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rrx-1蛋白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肿瘤进展、患者预后的关系

敬世霞;苏明萍;石曌玲;宋美琦

关键词:配对相关同源框-1蛋, 胆囊癌, 肿瘤进展, 预后
摘要:目的 探讨配对相关同源框-1蛋白(Prrx-1)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肿瘤进展、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两院(2017年1月~2017年3月)收集的术后胆囊癌组织标本70例(胆囊癌组)、30例胆囊良性疾病组织(良性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两类标本中Prrx-1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胆囊癌组织分化、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侵袭深度、肿瘤直径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胆囊癌组标本中的Prrx-1蛋白阳性表达率60.00%,良性组为6.67%,胆囊癌组高于良性组(P<0.05);在不同年龄、性别、病灶直径的胆囊癌患者癌组织标本中的Prrx-1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Ⅲ期、Ⅳ期)、低分化、发生淋巴结转移、肿瘤侵及浆膜外的胆囊癌患者的Prrx-1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的高于TNM分期(Ⅰ期、Ⅱ期)患者、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高中分化患者、肿瘤未侵及浆膜外的胆囊癌患者(P<0.05);Prrx-1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的3年存活率及中位生存时间均显著低于阴性表达患者(P<0.05).结论 Prrx-1蛋白在胆囊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杂志相关文献
  • 生长抑素联合雷替曲塞及奥沙利铂治疗进展期胃癌的近远期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联合雷替曲塞及奥沙利铂治疗进展期胃癌的近远期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95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卡片分组分为两组.研究组51例,给予生长抑素联合雷替曲塞及奥沙利铂进行治疗;对照组44例,给予雷替曲塞及奥沙利铂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近远期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7 d,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的毒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2、3年胃癌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1年胃癌复发率和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3年后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使用生长抑素联合雷替曲塞及奥沙利铂治疗进展期胃癌患者可降低毒副反应,可延长患者远期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苏红领;高正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联合引流对经腹会阴直肠癌切除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和切口愈合质量的影响

    目的 研究骶前引流及联合引流对经腹会阴直肠癌切除术(APR)患者术后并发症和切口愈合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80例接受APR的低位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中引流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术中行骶髂引流联合皮下负压引流;对照组40例,行单纯骶前引流.比较两组手术引流和恢复效果、术后并发症及切口愈合质量.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及平均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期愈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观察组术后第3天引流量为(46.47±16.19)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0.15±21.68)mL(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P<0.05).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为(14.84±5.97)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8.32±5.08)d(P<0.01).结论 骶前引流联合皮下负压引流用于APR低位直肠癌患者,能显著缩短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切口愈合质量.

    作者:刘建磊;姜军;金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NAFLD患者血清学检测的临床价值及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血清检测对诊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2月由我院体检并诊断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者和同期体检结果 为健康状态的受检者各60例,常规检测所有人员的肝/脾CT比值、血脂四项(TC、TG、LDL-C、HDL-C)、肝功三项(ALT、AST、GGT)等指标,对观测指标进行组间对比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结果NAFLD患者的血清TC、TG、LDL-C、ALT、AST、GGT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P<0.05),但NAFLD患者血清HDL-C水平与健康人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分析显示,NAFLD患者血清TC、TG、LDL-C、ALT、AST、GGT与肝/脾CT比值均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TG、ALT、GGT对诊断NAFLD具有较高准确性(AUC>0.9),而TC、LDL-C、AST则对诊断NAFLD具有一定准确性(0.7

