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军;富双玲;李玉兰
目的 研究分析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以及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抽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名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8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监测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查结果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着病情加重,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增高.结论 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冠心病患者病情的治疗以及判断病情发展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吴亚武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究将降同型半胱氨酸疗法应用于冠心病介入术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中2017年4月至2017年10月间收治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方案,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3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介入手术方案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降同型半胱氨酸疗法作为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CRP、IL-6以及IL-8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更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降同型半胱氨酸疗法应用于冠心病患者的介入治疗中,能够有效辅助治疗工作的开展,对于患者的康复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刘明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究18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在冠心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次选取研究对象为22例冠心病,研究时间为2016年7月14日至2018年4月21日,分别给予18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与超声心动图技术进行检查;且对22例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情况及8F-FDG PET/CT与超声心电图检查节段分值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 从22例患者中可发现8例单支病变,百分比36.36%;6例两支病变、百分比27.27%;6例三支病变、百分比27.27%;其中16支为左前降支病变,6支为左回旋支病变,16支为右冠状动脉病变.22例患者中的心肌阶段共374个,18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检查发现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代谢异常为92个,百分比24.60%,其中节段表现为稀疏30个(8.02%)、表现为明显稀疏36个(9.63%)、表现为缺损26个(6.95%);与心脏彩超节段数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实施18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检查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在获得心肌存活指数的同时明确代谢异常心肌的心肌受损情况,继而为血管重建术治疗提供有效依据,值得应用及推广.
作者:吴江;江涛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对母婴结局的积极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9月到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妊娠高血压患者共88例,随机抽签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积极的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母婴结局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HAMD和HAMA量表评分显著下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术后感染、产后出血及胎儿窘迫不良结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实施积极优质护理干预,能显著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并且提高母婴分娩的优良结局,减少不良结局的发生率,具有积极的推广意义.
作者:王艺羡;徐慧;墙燕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参松养心胶囊联合比索洛尔治疗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试验法,将180例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致心律失常患者按照1:1:1比例随机数字分组为三组(各60例):参松组服用参松养心胶囊和比索洛尔模拟剂;比索洛尔组服用比索洛尔和参松养心胶囊模拟剂;联合组同时服用参松养心胶囊和比索洛尔.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变异性指标变化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联合组的RMSSD、SDNN、SDANN水平均显著高于另外两组,比索洛尔组的RMSSD、SDNN、SDANN水平均显著高于参松组(P<0.05).联合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另外两组,比索洛尔组的总有效率为75.00%,显著高于参松组的66.67%(P<0.05).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松养心胶囊联合比索洛尔治疗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致室性心律失常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缓解临床症状,其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
作者:王佳南;林建安;杜苗苗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医院收治的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室功能指标,以及治疗前后的血浆NT-proBNP水平.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心室功能指标都没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ESD(43.29±3.44)mm,LVEDD(55.26±4.14)mm,LVEF(44.48±8.25)%,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浆NT-proBNP(522.49±126.98)pg/ml,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在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的治疗中,使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可进一步调节患者心功能,改善疾病预后效果,临床效果理想.
作者:吴官玲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研究探讨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冠心病患者80例进行讨论,把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入院护理,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措施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生率、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心绞痛的发生率比对照组的要低,告知出现心绞痛的发生率为5.0%,对照组的为15.0%,生活质量比对照组的要高,两组比较,P<0.05.结论 对于冠心病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进行干预,可以提高化妆的生活质量,减少心绞痛的发生情况,可以在今后的护理过程中推广.
作者:高雄珠;马玲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分析饮食营养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作用.方法 2017年3月~2017年12月期间,于我院选取200例高血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再选取20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相同的饮食营养护理干预,分析其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作用,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探讨对比.结果 干预前,研究组患者血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收缩压由(161.71±10.13)mmHg降低至(125.96±9.04)mmHg、舒张压由(98.72±9.55)mmHg降低至(80.80±5.66)mmHg,与同组干预前相比较差异明显(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即研究组患者干预后血压明显下降,与正常人基本相近.结论 饮食营养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黎静;黎华;梁庆华;周博锋;何本进;朱松山;陈晖;吕玥茜;利荣乔;蒋美媛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分析探讨脑出血患者鼻饲中持续泵入营养液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神经外科脑出血鼻饲患者62例进行研究,依据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31).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传统鼻饲法治疗和持续泵入营养液鼻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白蛋白、血总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腹泻、反流、便秘、误吸及胃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神经外科脑出血患者鼻饲中持续泵入营养液营养支持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丘秀秀;曾明珠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对缺血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通过盐酸曲美他嗪进行治疗,对其获得得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对我院在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这一期间内收治的患者随机抽取出96例患者,把他们当成本次研究的研究目标,根据随机方法将小组进行划分,分为治疗组(n=48)和对照组(n=48),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的心力衰竭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以对照组为基础外加盐酸曲美他嗪进行治疗,每日用药三次,每次用量20mg.对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E/A指标水平以及收缩末期内径水平(LVESD)进行严格比较.结果 在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的E/A指标、LVEF以及LVESD指标水平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0.6±0.1)、(39.1±1.1)、(53.4±1.1),在治疗6个月之后,对照组E/A指标、LVEF及LVESD指标水平分别为:(0.7±0.1)、(41.5±0.5)、(52.5±1.5),观察组患者获得的E/A指标、LVEF及LVESD指标水平分别为:(0.9±0.1)、(48.7±1.2)、(39.5±1.5),两组之间的差异十分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通过盐酸曲美他嗪进行治疗,对患者的心脏重构以及左室射血功能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以及应用.
