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静静
目的 探究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心电图(动态)检查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到2016年收治的90例心律失常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首先进行对照组和观察组的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观察组给予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的检查结果 .结果 观察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对各类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明显优于常规检测,可提高临床准确率.
作者:黄春玲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在临床上观察与讨论应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对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2012年至2016年1月阶段在医院进行治疗的128例患者选定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应用氨氯地平药物进行治疗的64例患者设定为对照组,将应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进行治疗的64例患者设定为观察组,观察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状况与总有效率状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2.19%)明显比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2.50%)高,与此同时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69%)明显比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4.38%)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对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效果很显著,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血压,并改善冠心病病情.
作者:朱治贵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液通过内膜的撕裂口流入主动脉壁中层而形成的血肿,使动脉壁两层分离,形成真假两腔的一种病理状态.主动脉夹层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疼痛,可为突发、急起、剧烈而持续且不能耐受的疼痛,疼痛部位可为胸前区、肩背部、颈部、下颌、脸部或腹部及下肢等.但也有极少部分患者症状不典型,本例患者看似毫无征兆,但其实存在某些发病危险因素.报道本案例旨在深入了解主动脉夹层存在的发病危险因素,从而引起临床医生的警惕,进而早期诊断、早期干预.
作者:王大明;周海波;彭翔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对依那普利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41例,观察组患者使用依那普利联合左旋氨氯地平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41例,对照组患者仅使用左旋氨氯地平进行治疗,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进行比较.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显效例数为33例,有效例数为7例,无效例数为1例,总有效例数为4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对照组患者显效例数为12例,有效例数为18例,无效例数为11例,总有效例数为3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3.17%,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所降低,观察组患者在收缩压和舒张压方面的改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例数为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2%;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例数为1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39%,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依那普利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患者血压明显降低,并且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作者:杨颂品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72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分为常规组(n=36)与联合组(n=36).常规组采用贝那普利治疗,联合组采用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超声心动图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22%,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86.11%,且联合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改善效果比较理想,两组之间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常规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两组之间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治疗中应用的价值比较显著,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作者:吴永雪;沈栩;唐强;梁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激素替代治疗对绝经后妇女血脂代谢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接收治疗的绝经后妇女80例进行研究,将这80例随机的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只做常规的体检,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常规体检的基础上采用激素进行替代性治疗,观察对比这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观察组患者的TC、TG、LDL-C指标的数值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的TC、TG、LDL-C指标的数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HDL-C指标的数值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的HDL-C指标的数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激素替代治疗绝经后妇女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血脂代谢,提高HDL-C含量,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舒晴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讨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中凝血功能检验的判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发生心血管疾病的病人80例,均选自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期间,根据病人在实行凝血功能检验时的检验结果 ,将病人分为有3个以上指标超过正常人标准30%的病人的实验组,其余分到对照组中.对两组病人的凝血功能的检验的结果 和预后的情况实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中凝血功能的检验的结果 中各指标变化均大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致残率(31.58%)和死亡率(21.05)均大于对照组的致残率(4.76%)和致死率(0),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心脑血管疾病中,凝血功能的检验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赖寒光;李勇;江峰;吴海明;林先娘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及探索心电图ST-T改变在诊断冠状动脉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本科室2015年1月~2016年8月间接收的进行冠脉造影检查的1000例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详细记录患者的心电图ST-T改变状况,且针对心电图ST-T改变和冠状动脉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进行详细的分析.结果 本组行冠脉造影检查的1000例患者,其中确诊为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共772例,非冠状动脉疾病患者228例,其中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年龄、吸烟史、心电图阳性率与血糖、BMI、舒张压及收缩压等指标水平较非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显著更高(P<0.05).冠状动脉疾病确诊患者的心电图ST-T阳性率较非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显著更高(P<0.05).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中心电图ST-T阳性者的高血压、糖尿病发生率与年龄、血糖、收缩压均较心电图ST-T阴性者显著更高(P<0.05).多支病变患者的心电图ST-T阳性率较单支病变患者显著更高(P<0.05).结论 心电图ST-T改变在诊断冠状动脉疾病中具有良好的价值,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林小秀;黄继焕;吴红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持续床旁肾替代疗法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肾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7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肾损伤的患者,按照是否接受续床旁肾替代治疗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39例患者接受床旁肾替代治疗,对照组39例患者未接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有26例患者基本治愈,有3例患者死亡,对照组有18例患者基本治愈,有12例患者死亡,实验组治疗后血清肌酐、尿素氮、24h尿量与治疗前相比降幅远大于对照组,数据具有差异性,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对于CRRT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肾损伤的患者给予持续床旁肾替代治疗能有效清除炎症介质,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赵静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前列地尔联合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4月-2015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48例LEAOD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西医疗法,以此为基础,观察组患者使用益气活血通络汤进行治疗,对患者治疗期间ABI指数,WBV指数,TC,LDL-C和HDL-C,血液中胶原蛋白含量,肝肾水平进行对比,同时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在进行治疗前,两组患者ABI指数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经一个月治疗后,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ABI指数偏高,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经治疗后,WHV,LDL-C和TC指标与胶原蛋白有明显改善,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从改善程度上来讲,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相关情况明显较好,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2.43%,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10%.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整个治疗期间内均为表现出异常.结论 对于下肢动脉硬化患者,使用前列地尔联合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进行治疗,能够全面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成分,全面提升血管功能,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赵静静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介绍右胸小切口二尖瓣置换术的应用方法 ,并对比分析其相对于传统手术的优势.方法 选择从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右胸微创小切口MVR治疗的心脏瓣膜病患者67例,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传统MVR治疗的心脏瓣膜病患者67例,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术中及术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住ICU时间、住院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输血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手术相比,右胸小切口二尖瓣置换术并不会增加手术风险,且更利于术后的恢复,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福楠;吴健;王志盛;张华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析健康信念模式干预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心脑血管病发病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7月-2011年6月在我院门诊进行治疗的中老年高血压患者90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再选取2011年7月-2012年6月的93例患者为观察组,实施健康信念模式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自我护理能力及3年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3年后心脑血管病发生率为13.9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78%(P<0.05).结论 健康信念模式干预可以改善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降低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护理干预模式.
