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硫酸镁与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高症临床疗效分析

张海红

关键词:硫酸镁, 硝苯地平, 妊高症,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硫酸镁与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高症的临床效果,并为深入的研究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7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86例妊高症患者,使用随机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使用硫酸镁对其进行治疗,实验组使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对其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0%;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9.1%,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本研究的分析可知,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高症的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华法林在基层医院51例老年病人中的应用

    目的:了解华法林在基层医院的应用情况,增加华法林基层医院的应用。方法本文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门诊和住院病人51例,男27例、女24例,年龄60-91岁,平均71.4岁,>75岁11例,华法林疗程3个月-5年。给予华法林2.5mg/日(1片),每晚6时口服,开始3-4天查INR一次,7-8天INR未达标者,华法林增加到3.75mg/日(1片半)。结果华法林维持用量0.125-5mg/日。达到INR目标值的时间6-15天。49例(96.1%)INR达到目标值。4例(7.8%)病人在用华法林的过程中3-6个月时出现不明原因的INR数值的波动,波动范围1.4-4.3,有36%的病人在2个月后不能按时来医院复查INR。3例轻微出血,1例停药,死亡2例。华法林用于预防心房颤动脑梗塞比例为2.0%。结论在充分的沟通后,定期复查INR,华法林能在基层医院的老年病人中安全应用。

    作者:沈一同;吴国海;周利;单建芳;杨为亚;季文锋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衰护理中的观察与体会

    目的:本文就舒适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护理中的临床价值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7月至2014年11月期间接诊84例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加行舒适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焦虑、抑郁评分和生活质量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患者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舒适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慢性心衰护理中的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张延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稳心颗粒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对稳心颗粒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对48例室性早搏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探讨,并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24例,对比治疗效果。结果对两组患者治疗前24h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次数展开对比分析,P>0.05;治疗后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治疗室性早搏临床上稳心颗粒联合倍他乐克效果显著。

    作者:宋伟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治疗体会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的内科治疗方法,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自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服用阿司匹林和阿替普酶等溶栓药物,溶栓治疗后注射肝素钠,治疗过程中接受常规护理,出院后随访12个月。结果5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经内科治疗,48例患者治愈,2例患者内科治疗无效中转心脏搭桥手术。随访12个月,48例经内科治愈的患者,心肌梗塞复发的有3例。结论血管内科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具有显著疗效,接受治疗的时间越早,治疗效果和预后的生活质量越佳。

    作者:王祖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多个医院间不同检测系统心肌酶检验结果的比对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医院间血清心肌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磷酸肌酸激酶的可比性,从而为实现医院间检验结果的互认提供有效依据。方法根据EP9-A2的相关文件,通过应用自建检测系统的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磷酸肌酸激酶,将其结果与目标检测结果进行对比,调查自建检测系统与目标检测系统之间存在的偏差。结果在自建检测系统2中,乳酸脱氢酶的检测结果与目标检测系统之相关性系数r小于0.975,在对其他各个检测系统进行研究时,其r均大于0.975,显然自建检测系统与目标检测系统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在三组自建检测系统中,部分项目与目标检测系统不具有可比性,在确保医院间检验结果的可比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程世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高血压病伴胸痛与心肌缺血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伴胸痛与心肌缺血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对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进行诊断的高血压病伴胸痛与心肌缺血患者860例,对这8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冠状动脉造影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860例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经过观察研究,在860例高血压病伴胸痛与心肌缺血患者当中,经过诊断,心肌缺血患者有731例,存在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有580例,阳性率达到了67.44%。结论高血压病伴胸痛与心肌缺血患者患病的原因主要是冠状动脉狭窄,但冠脉造影正常还有其他原因,因此在临床上,重视冠脉造影正常者,要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和病理生理改变,采取治疗心肌缺血及防治心室重构方法,改善心功能,对早期预防急性冠脉事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廖瑶琼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脑血流图在脑血管硬化中的应用及诊断分析