    作者:张倩;孙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改良肠梗阻导管技术与传统胃肠减压治疗老年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改良肠梗阻导管技术与传统胃肠减压治疗老年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治的老年粘连性肠梗阻患者60例,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鼻胃管胃肠减压治疗,观察组给予改良肠梗阻导管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肠梗阻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00%(P<0.05).观察组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拔管时间和进食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肠梗阻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改良肠梗阻导管技术可显著缩短老年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伊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术前超声内镜诊断浅表性胃癌准确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术前超声内镜在浅表性胃癌中的诊断价值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三家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30例浅表性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接受超声内镜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诊断证实为浅表性胃癌.以病理诊断结果 为金标准,根据超声内镜与病理诊断的吻合情况,分成吻合组、非吻合组.比较两组临床病理特征,包括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组织学分型、肿瘤直径、肿瘤大体分型、肿瘤侵袭深度、病理分期,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明确影响超声内镜诊断准确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在130例患者中,有102例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吻合,占78.46%,有28例不吻合,占21.54%.非吻合组肿瘤位于胃底部占比为35.71%,肿瘤直径<3 cm占比为78.57%,均高于吻合组的17.65%、49.0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提示肿瘤部位(胃底部)、肿瘤直径(<3 cm)是超声内镜诊断浅表性胃癌准确性的独立危险影响因素(P<0.05).结论 超声内镜在浅表性胃癌患者术前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其独立影响因素包括肿瘤部位与肿瘤直径.

    作者:李一鸣;孙菡;安县朝;孙杰;李红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SiewertⅡ、Ⅲ型早期胃食管癌胃肠表型标志物水平及病理特征研究

    目的 探讨SiewertⅡ型和Ⅲ型胃食管连接部(GEJ)早期癌患者的胃肠表型标志物表达和病理学特征.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SiewertⅡ型和Ⅲ型GEJ早期癌和SiewertⅡ型和Ⅲ型GEJ进展期癌患者各4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黏蛋白5AC、黏蛋白2、黏蛋白6、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2、人白细胞分化抗原10检测.采取免疫组织化学法对患者进行分型,分析SiewertⅡ型和Ⅲ型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 早期癌患者黏蛋白2阳性率显著高于进展期癌患者,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癌患者肠型患者比例显著高于进展期癌患者,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Siewert分型GEJ患者黏蛋白5AC、黏蛋白6及黏蛋白2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J早期癌胃型、胃肠型及肠型患者组织学分型、浸润深度、肿瘤大径、肠化生及萎缩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EJ进展期患者中胃型、胃肠型及肠型患者组织学分型和肿瘤大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EJ早期癌黏蛋白2阳性率高,且不同Siewert分型患者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有助于指导临床.

    作者:郑瑞;张新;徐光寰;常绪生;聂明明;文田继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Prrx-1蛋白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肿瘤进展、患者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配对相关同源框-1蛋白(Prrx-1)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肿瘤进展、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两院(2017年1月~2017年3月)收集的术后胆囊癌组织标本70例(胆囊癌组)、30例胆囊良性疾病组织(良性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两类标本中Prrx-1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胆囊癌组织分化、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侵袭深度、肿瘤直径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胆囊癌组标本中的Prrx-1蛋白阳性表达率60.00%,良性组为6.67%,胆囊癌组高于良性组(P<0.05);在不同年龄、性别、病灶直径的胆囊癌患者癌组织标本中的Prrx-1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Ⅲ期、Ⅳ期)、低分化、发生淋巴结转移、肿瘤侵及浆膜外的胆囊癌患者的Prrx-1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的高于TNM分期(Ⅰ期、Ⅱ期)患者、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高中分化患者、肿瘤未侵及浆膜外的胆囊癌患者(P<0.05);Prrx-1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的3年存活率及中位生存时间均显著低于阴性表达患者(P<0.05).结论 Prrx-1蛋白在胆囊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敬世霞;苏明萍;石曌玲;宋美琦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载紫杉醇覆膜金属支架对食管鳞癌治疗作用的探讨

