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楠竣;杨丽萍;陈树华
目的 分析吸入一氧化氮联合高频振荡通气在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3年1月到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治疗差异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分别给予高频振荡通气以及吸入一氧化氮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方式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5%,治疗组的治疗优势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SPAP和SBP进行比较和分析,治疗组的指标系数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吸入一氧化氮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方式在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中起到突出的作用,整体优势明显,安全性比较高,能改善血气和血压指标,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杨晓琴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股动脉与桡动脉入路在冠脉介入诊疗术中疗效与并发症情况.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行冠脉介入诊疗的180例患者均分为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各90例,桡动脉组选择左桡动脉入路实施冠脉介入诊疗术,股动脉组选择右股动脉入路实施冠脉介入诊疗术,比较两组穿刺和冠脉介入诊疗术实施情况、手术和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桡动脉组与股动脉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冠脉介入诊疗术成功率均较高且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桡动脉组穿刺操作总时间、术毕加压包扎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显著低于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择桡动脉入路实施冠脉介入诊疗术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更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崔慧勤;杨海红;王友生;柳秋雨;吕洁韵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对进展性脑梗死临床病因进行详细探究.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有30例患者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组,另外70例患者为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学历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对100例患者的年龄、降压过低或过快、冠心病史、糖尿病史、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电解质紊乱、高脂血症、纤维蛋白原增高、D-二聚体增高、C反应蛋白增高等因素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在18个因素中,有5个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降压过低或过快、糖尿病史、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纤维蛋白原增高;另外,其他因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造成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病因主要有降压过低或过快、糖尿病史、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纤维蛋白原增高.
作者:王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激素替代治疗对绝经后妇女血脂代谢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接收治疗的绝经后妇女80例进行研究,将这80例随机的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只做常规的体检,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常规体检的基础上采用激素进行替代性治疗,观察对比这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观察组患者的TC、TG、LDL-C指标的数值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的TC、TG、LDL-C指标的数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HDL-C指标的数值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的HDL-C指标的数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激素替代治疗绝经后妇女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血脂代谢,提高HDL-C含量,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舒晴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心电图(动态)检查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到2016年收治的90例心律失常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首先进行对照组和观察组的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观察组给予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的检查结果 .结果 观察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对各类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明显优于常规检测,可提高临床准确率.
作者:黄春玲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综合评估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 接收在我院老年冠心病患者一共有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评估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入住CCU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采取综合评估护理,可以使心脏不良事件明显降低,使住院时间明显缩短,进而有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杨淑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通过定期产检结合健康教育后在母婴预后方面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80例,且均在2012年1月-2016年6月入院,依随机分组标准分为观察组(40人)和对照组(40人).对照组进行常规产前检查,观察组进行定期产检联合健康教育.从妊娠合并症发生率、围生儿结局及生存质量状况三方面入手,针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结果 针对妊娠合并症发生情况,观察组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及巨大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生存质量方面,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得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通过定期产检结合健康教育后在母婴预后方面产生的影响十分显著,在改善围生儿结局的同时,使妊娠合并症发生率降低,且患者生存质量显著提高,存在一定推广价值.
作者:李莲琴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对比CT、MRI诊断在缺血性脑卒中内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10名患者接受CT及MRI检查,同时结合临床神经功能评分对两种检查手段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估.结果 MRI针对短暂性的脑缺血发作及腔隙性的脑梗死诊断率要明显高于CT;在多发脑梗死以及大面积的脑梗死诊断上,MRI高于CT扫描.结论 在诊断缺血性脑卒中MRI展开图像融合,可以显著提升诊断的准确率,并且在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和风险评估中存在重要的意义.
作者:代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应用于高血压并高血脂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1月在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并高血脂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与对照组(55例),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给予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对比两组血脂及血压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47±0.53)mmol/L、甘油三酯(1.75±0.45)mmol/L、总胆固醇(5.42±0.36)mmol/L以及舒张压(79.30±6.00)mmHg、收缩压(122.60±4.00)mmHg与对照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60±0.60)mmol/L、甘油三酯(2.56±0.37)mmol/L、总胆固醇(6.75±0.35)mmol/L以及舒张压(94.20±2.00)mmHg、收缩压(146.30±3.00)mmHg相比明显降低;观察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高血压并高血脂治疗过程中,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改善患者血脂及其血压水平.
作者:谭传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介绍了我院一年多时间的病床管理经验.方法 对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病床管理中心一年多时间的病床管理经验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实践初期在管理方面存在着四个问题:医师的观念未转变等;病区护士方面存在的问题;协调员的沟通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电脑软件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等.针对这些问题,采取了几个相应的对策:加强医护沟通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转变医护观念是使病床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提高协调员的总体素质是合理安排床位的基础;不断完善电脑软件设置等.结论 只要及时提出对策,可以有效解决医院病床信息管翠系统存在的问题,而转变医护观念是使病床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
作者:卜冬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强化护理干预对骨肿瘤化疗治疗患者不良反应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作用.方法 采取方便抽样法抽取100例于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来我院采取化疗治疗的骨肿瘤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均为5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化疗护理基础上给予强化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化疗护理.结果 化疗治疗依从性,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抑制、口腔黏膜炎、肝肾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肌肉关节疼痛、过敏反应等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患者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总评分,观察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骨肿瘤化疗治疗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给予强化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的化疗治疗依从性,从而显著降低患者化疗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吴凤莺;郑颖;林销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探讨给予高血压并发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中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并发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达随机分组,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0例.给予试验组患者行护理干预,给予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情况以及心电图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方法 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舒张压(86.09±13.81)mmHg、收缩压(129.08±18.65)mmHg以及心电图异常率(2.5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08.55±12.77)mmHg、收缩压(144.67±17.54)mmHg以及心电图异常率(27.50%),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 给予高血压并发冠心病患者以护理干预后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的心电图异常率减少,血压可以得到稳定控制,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黄春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不同时段介入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09月~2016年11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8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入选者分为介入组与溶栓组,每组中74例.介入组患者给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溶栓组患者实施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所有患者均定时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恢复情况,即LVED、LVEF,并记录两组患者心脏复发梗死率以及死亡率.结果 治疗后7d及6个月,急诊组患者的LVED较择期组下降,LVEF则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组患者的心脏复发梗死率及死亡率均显著的低于择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择期行PCI可有效的改善急诊STEMI患者的左心功能,降低治疗后患者的复发梗死率及死亡率.
