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杨;李令
目的 研究内镜下止血夹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68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3).对两组患者进行内科治疗的程度相同,其中对照组实施内镜下局部注射治疗方式,观察组采用内镜下止血夹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对比两组患者止血率和48h内出血复发率.结果 两组患者止血率均为100%,其中观察组48h内出血复发率为2.86%(1例),对照组48h内出血复发率为30.30%(10例)两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内径止血夹进行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进行治疗,止血时间短,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张丹丹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对减压治疗腰锥管狭窄患者术后疼痛控制中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近两年在我院接受减压术治疗的100例腰锥管狭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50例,参考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则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观察时间点静息状态下VAS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48h内疼痛评分与7d后疼痛评分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与参考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减压术治疗腰锥管狭窄术后尽早给予患者疼痛护理干预能够显著缓解术后患者疼痛,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李静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使用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对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科收治的44例使用阿替普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塞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护理干预,使用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有效率,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塞患者经护理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显著改善,而护理有效率显著提高,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使用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效果较好,溶栓前后进行科学的护理干预,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张聪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护理中创新型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取医院收治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28例,按照护理方法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4例,分别给予一般护理措施、创新型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88.0±4.5)分高于对照组(70.0±5.5)分,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6.88%(62/64)高于对照组78.13%(50/64),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护理中,创新型护理模式的应用对提高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护理效果可发挥重要作用,应在护理实践中进行推广.
作者:刘阿婷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无痛人流术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方法与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2000例行无病人流术患者,对其手术相关的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并探讨其防治措施.结果 2000例患者均成功终止妊娠,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情况,其中术中出现的并发症包括心动过缓93例、血压下降127例、呛咳7例、肌肉痉挛4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3.50%(270/2000);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包括小腹轻度胀痛163例、轻度头晕93例、出血180例、吸宫不全4例、宫颈黏连7例、感染10例、漏吸6例、人流综合征1例,闭经1例、盆腔炎3例、月经失调68例,子宫穿孔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7.00%(540/2000).结论 在行无痛人流手术中容易出现心动过缓、血压下降等情况,术后则容易出现头晕、疼痛、出血、感染、漏吸、宫颈黏连、盆腔炎、月经失调等并发症,需采用多种方法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术后治疗效果.
作者:邱丽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究应用拉贝洛尔治疗妊娠高血压患者对其妊娠结局情况.方法 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妊娠高血压患者9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先后依次编号01至90,以双号患者为对照组,单号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45例患者接受硫酸镁治疗,观察组45例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联合拉贝洛尔治疗,比较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经不同方法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围产期出现不良结局的总发生率(33.33%)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固产期出现不良结局的总发生率(6.66%);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69.21±8.55)mmHg以及收缩压(136.77±17.09)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93.48±11.71)mmHg以及收缩压(150.58±16.77)mmHg,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妊娠高血压患者应用拉贝洛尔治疗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改善了分娩结局,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彭景;黄乐 刊期: 2017年第06期
急形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疾病,由于其发病急,治愈率低,常使患者丧失生活自理你能力,严重者就危机患者生命.笔者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对近几年关于急性脑梗死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与说明,指出了急性脑梗死的致病原因及治疗原则,并对现有急性脑梗死治疗情况进行了阐述,说明了采用高压氧辅助治疗、溶栓治疗以及使用中药治疗在现有脑梗死治疗的应用情况,并对其重要性及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作者:李旭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基于岗位需求的心血管专科护士管理实践的重要性.方法 我科根据病人需求以及护理学的发展,设置心血科专科护士岗位,并进行考核.结果 实施以后,护理质量、病人的满意度以及医生认同度明显提高.结论 基于岗位需求的心血管专科护理人员管理制度,可以使专科护理人员的作用得以有效发挥.
