度强化.结论 软组织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有一定特点,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肌肉软组织淋巴瘤的诊断.
作者:明小春;龙世亮;温凤玲;李土程;蔡德总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MRI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性假瘤的价值.方法 通过数字表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4月期间本院就诊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性假瘤诊断检查患者50例为本次探究对象,探究分析MRI诊断的MRI影像表现及其诊断价值.结果 4.00%的患者为DWI弥散轻度受限或边缘受限、18.00%的患者为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等T1长T2信号、52.00%的患者病变信号为均匀长T1长T2;结果表明,单发局限性肿块在病变形态中占40.00%.病变周围水肿以及伴有多发病变分别占26.00%,18.00%;大脑半球在病变部位中占比大,为58.00%,均大于其他病变部位;增强扫描所见的26例患者中,有34.00%的患者为半环形强化,结节状强化、环形强化、不规则斑片状强化分别占比为8.00%,4.00%,6.00%.以上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本组患者共4例被误诊为为胶质瘤,占比8.00%,具有较低的误诊率,诊断效果良好.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性假瘤的诊断对于指导疾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MRI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为疾病的有效治疗提供相对可靠的依据,应用价值显著,可进行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作者:阎守芳;高慧;钟文新;张凯;褚千琨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究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胰胆管水成像(MRCP)对壶腹部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62例因壶腹部病变所致梗阻性黄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0例患者行MRCP扫描,纳入对照组;32例患者行MRCP联合DWI检查,纳入观察组.分析所有病例的MRCP征象、DWI图像质量及信号特征,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MRCP可清楚显示胆管系统结构,恶性病变胆管表现为“软藤样”扩张,DWI可见清晰肿块及胆囊壁增生;良性病变表现为“枯枝样”扩张,DWI无特殊征象;对照组总诊断符合率为63.33%,观察组总诊断符合率为93.75%,两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x2=6.907,P<0.05).结论 MRCP联合DWI对壶腹部梗阻性黄疸的诊断效能显著优于单一MRCP诊断,临床上可将其作为诊断工作中的参考方案.
作者:陈永芊;敬文斌;张德军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和分析肺部CT上甲状腺病变的影像特征.方法 随访3750例可显示甲状腺的肺部CT中发现甲状腺病变的450例患者,分析甲状腺CT值、甲状腺结节特征、周围淋巴结等CT表现.连续选取100例正常甲状腺作为对照组.统计受检者的辐射剂量.辐射剂量采用t检验;各组甲状腺的CT值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 肺部CT中有无甲状腺显示的受检者间辐射剂量无明显差异.450例患者中以甲状腺肿及结节性甲状腺肿为常见,其次为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炎、Graves病及甲状腺肿恶性病变.甲状腺炎85例,腺体CT值明显降低,平均约(54.2+15.3)HUJ (P<0.01).Graves病35例,表现为弥漫性增大,密度减低,无结节.甲状腺肿、结节性甲状腺肿共210例,20例甲状腺肿无结节;19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共270个结节,24例结节囊变,59例结节钙化.甲状腺腺瘤92例,84例为单发结节或肿块,8例单侧多发结节,结节可囊变(45例)、钙化(9例).甲状腺恶性病变28例,17例可见不规则或颗粒状钙化,10例囊变(3例可见壁结节),12例淋巴结增大,病变与正常甲状腺及周围结构分界不清.结论 肺部CT中有较高概率显示甲状腺并发现甲状腺病变,且在CT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
作者:刘彦锋;马延贺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索眩晕综合症与后循环血管变异的相关性.方法 对本院123例患有眩晕综合症的患者在急性期进行头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并对颈部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进行检测,应用头颈部CTA检查显示动脉形态学变化.结果 颈部血管彩超显示:对照组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头颈部CTA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孤立性椎动脉、椎动脉发育不良及胚胎型大脑后动脉的后循环血管变异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椎动脉发育不良明显.结论 眩晕与后循环血管变异发生具有明显相关性.
