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喜
目的:探讨深圳市宝安区劳务工人群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控制率影响因素。方法选自2013年6月~2014年1月对深圳市宝安区下辖沙井街道的劳务工人中12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对120例患者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高血压控制率影响因素。结果影响高血压控制率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不规律性服药、不了解相关健康知识、暴饮暴食、饮酒、吸烟、熬夜、高盐膳食以及高脂膳食等。针对于影响高血压控制率的因素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进一步降低了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结论通过对劳务工人群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控制率影响因素的分析,并且采取相应的干预对策,能够进一步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
作者:朱卫华;邱绪科;余兰英;荆岩;叶定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为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联合应用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CCB(钙离子拮抗剂)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08例,按双盲法分组,54例治疗组患者联合应用依那普利、氨氯地平片治疗,54例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依那普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尿白蛋白排泄率、肌酐分别为(12.82±0.30)μg/min、(268±8)mol/L,优于对照组的(16.35±0.40)μg/min、(285±15)mol/L,(P<0.05),此外,治疗组高血压治疗有效率为92.5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ACEI联合CCB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疗效满意,值得进一步应用。
作者:陈树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干重组人脑钠肽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42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干重组人脑钠肽(rhBNP)治疗,综合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前后左室收缩功能(LVEF)、血浆脑利钠肽(NT-proBNP)、6min步行距离(6MWT)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1%(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和6MW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NT-proBNP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干重组人脑钠肽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控制心力衰竭,改善心功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谢佰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长期对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对舒张压、收缩压、脉压以及心脑血管等事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以已经确诊的20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个季度进行一次随访,进行为期2年的持续观察。在每次随访的过程中对患者的坐位血压、同步胰岛素C肽、血脂、血糖、肝功能和肾功能进行测量,并同时进行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的检查,当发现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时作为观察终点。使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方法对引发心脑血管事件的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与患者的年龄、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等因素有关(P值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脉压是心血管事件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子。
作者:张天慧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析美托洛尔联合卡托普利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4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首先均给予相应的常规治疗方法,具体包括确保充足的休息、合理氧疗、改善通气、控制感染、使用利尿剂和强心剂、纠正水和电解质平衡、并给予心肌能量药物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美托洛尔和卡托普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由于服用美托洛尔和卡托普利这两种药物,6例患者出现咳嗽症状,4例出现心动过缓,还有1例早期心衰加重,但是没有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在治疗有效率方面,观察组8例显效,9例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5.00%;对照组5例显效,8例有效,7例无效,总有效率为65.00%,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卡托普利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具有较大的安全保障,两药的联合发挥协同作用强化了治疗效果,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同时复发率也明显降低,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段银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在冠心病患者当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探讨与分析其对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纳入6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于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依照单双号的方式随机给予其中30例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甲组),给予另30例患者常规护理(乙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相应护理,甲组负性情绪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28/30),乙组负性情绪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3.3%(22/30),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AS和SDS评分上,甲组显著优于乙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通常会出现负性情绪,对其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够使其不良情绪得到有效缓解,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马菊开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心脏彩色超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伴左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2年2月到2014年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性心脏病伴左心力衰竭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检查的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心脏彩超相关指标以及NYHA心功能分级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而E/Ea比值明显增大,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心脏彩超主要指标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心脏彩超能够准确的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伴左心力衰竭患者,并能对其进行心功能评估,分析其严重程度,是一种常规实用的高血压性心脏病临床诊断方法。
作者:文佳;潘丽;张敏;王奕;秦朗;郭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分析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比较不同药物的例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情况,分析其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酌情使用抗高血压药物并统计。结果抗高血压药物使用率占前三的分别是:利尿药(31.5%)、钙拮抗药(25.5%)、β受体阻断药(22.5%)。200例患者,有73例单独用药,127联合使用抗血压药物,联合用药比达到63.5%,其中二联用药80例(63.0%)、三联用药30例(15.0%)、多联用药17例(8.5%)。不合理用药3例(1.5%)。结论五大类常用降压药中,利尿剂、钙拮抗药和β受体阻断药使用频率较高,临床治疗效果良好。我院抗高血压药物基本使用合理,根据用药原则,有针对性设计用药方案,并不断改善用药方案,真正做到有效合理用药。
