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研究

江自强

关键词:起搏器, 术后, 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 针对心脏起搏器的植入术后患者的上肢静脉血栓的并发症进行总结,探究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在2014年1月到2016年12月期间,随机选取在我院进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患者120例进行随访,并对此次随访患者均进行相应的CT影像学检查或上肢的静脉进行造影检查.明确120患者的上肢血栓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根据检查结果 对120例患者分为两组,包括无血栓组与血栓组,通过两组患者的血栓情况进行血栓危险因素的研究.结果 在随访的120例患者当中,其中发生上肢静脉血栓导致的血管堵塞或狭窄的患者例数为25例,发生率约为20.8%.发生锁骨下静脉血栓导致血管狭窄或堵塞的患者例数为20例,发生率约为16.7%.发生腋静脉及肱静脉血管狭窄的患者例数为3例,发生上腔静脉狭窄的患者例数为1例.结论 在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患者中,发生上肢静脉血栓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因素、起搏器导线的数量因素、手术次数因素.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品管圈活动降低PCNL并发症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品管圈活动降低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并发症的实际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90例肾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患者,且所有患者都需要实施经皮肾镜取石术.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方法 ,而观察组患者则使用品管圈护理方法 .结果 所有的患者手术均成功,且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应用品管圈活动护理方法 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水平,值得在实际临床中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陈月娥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健康信念模式干预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发病率的影响

    目的 探析健康信念模式干预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心脑血管病发病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7月-2011年6月在我院门诊进行治疗的中老年高血压患者90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再选取2011年7月-2012年6月的93例患者为观察组,实施健康信念模式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自我护理能力及3年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3年后心脑血管病发生率为13.9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78%(P<0.05).结论 健康信念模式干预可以改善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降低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护理干预模式.

    作者:李少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心电图(动态)检查效果分析

    目的 探究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心电图(动态)检查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到2016年收治的90例心律失常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首先进行对照组和观察组的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观察组给予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的检查结果 .结果 观察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对各类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明显优于常规检测,可提高临床准确率.

    作者:黄春玲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我院20岁及以上居民冠心病发病率变化趋势及类型分析

    目的 分析我院收治的20岁及以上居民冠心病患者发病率变化趋势及类型.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对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卫生监测系统录入的20岁及以上冠心病患者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按照年度、性别和年龄等并发率对演变趋势进行探究.结果 2014年-2016年20岁及以上居民冠心病人数不断增加,男性患者人数多于女性患者人数,2014年-2016年不同年龄段的患者人数存在差异,其中年龄大的患者发病率高,尤其是60岁以上年龄段的患者,发病率呈现出递增趋势,组间数据比较结果 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4年-2016年20岁及以上居民发病率不断提升,冠心病类型以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为主,发病年龄年轻化,因此需要根据发病趋势以及调查结果 ,确定合理防治措施.

    作者:曹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依那普利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目的 对依那普利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41例,观察组患者使用依那普利联合左旋氨氯地平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41例,对照组患者仅使用左旋氨氯地平进行治疗,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进行比较.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显效例数为33例,有效例数为7例,无效例数为1例,总有效例数为4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对照组患者显效例数为12例,有效例数为18例,无效例数为11例,总有效例数为3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3.17%,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所降低,观察组患者在收缩压和舒张压方面的改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例数为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2%;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例数为1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39%,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依那普利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患者血压明显降低,并且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作者:杨颂品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不同时段介入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时段介入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09月~2016年11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8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入选者分为介入组与溶栓组,每组中74例.介入组患者给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溶栓组患者实施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所有患者均定时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恢复情况,即LVED、LVEF,并记录两组患者心脏复发梗死率以及死亡率.结果 治疗后7d及6个月,急诊组患者的LVED较择期组下降,LVEF则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组患者的心脏复发梗死率及死亡率均显著的低于择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择期行PCI可有效的改善急诊STEMI患者的左心功能,降低治疗后患者的复发梗死率及死亡率.