    目的 利用兔食管鳞癌模型评价载紫杉醇覆膜金属支架对食管鳞癌的疗效.方法 在超细胃镜直视下将VX2肿瘤组织块种植于食管黏膜下层,成功建立VX2兔食管鳞癌模型.通过内镜检查确认食管狭窄超过2/3管腔为支架置入适应症.在此基础上,将成瘤动物随机分为两组,即普通镍钛记忆合金覆膜支架组(普通金属支架组)和载紫杉醇覆膜金属支架组(紫杉醇药物支架组),各9只.通过支架输送器将支架置入病变部位.支架置入后2周处死兔子,分析紫杉醇药物支架治疗兔食管鳞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支架置入前超声内镜测量两组肿瘤大小,普通金属支架组组为(0.362±0.128)cm2,紫杉醇药物支架组为(0.317±0.093)cm2,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支架置入过程顺利,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支架置入术后2周内,普通金属支架组有2例、紫杉醇药物支架组有1例因肿瘤转移而死亡.支架置入后2周处死实验兔,发现普通金属支架组有1例、紫杉醇药物支架组有2例出现支架移位.终,普通金属支架组和紫杉醇药物支架组各6只兔的数据被纳入统计分析,紫杉醇药物支架组肿瘤体积为(0.721±1.021)cm3,明显小于普通支架组的(6.507±3.695)cm3(P<0.05).两组均有2例出现肝、肺等远处转移.结论 紫杉醇药物支架可延缓局部食管鳞癌的生长与食管腔的狭窄,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黄曙;范志宁;张银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HBV与胰腺癌病理分化程度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与胰腺癌的病理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胰腺癌患者122例(观察组),选取同期本院体检健康者24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两组HBV状态比较两组研究对象HBsAg-/anti-HBc-、HBsAg+、Anti-HBs+/HBc+和Anti-HBs-/HBc+分布,并比较观察组不同分期和分化程度患者HBsAg-/anti-HBc-、HBsAg+、Anti-HBs+/HBc+和Anti-HBs-/HBc+分布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HBsAg-/anti-HBc-、HBsAg+、Anti-HBs+/HBc+和Anti-HBs-/HBc+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同肿瘤分期患者HBsAg-/anti-HBc-、HBsAg+、Anti-HBs+/HBc+和Anti-HBs-/HBc+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同肿瘤分化程度患者HBsAg-/anti-HBc-、HBsAg+、Anti-HBs+/HBc+和Anti-HBs-/HBc+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感染可能是引发胰腺发生癌变的重要因素,但HBV感染与胰腺癌肿瘤进展和肿瘤恶性程度无明显关联.

    作者:阙海涛;储建华;曹斌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肠道靶向微生物治疗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免疫平衡和肠黏膜屏障的影响

    目的 探讨肠道靶向微生物治疗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免疫平衡和肠屏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我院诊治的72例老年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术后行常规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常规治疗中增加肠道微生态调节剂(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观察术后1 d、7 d两组患者Th17、Treg细胞比率,检测患者术后1 d、术后7 d的黏膜屏障功能指标[包括二胺氧化酶(DAO)、内毒素(ET)、D-乳酸(D-lac)浓度].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腹腔感染、尿路感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1 d,两组Th17、Treg、Th17/Treg、二胺氧化酶、内毒素、D-乳酸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术后7 d,观察组Th17、Treg、Th17/Treg、二胺氧化酶、内毒素、D-乳酸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总感染的发生率为30.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33%(P<0.05).结论 肠道靶向微生物治疗可维持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免疫平衡,并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有利于患者预后.

    作者:易钢锋;周宇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溃结康胶囊联合奥曲肽对溃疡性结肠炎细胞因子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溃结康胶囊联合奥曲肽对溃疡性结肠炎细胞因子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01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患者皮下注射奥曲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溃结康胶囊.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对比两组治疗前后IL-1、IL-6、TNF-α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及纤维蛋白原)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5%(P<0.05).治疗前,两组的IL-1、IL-6、TNF-α水平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IL-1及TNF-α明显下降,而IL-6明显上升,且治疗后组间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以上指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溃结康胶囊联合奥曲肽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安全有效,可能与改善患者炎性细胞因子及血液粘度有关.

