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布拉酵母菌散对小儿轮状病毒性胃肠炎疾病进程的影响

段武琼;周长怀;罗明海;左小荣

关键词:布拉酵母菌, 轮状病毒性胃肠炎, 疾病进展
摘要:目的 研究布拉酵母菌散对小儿轮状病毒性胃肠炎疾病进展的影响.方法 纳入80例轮状病毒性胃肠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签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行布拉酵母菌治疗,对照组行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记录两组腹泻停止时间、血清炎性因子和免疫指标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大便性状、腹痛腹胀及排便频率改善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腹泻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第3天大便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IL-2和CD4+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IL-10和CD8+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均<0.05).结论 布拉酵母菌散用于轮状病毒感染性胃肠炎患儿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缩短康复进程,这可能与布拉酵母菌改善肠道炎性因子水平,提高免疫功能有关.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25-(OH)D3水平与胃癌术后3年复发、转移及生存率的相关性

    目的 研究血清25-(OH)D3水平与胃癌术后3年复发、转移及生存率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70例在我院接受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随访3年,记录复发、转移及患者生存率,比较复发、转移及死亡等不同临床结局患者间25-(OH)D3水平差异,分析25-(OH)D3与患者复发、转移及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平均随访(24.37±8.12)月,随访期间复发16例,淋巴结或远处转移12例,死亡15例,失访或意外死亡3例,存活52例,存活率74.29%.复发转移患者25-(OH)D3水平显著低于未复发转移者(P<0.05).死亡患者25-(OH)D3水平显著低于存活者(P<0.05).不同临床分期和病理分型间25-(OH)D3水平差异显著(P<0.05),随着临床分期和病理分型进展,25-(OH)D3水平逐渐降低(P<0.05).结论 血清25-(OH)D3水平与胃癌进展密切相关,高水平25-(OH)D3对胃癌进展具有抑制作用,而低水平25-(OH)D3多提示预后不良.

    作者:孙海潮;白红艳;刘文秀;白利青;杜成锋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小剂量阿司匹林对胃黏膜损伤及艾司奥美拉唑的防护作用临床观察

    目的 探究小剂量阿司匹林对胃黏膜损伤以及艾司奥美拉唑的临床治疗防护作用.方法 纳入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240例心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幽门螺杆菌(H.pylori)阳性(60例)给予阿司匹林治疗;H.pylori阴性患者(180例)随机分为三组,分别加服艾司奥美拉唑(观察组)和替普瑞酮(对照组Ⅱ)1个月,另一组患者(对照组Ⅰ)只服用肠溶阿司匹林,观察阿司匹林对胃黏膜的损伤情况及艾司奥美拉唑的预防效果.结果 观察组各项临床症状评分、胃黏膜损伤记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其他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司匹林对于H.pylori阳性患者胃黏膜损伤有叠加作用,艾司奥美拉唑治疗胃黏膜损伤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陈华飞;符光炳;潘在轩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奥曲肽联合白蛋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分析

    目的 评价奥曲肽联合白蛋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临床疗效,为SAP的联合用药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将2015年2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189名SAP患者分为奥曲肽组(奥曲肽静脉推注,每天1次,持续7 d)、白蛋白组(白蛋白静脉滴注,每天10 g,持续5 g)、奥曲肽联合白蛋白组(先静脉滴注白蛋白,而后使用奥曲肽静脉推注).比较三组腹痛、体温、血淀粉酶恢复正常的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外周血白细胞、内毒素水平、丙氨酸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清白蛋白、IgG、CD4/CD8的差异.结果 三组腹痛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的差异显著(P<0.05).联合组较奥曲肽组及白蛋白组对改善外周血白细胞、ALT、AST效果显著(P<0.05).联合组与奥曲肽组相比血清白蛋白水平差异显著(P<0.05),与白蛋白组相比IgG、CD4/CD8水平差异显著(P<0.05).结论 奥曲肽联合白蛋白治疗SAP患者有助于促进其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恢复,同时患者免疫功能和机体功能也得到显著改善.