作者:郭继文;于寰;段凯;张翔宇;林丽红;许梓童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低剂量CT (LDCT)与迭代重建技术在健康体检筛查早期肺癌中的可行性.方法 将600例健康体检者随机分为常规剂量CT组和LDCT组,分别进行常规剂量肺CT(120kV,150mAs)扫描和低剂量肺CT(120kV,30mAs)扫描,采用迭代重建技术对LDCT扫描图像进行重建,比较两组主观图像质量,客观图像质量参数(噪声、CT值、SNR),辐射剂量参数(CTDIvol、DLP、ED)及肺结节检出率.结果 两组纵隔窗、肺窗主观图像质量均能满足诊断要求,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DCT组图像噪声略高于常规剂量C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CT值、SN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DCT组CTDIvol、DLP、ED均显著低于常规剂量C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受检者肺结节及早期肺癌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DCT结合迭代重建技术能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且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对早期肺癌的筛查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潜力.
作者:张宏宾;袁海燕;王小乐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胶质母细胞瘤的MRI表现,旨在提高脑胶质母细胞瘤的诊断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7年9月于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胶质母细胞瘤55例MRI资料.结果 在55例患者中,额叶13例,其中单独在额叶4例,其余9例均不同程度侵犯邻近脑叶;颞叶26例,其中单独在颞叶11例,14例侵犯邻近侧脑室,1例在侧脑脑室内独立成瘤灶;顶叶7例,枕叶9例.脑胶质母细胞瘤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一般在发现时,瘤体均已较大,形态以不规则为主;MRI分型可分为囊变坏死型、出血型、多发型,其表现主要以T1WI低信号及T2WI高信号为主,以不均匀强化为多见,有时肿瘤内可见异常增生血管影,周围出现Ⅱ-Ⅲ度水肿及较重的占位效应.结论 MRI对胶质母细胞瘤的诊断具有较高临床价值;胶质母细胞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术前多能做出正确诊断.
作者:阿不都克尤木·阿不拉;帕力丹木·吾买尔;黄杰灵;成官迅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128层螺旋CT全脑灌注扫描及减半时间低剂量扫描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疑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或因眩晕症状就诊的患者分为2组,A组连续动态扫描20期,总扫描时间30s,共产生20个容积数据.B组连续动态扫描40期,总扫描时间60s,共产生40个容积数据.观察2组辐射剂量和灌注指标.结果 A组容积剂量指数、剂量程度乘积、有效剂量与B组相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2组患者尾状核头、额叶白质、颞枕叶白质CBF、CBV、MTT水平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伪彩图均清晰,可满足诊断需求.结论 128层螺旋CT减半时间扫描可显著降低颅脑X线辐射剂量,且可获得理想的灌注参数,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作者:王勇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系统检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从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就诊于我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进行分析.在治疗前,对所有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颈部血管超声(CVUS)以及SCTA,并且以DSA结果作为参照标准,对比经CVUS和SCTA检查的颈动脉狭窄检出率、颈动脉狭窄率、颈动脉狭窄程度以及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对SCTA检查做出评价.结果 ①经SCTA和CVUS检查检出颈动脉狭窄的检出率分别为52%和50%,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SCTA和CVUS检出的颈动脉狭窄率分别为(32.98±10.92)%和(31.07±10.33)%,两者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经SCTA和CVUS检查检出颈动脉狭窄情况的准确率分别为74%和46%,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④经SCTA和CVUS检查检出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93.22%和73.73%,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同样是无创的CVUS,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系统检查中不仅能更好地判断颈动脉狭窄情况,还能更好地检出动脉斑块.