作者:马保同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取方便抽样法抽取100例于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均为5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给予舒适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结果 护理前VAS评分,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相当,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VAS评分,观察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褥疮、便秘等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患者为8.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4.0%,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患者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0%,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疼痛程度、显著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提高其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
作者:叶淑琼;上官凤华;胡秀生;陈保家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我院收治的20岁及以上居民冠心病患者发病率变化趋势及类型.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对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卫生监测系统录入的20岁及以上冠心病患者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按照年度、性别和年龄等并发率对演变趋势进行探究.结果 2014年-2016年20岁及以上居民冠心病人数不断增加,男性患者人数多于女性患者人数,2014年-2016年不同年龄段的患者人数存在差异,其中年龄大的患者发病率高,尤其是60岁以上年龄段的患者,发病率呈现出递增趋势,组间数据比较结果 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4年-2016年20岁及以上居民发病率不断提升,冠心病类型以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为主,发病年龄年轻化,因此需要根据发病趋势以及调查结果 ,确定合理防治措施.
作者:曹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老年高血压患者运用小剂量右旋美托咪啶治疗后对围麻醉期间血压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进行麻醉手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80例,且均在2014年1月-2016年6月入院,依随机分组标准分为观察组(40人)和对照组(40人).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方法 分别为生理盐水滴鼻治疗和右旋美托咪啶滴鼻治疗.从用药后不同时间段血压情况及治疗满意度两方面入手,针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结果 在用药5分钟、麻醉后半小时及麻醉后2小时时,观察组患者血压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针对治疗满意度情况,对照组满意度(80%)显著低于观察组(100%),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运用小剂量右旋美托咪啶治疗后对围麻醉期间血压产生的影响显著,在提高治疗满意度的同时,将患者血压维持于较好水平,存在一定推广价值.
作者:姜文;曾正鹏;陈俊;赵云强;张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舒适护理的临床应用,从而给髋关节置换术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00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50人,在此次研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骨科常规性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Harris功能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 实验组患者Harris功能评分在关节活动范围以及关节功能和疼痛畸形等项目上均少于对照组患者(t=6.75、5.75、5.67、5.53,均P<0.05),两组之间评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在宣传教育工作、护理人员态度满意度以及操作结果 满意度等评分项目上实验组仍高于对照组,两组评分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5.14、5.86、5.56、6.67,均P<0.05).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舒适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手术疗效,增加患者满意度消除患者不良情绪.
作者:黄丽香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常规静态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诊断的的临床效果与特点.方法 从我院2013年11月至2015年6月接收并治疗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中随机性抽取124例,并将抽取的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常规静态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诊断检查,对比并分析两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应用不同方法 诊断的效果与特点,包括监测的阳性率等指标.结果 抽取的124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分别通过常规静态心电图诊断与动态心电图诊断后,结果 显示,动态心电图诊断检测的阳性人数占89例,阴性人数占35例,检测的阳性率占71.77%;应用静态心电图检测阳性人数占65例,阴性人数占59例,阳性率占52.42%,两组数据的差异性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且动态心电图诊断检查的心律失常(如: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短阵性房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短阵室性心动速,应该要增加房颤、束支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等)的检出率与常规静态心电图检测的检出率差异性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而动态心电图与静态心电图诊断对单纯性房性早搏、生理性房室传导阻滞与单纯性室性早搏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研究价值.结论 针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尤其是针对冠心病引起的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短阵性房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检出率明显高于传统静态心电图的诊断效果,值得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诊断中应用和推广.
作者:张华琴;廖铭兴;陈荷玲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析拉西地平在治疗甲减合并高血压病中的临床实效.方法 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本院共收治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高血压症患者62例,依数字表格随机法对其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31例,采用氨氯地平进行治疗,观察组31例,采用拉西地平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在治疗有效率上,两组患者并无明显差异(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两组亦无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前,两组患者在血压上并无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之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通过为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高血压症患者提供拉西地平进行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使其血压得到有效控制,且具有极好的用药安全性,可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
作者:张俊林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对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症状进行阐述,并对机械通气在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应用和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8月收治的5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采用机械通气进行治疗.跟踪观察患儿的临床症状变化,并详细记录患儿生理指标变化.结果 在进行治疗前所有患儿均有发热、四肢末梢循环不良和皮疹等症状,部分患儿存在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紊乱.经治疗后,50例患儿中有1例因医治无效死亡,其余经过系统治疗均康复出院,且经过检查患儿血糖浓度、白细胞计数、胸片检查等均呈现正常状态.患儿平均住院时间15.2d,通气时间(85.0±15.2)h.结论 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治疗过程中及早采取机械通气可以改善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
作者:顾波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