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波
目的 探究瑞替普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治疗组(n=24)和对照组(n=24),对照组采用尿激酶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瑞替普酶联合尿激酶还原型谷胱甘肽进行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CK(肌酸激酶)、cTnT(肌钙蛋白)和SOD(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水平,出血发生率和临床再通率.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CK、cTnT和SOD的水平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出血发生率和临床再通率与对照组相比存在较大差异,两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瑞替普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具有较大的意义.
作者:丰庆春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引言盐敏感性高血压 (Saltisensitive hypertension, SSHT)[1] 的特征在于响应于膳食盐摄入增加的血压升高,并且与心血管和肾脏疾病的风险增加相关.虽然研究人员已经寻求几十年来了解如何盐敏感性发展为人类,负责高血盐增加响应的血压的机制是复杂的,只有部分理解.其与种族、地理环境、社会因素、肾脏功能、激素和饮食习惯等相关.到目前为止,尽管肾脏在盐敏感性和高血压的发展中的中心作用已经被普遍接受,但是还认识到高血压是多因素起因的,并且多种因素可以诱导或预防对盐摄入的操作的血压反应性.本文就近年来盐敏感性高血压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成维钢;李小龙;吴生贵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吸入一氧化氮联合高频振荡通气在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3年1月到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治疗差异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分别给予高频振荡通气以及吸入一氧化氮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方式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5%,治疗组的治疗优势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SPAP和SBP进行比较和分析,治疗组的指标系数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吸入一氧化氮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方式在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中起到突出的作用,整体优势明显,安全性比较高,能改善血气和血压指标,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杨晓琴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详细探究抗凝药物在急性肺栓塞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6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将60例分为对照组30例以及观察组3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溶栓治疗措施,对于观察组患者,采用抗凝治疗措施.对两组患者分别给予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PaO2指标和PaCO2指标进行比较,并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对两组患者实施治疗措施后,观察组患者PaO2指标PaCO2指标分别为(80.3±5.9)mmHg和(44.9±3.9)mmHg;对照组患者PaO2指标PaCO2指标分别为(74.8±6.8)mmHg和(49.8±5.2)mmHg.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3.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肺栓塞患者凝血纤溶系统功能失衡,而且肺血管内皮受到损伤,可以采用溶栓治疗或者抗凝治疗方法 .但是,根据本次研究发现,虽然溶栓治疗法与抗凝治疗法都能够改善患者凝血与纤溶系统失衡问题,但是,抗凝治疗法的疗效更为显著,利于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杨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针对心脏起搏器的植入术后患者的上肢静脉血栓的并发症进行总结,探究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在2014年1月到2016年12月期间,随机选取在我院进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患者120例进行随访,并对此次随访患者均进行相应的CT影像学检查或上肢的静脉进行造影检查.明确120患者的上肢血栓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根据检查结果 对120例患者分为两组,包括无血栓组与血栓组,通过两组患者的血栓情况进行血栓危险因素的研究.结果 在随访的120例患者当中,其中发生上肢静脉血栓导致的血管堵塞或狭窄的患者例数为25例,发生率约为20.8%.发生锁骨下静脉血栓导致血管狭窄或堵塞的患者例数为20例,发生率约为16.7%.发生腋静脉及肱静脉血管狭窄的患者例数为3例,发生上腔静脉狭窄的患者例数为1例.结论 在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患者中,发生上肢静脉血栓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因素、起搏器导线的数量因素、手术次数因素.
作者:江自强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常规静态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诊断的的临床效果与特点.方法 从我院2013年11月至2015年6月接收并治疗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中随机性抽取124例,并将抽取的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常规静态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诊断检查,对比并分析两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应用不同方法 诊断的效果与特点,包括监测的阳性率等指标.结果 抽取的124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分别通过常规静态心电图诊断与动态心电图诊断后,结果 显示,动态心电图诊断检测的阳性人数占89例,阴性人数占35例,检测的阳性率占71.77%;应用静态心电图检测阳性人数占65例,阴性人数占59例,阳性率占52.42%,两组数据的差异性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且动态心电图诊断检查的心律失常(如: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短阵性房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短阵室性心动速,应该要增加房颤、束支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等)的检出率与常规静态心电图检测的检出率差异性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而动态心电图与静态心电图诊断对单纯性房性早搏、生理性房室传导阻滞与单纯性室性早搏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研究价值.结论 针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尤其是针对冠心病引起的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短阵性房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检出率明显高于传统静态心电图的诊断效果,值得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诊断中应用和推广.
