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50例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症对预后影响的分析

鲁猛厚;李聪智;谭德明;谢玉桃

关键词:出血热, 并发症, 预后, 回顾性分析
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1992年前145例(往年组)和1997年以后收入院的105(近年组)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并发症的分析,探讨HFRS并发症发生的原因、部位及对预后的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治疗HFRS并发症提供依据.方法对250例HFRS临床资料分两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往年组HFRS危重型、重型以及中型、轻型并发症所占比例分别为65.5%及34.5%;而近年组分别为78.1%及21.9%;往年组危重型及重型发生两种以上并发症死亡率为27.0%,而近年组为15.3%.往年组危重型及重型发生两种以上并发症的死亡率高于近年组.结论两组并发症的发生中,颅内出血、脑水肿、严重心肌损害及继发感染,特别是败血症,是HFRS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
中华国际感染控制杂志相关文献
  • 艾滋病在医院内传播的预防

    艾滋病在我国已进入快速增长期,感染人数年增长率约30%~40%.随之而来的是门诊和住院病人逐年增加,其门诊病人常分布在综合医院的各相关科室,仅少数医院设有专门的艾滋病病房.因此预防艾滋病在医院内的传播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

    作者:郑煜煌;范学工;徐秀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医院感染监测资料统计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率及病原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对本院2001年14322例住院病历进行调查及资料统计分析.结果共有692例、720例次发生医院感染,总感染率4.83%,例次感染率5.03%.医院感染部位前三位为下呼吸道(29.86%)、胃肠道(15.14%)及泌尿道(11.67%).医院感染病原菌主要是革兰阴性杆菌占69.4%、革兰阳性球菌占27.2%、真菌占3.4%.结论落实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是降低医院感染率的重要手段.

    作者:陈丽霞;沈燕如;李福太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103例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病例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03例出院老年患者发生医院感染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老年患者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患者,感染高发部位为呼吸道,大部分感染发生在住院30d内,呼吸道、消化道感染有明显的季节性,感染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明显增高,长期留置尿管是诱发尿路感染的主要因素.结论老年住院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重点监控对象,各级管理和医务人员应提高认识,采取各种预防措施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李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精神病人医院感染回顾性调查

    为更好地开展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对我院精神病人医院感染及相关因素作了回顾性调查, 现报道如下.

    作者:柳贵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住院病人1日抗菌药物应用调查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状况.方法调查住院病人1日治疗单,对有应用抗菌药物的病人的病历进行查阅,按设计的表格要求统一规范登记.结果即日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6.1%.主要存在问题有未严格掌握预防用药指征、以检验结果选药或调整用药的少、围术期用药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当、给药剂量不规范、给药方法不当等.结论要严格掌握预防用药适应证,重视细菌实验室建设,规范围术期预防性用药,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知识的学习.

    作者:叶高峰;冯秀萍;陈风英;王向阳;潘玉焕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以回顾性方法,对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00年1月~2001年12月收住的新生儿医院感染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两年间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为4.85%.结论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在低限度,必须增强感染控制的意识,严格感染管理.

    作者:黄雁虹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静脉吸毒者艾滋病病毒感染率调查

    目的了解静脉吸毒者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并对HIV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ELISA法对2645例静脉吸毒者进行血清抗-HIV检测,对HIV感染者进行个案调查.结果共检出HIV感染者39例,感染率为1.47%,其中男性36例,女性3例;HIV感染率分别为1.71%(36/2105)和0.56%(3/540),男性高于女性,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35岁以下年龄组HIV感染率2.10%(37/1760),高于35岁以上年龄组0.23%(2/885);有共用注射器史者HIV感染率3.04%(38/1250),明显高于无共用注射器史者0.07%(1/1395),均P<0.01.在39例HIV感染者中,重叠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37例(37/39,占94.9%),乙型肝炎病毒(HBV)6例(6/39,占15.4%),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增高15例(15/39,占38.5%).结论在静脉吸毒者中,35岁以下的男性抗 -HCV阳性者是HIV的易感人群,静脉吸毒及共用注射器是HIV重叠多种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

    作者:黄红樱;李玲;张鹏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肝病专科医院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了解传染病专科医院肝病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感染部位等情况,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和现患率调查两种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结果回顾性调查3160例住院病人,发现医院感染176例(5.6%),219例次(6.9%).调查现住院病人1044例,医院感染110例,现患率为10.5%,感染例次率为13.2%.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35.6%)、胃肠道(35.0%)、腹盆腔内组织(7.3%)、泌尿道(6.4%)、皮肤软组织(5.9%).培养阳性的201株医院感染致病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3.7%、革兰阳性球菌占14.9%、真菌占21.4%.结论进一步降低医院感染率必须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和改进监测方法,克服管理中的缺陷.