    作者:马保同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机械通气在重症手足口病治疗中的疗效研究

    目的 对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症状进行阐述,并对机械通气在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应用和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8月收治的5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采用机械通气进行治疗.跟踪观察患儿的临床症状变化,并详细记录患儿生理指标变化.结果 在进行治疗前所有患儿均有发热、四肢末梢循环不良和皮疹等症状,部分患儿存在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紊乱.经治疗后,50例患儿中有1例因医治无效死亡,其余经过系统治疗均康复出院,且经过检查患儿血糖浓度、白细胞计数、胸片检查等均呈现正常状态.患儿平均住院时间15.2d,通气时间(85.0±15.2)h.结论 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治疗过程中及早采取机械通气可以改善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

    作者:顾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探讨严重多发骨折患者血清IL-6、TNF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骨折患者血清IL-6、TNF水平变化情况及其与疾病变化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4月我科收治的严重多发骨折患者40例(ISS评分≥16分)开展回顾性分析,同时以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采用酶联兔疫吸附剂测定法(ELISA)准确测定严重多发骨折患者与健康志愿者血清IL-6、TNF值,观察严重多发骨折患者不同时间段血清IL-6、TNF水平变化情况及其与健康志愿者的比较.结果 严重多发骨折患者骨折第2d、手术当天(骨折第6d)、术后第2d(骨折第8d)IL-6值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第2d、手术当天(骨折第6d)、术后第2d(骨折第8d)TNF值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0例严重多发骨折患者IL-6、TNF值呈现为一个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骨折第2d患者IL-6、TNF值均开始升高,在手术当天(骨折第6d)达到顶峰,然后逐渐降低.结论 骨折及手术创伤均可致患者体内IL-6、TNF升高,通过血清IL-6、TNF水平监测,可为严重多发骨折患者临床手术治疗、感染控制等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阮世强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进展性脑梗死临床病因分析

    目的 对进展性脑梗死临床病因进行详细探究.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有30例患者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组,另外70例患者为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学历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对100例患者的年龄、降压过低或过快、冠心病史、糖尿病史、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电解质紊乱、高脂血症、纤维蛋白原增高、D-二聚体增高、C反应蛋白增高等因素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在18个因素中,有5个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降压过低或过快、糖尿病史、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纤维蛋白原增高;另外,其他因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造成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病因主要有降压过低或过快、糖尿病史、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纤维蛋白原增高.

    作者:王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舒适护理应用于股骨颈骨折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取方便抽样法抽取100例于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均为5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给予舒适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结果 护理前VAS评分,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相当,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VAS评分,观察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褥疮、便秘等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患者为8.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4.0%,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患者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0%,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疼痛程度、显著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提高其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

    作者:叶淑琼;上官凤华;胡秀生;陈保家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前列地尔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探讨

    目的 探究前列地尔联合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4月-2015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48例LEAOD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西医疗法,以此为基础,观察组患者使用益气活血通络汤进行治疗,对患者治疗期间ABI指数,WBV指数,TC,LDL-C和HDL-C,血液中胶原蛋白含量,肝肾水平进行对比,同时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在进行治疗前,两组患者ABI指数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经一个月治疗后,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ABI指数偏高,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经治疗后,WHV,LDL-C和TC指标与胶原蛋白有明显改善,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从改善程度上来讲,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相关情况明显较好,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2.43%,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10%.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整个治疗期间内均为表现出异常.结论 对于下肢动脉硬化患者,使用前列地尔联合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进行治疗,能够全面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成分,全面提升血管功能,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赵静静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小剂量右旋美托咪啶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围麻醉期间血压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究老年高血压患者运用小剂量右旋美托咪啶治疗后对围麻醉期间血压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进行麻醉手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80例,且均在2014年1月-2016年6月入院,依随机分组标准分为观察组(40人)和对照组(40人).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方法 分别为生理盐水滴鼻治疗和右旋美托咪啶滴鼻治疗.从用药后不同时间段血压情况及治疗满意度两方面入手,针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结果 在用药5分钟、麻醉后半小时及麻醉后2小时时,观察组患者血压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针对治疗满意度情况,对照组满意度(80%)显著低于观察组(100%),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运用小剂量右旋美托咪啶治疗后对围麻醉期间血压产生的影响显著,在提高治疗满意度的同时,将患者血压维持于较好水平,存在一定推广价值.

    作者:姜文;曾正鹏;陈俊;赵云强;张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基层医院2型糖尿病他汀类药物治疗情况观察与分析

    目的 通过对本地区门诊和住院所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情况进行观察与分析,为本地区2型糖尿病规范应用他汀类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本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296例,记录血脂水平,记录心脑血管病史及合并危险因素,并记录是否应用他汀类药物,应用他汀类药物者记录药物的种类及每日服用剂量,并记录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296例,应用他汀类药物142例,应用率43.4%.男性>50岁合并至少一项危险因素及女性>60岁合并至少一项危险因素共129例,应用他汀类药物仅34例,应用率26.4%.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3例.结论 他汀类药物在基层医院应用率低,远未达到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的要求.

