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突破感法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观察

吴兴梅

关键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突破感法, 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采用突破感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4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需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患者60例,随机平均分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突破感法进行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异感法进行麻醉,在行神经阻滞期间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用药操作,分别对患者的穿刺次数、深度及起效时间进行观察记录,同时统计在麻醉期间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所用的穿刺次数及穿刺深度均少于对照组,且麻醉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麻醉起效时间方面二者无明显差异.结论: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使用突破感法,较常规方法能够取得更有效的疗效,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健康之路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急性胆囊穿孔20例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研究老年急性胆囊穿孔20例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分析.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对2011年10月到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胆囊穿孔2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例患者中17例术后恢复比较迅速,占85.0%,无任何感染和并发症,7-15天后切口甲级愈合出院;有3例出现切口感染,占15%,经过抗炎、止痛、止血以及营养治疗后恢复正常,术后3-4周出院.结论:老年胆囊穿孔症状不典型,容易引起误诊,手术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效果较好.

    作者:孙常权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鼻内镜鼻窦手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了我院耳鼻喉科收治的272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的治疗与护理中的实际效果.方法:实施了术菌和术后护理、以及结合出院指导的方法.结论:我科长期开展鼻内镜手术,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崔霞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护理干预在牙周炎患者综合治疗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牙周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144例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7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的依从性、临床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的配合治疗率、按时复诊率、自我维护治疗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的菌斑指数、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教、牙周袋深度、附着丧失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1%(P<0.01).结论:牙周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改善临床指标,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曹侠;王秀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螺旋藻胶囊在中晚期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目的:进一步研究恶性肿瘤中晚期患者治疗过程中,螺旋藻胶囊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了我市某三甲医院肿瘤科恶性肿瘤中晚期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并接受螺旋藻胶囊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三组患者患者舌脉以及主要临床症状变化、血常规、免疫球蛋白水平以及肝肾功能.结果:大部分患者乏力、头昏、畏寒等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心电图以及肝肾功能检查,无变化,血常规参数,免疫球蛋白数量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差异性.结论:恶性肿瘤中晚期患者治疗过程中,螺旋藻胶囊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具有较强的免疫保护作用以及抗辐射作用,不良反应低,安全有效.

    作者:袁传礼;李豫;赵爱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早产儿静脉高营养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早产儿静脉高营养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我科对13例早产儿实施静脉高营养治疗,观察临床效果,总结护理措施.结果:本科13例患儿经过实施静脉高营养治疗,住院期间患儿体重平均增长100g-500g,平均住院天数12天,其中1例患儿发生静脉炎,经及时预防和处理后患儿症状改善.结论:对早产儿实施静脉高营养治疗,可使早产儿体重增加,从而提高患儿生存质量,促进生长发育,缩短住院天数,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谷富碧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经后腹膜途径腹腔镜下肾切除术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在肾切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6例后腹腔镜肾切除术的临床治疗.结果:15例手术成功,成功率(93.75%).1例脓肾粘连严重改开放性手术.手术时间90~420min,平均210min;术中出血50~400ml,平均146ml;术后第1天恢复饮食,1~2d提除后腹腔引流管,1~3d拔除尿管,术后住院7~14d,平均8天,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中术后均未输血,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后腹腔镜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可靠的特点,可大部分替代传统的开放手术,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农健;吴新潮;何慈聪;李涛;岳万勇;杨爱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督灸治疗风寒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护理

    目的:探讨督灸治疗风寒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及护理.方法:中医督脉脊拄段施以“隔药发泡灸法”的特殊外治方法.结果:共100例,其中优32%,良61.4%,差6.6%.总有效率为93.4%.结论:督灸是治疗风寒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安全有效方法.

    作者:王德贞;郑秀青;徐慧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17例青春晚期特发性矮小症患儿的临床疗效观察

    特发性矮小症(idiopathic short stature,ISS)是指出生体重和身长均在正常范围,但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同种族、同地区儿童2个标准差(SD)或以上,外周血生长激素激发峰值>10μg/L,目前尚无法明确病因的匀称性矮小.近年来,国内对青春期前的ISS患儿给予生长激素治疗已有较多研究[1,2],疗效肯定;但对于青春后期ISS儿童的治疗尚缺乏经验.现对重组人生长激素(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rhGH)治疗的17例青春后期矮小儿童进行生长观察、分析,以评价rhGH对青春后期ISS儿童的疗效.

    作者:安慧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108例肺癌患者GVAX治疗前后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研究肺癌患者使用GVAX治疗前后的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变化,总结树突状细胞对肺癌患者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7月肺癌患者108例为临床研究对象,并取同期10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观察比较健康组、肺癌组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检测结果.10/例肺癌患者均使用GVAX治疗,观察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变化.结果:肺癌组患者DC1与DC2均低于健康对照组,组间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肺癌患者治疗一个月、三个月,患者DC1与DC2无明显变化,而治疗6个月后,DC1与DC2比较有上升,各指标对比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癌患者使用GVAX治疗后患者有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变化,但是变化较为缓慢.