作者:张双定;贾利宾;高洁;李晓举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肺结节大小和密度测量方法学的差异及其在肺原位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精准判断中的价值,主要分析病灶的大小和密度.方法 将97例手术病理为肺AIS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3例为两灶),女性63例,男性34例,平均年龄(50.3±12.0)岁.结果 纯磨玻璃结节81灶(81.0%,81/100);混合磨玻璃结节19灶,表现为pGGN的肺AIS,其大径与平均径均小于表现为mGGN的肺AIS.密度均匀pGGN的平均CT值是(-637.2±101.5)HU;密度不均匀pGGN的平均CT值是(-566.7±99.8)HU,其中代表性区域平均CT值是(-438.6±117.2)HU.81个pGGN的平均CT值是(-599.7±106.1)HU.结论 肺AIS的判断主要依据是病灶的大小和密度.同为肺AIS,表现为pGGN的要小于表现为mGGN.密度测量主要针对磨玻璃成分,表现为较均匀磨玻璃密度的AIS其密度值更低,表现为不均匀磨玻璃密度的AIS其平均密度高于前者,其中较高密度部分为区分是否有侵袭性成分提供基础.
作者:孙姗姗;李惠民;陆建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胸部健康体检图像对肺部以外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66例徐州医科大学及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在职及离退休职工胸部健康体检人员,由两名放射科医师按肺部以外病变所发生的部位对病变进行统计.对肺部以外病变的行临床意义评分:1分:没有临床意义,即不需要进一步检查或随访的病变;2分:需要临床重视,即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或随访的病变;3分: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即需临床采取积极有效治理措施的病变.不相关的病变(如颈椎、胸椎退行性改变)未纳入统计.1分被认为无临床意义组,2分、3分被认为有临床意义组.结果 在1856例体检人员中,发现660例(33.6%)有941个肺部以外病变.17.9%(118/660)患者有多部位病变,其中5.8%(55/941)发生于乳腺,41.6%(391/941)发生于纵隔,2.0%(19/941)发生于骨,6.6%(62/941)发生于甲状腺,44.0% (414/941)是腹部.在腹部病变中,肝囊肿、肝内钙化灶、脂肪肝、胆囊结石、肾上腺结节发生率分别为47.3%(196/414)、25.6%(106/414)、19.1%(79/414)、6.3%(26/414)、2.2%(9/414).临床意义评价结果,1、2、3分病变的发生率分别为8.5%(36/941)、81.15 (344/941)和10.4% (44/941).结论 多层螺旋CT胸部健康体检中图像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可提示对临床有重要价值的肺部以外病变.观察源图像时调节不同窗宽窗位对肺部以外病变的检出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厚亮;徐凯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3.0T MRI多b值DWI (MB-DWI)序列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106例女性乳腺疾病患者以及6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进行MRI常规扫描和MBDWI检查,并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乳腺疾病患者标准化表观弥散系数(ADCstandard),快、慢速ADC(ADCfast、ADCslow)以及快速扩散所占比例(ffast)在良、恶性病变及正常乳腺组织的差异以及各项参数对乳腺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106例患者中良性病变61例(5 7.5 5%),其中常见为纤维腺瘤36例(33.96%);恶性病变45例(42.45%),主要为浸润性非特殊型癌23例(21.70%),良恶性病变结节分布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良恶性病变T1WI和T2WI信号特点分布情况无明显差异(P>0.0 5);正常乳腺、乳腺良性病变、恶性病变ADCslow、ffast、ADCstandard均依次降低,ADCfast依次升高,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B-DWI各参数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AUC从小到大依次为ADCstandard、ADCfast、ffast、ADCslow.结论 MB-DWI序列检查可从分子水平反映乳腺疾病病灶的生物学行为,对鉴别良恶性病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其中以ADCslow、ffast诊断价值较高.