    作者:李武良;李萍;李鑫;巨伟;孔文霞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经皮穿刺抽液置管引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 研究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抽液置管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117例SAP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8例,对照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给予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抽液置管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康复指标、住院费用、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记录血淀粉酶、胰蛋白酶及血脂肪酶恢复时间.结果 观察组无死亡,对照组1例死亡.两组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禁食时间、住院时间、重症监护室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6.90%,对照组为22.4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6、IL-8及TNF-α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淀粉酶、尿胰蛋白酶及血脂肪酶恢复时间较对照组均显著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抽液置管引流治疗SAP疗效好,创伤小,安全可行,可促进患者康复,还可对抽出积液进行培养,分析细菌类型,有针对性指导抗生素冲洗,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汪琪;刘少锋;韩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胃肠道症状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救治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以胃肠道症状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救治效果.方法 纳入2015年3月至2017年4月江苏省新沂市铁路医院以胃肠道为首发症状的患者154例,其中48例疑为急性心肌梗死,经心电图、急诊心脏生化检查、心肌梗死3项(缺血性心脏病、初始十二导联心电图、初始心肌酶化验单)结合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并针对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及时采取抢救措施.结果 48例诊断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治愈出院45例(93.75%),出现并发症2例(4.17%),死亡1例(2.08%).47例患者救治成功后,心电图指标Q波时间、Q波/R波较治疗前明显缩短,ST偏移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均<0.001);且治疗后血清心肌标志物指标CK、CK-MB、cTnT及cTnI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01).结论 针对胃肠道症状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全面检查,确诊后及时对患者行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方案,能有效提高临床救治成功率,有效改善患者心电图及血清心肌标志物指标.

    作者:王延稳;段大磊;曹慧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腹腔镜直肠癌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与传统腹腔镜术式疗效对比

    目的 研究腹腔镜直肠癌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与传统腹腔镜术式的疗效.方法 纳入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本院80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签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行腹腔镜直肠癌TaTME,对照组行传统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肛门功能及近期生存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年无失访病例,死亡4例,总生存36例,无进展生存34例,对照组术后1例失访,死亡5例,总生存34例,无进展生存32例,两组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时肛门功能恢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和术后1年时两组间肛门功能恢复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TaTME与传统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直肠癌短期生存预后相似,但TaTME有助于术后肛门功能的早期恢复.

    作者:李仕兴;康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FBXO5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FBXO5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癌和癌旁组织配对的结直肠癌临床标本中的FBXO5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240例石蜡包埋的结直肠癌标本,统计学分析FBXO5表达与临床病理学指标、预后的关系.结果 与相应配对的癌旁组织相比,癌组织标本中FBXO5 mRNA和蛋白明显上调.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FBXO5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临床分期(P=0.004),T分期(P=0.009),M分期(P=0.003).进一步的多因素分析显示,FBXO5表达可作为结直肠癌独立的预后因素(P=0.045,HR 1.53,95%CI 1.01~2.31).结论 FBXO5在结直肠癌中表达升高预示结直肠癌患者的不良预后.FBXO5可以成为判断结直肠癌预后的一个新指标.

    作者:周启明;赵艳;付晓红;段江曼;康文全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抗血栓治疗对ESD术后出血的影响及其治疗措施

    随着内镜技术不断发展,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已逐渐成为治疗浅表性胃肠道肿瘤的首选方法.ESD能整块切除较大及纤维化病灶,从而避免或减少分块切除带来的病变残留及复发等问题,并且整块切除的标本还能够提供完整的病理诊断材料.但是,ESD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较高,其中术后出血为常见,有时可导致失血性休克等严重的并发症,即使使用抑酸剂和预防性止血等措施也不能完全预防.而全球范围内使用抗血栓药物的ESD术后出血的高风险病例逐年增加,如何平衡出血和围手术期血栓栓塞之间的风险,这对临床医师提出了挑战.在这篇综述中,我们回顾了抗血栓治疗对ESD术后出血的影响及治疗措施,以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作者:陈赛龄;刘敏;李强;王玉平;郭庆红;关泉林;周永宁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干扰素-α联合吉非替尼治疗晚期结肠癌的效果观察及预后评价