作者:李少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探讨冠心病病患实施行为护理模式对其护理满意程度的相关影响.方法 从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病患中随机选取10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有病患52例.对常规组病患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而实验组病患则采用行为护理的模式,对比两组病患护理的效果,焦虑和抑郁量表的评分以及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 经过护理之后,实验组病患护理的效果要明显优于常规组病患;实验组病患焦虑和抑郁量表的评分要明显低于常规组病患的评分;而实验组病患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要高于常规组病患对护理的满意程度(P<0.05).结论 对冠心病病患实施行为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病患对护理结果 的满意程度,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张爱群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通过潮气呼吸肺功能鉴别诊断小儿慢性咳嗽的方法 和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咳嗽非哮喘患儿与咳嗽变异性患儿分别60例,对其进行潮气呼吸肺功能测定,观察两组患者的检查区别.结果 两组患儿在潮气量、呼吸频率及呼气时间的比较结果 上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吸气时间、呼吸比、达峰时间及达峰容积的比较较高上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潮气呼吸肺功能测定可有效鉴别慢性咳嗽的非哮喘和咳嗽变异性哮喘,可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高楠竣;杨丽萍;陈树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对比CT、MRI诊断在缺血性脑卒中内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10名患者接受CT及MRI检查,同时结合临床神经功能评分对两种检查手段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估.结果 MRI针对短暂性的脑缺血发作及腔隙性的脑梗死诊断率要明显高于CT;在多发脑梗死以及大面积的脑梗死诊断上,MRI高于CT扫描.结论 在诊断缺血性脑卒中MRI展开图像融合,可以显著提升诊断的准确率,并且在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和风险评估中存在重要的意义.
作者:代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对进展性脑梗死临床病因进行详细探究.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有30例患者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组,另外70例患者为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学历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对100例患者的年龄、降压过低或过快、冠心病史、糖尿病史、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电解质紊乱、高脂血症、纤维蛋白原增高、D-二聚体增高、C反应蛋白增高等因素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在18个因素中,有5个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降压过低或过快、糖尿病史、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纤维蛋白原增高;另外,其他因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造成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病因主要有降压过低或过快、糖尿病史、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纤维蛋白原增高.
作者:王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8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3)和实验组(n=43),对照组单独应用曲美他嗪治疗,实验组应用曲美他嗪+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每日发作次数、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心绞痛症状,减轻患者痛苦,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于秀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常规静态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诊断的的临床效果与特点.方法 从我院2013年11月至2015年6月接收并治疗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中随机性抽取124例,并将抽取的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常规静态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诊断检查,对比并分析两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应用不同方法 诊断的效果与特点,包括监测的阳性率等指标.结果 抽取的124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分别通过常规静态心电图诊断与动态心电图诊断后,结果 显示,动态心电图诊断检测的阳性人数占89例,阴性人数占35例,检测的阳性率占71.77%;应用静态心电图检测阳性人数占65例,阴性人数占59例,阳性率占52.42%,两组数据的差异性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且动态心电图诊断检查的心律失常(如: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短阵性房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短阵室性心动速,应该要增加房颤、束支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等)的检出率与常规静态心电图检测的检出率差异性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而动态心电图与静态心电图诊断对单纯性房性早搏、生理性房室传导阻滞与单纯性室性早搏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研究价值.结论 针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尤其是针对冠心病引起的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短阵性房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检出率明显高于传统静态心电图的诊断效果,值得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诊断中应用和推广.
作者:张华琴;廖铭兴;陈荷玲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合并子宫肌瘤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方法 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合并子宫肌瘤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30例观察组实施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对照组30例患者实施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结果 经过观察发现,观察组在手术指标、血压控制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结果 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高血压患者合并子宫肌瘤实施围手术期综合护理的效果显著,围手术期患者舒适度高,治疗结束后生活质量较高,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刀桂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股动脉与桡动脉入路在冠脉介入诊疗术中疗效与并发症情况.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行冠脉介入诊疗的180例患者均分为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各90例,桡动脉组选择左桡动脉入路实施冠脉介入诊疗术,股动脉组选择右股动脉入路实施冠脉介入诊疗术,比较两组穿刺和冠脉介入诊疗术实施情况、手术和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桡动脉组与股动脉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冠脉介入诊疗术成功率均较高且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桡动脉组穿刺操作总时间、术毕加压包扎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显著低于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择桡动脉入路实施冠脉介入诊疗术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更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崔慧勤;杨海红;王友生;柳秋雨;吕洁韵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