    作者:丁武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研究激素替代治疗对绝经后妇女血脂代谢变化的影响

    目的 研究激素替代治疗对绝经后妇女血脂代谢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接收治疗的绝经后妇女80例进行研究,将这80例随机的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只做常规的体检,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常规体检的基础上采用激素进行替代性治疗,观察对比这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观察组患者的TC、TG、LDL-C指标的数值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的TC、TG、LDL-C指标的数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HDL-C指标的数值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的HDL-C指标的数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激素替代治疗绝经后妇女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血脂代谢,提高HDL-C含量,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舒晴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中舒适护理应用

    目的 观察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舒适护理的临床应用,从而给髋关节置换术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00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50人,在此次研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骨科常规性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Harris功能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 实验组患者Harris功能评分在关节活动范围以及关节功能和疼痛畸形等项目上均少于对照组患者(t=6.75、5.75、5.67、5.53,均P<0.05),两组之间评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在宣传教育工作、护理人员态度满意度以及操作结果 满意度等评分项目上实验组仍高于对照组,两组评分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5.14、5.86、5.56、6.67,均P<0.05).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舒适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手术疗效,增加患者满意度消除患者不良情绪.

    作者:黄丽香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72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分为常规组(n=36)与联合组(n=36).常规组采用贝那普利治疗,联合组采用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超声心动图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22%,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86.11%,且联合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改善效果比较理想,两组之间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常规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两组之间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治疗中应用的价值比较显著,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作者:吴永雪;沈栩;唐强;梁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探讨心电图ST-T改变对冠状动脉疾病诊断的价值研究

    目的 分析及探索心电图ST-T改变在诊断冠状动脉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本科室2015年1月~2016年8月间接收的进行冠脉造影检查的1000例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详细记录患者的心电图ST-T改变状况,且针对心电图ST-T改变和冠状动脉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进行详细的分析.结果 本组行冠脉造影检查的1000例患者,其中确诊为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共772例,非冠状动脉疾病患者228例,其中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年龄、吸烟史、心电图阳性率与血糖、BMI、舒张压及收缩压等指标水平较非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显著更高(P<0.05).冠状动脉疾病确诊患者的心电图ST-T阳性率较非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显著更高(P<0.05).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中心电图ST-T阳性者的高血压、糖尿病发生率与年龄、血糖、收缩压均较心电图ST-T阴性者显著更高(P<0.05).多支病变患者的心电图ST-T阳性率较单支病变患者显著更高(P<0.05).结论 心电图ST-T改变在诊断冠状动脉疾病中具有良好的价值,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林小秀;黄继焕;吴红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孕期营养干预对防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作用

    目的 研究孕期营养干预对防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常规孕期检查和分娩的孕妇180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将这180名分为观察组(n=90)和对照组(n=90),对照组中的孕妇接受常规产前检查,观察组中的孕妇除了常规产前检查外,从孕早期接受营养指导,并且进行有针对性的个体食物指导,制定个性化食谱等营养干预措施.记录两组孕妇的临床资料,观察对比两组孕妇的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病情况.结果 观察组孕妇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率(2.50%)低于对照组孕妇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率(2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无一个孕妇发生重度子痫及心脑血管疾病.结论 对孕妇进行孕期营养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病率并且对恢复和提高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大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彭景;黄乐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拉西地平治疗甲减合并高血压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析拉西地平在治疗甲减合并高血压病中的临床实效.方法 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本院共收治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高血压症患者62例,依数字表格随机法对其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31例,采用氨氯地平进行治疗,观察组31例,采用拉西地平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在治疗有效率上,两组患者并无明显差异(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两组亦无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前,两组患者在血压上并无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之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通过为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高血压症患者提供拉西地平进行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使其血压得到有效控制,且具有极好的用药安全性,可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

    作者:张俊林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一例看似毫无征兆的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液通过内膜的撕裂口流入主动脉壁中层而形成的血肿,使动脉壁两层分离,形成真假两腔的一种病理状态.主动脉夹层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疼痛,可为突发、急起、剧烈而持续且不能耐受的疼痛,疼痛部位可为胸前区、肩背部、颈部、下颌、脸部或腹部及下肢等.但也有极少部分患者症状不典型,本例患者看似毫无征兆,但其实存在某些发病危险因素.报道本案例旨在深入了解主动脉夹层存在的发病危险因素,从而引起临床医生的警惕,进而早期诊断、早期干预.

    作者:王大明;周海波;彭翔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