    目的 研究干扰素-α(IFN-α)联合吉非替尼治疗晚期结肠癌的临床疗效及预后评估.方法 纳入海南省人民医院70例晚期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签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FOLFOX4化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干扰素-α和吉非替尼.记录两组患者化疗效果,比较化疗前后糖类蛋白125(CA125)、癌胚抗原(CEA)、肿瘤M2型丙酮酸激酶(TuM2-PK)及结肠癌特异性抗原-2(CCSA-2)等肿瘤标记物水平,记录两组化疗结束后2年生存率,分析肿瘤标记物判断预后生存时间的价值.结果 观察组的总体疗效和肿瘤控制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A125、CEA、TuM2-PK及CCSA-2均显著低于入院时(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CA125、CEA、TuM2-PK及CCSA-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2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 rankχ2=1.251,P=0.263).患者入院时TuM2-PK和CCSA-2浓度判断治疗后患者生存时间(是否>2年)的特异度和敏感度高于CA125和CEA,其中CCSA-2佳阈值为104.50 ng/mL,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为0.800,具有明显优势(AUC=0.832,β=0.051,95%CL=0.731-0.933,P<0.05).结论 IFN-α联合吉非替尼治疗晚期结肠癌能显著提高肿瘤控制率,降低肿瘤相关标记物水平,监测肿瘤相关标记物水平有助于判断预后.

    作者:黄平;王振奋;蔡国豪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血清HA、LN、PC-Ⅲ、Ⅳ-c检测在肝癌诊断及术后的价值分析

    目的 研究肝纤四项指标在不同类型肝癌中的表达及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确诊的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患者各55例,分别纳入原发组和继发组,同时选取55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首先对三组研究对象的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指标进行检测比较,然后分别采用竞争性抑制法和双抗体夹心法对患者透明质酸酶(Hyaluroni-dase,HA)和Ⅲ型前胶原(Procollagen TypeⅢ,PCⅢ)、Ⅳ型胶原(Collage TypeⅣ,Ⅳ-c)、层粘连蛋白(Laminin,LN)进行检测,接着对两组肝癌患者进行分期指标检测,观察指标与不同类型肝癌分期的相关性,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手术(TACE)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肝纤四项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原发组和继发组AST、ALT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P<0.05),患者不同年龄段之间的肝纤四项水平没有差异性(P>0.05),肝纤四项水平与患者肝癌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手术后原发组和继发组肝纤四项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但依旧高于对照组指标水平.结论 肝纤四项指标的水平检测能够为肝癌的分类、严重程度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张明哲;常文龙;周雪;李志红;张斌斌;邢琪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胃十二指肠出血的疗效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氩离子凝固术(APC)对胃十二指肠出血患者的疗效和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新疆军区总医院2016年5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胃十二指肠出血患者98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给予内镜下肾上腺素注射止血治疗;观察组49例,给予内镜下APC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初次止血的成功率、再次出血率、转急诊手术率及死亡率;观察皮质醇(cortisol,Cor)、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及肾上腺素(epinephrine,E)等应激反应指标的变化;记录住院相关指标(出血量、输血量、止血时间及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9%,对照组为85.7%,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初次止血率、再次出血率、转急诊手术率及死亡率等治疗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or、NE及E等应激反应指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出血量、输血量、止血时间及住院时间等住院相关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4%(P<0.05).结论 内镜下APC对胃十二指肠出血患者的疗效显著,可以有效减轻患者应激反应,减少出血量,缩短出血时间,并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蒋丽丽;于霞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3D体外肝纤维化模型

    慢性肝病是影响全球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原因,其特征是慢性炎症和纤维化/瘢痕形成,从而导致终末期肝病及其并发症.迄今为止,肝移植仍是终末期肝病的唯一治愈方式.为了开发有效的抗纤维化治疗,迫切需要稳健且具有代表性的体外模型.尽管通过使用不同复杂性的各种细胞培养模型在二维系统(2D)中进行了重大改进,但尚未开发出有效的抗纤维化疗法.这些再现肝脏微环境的三位系统(3D)体外模型的改进将创造寻找抗纤维化合物的新时代.

    作者:孙启华;赵晨玮;张迎超;陈晶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杂志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