作者:薄利雪;邹燕萍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对胰腺炎患者血清脂肪酶水平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6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腹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诊断为胰腺炎患者且作为观察组,另外40例为非胰腺炎患者且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进行检测.结果 对照组患者血清脂肪酶为(65.3±20.4) U/L;观察组患者血清脂肪酶为(450.2±11.6) U/L;且观察组患者血清脂肪酶升高38例,对照组血清脂肪酶升高1例.且脂肪酶比淀粉酶出现时间较晚,但持续时间长.结论 血清脂肪酶含量与胰腺炎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血清脂肪酶含量越高,则胰腺损伤程度越高,因此,通过对血清脂肪酶含量进行检测,能够为胰腺炎患者疾病诊断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作者:高平先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究分析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老年患者的治疗方案及其预后.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老年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依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氯吡格雷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出血风险和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出血率(8.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且观察组患者的心脏事件发生率(8.0%)与对照组(12.0%)比较并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抗栓治疗老年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少出血风险,且不会增加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改善预后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采用不同给药时间用于高血压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间于我院收治的66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采取替米沙坦治疗,其中对照组在晨间给药,观察组在夜间给药,比较不同时间给药治疗高血压的疗效.结果 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情况,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夜间收缩压(nSBP)、夜间舒张压(nDBP)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中有21例患者转变为杓型高血压,转变率为63.64%,对照组中11例患者转变为杓型高血压,转变率为33.33%,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米沙坦夜间给药更能纠正血压的大幅波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李益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糖尿病是临床当中较为多发的一种内分泌性疾病,病情会对机体的各项身体机能造成严重损害,引发多种并发症,其中包括各种心血管疾病.临床研究发现,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近年来,关于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逐渐增多,众多研究者针对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展开了研究分析,本研究广泛搜集相关研究资料,对相关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作者:刘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析中医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6年3月到2016年7月收治的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将其随机分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和自我管理能力.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的舒张压和收缩压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自我检测血压、坚持运动、遵医嘱用药、合理饮食等自我管理能力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给予实施中医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血压水平,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泽待;陈丹桂 刊期: 2017年第06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疾病治疗过程中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而医院药房是药品流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药学服务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因素,其管理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医疗水平、患者疾病和医院形象.因而国家和人民越来越重视药房服务工作.分析药房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并制定一系列的改进措施,可有效提高药房管理水平.本文对药房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选行分析,并探究制定了一系列的解决策略,为医院药房管理提供指导.
作者:何炽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究与分析硝酸甘油和硫酸镁在治疗妊娠子痫前期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我院收治妊娠子痫前期合并心力衰竭患者1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记录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及血细胞压积情况,并记录两组患者发生宫内窒息、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产科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及血细胞压积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发生宫内窒息、新生儿窒息和产后出血并发症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硝酸甘油和硫酸镁对妊娠子痫前期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均能起到降低平均动脉压、降低心率等疗效,但硝酸甘油的疗效更加显著,并且能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王文俊;纪亚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尿激酶静脉溶栓在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选择近三年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治疗差异分为的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给予常规方式和尿激酶静脉溶栓方式进行治疗,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对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胸痛缓解时间和ST段下降≥50%的时间进行对比,治疗组的各项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法进行治疗,其优势明显,能提升栓部血管再通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彭乾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旨在探讨分析高血压病人合并白内障的血脂水平检测的结果,为高血压病人合并白内障的治疗提供科学的资料依据.方法 筛选遵义地区500名白内障合并高血压患者,将筛选出的白内障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并比较分析.结果 选出的500名白内障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不同血脂水平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脂水平对高血压病人合并白内障的病情有一定的影响,因此高血压病人合并白内障的治疗工作不应该仅仅在于防治白内障及高血压本身,而应该将治疗方法与血脂水平的控制有效的结合起来.
作者:帅杨;李令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对不同药学服务模式对患者用药所造成的影响进行详细探究.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来我院门诊部取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取药模式.对于观察组患者,采用规范化用药服务模式.在对患者采取用药模式前后,对于所有患者的治疗有效进行统计和分析,对患者是否按时用药以及用药合理性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通过实施药学服务模式,观察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经过药学服务护理干预后,用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疗机构药房应该加强药学服务管理,为患者提供专业的用药指导和服务,改善管理细节,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韦剑梅;李雅琴;李军;彭林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肾上腺皮质激素在呼吸内科的临床应用及其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36例为慢性阻塞性肺炎,52例为支气管哮喘,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行单一治疗方法,即予以沙丁胺醇气雾剂治疗;观察组44例,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均得以改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改善情况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31例、好转1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7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7.27%,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上腺皮质激素在呼吸内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有利于稳定病情、抗感染、缓解患者肺部纤维化,但是临床上必须合理控制用量.
作者:王友琼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对肿瘤患者PICC相关感染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护理对策进行阐述.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肿瘤患者共5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跟踪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并对感染因素进行总结.结果 观察组患者感染的发生率为8%,对照组患者感染的发生率为20%,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统计分析可知,患者的性别、静脉选择、导管置入长度等和PICC感染无明显关联(P>0.05),而输液种类、导管留置时间等均与PICC感染的发生有明显关联(P<0.05).结论 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中,为了避免感染的发生,需要对输液种类、导管的留置时间等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从而保证临床疗效.
作者:任银花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