    目的:对脑血流图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脑血管硬化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8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同时将40例体检健康无脑血流图异常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者脑血流图变化。结果对照组患者陡直波多于观察组,转折波小于观察组;观察组圆顶以及平顶波在所占比例是对照组患者的5倍以上;对照组患者重搏波以存在和明显为主,而观察组患者中以隐见以及消失为主;观察组患者上升时间长于对照组,波幅低于对照组,峰谷深度较低,但其血管阻力则明显比对照组高,血流流入及流出容积速度则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流图在诊断和治疗脑血管硬化的过程中有着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郑云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杞菊地黄丸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杞菊地黄丸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58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压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杞菊地黄丸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舒张压、收缩压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2.1%,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明显高于观察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临床实践可知,杞菊地黄丸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临床效果非常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是一种值得临床应用的治疗方法。

    作者:蒋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卡维地洛治疗小儿原发性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本文就经卡维地洛治疗小儿原发性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治疗中的临床价值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小儿原发性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患儿70例,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35例,对照组采用洋地黄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卡维地洛治疗,对两组患儿的心内膜弹力纤维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评分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儿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卡维地洛应用于小儿原发性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治疗中的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了患儿的病情和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

    作者:陈凤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研究针灸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应用于脑卒中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抽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48例进行研究。按照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中医针灸疗法。统计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68例,总有效率91.89%,对照组总有效57例,总有效率77.03%,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P<0.05)。结论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临床疗效显著,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范有强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强化护理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的影响观察

    目的:观察强化护理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9月于我院治疗的冠心病并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患者共9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研究组48例,对照组实施临床常规护理干预治疗,研究组加用强化护理治疗,对比两组心功能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6min步行实验)均高于护理前(P<0.05),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对临床中冠心病并发慢性心力衰竭应用强化护理治疗,心功能恢复好,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黄新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不同分辨率影像诊断显示器对孤立性肺结节识读影响的ROC评价

    目的:探究不同分辨率影像诊断显示器对孤立性肺结节识读影响的ROC评价。方法选取非钙化孤立性肺结节(DR胸片上直径<30mm=100例,多发肺结节(直径<30mm,两肺数目≤3,且分布在24例与15例疑似病例中。2位工作经验≥10年医生、3位工作经验≤4年的医生,在型号为Barco MGD521 MKII、2560×2048,75Hz的两种不同显示器,21英寸医用单色RCT与EIZO21英寸医用单色LCD上,4次独立阅片,分别使用或不使用放大处理功能,对胸片上的肺结节、结节个数进行观察,客观记录其准确位置,而评价标准有五个等级。阅片间隔30d,每位医师每次均可按照需要借助窗宽、窗位调位等功能,不限定阅片用时。数据处理,采用SPSS18.0软件,主要是分析受试者ROC曲线法,通过计算,显示系统诊断精确度。结果采用放大处理功能,医师诊断准确率均有所提高,特别是工作经验≤4年的医师,准确率提升更显著,2种显示器上Az值增幅,均高于工作经验≥10年的2位医师(P<0.05;工作经验≥10年的医师用2k显示器阅片时,采用放大后处理功能前后,Az值无显著变化(Az=0.765~0.769,均值P=0.314>0.05)。在不同条件下阅片,其诊断准确率均显著低于前者(P<0.05);2位高年资医生,用1k显示器,在采用放大后功能时,得到的Az值比如2k显示器下,不采用放大功能时Az值,两种观察值差异小,但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在1k显示器下,采用放大功能,Az均值(Az=0.67)大于2k显示器下不采用放大功能时的Az均值(Az=0.651),两值差异小,但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对临床医师来说,在1k显示器下,采用放大功能(Az=0.702),对比在2k显示器下,采用放大功能(Az=0.703)相比,诊断效果无差别(P>0.05)。结论采用放大功能能提高影像分辨率,改善诊断疗效。与高年资医师相比,影像分辨率准确度的提升,在改善低年资医师的诊断效果方面更为显著,可降低诊断医师个体水平差异发生的不良影响;从成本角度看,科室低年资医师了采用1k显示器对患者进行初步诊断,采用放大后处理功能,而高年资医师采用2k显示器,确保诊断结果可靠性。在处理急诊报告时,前者仍采用1k显示器。