    作者:王苏;刘茂霞;郑紫丹;彭鹏;肖潇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腹部隔姜灸辅助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隔姜灸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9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入院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采用雷尼替丁治疗,观察组(48例)采用雷尼替丁加用隔姜灸治疗,根据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及内镜积分,评价隔姜灸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腹胀、嗳气、反酸和恶心症状的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医症候积分及内镜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及内镜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及内镜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部隔姜炙对脾胃虚弱型慢性浅表性胃炎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有效缓解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症状,是理想的中医治疗方法.

    作者:赫媚雅;付琦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老年胃癌患者根治术中保温护理对并发症风险的预防作用

    目的 研究老年胃癌患者根治术保温护理对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60例老年胃癌根治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配合保温护理(仅加普通毛毯保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完善保温措施(室温控制、铺设循环水毯、输液加热、输血加热等),比较两组体温术中动态变化、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随时点推移体温无明显变化,各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麻醉后体温开始明显降低,且麻醉后30、60、120 min及术毕体温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寒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排气时间、拔管时间、麻醉苏醒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引流及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系统保温护理可保证老年胃癌手术患者体温稳定, 降低并发症风险,并缩短术后恢复时间.

    作者:闫玲;岳雪艳;张秀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外周血NLR-PLR组合参数对于晚期胃癌一线化疗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以及NLR-PLR组合参数等指标对晚期胃癌患者一线化疗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中心94例晚期一线化疗胃癌患者的临床数据,比较不同临床参数下NLR和PLR的差异;研究NLR与PLR的相关性;以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研究终点,围绕NLR、PLR及相关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生存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 NLR与PLR在性别、年龄、分化程度、化疗方案等分组之间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NLR与PLR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单因素分析显示分化程度低、高NLR、高PLR的PFS更差,上述指标及NLR-PLR组合参数在生存分析中存在显著差异.多因素分析显示分化程度、NLR-PLR组合参数是影响PFS的独立因子.结论 外周血NLR-PLR组合参数可预测晚期胃癌一线化疗疗效.

    作者:刘彦潭;杨晨;李小茵;林立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综合护理干预调节胃癌患者围术期负性情绪的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并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于胃癌围术期患者的心理负性情绪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泉州市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胃癌围术期患者共计9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胃癌围术期常规护理方法以辅助患者病情康复,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法多方面对患者胃癌围术期进行干预,干预后评估两组患者心理健康状态以及对本次入院治疗护理相关满意程度调查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上述结果差异.结果 本次研究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26%,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7.02%相比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胃癌围术期患者其焦虑、抑郁情绪测定量表(HAD)干预后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针对胃癌围术期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不仅能提患者病情康复水平,减少患者痛苦及负性情绪,更能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其临床应用意义显著,值得进一步探讨.

    作者:陈婉萍;林丽莲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胃镜活检病理对胃癌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采用胃镜活检病理诊断的方法和准确率.方法 收集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治疗的98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均行术前胃镜活检和手术病理学诊断.分析对比胃镜活检病理与手术病理学诊断胃癌的准确率、病理分型、以及分化程度.结果 以手术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胃镜活检病理的确诊率为75.5%、疑诊率为15.3%、未确诊率为9.2%,两种检测方法之间差异显著(P<0.001).MC的胃镜活检病理占3.0%,与手术病理病理学检查的2.0%相当;胃镜活检病理PAC和TAC患者占88.8%,高于手术病理学诊断的69.3%,而SCC患者占8.2%,低于手术病理学诊断的28.5%;两种诊断方法之间差异显著(P<0.001).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为分化型患者占44.9%,低于手术病理活检64.2%,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为分化不良型患者占55.1%,高于手术病理活检35.7%,两种检测方法之间差异显著(P<0.001).结论 胃镜活检病理对于不同类型胃癌的判断存在局限性,胃镜活检病理的准确率和外科的病理诊断具有一定差异.胃镜活检可作为术前检测胃癌的初断方法,对胃癌病变积极预防和有效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勇;田敏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与气温的关系

    目的 研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与气温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大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325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肝硬化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发生率,分析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发生的月份及昼夜特征.结果 325例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发生率为73.54%;1月、2月、11月、12月平均气温<0℃,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发生率为44.00%,6月、7月、8月、9月平均气温>20℃,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发生率为14.46%.平均气温<0℃的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发生率高于平均气温>20℃的患者,差异明显(P<0.05).白天、黑夜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16:00-24:00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率较高,平均每时段发生率为25例;其他时段发生率较低,平均每时段发生率为16.29例.结论 平均气温<0℃的1月、2月、11月、12月及16:00-24:00时间段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发生的高峰期,提示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可降低出血发生率.

