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丽旋;易颂平;梁芬芬;林英豪;郭婉薇;蔡少薇;许鸣
目的 探讨无痛性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老年胰胆管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行无痛性ERCP术治疗的74例老年胰胆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无痛治疗组(40例)与普通治疗组(34例).普通治疗组行常规ERCP治疗,无痛治疗组行无痛性ERCP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无痛治疗组治疗总成功率为92.50%,显著高于普通治疗组的73.53% (P< 0.05).无痛治疗组手术时间(67.31±5.46) min,显著短于普通治疗组的(82.24±7.65)min(P< 0.05);且无痛治疗组住院时间(5.74±1.26)d,显著短于普通治疗组的(7.34±1.19)d(P< 0.05).无痛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显著低于普通治疗组(26.47%) (P< 0.05).结论 对老年胰胆管疾病患者行无痛性ERCP治疗,能有效提高手术治疗成功率,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明成;宋秋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综合性康复干预联合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胃溃疡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十堰市人民医院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期收治入院的老年高血压合并胃溃疡患者8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研究组(44例),患者均常规对症处理,对照组联合大剂量奥美拉唑,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综合性康复干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临床疗效及胃溃疡复发情况.结果 患者入院时,两组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改善,且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高血压和胃溃疡的临床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1个月,两组胃溃疡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随访6个月、1年及2年,研究组胃溃疡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合并胃溃疡患者予以综合性康复干预联合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不仅可有效控制血压,提高临床疗效,同时还能避免胃溃疡复发.
作者:何慧;郑卫东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究超声内镜(EUS)用于食管黏膜下肿瘤定性诊断及指导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胃镜检查中发现的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50例,对其行超声内镜检查,以食管黏膜下肿瘤的病变大小、起源层次及性质为依据,决定内镜下手术治疗方式,包括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下黏膜分片切除术(EP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将病变完整切除,并对瘤体标本进行病理活检.结果 术前EUS诊断起源于黏膜肌层的食管平滑肌瘤、淋巴管瘤分别有45例、2例,起源于黏膜下层的脂肪瘤、食管囊肿分别有2例、1例,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EUS诊断的准确率为98.0%.食管SMT患者病灶直径为0.4 ~ 2.3 (1.38±0.21)cm,行EMR、EPMR、ESD切除者分别有37例、6例、7例,均完全切除,手术成功率为100.0%.EMR术中无并发症,ESD术中1例患者创面出血,并成功止血.术后6个月EUS复查结果显示创面无病变残留及复发,愈合良好.结论 EUS能对食管SMT进行定性和起源诊断,在食管SMT治疗中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EUS辅助下行内镜微创手术是安全、有效的SMT治疗手段,既能完整切除病变,又可提供病理诊断.
作者:曹智强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脾胃适合剂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及对相关血清学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陕西省延安市中医医院内一科诊治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组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三联疗法,观察组采用脾胃适合剂治疗.比较两组的中医证候评分和疗效,内镜疗效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L)-4、IL-8、表皮生长因子(EGF)的水平,观察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内镜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脾胃适合剂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胃黏膜愈合,且不良反应少,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患者体内IL-4、IL-8、EGF水平有关.
作者:齐晓霞;康萍香;党国宏;牛世勇;高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无缝隙护理对无痛内镜检查患者麻醉恢复期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纳入86例接受消化科无痛内镜检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观察组行无缝隙护理模式,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肠道清洁度,记录两组麻醉清醒时间、检查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肠道准备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检查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麻醉苏醒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检查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无缝隙护理用于消化科无痛内镜检查能显著提高肠道准备效果,减少麻醉恢复期不良反应,有助于促进胃肠功能的早期恢复.
作者:黄文洁;孙风芹;王建珍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奥曲肽联合柴芍承气汤加减对中重度急性胰腺炎(AP)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112例中重度AP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n=56)和对照组(n=56).对照组采用单纯静脉注射奥曲肽注射液方案,观察组采用奥曲肽静脉注射联合柴芍承气汤鼻饲方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记录其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Ranson评分及Balthazar CT严重程度指数(CTSI)评估情况,对比其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总住院时间.结果 ①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8%(P<0.05);②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Ranson评分和Balthazar CTSI评分等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降幅大于对照组(P<0.05);③观察组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总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静脉注射奥曲肽联合鼻饲柴芍承气汤加减疗法应用于中重度AP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临床治疗效果确切,对缓解相关症状、促进病情转归等有利.