    作者:熊增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心脏彩超诊断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心脏彩超诊断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的效果,并为深入的研究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55例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我院于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就诊的55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心脏彩超各项指标的变化,并对其进行对比。结果本研究利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两组患者进行检查发现,实验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数值,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者的E/A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研究发现,心脏彩超对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的诊断更具准确性,且操作简单便捷,更为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于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心脏彩超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作用分析

    目的:探究心脏彩超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作用,为今后的冠心病诊断提供可参考性建议。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月所收治的5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另选取54例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作为参照组,对108例人员均实施心脏彩超诊断,将ST-T改变阳性率与E/A<1检出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ST-T改变阳性率为77.78%,参照组ST-T改变阳性率为9.26%,实验组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E/A<1检率为83.33%,参照组人员的E/A<1检出率为16.67%,实验组患者的E/A<1检率要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冠心病的诊断中应用心脏彩超,可以有效提高冠心病的检出率,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值得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作者:许颖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护理干预对精神病并高血压患者的初步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精神病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0例精神病高血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主要包括疾病知识宣教、饮食指导、心理干预、运动指导、服药护理,观察患者护理前后对疾病知识的认知,以及干预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结果护理干预后,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知程度明显提高,并且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所提升,护理前后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精神病高血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加快患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柏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天津地区冠心病心衰的再入院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天津地区冠心病心衰的再入院的相关因素。方法将2012年5月-201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160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纳入研究,调查患者治疗后1年内再次入院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年龄、性别、心功能、合并症等因素对再入院情况的影响。结果(1)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后壁厚度、合并高血压和高脂血症、伴发焦虑和抑郁情绪的患者,治疗后1年内再入院的发生率有差异(P<0.05);(2)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室后壁厚度增加、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伴发焦虑和抑郁情绪是治疗后1年内再入院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心功能、合并症等因素与冠心病心衰患者再入院的发生有关。

    作者:龙丹;王林;赵园园;花荣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不同根管填充程度对牙体牙髓患者治疗影响分析

    目的:找到不同根管填充程度对牙体牙髓患者临床的治疗结果,提高患者的疗效以及生活质量,并为疾病的治疗提供全面的保障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2014年12月治疗的150例牙体牙髓患者,分为三组:超充组、适充组以及欠充组,对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适充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超充组为64%,欠充组为62%,存在明显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且超充组、欠充组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差异不大,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适充组患者在根管治疗过程中或是治疗后均存在疼痛发生率为8%,超充组为34%,欠充组为40%,适充组的疼痛发生率较低,与另外两组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牙体牙髓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需严格把握填充量,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降低疼痛感。

    作者:杨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老年患者对新型肺结核化疗方案的疗效及反应

    目的:分析研究老年肺结核采取新型结核化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对肝脏损害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的患有肺结核的老年病人10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对照组对病人采取传统结核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干预组对病人采取新型结核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对其临床治疗效果和肝毒性给予进一步的分析研究。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病人3个月强化治疗完毕的时候,3项指标差异不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治疗9个月以后,干预组和对照组痰涂片转阴率差异不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跟踪随访6个月,痰菌培养结果显示干预组和对照组差异不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跟踪随访两年,痰培养结果显示干预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肝功能损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肺结核采用新型结核化疗方案治疗,不但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并对肝脏损害非常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戴荣彩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右美托咪定静脉麻醉对高血压病人恢复期的影响观察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静脉麻醉对高血压病人恢复时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78例患有高血压患者,按照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为39例,在进行麻醉时,予以观察组患者右美托咪定,予以对照组患者丙泊酚,对两组患者的躁动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经对比,其观察组患者的躁动例数为10例,躁动率为25.65%,对照组患者的躁动例数为21例,躁动率为53.85%,两组患者通过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以缩短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恢复时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马向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COPD并呼吸衰竭采用无创正压通气的护理干预体会。方法本次共选取100例COPD并呼吸衰竭的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在全程加强整体、全面的护理干预,回顾临床成效。结果本组选取病例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8%。与治疗前PaO2、PaCO2、SpO2、pH值比较,治疗后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可显著提高护理水平,消除临床症状,为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作者:杨树芬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