    作者:郑鸽之;杜粉静;齐晓丽;李小妹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兰索拉唑治疗应激性溃疡的临床效果及对VCL、FAK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兰索拉唑治疗应激性溃疡的效果及对VCL(黏附连接相关蛋白纽蛋白)、FAK(黏着斑激酶)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150例应激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Ⅰ(各75例),研究组患者应用兰索拉唑进行治疗,对照组Ⅰ应用安慰剂.另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Ⅱ,观察应激性溃疡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三组研究对象的VCL、FAK、EGF、IL-2水平变化.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Ⅰ的41.33%(P<0.05).研究组治疗后6 h、12 h、24 h、72 h的胃液pH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Ⅰ(P<0.05).研究组治疗后24 h、72 h的胃液pH值与对照组Ⅱ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VCL、FAK、EGF、IL-2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Ⅰ(P<0.05),且与对照组Ⅱ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VCL、FAK在应激性溃疡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兰索拉唑能有效提高VCL、FAK水平,治疗应激性溃疡的疗效确切,且安全性好.

    作者:戴路明;刁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内镜下金属钛夹与注射止血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内镜下金属钛夹与注射止血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70例ANVUGI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签分为两组,各35例.观察组行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对照组行注射止血,比较两组止血效果、治疗后恢复情况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无死亡病例,观察组止血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位止血时间22.29 h,对照组为36.47 h,两组间差异显著(Log-rank值=8.904,P<0.05).观察组再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内镜下金属钛夹与注射止血用于ANVUGIB效果显著,但前者出血停止时间更早,再出血率低,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作者:杨利萍;江梅;李汀;郭佳;常远鸿;王晓玲;李明;金燕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水通道蛋白在便秘小鼠结肠黏膜中的表达

    目的 分析水通道蛋白在便秘小鼠结肠黏膜中的表达.方法 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Western Blot法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便秘组和对照组小鼠升结肠、降结肠黏膜中水通道蛋白4、9(AQP4、AQP9)mRNA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两组均分布AQP4、AQP9表达阳性细胞且分别处于结肠近端和结肠远端,便秘组较对照组AQP4表达量明显升高,AQP9表达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查结果分析提示AQP4、AQP9的分子量和内参蛋白分子量分别为28 kd、42 kd;两组摄食量、摄水量、体重、粪便含水量、小肠推进率、血清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AQP4表达水平与摄水量、 粪便含水量间呈负相关性(rW=-0.791、-0.882,rRT=-0.836、-0.855,P<0.05);而AQP9表达水平与摄水量、粪便含水量成正相关性(rW=0.899、0.953,rRT=0.886、0.934,P<0.05).结论 便秘小鼠结肠黏膜中水通道蛋白表达的上调或下调将会直接影响肠道水分的分泌与吸收,在便秘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者:缪向来;王剑;黄林飞;艾常华;潘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胃食管反流病的内镜治疗进展

    [提要]本文简述了内镜下注射治疗、身频消融、缝合及折叠技术对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进展,对提高相关疾病的内镜治疗水平颇有裨益.

    作者:马杰;陶林;聂占国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枳术宽中胶囊治疗伴有焦虑抑郁状态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枳术宽中胶囊治疗伴有焦虑抑郁状态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伴有焦虑抑郁状态的F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枳术宽中胶囊组)及对照组(多潘立酮+泌特),分别口服用药,疗程4周.用药前后分别进行FD临床症状评分、焦虑评分(HAMA评分)及抑郁评分(HAMD评分),用药期间记录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比较成本-效果比.结果 两组治疗前FD临床症状评分、HAMA评分及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后FD临床症状评分、HAMA评分及HAMD评分较本组用药前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用药后的FD临床症状评分、HAMA评分、 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成本-效果比低于对照组.结论 枳术宽中胶囊有效治疗伴有焦虑抑郁状态FD患者,其症状改善较多潘立酮联合泌特更明显,费用较联合用药减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素娟;郭建强;李艳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行微探头超声内镜联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诊治研究