作者:张华琴;廖铭兴;陈荷玲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持续床旁肾替代疗法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肾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7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肾损伤的患者,按照是否接受续床旁肾替代治疗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39例患者接受床旁肾替代治疗,对照组39例患者未接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有26例患者基本治愈,有3例患者死亡,对照组有18例患者基本治愈,有12例患者死亡,实验组治疗后血清肌酐、尿素氮、24h尿量与治疗前相比降幅远大于对照组,数据具有差异性,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对于CRRT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肾损伤的患者给予持续床旁肾替代治疗能有效清除炎症介质,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赵静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对依那普利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41例,观察组患者使用依那普利联合左旋氨氯地平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41例,对照组患者仅使用左旋氨氯地平进行治疗,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进行比较.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显效例数为33例,有效例数为7例,无效例数为1例,总有效例数为4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对照组患者显效例数为12例,有效例数为18例,无效例数为11例,总有效例数为3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3.17%,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所降低,观察组患者在收缩压和舒张压方面的改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例数为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2%;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例数为1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39%,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依那普利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患者血压明显降低,并且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作者:杨颂品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对本地区门诊和住院所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情况进行观察与分析,为本地区2型糖尿病规范应用他汀类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本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296例,记录血脂水平,记录心脑血管病史及合并危险因素,并记录是否应用他汀类药物,应用他汀类药物者记录药物的种类及每日服用剂量,并记录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296例,应用他汀类药物142例,应用率43.4%.男性>50岁合并至少一项危险因素及女性>60岁合并至少一项危险因素共129例,应用他汀类药物仅34例,应用率26.4%.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3例.结论 他汀类药物在基层医院应用率低,远未达到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的要求.
作者:丁武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分析进展性脑卒中采用长春西汀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对血小板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48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 的不同将其分为长春组与奥扎组,每组各74例,长春组采用长春西汀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奥扎组采用奥扎格雷钠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小板活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通过对比发现,长春组患者的血小板活化情况优于奥扎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奥扎组,两组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长春西汀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可有效地抗血小板的凝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传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应用于高血压并高血脂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1月在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并高血脂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与对照组(55例),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给予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对比两组血脂及血压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47±0.53)mmol/L、甘油三酯(1.75±0.45)mmol/L、总胆固醇(5.42±0.36)mmol/L以及舒张压(79.30±6.00)mmHg、收缩压(122.60±4.00)mmHg与对照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60±0.60)mmol/L、甘油三酯(2.56±0.37)mmol/L、总胆固醇(6.75±0.35)mmol/L以及舒张压(94.20±2.00)mmHg、收缩压(146.30±3.00)mmHg相比明显降低;观察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高血压并高血脂治疗过程中,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改善患者血脂及其血压水平.
作者:谭传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介绍右胸小切口二尖瓣置换术的应用方法 ,并对比分析其相对于传统手术的优势.方法 选择从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右胸微创小切口MVR治疗的心脏瓣膜病患者67例,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传统MVR治疗的心脏瓣膜病患者67例,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术中及术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住ICU时间、住院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输血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手术相比,右胸小切口二尖瓣置换术并不会增加手术风险,且更利于术后的恢复,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福楠;吴健;王志盛;张华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强化护理干预对骨肿瘤化疗治疗患者不良反应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作用.方法 采取方便抽样法抽取100例于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来我院采取化疗治疗的骨肿瘤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均为5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化疗护理基础上给予强化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化疗护理.结果 化疗治疗依从性,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抑制、口腔黏膜炎、肝肾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肌肉关节疼痛、过敏反应等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患者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总评分,观察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骨肿瘤化疗治疗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给予强化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的化疗治疗依从性,从而显著降低患者化疗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吴凤莺;郑颖;林销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骨折患者血清IL-6、TNF水平变化情况及其与疾病变化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4月我科收治的严重多发骨折患者40例(ISS评分≥16分)开展回顾性分析,同时以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采用酶联兔疫吸附剂测定法(ELISA)准确测定严重多发骨折患者与健康志愿者血清IL-6、TNF值,观察严重多发骨折患者不同时间段血清IL-6、TNF水平变化情况及其与健康志愿者的比较.结果 严重多发骨折患者骨折第2d、手术当天(骨折第6d)、术后第2d(骨折第8d)IL-6值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第2d、手术当天(骨折第6d)、术后第2d(骨折第8d)TNF值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0例严重多发骨折患者IL-6、TNF值呈现为一个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骨折第2d患者IL-6、TNF值均开始升高,在手术当天(骨折第6d)达到顶峰,然后逐渐降低.结论 骨折及手术创伤均可致患者体内IL-6、TNF升高,通过血清IL-6、TNF水平监测,可为严重多发骨折患者临床手术治疗、感染控制等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阮世强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老年高血压患者运用小剂量右旋美托咪啶治疗后对围麻醉期间血压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进行麻醉手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80例,且均在2014年1月-2016年6月入院,依随机分组标准分为观察组(40人)和对照组(40人).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方法 分别为生理盐水滴鼻治疗和右旋美托咪啶滴鼻治疗.从用药后不同时间段血压情况及治疗满意度两方面入手,针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结果 在用药5分钟、麻醉后半小时及麻醉后2小时时,观察组患者血压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针对治疗满意度情况,对照组满意度(80%)显著低于观察组(100%),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运用小剂量右旋美托咪啶治疗后对围麻醉期间血压产生的影响显著,在提高治疗满意度的同时,将患者血压维持于较好水平,存在一定推广价值.