作者:钟玉全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微生态制剂在小儿厌食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50例食欲降低、食量减少的儿童随机分为两组,各75例.对照组服用五维赖氨酸颗粒,观察组服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体重、临床症状评分、血红蛋白(Hb)、微量元素指标及免疫功能指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钙、锌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3+、CD4+、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体重、Hb及铁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生态制剂能有效增进小儿的食欲、食量,改善营养状况,增强免疫功能.
作者:张慧珍;黄建玲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肿瘤组织半乳糖凝集素-9(Galectin-9)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关系.方法 纳入两院收治的78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进行研究,于出院当日测定Galectin-9在患者血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随访2年,分析预后良好(无事件生存)、预后不良(转移、复发、死亡)情况,并比较预后良好、预后不良患者的Galectin-9表达水平.结果 通过2年随访发现,在78例患者中,有35例预后良好,占44.87%,43例预后不良,占55.13%;经COX回归性分析发现,患者病理分期、浸润深度、血清和肿瘤组织Galectin-9表达与预后不良直接相关(P< 0.05).结论 Galectin-9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预后良好者Galectin-9表达水平相对较高.
作者:康丽丽;刘亚萍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早期与晚期鼻空肠置管肠内营养治疗儿童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对照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38例急性胰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鼻空肠置管肠内营养时间的不同,将38例患儿分为早期组及晚期组,各19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早期组淀粉酶降至正常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明显少于晚期组(P<0.05).晚期组体重增加量明显优于早期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主要出现的不良反应为腹痛、腹部不适、腹泻,并发症主要细菌感染、病毒感染、胰腺坏死、胰周积液.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晚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早期组(P<0.05).结论 早期鼻空肠置管肠内营养治疗可有效改善急性胰腺炎患儿临床预后,相对晚期鼻空肠置管肠内营养治疗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莉军;朱莉红;朱莉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铝碳酸镁与奥克奥美拉唑联合对胃溃疡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108例胃溃疡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所有患者均实施奥克奥美拉唑治疗(20 mg/次,2次/d),观察组另联合铝碳酸镁治疗(1g/次,3次/d),两组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治疗后内镜下愈合疗效、治疗前后胃黏膜EGFR、bFGF表达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半年,比较两组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80.65%、对照组为72.7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内镜下愈合效果总有效率分另为98.15%、94.4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EGFR、bFGF阳性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EGFR、bFGF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溃疡周边黏膜组织结构成熟度优质率为57.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3.33%(P< 0.05).两组用药期间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随访6月,观察组未见复发,对照组3例复发,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铝碳酸镁与奥克奥美拉唑联合方案可促进胃溃疡周边黏膜EGFR、bFGF表达,从而可能更利于胃溃疡的改善和预后.
作者:许卫娜;王婷;张林慧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腹腔镜微创术与常规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疗效及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陕西省子长县人民医院2011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62例肝胆管结石患者资料,按患者采取的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0例患者采取腹腔镜微创术治疗,对照组32例患者采取常规开放手术肝部分切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术中指标及预后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输血例数少,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排气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治疗肝胆管结石与常规手术治疗疗效相当,具有微创及恢复快的优点.
作者:吴伟;翟宏军;张光银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胃泌素对胆管癌细胞运动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40例胆管癌患者,培育癌细胞株QBC939,检测并比较胆管癌、癌旁及正常胆管黏膜组织中HSP90α蛋白表达阳性率、经不同浓度胃泌素拮抗剂丙谷胺(Proglumide,PGL)处理48 h后胆管癌细胞存活率及HSP90α和其客户蛋白HIFα的表达阳性率.结果 胆管癌、癌旁及正常胆管黏膜组织中HSP90α蛋白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0.05、0.10、0.50、1.00、5.00 μmol/L不同浓度PGL处理48h后,胆管癌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PGL浓度0 μmol/L组(P< 0.05);胆管癌细胞中HSP90α和其客户蛋白HIFα的表达阳性率均显著低于PGL浓度0μmol/L组(P<0.05).结论 胃泌素可增强胆管癌细胞的运动及侵袭能力,而PGL能显著抑制胆管癌细胞株的增殖、生长,且PGL浓度越高,细胞存活率越低,凋亡率越高.
