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心动图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探讨

刘晓璇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 病毒性心肌炎, 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分析针对病毒性心肌炎应用超声心动图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5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行超声心动图诊断,观察诊断特征并分析诊断结果。结果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超声心动图诊断结果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异常,具体包括为心肌回声异常、心腔扩大、心律失常以及心功能降低等。结论目前针对病毒性心肌炎诊断缺乏临床特异性,超声心动图异常诊断是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重要的观测指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恩再适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恩再适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合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使用恩再适静脉注射治疗,对照组使用维生素B12肌肉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2周后的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检测汗腺离子电导率的变化,检测胫神经,腓神经,正中神经的传导速度。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显效36例,所占百分率为60%,有效19例,所占百分率为31.67%,无效5例,所占百分率为8.33%,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显效30例,所占百分率为50%,有效15例,所占百分率为25%,无效15例,所占百分率为25%,总有效率7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恩再适具有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麻木,疼痛,冰凉等症状,也可以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其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王晓琴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缬沙坦治疗心血管病例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心血管病患者采用缬沙坦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112例都是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心血管病患者,包括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根据患者自愿原则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自56例患者,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治疗,两组患者都进行了6~12个月不等的随访。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对比分析,主要观察指标为血压控制情况与治疗后随访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舒张压与收缩压都有明显的改善,但是组间对比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治疗后随访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上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心血管病患者,若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治疗,能很好的改善患者的血压水平,预后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毕绍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硝普钠联合多巴胺微量泵治疗肺结核并发肺心病心衰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探究硝普钠联合多巴胺微量泵治疗肺结核肺心病心衰患者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1例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35例,给予硝普钠和多巴胺微量泵进行治疗,对照组36例,给予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中有29例患者的心衰症状得到缓解,总有效率为94.29%,心衰症状改善平均5.8天。血压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心率减慢;对照组中有25例患者的心衰症状得到缓解,总有效率为66.67%,心衰症状改善平均10.4天。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普钠联合多巴胺微量泵治疗肺结核肺心病心力衰竭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输液量的控制操作方便,安全性高。

    作者:宋洪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阿托伐他汀在94例老年高血压动脉硬化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94例老年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两组,各47例。参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与硝苯地平缓释片的常规药物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参照组患者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动脉硬化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舒张压、收缩压均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老年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的治疗中,应用阿托伐他汀具有显著效果,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明显好转,有效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的治疗效果,具有很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张宝娣;郭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超声心动图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分析针对病毒性心肌炎应用超声心动图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5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行超声心动图诊断,观察诊断特征并分析诊断结果。结果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超声心动图诊断结果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异常,具体包括为心肌回声异常、心腔扩大、心律失常以及心功能降低等。结论目前针对病毒性心肌炎诊断缺乏临床特异性,超声心动图异常诊断是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重要的观测指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刘晓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吡喹酮治疗慢性血吸虫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血吸虫病患者进行吡喹酮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站2009年1月-2011年8月接收的慢性血吸虫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接受保肝治疗的同时并行吡喹酮治疗,随访3年,观察本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期间采用B超行腹部检查联合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以观察患者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本组60例患者随访期间,大部分患者的肝脾肿大与临床症状均有显著改善,其中,经治疗1年后随访,未见1例转阴,转阴率为0;第2年见9例转阴,转阴率为15.0%;第3年见31例转阴,转阴率为51.67%;部分患者见轻度恶心呕吐、疲倦、头痛、皮疹等症状,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慢性血吸虫病患者行吡喹酮治疗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较轻,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张旭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NT-proBNP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诊治中的价值

    目的:针对NT-proBNP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诊治中的价值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另选60例健康体检的老年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收集的血样NT-proBNP测定结果以及对照组的血样NT-proBNP测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样NT-proBNP值,在观察在患者当天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观察组治疗2天后,其血样中的NT-proBNP含量依然明显的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观察组患者连续治疗16天后,其血样中的NT-proBNP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16天后的血样NT-proBNP含量与发病当天的血样NT-proBNP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中,NT-proBNP的检测,便于对患者心脏舒张功能、心力衰竭程度等进行评价和观察,所以NT-proBNP在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治中,有较高的价值,是重要的治疗效果评价指标。

    作者:孙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药物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药物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心肌梗死药物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单独给予观察组洛伐他汀,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80.0%(χ2=4.043,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6.6%明显低于对照组26.6%(χ2=4.32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洛伐他汀辅助治疗,能够提高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远期并发症发病情况,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作者:杨洪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35例小儿高血压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探究小儿高血压的临床护理对策,以及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所收治的35例小儿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生命体征监测、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全面护理干预,并总结其护理经验。结果所有患儿经有效治疗及优质护理后,血压得到有效控制,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好转,均已出院。结论全面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患儿血压,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应用。

    作者:李海菊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研究

    目的:分析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方法选取本社区收治的120例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针对药物治疗依从性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等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有效控制血压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易加宝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Tei指数综合评估正常胎儿心室功能的研究