    作者:王琦;张顺玲;唐小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1468株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细菌的分布.方法对我院1996~1999年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Vitek-AMS分离的1468株常见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革兰阴性菌占59.5%,革兰阳性菌占40.5%;分离率居前十位的是大肠埃希菌占17.6%、肺炎克雷伯菌占8.2%、溶血葡萄球菌占8.1%、不动杆菌占7.1%、金黄色葡萄球菌占6.2%、铜绿假单胞菌占5.9%、阴沟肠杆菌占5.0%、表皮葡萄球菌占4.0%、肠球菌占3.7%、赛氏葡萄球菌占2.8%.各种常见病原菌对抗生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且耐药谱各不相同. 结论临床医生应根据实验室药物敏感测定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陶柏桦;林祥伟;陶白坚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145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综合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门诊145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行多方面、多角度综合治疗.结果经上述治疗,128例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前列腺液细菌培养转阴;随访6个月115例无复发,其中12例半年后复发,同样方法治疗4周治愈,有效率达88.28%.结论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病因复杂,单纯从某一方面对症处理,效果甚微.多方面、多角度综合治疗,费用低、疗效肯定,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洪荣;玄绪军;国虹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2000年我院医院感染死亡病例调查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与死亡的内在联系和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00年1~12月医院感染死亡病例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全年死亡病例558例,其中189例(33.87%)死于医院感染;手术后、老年、住院时间>30d的病人医院感染发病率高,感染部位以呼吸道高(占61.92%).结论老年人抵抗力下降,是高危易感人群,缩短住院日、减少侵入性操作、加强环境监测、净化空气、合理使用抗生素,将降低医院感染率与死亡率.

    作者:李和姐;顾秋莹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肾病综合征患儿医院感染61例临床分析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患儿由于疾病本身造成免疫功能低下、蛋白质营养不良、显著水肿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良,加之患儿多用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等,使肾病患儿极易患各种感染.常见的有呼吸道、皮肤、消化道、泌尿道等处的感染和原发性腹膜炎等.本文就我院1996~2001年收治的61例合并医院感染的NS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肖建武;陈晓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抗生素应用的调查分析

    为进一步加强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与管理,减少抗生素的滥用,督促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作者对本院1998年1月~2000年12月期间19317份出院病历的抗生素应用情况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其资料统计分析如下.

    作者:秦岭;马秀琴;赵云霞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粪肠球菌引起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一例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是肝硬化腹水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针对性应用敏感抗生素是治疗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理想方法,但由于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低,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本文报告粪肠球菌感染的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1例.

    作者:郭贺;陈姬秀;万谟彬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类猩红热一例

    1 临床资料陈某男,27岁,上海浦东人.因发热、咽痛15d,全身弥漫性斑丘疹13d于1998年3月19日入院.患者自1998年3月4日始出现发热,伴咽痛、头痛、乏力、畏寒,测体温38.0℃.3月6日头面部开始出现红色丘疹,渐波及躯干、四肢,2d后遍及全身.曾予头孢唑啉、阿米卡星、鱼腥草等治疗,体温一度降至37.0℃左右,但皮疹无消退.

    作者:李成忠;张迁;万谟彬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一种新的尿培养细菌计数方法

    准确的细菌计数,是诊断尿路感染的重要方法.为提高计数的准确性,作者经多年研究实践,摸索出一种简单、准确的尿培养细菌计数方法-微量吸管法.本文将该法与定量接种环法及倾注平板法[1]对93份临床尿液标本进行检测比较,并就其可行性进行讨论.

    作者:高雷华;马云宝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临床检验人员实施隔离预防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远郊区县医院临床检验人员实施隔离预防的现状,以提高检验人员的隔离预防意识,减少由检验人员引起的医院感染.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北京市3个远郊区县7所医院的检验人员关于实施隔离预防的态度、知识及行为进行调查.结果 95%的检验人员愿意主动实施隔离预防,对实施隔离预防基本知识以及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方面掌握较好,对贵重仪器的消毒方法及性传染疾病的隔离方法掌握较差,总体上,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检验人员好于中专及以下学历的检验人员.在实施隔离预防的行为上,检验人员采集、处理、废弃标本以及个人习惯行为尚有待改进.结论远郊区县医院普遍缺乏有关隔离预防知识方面的宣传与教育,建议医院应采取多种多样的教育形式和方法,来满足广大检验人员的知识需求.

    作者:马玉洁;代文玉;尚少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做法与体会

    我院是一所集医、教、研于一体的综合性中心医院.1992年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以来,逐渐完善了一条科学化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使医院感染实现了系统化、科学化管理.

    作者:张丽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39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我院近16年收治39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 39例中均有头痛,发热37例,颈项强直、布辛征及克尼格征阳性分别占46.2%、35.9%及79.5%,视乳头水肿占41.0%;脑脊液压力>2.55kPa占59.0%;WBC(6~650)×106/L,淋巴细胞>0.5占79.5%;蛋白410~2130mg/L,其中>1000mg/L占15.4%;糖<2.5mmol/L占82.1%;氯化物<119mmol/L占84.6%.脑脊液涂片查见隐球菌39例,其中入院后第1次涂片阳性占69.2%.两性霉素B联合5-氟胞嘧啶治疗15例,有效率73.3%,不良反应除均有发热外,静脉炎占73.3%,恶心、心肌损害、ALT升高等占40.0%;氟康唑治疗24例,有效率79.2%,不良反应率8.3%.结论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早期易误诊,应提高对本病的警惕性,及时脑脊液涂片查病原体有利于确诊;氟康唑抗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原治疗有效,疗效与两性霉素B联合5-氟胞嘧啶相似,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刘自贵;王文雅;杨尧;裘雁秋;谭明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医院微机操作系统细菌污染情况的调查

    目前计算机已成为医院现代化管理必不可少的手段.医院环境比较特殊,是病原微生物集聚的场所.计算机作为公共设备,操作频率高,而且经常交叉操作,可能成为引起医院感染的传播媒介.本文对我院各使用部门的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细菌污染情况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瑞民;郭楼英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中华国际感染控制杂志

中华国际感染控制杂志

主管:中华国际医学协会

主办:全国医院感染监控数据培训基地 中华国际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