    目的 探讨微探头超声内镜联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和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经普通胃镜检查为上消化道黏膜隆起性病变的患者共49例,后对所有患者进行微探头超声胃镜探查,明确病变的部位、大小及初步定性,再通过病理学检查进行确诊.然后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切除病变,观察组患者给予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切除病变.观察并记录普通胃镜和微探头超声胃镜对患者的检查结果,并与病理学结果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手术的时间,手术期间的出血量,手术切除病变情况;比较其术后出血、术后穿孔、术后恶心呕吐情况.结果 EUS诊断平滑肌瘤、间质瘤、脂肪瘤、息肉等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高于普通胃镜;观察组手术平均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均短于对照组,完全切除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探头超声内镜联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保银;马竹芳;刘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风险管理对消化内科护理安全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观察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融入风险管理的安全性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67例患者作为护理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风险管理)85例、对照组(常规护理)82例.结果 观察组十分满意率为42.35%,总满意度为95.29%;对照组分别为23.71%、87.8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风险管理融入消化内科护理中,不仅提升了护理满意度,且降低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利于消化内科患者康复.

    作者:曹睿;王倩;姜琦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分析

    目的 研究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营养状态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3年8月至2016年1月间收治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采用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及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评分,同时比较血清中白蛋白、总蛋白、血红蛋白等指标水平.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血清Ca2+、Na+、白蛋白、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总胆固醇、总蛋白及甘油三酯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8.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5.00%(P<0.01).结论 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心理健康,同时还能减少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改善血清中相关蛋白及离子的水平,对于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王秀珍;周菊;王晓霖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针对性护理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效果

    目的 分析针对性护理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以及预后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2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每组148例.观察组行针对性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依从性、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两组护理前焦虑、抑郁量表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抑郁量表评分分别为(48.35±1.21)分、(43.24±2.25)分,对照组为(53.14±2.45)分、(54.31±1.35)分,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依从性为97.97%,高于对照组的83.78%(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应用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能够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护理效率,减少资源浪费,保证患者良好预后.

    作者:杨月;张文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潘托拉唑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应激性胃黏膜病变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潘托拉唑对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应激性胃黏膜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2例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应激性胃黏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52例)与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处理及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潘托拉唑治疗,对照组给予法莫替丁治疗,统计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31%,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0.00%(P<0.01).两组治疗前胃液pH值、血清胃泌素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胃液pH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血清胃泌素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胃液pH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胃泌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止血时间(2.3±0.5)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4±0.3)d.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潘托拉唑治疗ACVD并发应激性胃黏膜病变临床治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胃内酸度及血清胃泌素水平,止血时间短,并发症少,可作用临床治疗ACVD并发应激性胃黏膜病变的常用药物之一.

    作者:丁明超;李芳;王斌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血清胃蛋白酶原鉴别胃癌及胃黏膜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析血清胃蛋白酶原对胃癌及胃黏膜癌前病变的鉴别价值.方法 选取162例因胃部疾病就诊的患者,根据胃镜或病理结果将其分为癌前病变组(133例)与胃癌组(29例).比较胃癌组与癌前病变组的性别、年龄、婚姻状态、文化程度、吸烟史、饮酒史、血清PGⅠ、PGⅡ以及PGⅠ/PGⅡ比值(PGR),比较不同类型胃黏膜癌前病变患者及胃癌患者的血清PGⅠ、PGⅡ水平及PGR.分别以不同血清PGⅠ分界值及PGR分界值计算胃癌患者及胃黏膜癌前病变患者的检出率.结果 胃癌组血清PGⅠ与PGⅡ水平、PGR低于癌前病变组(P<0.05).胃癌患者血清PGⅠ水平低于不同类型的胃黏膜癌前病变患者(P<0.05),血清PGⅡ水平低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P<0.05),PGR低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患者(P<0.05).当PGI=70 ng/mL、PGR=6作为临界值时,胃癌检出率分别为86.21%和61.65%,癌前病变检出率分别为89.66%和67.17%.结论 胃癌及胃黏膜癌前病变患者的血清PGⅠ与PGⅡ水平、PGR均存在较大差异,可用于胃癌及胃黏膜癌前病变的鉴别.

    作者:刘晓梅;周秀;张爱民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杂志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