    目的:研究正常胎儿左、右心室Tei指数在综合评估心脏舒张和收缩功能中的作用及影响因素,建立左、右心室Tei指数的正常值范围。方法应用频谱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孕龄在20~40周的胎儿左、右心室流入道及流出道多普勒时间间期,获取等容收缩与等容舒张时间及射血时间,计算胎儿左、右心室Tei指数,分析孕龄、胎儿心率对Tei指数的影响以及左、右心室Tei指数的相关性。结果:孕龄在20~40周胎儿左、右室Tei指数95%医学参考值范围分别为(0.385±0.094);(0.419±0.127),不同孕龄、不同心率胎儿之间左、右心室Tei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心室Tei指数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0.408 P﹤0.001),但右心室Tei指数大于左心室Tei指数(P﹤0.05)。结论 Tei指数可作为一个综合评估胎儿心脏舒张和收缩功能的超声心动图新指标,它不受孕龄、胎儿心率及心室几何形状的影响,具有重复性强、无创及检测方便的特点,可用来评估正常胎儿及病理状态下胎儿心脏功能的变化。

    作者:胡翔;黄林;肖子文;叶芸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护理观察

    目的:对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详细的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62例,在实施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并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射频消融术治疗及相应的护理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5.16%,不满意3例,占4.84%。结论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治疗主要的方法之一就是射频消融术,应用该治疗方法实施治疗后,所取得的临床效果较好,且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必要的、有效的护理服务能够使手术成功率大大提升,降低术后各种并发症的产生,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胡红梅;高燕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高血压心脏病室性早搏有效性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美托洛尔以及稳心颗粒联合治疗高血压心脏病室性早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4年4月入住本院接受治疗的84例高血压心脏病室性早搏患者,将其按照每组42例划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给予两组患者常规降压治疗,对照组在此前提下采用美托洛尔进行口服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另外使用稳心颗粒实施治疗。两组患者均坚持接受1年的临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取得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2.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1.4%(P﹤0.05);试验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得到明显改善,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高血压心脏病室性早博患者,同时采用美托洛尔以及稳心颗粒进行治疗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状况,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维克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原发性心脏肿瘤的彩超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原发性心脏肿瘤的彩超诊断效果。方法对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利用彩超诊断的40例原发性心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患者中,良性肿瘤32例,恶性肿瘤8例。结论利用彩超可以检查出心脏肿瘤,并且判断肿瘤性质,同时还可以对肿瘤引发的血液动力学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晗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浅谈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早中期终止妊娠的处理及避孕方式的探讨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早中期终止妊娠的风险与安全性,并对其围手术期处理与避孕问题进行探讨。方法将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接收的44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进而总结患者于早中期终止妊娠的处理与避孕情况。结果本组44例患者给予其相应处理后,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结论先心病与风心病为早中孕终止妊娠的主要危险因素,给予患者必要的围手术期护理可帮助手术取得成功;心衰病史及其合并症以及心功能分级在很大程度上会决定手术成败,心功能Ⅲ级者手术顺利程度不及Ⅱ级者,心功能Ⅱ级且无合并症者手术顺利程度明显优于伴合并症者;心功能Ⅲ级及以上者在妇产科、麻醉科、心脏科医生的联合会诊下可有效降低手术风险;中孕剖宫取胎者手术安全性明显高于中引,但因剖宫取胎术具创伤性,应尊重患者的选择;心脏病者应采取相应的避孕措施。

    作者:张晶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老年心肌梗塞整体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老年心肌梗塞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配合;研究组在常规护理配合基础上加入整体护理干预措施。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变化情况、满意度及护患纠纷发生率,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经不同方法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较护理前显著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效果更为理想;研究组非常满意率(80.95%)显著高于对照组(47.62%),而研究组护患纠纷发生率(0.00%)则显著低于对照组(9.52%),P﹤0.05则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心肌梗塞患者经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提高其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利于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王文琼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照料者和健康者的精神卫生知识需求与态度分析

    目的:探讨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照料者和健康人员的精神卫生知识需求及态度。方法选取某市9个精神病社区康复服务站的精神疾病患者、病人照料者及身体健康者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三组人员的精神卫生知识需求及对精神疾病的态度。结果照料组人员对于精神卫生知识的需求要更为明显和正面,尤其是与健康组人员相比,照料组人员对精神卫生知识的需求更为明显,而健康组人员对治疗与预防康复知识的渴求率较高,态度较为积极。结论照料人员对精神卫生知识需求态度较为积极、正面,健康组人员对精神卫生知识的需求态度较为中立,因此,要针对不同人群进行相关的精神卫生知识普及,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心理需求和知识需要,从而顺利推动精神卫生事业发展。

    作者:梁丽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神经阻滞在带状疱疹早期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分析研究带状疱疹早期治疗采取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0年3月-2014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患有带状疱疹的病人13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对病人采取口服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之上加入神经阻滞治疗,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4%,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阻滞对治疗早期的带状疱疹,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使病人痛苦明显减轻,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谢晓庆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血管供血不足的效果体会

    目的:探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血管供血不足的效果。方法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慢性脑血管供血不足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给予研究组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曲克芦丁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0.0%(36/40)显著高于对照组67.5%(27/40)(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脑血管供血不足能够显著提高对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王世江;夏进;张兴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方法选取于12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冠心病组,选取1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对射血分数和心率变异性参数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的SDNN、SDANN、TP以及pNN50、RMSSD、HF均处于正常水平,而冠心病患者均呈下降趋势。但两组LF水平对比无统计学意义。根据冠心病患者射血分数分为正常组和下降组,正常组射血分数≥50%,而下降组射血分数﹤50%,其中下降组的SDNN、SDANN、RMSSD、pNN50、TP、HF的射血分数均明显低于正常组。两组LF对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根据患者的年龄分为三组,三组患者的SDNN、TP以及RMSSD、pNN50、LF、HF、TP水平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射血分数均会降低,进一步加重了自主神经的损害。

    作者:普国全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