作者:张晶锐;高峰;李荣江;邱振雄;黄振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诊断上消化道疾病的临床应用效果,以期为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提供新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282例上消化道病变患者临床资料.首先进行了常规的内镜及活检病理学诊断,然后对所有患者采用了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比较切除后的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与术前常规内镜活检的诊断差异.结果 EMR术后诊断结果为:慢性炎症219例(77.66%)、胃癌22例(7.80%)、食管癌19例(6.74%)、淋巴瘤22例(7.80%).与EMR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常规内镜活检对慢性炎症病变诊断符合率为95.43%,对癌症诊断符合率为14.63%,对淋巴瘤诊断符合率为36.36%,总符合率为79.08%.结论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可以对常规内镜活检不能明确诊断的患者进行准确诊断,对于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徐明星;张昌欨;彭波;侯炜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临床治疗,对缓解患儿临床症状、临床疗效及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93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分为观察组(47例)与对照组(46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系统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及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26%(P< 0.05).观察组临床症状(脱水、发热、腹泻)缓解时间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总满意度为95.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9% (P<0.05).结论 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行系统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减少住院时间,提高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与临床疗效.
作者:靳春香;高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重症监护对其治疗结果的影响.方法 以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医院治疗的16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重症监护组,每组8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与监测,重症监护组给予重症监护.比较两组止血效果、存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重症监护组总有效率为96.25%,高于对照组的86.25%;重症监护组止血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重症监护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0% (P<0.05);重症监护组死亡率为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25% (P< 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增加重症监护,有助于提高止血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作者:钱金珠;张晓燕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延续性饮食指导在食管癌患者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两院70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及电话随访,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采取延续性饮食指导,按照成立延续性饮食指导小组→制定饮食指导单→出院指导及电话回访→纠正不正确饮食行为的模式进行护理,两组随访时间均为3个月.对比两组白蛋白、血红蛋白、铁蛋白、转铁蛋白等营养学指标,记录两组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分.结果 观察组出院后1、3个月白蛋白、血红蛋白、铁蛋白、转铁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出院时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院时、出院后1、3个月生活质量评分呈递增趋势(P<0.05).观察组出院后1、3个月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延续性饮食指导应用于食管癌患者术后可有效改善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小妮;李敏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肝硬化所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后行TIPS治疗的58例患者进行随访,分析患者术前及术后基本实验指标,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 行TIPS的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病因构成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48.28%)、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17.24%)、慢性乙型肝炎重叠丙型肝炎病毒感染(5.17%)、酒精中毒(13.79%)、胆汁淤积(6.90%)、不明原因(8.62%).术前1d与术后1月、3月、6月在HGB 、PT 、TBIL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PLT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TIPS术后时间延长,HGB升高,PT缩短,TBIL水平升高,PLT无明显变化.术后6月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未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各组内门静脉血栓形成率分别是16.67%、18.18%、42.86%.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6月总的门静脉血栓形成率分别是6.90%、12.07%、20.69%.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越高,TIPS术后6月发生门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越高.结论 TIPS术后6月使用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比未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者形成门静脉血栓的风险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越高,发生门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越高.
作者:黎丽旋;易颂平;梁芬芬;林英豪;郭婉薇;蔡少薇;许鸣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促胃肠动力药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收治93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自愿选择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及枸橼酸莫沙必利片5 mg,3次/d,饭前服.对照组仅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周期为1个月.结果 观察组在24h内通便率达47.92%,48h内通便达91.67%,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4% (P< 0.05).治疗前,两组的排便困难评分和粪便性状评分大致相同,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指标均有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为10.4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89% (P<0.05).结论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胃肠动力药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可以明显加速通便,改善便秘症状,并且有助于防范便秘的复发.
作者:龙秋香;张丹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止血时间、肢体运动功能改善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时间、肢体运动功能及心理状态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护理前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前SDS、SA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血停止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脑卒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救治中,可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止血效果,缩短治疗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在脑卒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中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胡晓红;黎巧玲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经内镜治疗胃肠道息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接受内镜手术治疗的83例胃肠道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43例)与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行经内镜切除胃肠道息肉术,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术前,两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SBP、DBP、HR、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干预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波动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干预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 (P< 0.05).干预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7.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0%(P<0.05).结论 患者行内镜切除胃肠道息肉时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能稳定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消除患者不良情绪,提高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牛永杰;吴凯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