作者:姜文;曾正鹏;陈俊;赵云强;张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不同时段介入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09月~2016年11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8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入选者分为介入组与溶栓组,每组中74例.介入组患者给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溶栓组患者实施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所有患者均定时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恢复情况,即LVED、LVEF,并记录两组患者心脏复发梗死率以及死亡率.结果 治疗后7d及6个月,急诊组患者的LVED较择期组下降,LVEF则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组患者的心脏复发梗死率及死亡率均显著的低于择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择期行PCI可有效的改善急诊STEMI患者的左心功能,降低治疗后患者的复发梗死率及死亡率.
作者:马保同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我院收治的20岁及以上居民冠心病患者发病率变化趋势及类型.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对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卫生监测系统录入的20岁及以上冠心病患者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按照年度、性别和年龄等并发率对演变趋势进行探究.结果 2014年-2016年20岁及以上居民冠心病人数不断增加,男性患者人数多于女性患者人数,2014年-2016年不同年龄段的患者人数存在差异,其中年龄大的患者发病率高,尤其是60岁以上年龄段的患者,发病率呈现出递增趋势,组间数据比较结果 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4年-2016年20岁及以上居民发病率不断提升,冠心病类型以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为主,发病年龄年轻化,因此需要根据发病趋势以及调查结果 ,确定合理防治措施.
作者:曹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品管圈活动降低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并发症的实际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90例肾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患者,且所有患者都需要实施经皮肾镜取石术.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方法 ,而观察组患者则使用品管圈护理方法 .结果 所有的患者手术均成功,且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应用品管圈活动护理方法 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水平,值得在实际临床中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陈月娥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通过定期产检结合健康教育后在母婴预后方面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80例,且均在2012年1月-2016年6月入院,依随机分组标准分为观察组(40人)和对照组(40人).对照组进行常规产前检查,观察组进行定期产检联合健康教育.从妊娠合并症发生率、围生儿结局及生存质量状况三方面入手,针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结果 针对妊娠合并症发生情况,观察组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及巨大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生存质量方面,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得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通过定期产检结合健康教育后在母婴预后方面产生的影响十分显著,在改善围生儿结局的同时,使妊娠合并症发生率降低,且患者生存质量显著提高,存在一定推广价值.
作者:李莲琴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观察在心律失常患者中分别应用普罗帕酮与胺碘酮的疗效及不同治疗方案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92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均等分为甲组和乙组;两组分别给予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将临床疗效、血清hs-CRP及心率变异相关参数变化及不良反应作为观察指标,评估不同治疗方案的应用价值.结果 甲组与乙组康复、有效和无效等级差异显著显著(P<0.05),且甲组总有效率(78.26%)远低于乙组(97.83%)(P<0.05);治疗后血清hs-CRP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乙组远低于甲组(P<0.05);治疗后rMSSD、SDNN和sDNNindex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乙组各指标水平均远高于甲组(P<0.05);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远高于乙组(P<0.05).结论 胺碘酮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效果和安全性均较普罗帕酮有明显的优势,且对hs-CRP的抑制作用也更为理想.
作者:吴晓琴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