作者:刘承荣;杨鹏飞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胺碘酮在冠心病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在2017年5月-2018年3月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快速性心律失常106例患者作为研究资料,按照床位单双号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3)和观察组(n=53),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胺碘酮.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治疗后各项心功能指标和血脂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疗效、各项心功能指标和血脂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冠心病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胺碘酮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还能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水平,预防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刚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永久起搏器安置术后患者采用护理随访路径对其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择本科室2014年6月到2017年6月间实施永久起搏器安置术60例患者,分为传统组(n=30)和路径组(n=30),传统组患者实施传统随访,路径组患者在护理随访路径下实施随访过程,两组均随访6个月,对比不同随访方式对患者的影响.结果 路径组患者出院6个月后自我效能评分(8.1±0.1)分、生活质量评分(85.2±4.1)分较传统组(7.8±0.2)分、(77.2±5.8)分显著提升(P<0.05).路径组患者疼痛、感染发生率3.3%、3.3%较传统组23.3%、20.0%降低(P<0.05).结论 永久起搏器安置术后对患者采用护理随访路径可改善患者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
作者:陈蕊田;占婷;王智星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分析动态心电图在诊断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 选择该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1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观察分析,比较常规心电图检查和动态心电图两种检测方法对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检出情况.结果 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心肌缺血阳性的检出率为95例(86.4%),心律失常检出率为89例(80.9%),高于常规心电检测结果的62例(56.4%)和53例(48.2%),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检查可及早发现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对其早期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何寿珠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对全程健康教育体系在冠脉支架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作探讨.方法 本次研究中选择双盲法将纳入对象(我院2017年7月-2018年4月收治的冠脉支架术后患者96例)均分组为:选择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护理+全程健康教育体系干预观察组患者;将两组护理干预效果作对比分析,包括冠心病知识掌握度、自我效能、护理满意度等指标数据.结果 观察组患者冠心病知识掌握度(32.94±5.81分)及自我效能(39.05±7.32分)、护理满意度(92.64±5.01分)评分均比对照组(23.06±5.36分)、(21.38±7.46分)、(78.23±5.73分)高,P<0.05.结论 冠脉支架术后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同时,辅以全程健康教育体系干预的效果更佳.
作者:张黎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分析超声探查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本次实验的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从2010年5月-2013年6月期间选取的颈动脉超声检查患者,共有1080例.其中拥有男性患者913例,而女性患者有167例,小患者年龄为37岁,大年龄患者为79岁,其平均年龄为(63±2.5)岁.上述所有患者全部为超声检查颈动脉患者,经过筛选排除精神障碍患者以及有心理疾病患者、不愿意参加配合者.所有研究对象以及家属对我院此次研究已经完全了解,后签署知情合同书,全部为自愿参与.对所有患者实行颈动脉超声检查,针对超声检查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1080例患者当中,其中内膜增厚患者例数为851,伴有粥样硬化患者例数为769,阳性率为78.8%.结论 超声探查可筛查颈动脉粥样硬化,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着积极意义,降低疾病的发生率、致残率以及致死率.
作者:林德水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研究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对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的使用疗效.方法 从2016年12月到2017年12月期间,选取我院中治疗过的149例符合研究标准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并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比组(患者共74例)只让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而研究组(患者共75例)则让患者服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后对两组服用药物后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在服用其对应药物进行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好于对比组服用其自身对照使用的药物的患者的疗效,并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研究组的患者服用对应药物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比对比组低,同样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让患者服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患有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治疗效果理想.且在患者的血压及冠心病的症状的得到理想的改善的同时,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也得到有效的控制,因此值得让广大相关疾病患者使用.
作者:朱德祥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血压波动的影响.方法 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70例,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对照组85例和观察组85例.对照组采用高血压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进行护理,对两组进行3个月的随访,评估护理效果.统计并记录两组规律用药、血压监测、饮食控制、适当运动、定时复诊等遵医依从性;采用MUNSH幸福度量表评价两组护理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记录并统计两组干预前、后血压控制情况.结果 观察组规律用药、血压监测、饮食控制、适当运动、定时复诊等遵医依从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后MUNSH幸福感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其中观察组干预后MUNSH幸福感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后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其中观察组干预后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有助于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遵医依从性,提升血压控制效果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唐明珠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双心医学在心血管疾病的应用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门诊接诊的88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双心医学治疗模式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4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模式,实验组44例患者在常规治疗模式基础上给予双心医学治疗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疾病控制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0.9%v s 81.9%),实验组患者治疗后I级~II级心功个体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项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给予双心医学治疗模式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陆艳菊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究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进行管理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02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行常规管理、优质管理,对比分析两组管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管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后不良事件发生概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进行优质管理的效果良好,可以有效避免不良事件发生,值得推广.
作者:陈志军;胡群;晏荣;戴波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强化抗凝、抗血小板、调脂综合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冠脉再通率.方法 使用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强化抗凝、抗血小板、调脂综合治疗方法,对我科收治的68名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和用药过程的全程监测,通过冠脉造影证实治疗效果.结果 68名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通过综合治疗,冠脉造影证实血管完全再通12例,部分再通49例,完全未通7例.结论 通过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强化抗凝、抗血小板、调脂综合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疗效满意,快速开通血管,能较好的为无条件实施急诊PCI治疗的患者实施初步治疗,并能为患者安全转运到上级医院实施PCI治疗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
作者:方军;富双玲;李玉兰 刊期: 2018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