作者:李珂;张晓东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总结乳腺硅胶假体植入术后并发症的磁共振表现并探讨其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31名患者,共计61例硅胶假体植入后的MRI图像,包括T1WI、T2WI脂肪抑制序列、DWI及T1WI动态增强,观察各序列中假体边缘、形态、信号、强化方式及对周围组织的影响,分析有无并发症并判断并发症的类型.结果 61例假体中包膜挛缩14例,占23%,MRI表现为假体球形变形,包膜厚度超过3mm;内包膜破裂8例,占13.1%,MRI表现为假体周围纤维包膜完整,破裂的硅胶壳向中心塌陷,形成套索征、线征;外包膜破裂4例,占6.6%,MRI表现为假体外纤维包膜破裂,假体内容物泄漏,假体外乳腺组织内或胸大肌后间隙内分布硅胶颗粒;假体感染4例,MRI显示假体增大,边缘模糊,内部信号不均匀,可伴有气体存在,当合并脓肿时可以见到环形强化的脓肿壁.结论 MRI成像在诊断硅胶假体植入术后并发症中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对于其MRI表现进行归纳总结,有助于在临床工作中及时发现及诊断并发症,避免患者因延误治疗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伤.
作者:崔文静;董晓燕;钟弋;王成;仇英萍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小细胞肺癌(yn)、嗜铬蛋白(CgA)表达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经病理证实的45例SCLC患者及50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前均行CT检查,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神经内分泌标志物Syn、CgA表达情况.结果 SCLC胸腔积液、纵膈淋巴结融合等CT征象出现比例分别为44.44%、71.11%,明显高于NSCLC组的20.00%、16.00% (P<0.05),而两组在心包积液、胸膜转移、远处转移、大血管受侵等其他CT征象出现比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yn、CgA在SCLC中阳性表达率为86.67%、53.33%,明显高于它们在NSCLC中阳性表达率(16.00%、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肺癌诊断中,CT联合Syn、CgA检查鉴别SCLC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3.33%、94.00%、93.68%,均明显优于单一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yn、CgA在SCLC与NSCLC中表达有明显差异,联合CT扫描有助于提高SCLC的鉴别诊断水平.
作者:杨长俊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渗透性参数联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定量分析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4例乳腺病变患者(浸润性导管癌45例,纤维腺瘤19例)临床病例,另选取同期正常乳腺20例为对照组.所有病例均于术前1周行3.0T MRI平扫、DWI(弥散敏感因b=1000s/mm2)、DCE-MRI检查,测量病灶表现扩散系数(ADC值)及容量转移常数(Ktrans值),并与检查后经手术或穿刺获得病理结果.结果 浸润性导管癌与纤维腺瘤、浸润性导管癌与对照组、纤维腺瘤与对照组各组间ADC值、Ktrans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ADC值联合Ktrans值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高于单独使用ADC值及Ktrans值鉴别.结论 DCE-MRI定量渗透性参数Ktrans值与DWI定量分析ADC值联合诊断,不仅可反映肿瘤形态学信息,还可反映肿瘤内部细胞水平及血管功能方面的信息,提高乳腺良恶性病变定性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患者预后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王建军;汪卫建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腱鞘巨细胞瘤的MRI典型影像特征,同时探讨对腱鞘巨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7年9月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腱鞘巨细胞瘤患者43例,患者均行MRI扫描,收集患者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分析腱鞘巨细胞瘤在MRI检查中的图像表现及检出情况.结果 43例腱鞘巨细胞瘤患者在MRI上均表现为边界清晰的骨旁肌腱软组织肿块或肌腱旁软组织肿块.其中局限型巨细胞瘤35例,弥漫型巨细胞瘤8例.24例患者病灶在T1WI中呈等信号,12例患者病灶呈现等低信号,7例患者病灶呈现稍低信号;14例患者病灶在T2WI中呈现混合信号,9例患者病灶呈现稍高信号,11例患者病灶呈现明显高信号,9例(20.00%)患者病灶呈现低信号.行MR增强扫描的共9例,均表现为肿块均匀或不均匀中度强化,且强化区域边缘清楚.结论 MRI能艮好显示腱鞘巨细胞瘤的典型影像特征,能够为临床对疾病的诊治提供可靠依据,帮助临床医生做出正确判断以及制定治疗方案.
作者:林成武 刊期: 201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