    作者:杨涤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28例重症河豚鱼中毒的院前急救与院内治疗体会

    目的:分析并探讨重症河豚鱼中毒的院前急救、院内治疗及效果.方法:对2010年6月-2013年6月我院28例重症河豚鱼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采用的院前急救治疗方法及院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本组28例患者均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口唇、舌尖、指端麻木,四肢乏力,进而昏迷,呼吸困难.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肝损害,血压下降6例,抽搐4例,呼吸麻痹18例,心跳呼吸停止2例.28例重症河豚鱼中毒患者经院前急救:洗胃、导泻、灌肠,呼吸机辅助呼吸及院内血液灌流等综合治疗,25例康复出院,1例放弃治疗出院后自行恢复自主呼吸、康复,2例死亡.结论:河豚鱼中毒尚无特效解毒剂,尽早尽可能清除毒物,及早人工机械通气、血液透析或血液灌流等综合治疗措施很大程度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作者:符可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对如何发挥医院志愿者工作积极性的探讨

    医院开展志愿者活动是医院和谐发展,建立良好的医患管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升优质服务水平的重要措施.本文从医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意义入手,对如何发挥医院志愿者工作积极性进行了探讨.

    作者:赵水秀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护理

    目的:分析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5月至2013年4月内科住院治疗的心血管病患者100例,对护理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100例高龄心血管疾病患者经过全面、精心、细致护理,均病情稳定后出院.结论:加强高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全面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

    作者:龚敏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医院又好又快发展

    面对当下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机制的深刻变革、利益结构的深刻调整、医务人员和人民群众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基层医院只有发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紧跟时代脉搏,选准工作切入点,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激发思想政治工作的生机与活力,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导向功能,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才能有效促进医院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甘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自拟降脂汤治疗高血脂症34例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究与分析自拟降脂汤治疗34例高血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68例高血脂症患者,根据患者的意愿分成两组,对照组34例采用辛伐他汀胶囊治疗,试验组34例采用自拟降脂汤治疗,观察并对比其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与试验组患者经药物治疗后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含节较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趋势,而试验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下降的各上述指标数值较对照组相比更加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脂症患者行我院自拟降脂汤治疗后的疗效更加显著,血清胆固醇等各项指标均有明显下降趋势,治愈率较高,且不良反应较少,提高患者存活质量,值得在临床范围内推广应用.

    作者:刘华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呼吸内科应用抗菌药物干预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应用抗菌药物干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8月至2012年5月接受诊治的260例呼吸内科意染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30例,两组行相同的基础治疗,干预组根据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干预方案采用抗菌药物治疗,对照组行常规的抗菌药物用药方案,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方案的疗效,对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根据本次调查结果分析可见干预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一方面可以大大降低患者治疗费用,另一方面也大大缩短了患者住院的时间,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患者满意度很高.结论:对于呼吸内科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干预治疗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造福广大患者.

    作者:刘淑芹;韩桂超;张国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12例毒蘑菇中毒应用CRRT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毒蘑菇中毒患者给予常规抢救治疗外,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CRRT)治疗的观察与护理.方法:12例毒蘑菇中毒患者入院后在急诊科接受洗胃、静脉输液后入血透室行血液灌流后再转入我院重症医学科进行监护、抢救等治疗护理,并行连续性肾脏替代(CRRT)治疗,严密监护病情,并对患者病情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并发症及时做相应的抢救、治疗、护理.结果:12例毒蘑菇中毒患者中有10例患者好转出院,其中2例患者由于进食时饮酒,病情更重,且没有及时行CRRT治疗,病情很快加重,经过治疗、抢救无效,患者死亡.结论:及早的连续性肾脏替代(CRRT)治疗对毒蘑菇中毒患者可更快速、更有效地消除毒蘑菇毒素及内源性毒素,治疗有效率较高,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患者存活率高,连续性肾脏替代(CRRT)治疗可作为治疗毒蘑菇中毒重症患者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姜金花;陶晨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急性药物性间质性肾炎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急性药物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7例急性药物性间质性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即分成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甲泼尼龙冲击进行治疗,对照组行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以及少尿期、多尿期、蛋白尿和血尿症状消失时间和肾功能恢复正常时间.结果:观察组45例患者中病情完全缓解的有41例,比例为91.1%,对照组病情完全缓解23例,比例为54.8%,两组患者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少尿期、多尿期、蛋白尿和血尿症状消失时间和肾功能恢复时间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急性药物性间质性肾炎具有良好的效果,应该在临床中予以大力推广.

    作者:肖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突破感法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探讨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采用突破感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4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需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患者60例,随机平均分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突破感法进行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异感法进行麻醉,在行神经阻滞期间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用药操作,分别对患者的穿刺次数、深度及起效时间进行观察记录,同时统计在麻醉期间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所用的穿刺次数及穿刺深度均少于对照组,且麻醉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麻醉起效时间方面二者无明显差异.结论: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使用突破感法,较常规方法能够取得更有效的疗效,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吴兴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急诊多发肋骨骨折的护理

    目的:进一步研究急诊多发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指导意见.方法:收集了2010年3月-2011年3月来我院进行多发肋骨骨折治疗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在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同时,给予患者全面的急救护理、胸腔引流护理、胸壁牵引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结果:上述50例患者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均康复出院.结论:急诊多发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中,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急救护理、胸腔引流护理、胸壁牵引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能显著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几率,大大提高治愈率与患者满意度.

    作者:梁雪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胃癌术后出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胃癌出血的术后急诊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我院近10年收治的胃癌术后并发出血的病人资料,结合有关文献,讨论胃癌术后出血病人的手术时机及诊治方法.结果:术后近期无再出血,无近期死亡,无并发症;12例得到随访6个月~3年,无远期出血发生.结论:胃癌术后合并出血是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一种少见原因的上消化道大出血,经短期内科治疗,如效果欠佳,即可手术.术中视病变而采取一定的手术方式.术后综合治疗,亦能取得满意效果.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治疗,常常能经过保守治疗得以治愈,对保守治疗效果欠佳大出血患者,则应采取手术治疗.

    作者:梁德群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健康之路杂志

健康之路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医学会 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