作者:郑桂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研究血浆脑钠肽水平与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的相关性。方法回顾2011年7月到2013年11月来我院诊治的44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是否合并心房颤动分为房颤组155例,非房颤组285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BNP水平,比较房颤组和非房颤组血浆BNP水平。结果回顾分析房颤组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非房颤组血浆BNP水平。结论血浆BNP水平有望成为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房颤的重要血浆生物学标志物,因它是预测冠心病患者合并房颤的独立危险因子。
作者:李晶;任久林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血常规六项参数(PLT、PCT、MPV、PDW、WBC以及Hb)的动态观察进行探讨与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0年6月到2013年6月收治的28例初诊急性白血病(AL)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通过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测定,依照缓解的情况分成甲组和乙组,其中22例甲组为完全缓解(CR),6例乙组为未完全缓解(NR),并选取60例健康体验人员作为对照组。第一个疗程化疗之后均出现了骨髓抑制情况,并对患者在初诊当中、第一个疗程化疗之后出现重骨髓抑制时以及首次骨髓缓解时的血常规六项参数数值分别测定,同时对血小板在第一次化疗之后的高和低值进行观察。结果在PLT、PCT、MPV以及Hb数值上,22例CR初诊患者(甲1组)和CR出现重骨髓抑制患者(甲2组)要比健康对照组低(P<0.05);在PLT、PCT以及Hb数值上,6例NR初诊患者(乙1组)要比健康对照组低(P<0.05),而和甲1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在PLT、PCT、WBC和Hb数值上,NR出现重骨髓抑制患者(乙2组)要比健康对照组低(P<0.05),而和甲2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CR率上,28例AL患者第一次化疗之后的PLT≥100×109/L要显著比PLT<100×109/L高(P<0.05),而PLT H/L≥10的患者要显著比PLT H/L<10的患者高(P<0.05)。结论测定血常规六项参数能够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进行早期预测,对临床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段全寿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农村育龄妇女对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知识、态度、行为进行调查分析,为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5月~2013年12月本县计划生育服务站登记的1126名农村农村育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出生缺陷一级预防以及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知识、态度、行为进行调查。结果1121名农村育龄女性平均年龄(24.3±2.3)岁,有392名妇女知道出生缺陷受遗传以及环境因素共同影响,432名妇女知道应从妊娠前开始预防出生缺陷;1023名愿意接收免费孕前检查,1049名妇女希望能得到关于免费孕前健康检查的信息,一些妇女觉得风险评估和保密检查结果十分重要,17.0%妇女对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已有相关了解。关于孕前健康检查项目,很多妇女知道健康检查、实验室检查,对遗传病筛查、优生筛查、健康教育以及风险评估等均了解较少。结论农村孕龄妇女对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知晓率较低,应加强出生缺陷和孕前保健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计划生育服务水平。
作者:玉窝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配伍基础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90例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周期后BNP、PaO2、PaCO2、FEV1/FVC、MMEF(预期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在每搏输出量、每分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左心射血分数指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曲美他嗪是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的一种有效安全的药物,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黄琪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在儿童牙病的临床治疗上应用变异干髓术治疗,观察此种医疗手段对儿童牙病的疗效,搜集儿童牙病的临床治疗效果,为日后的医疗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3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儿采用变异干髓术进行治疗,同时采用人性化护理来辅助治疗,减少患儿的病痛。结果经过变异干髓术的治疗,大部分患儿的牙病得到了较好的治疗。结论采用变异干髓术治疗儿童牙病,具有省时、省力、高效、人性化的特点[1]。
作者:沈永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对血液透析治疗中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进行观察,探析减少血液透析心血管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方法选着70例患者,将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配,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按照一般情况护理进行血液透析,观察组则采用适当的护理程序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整体的护理。结果观察组作为实施整体护理的小组,在血液透析中心血管并发症(高血压、低血压、心律衰竭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完善的护理措施,科学的透析方案,严密的病情观察能够保证病患血液透析治疗的安全和效果,使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境地,也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刘传芬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研究局麻下定向置软管救治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到2014年3月接收的高血压患者219例做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治疗A组的患者110例采用局麻下定向置软管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吸引+尿激酶溶解清除术,治疗B组患者109例采用全麻下开颅血肿清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血肿量、血肿部位以及实际的病情。结果两组患者中,治疗A组的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提高,尿激酶溶解无效死亡1例,上肢活动功能不全2例,无瘫痪病例,CT复查无新血肿形成。治疗效果为97%;治疗B组患者其中有5例死亡,有8例出现了新血肿的现象,有6例需要二次手术,偏瘫16例,治疗效果为63%。结论局麻下定向置软管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吸引+尿激酶溶解清除术可广泛的应用,同时具有安全性,手术比较简单,费用低,患者容易配合,非常适合基层医院,值得临床医学推广。
作者:文松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及护理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抽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本院接诊的60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予以人性化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70.0%,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96.7%高于对照组73.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力衰竭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满意度,其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刘金侠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机体各个器官均可受累。肺结核主要是由人型结核杆菌侵入肺脏后引起的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已成为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本文从肺结核病的流行病学以及病因进行分析,进一步总结出导致肺结核的主要因素,可供相关人士参考。
作者:喻华松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用综合疗法进行治疗,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从2012年5月到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COPD患者中抽取1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给予其中60例患者常规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对照组),另60例患者采用综合疗法+健康教育(分析组),对两组患者的咳嗽程度、肺部啰音以及肺功能测定等各项指标进行观察。结果经过相应治疗,在咳嗽程度、肺部啰音以及肺功能测定等各项指标上,分析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均达到了98.3%(5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3%(53/6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分析组的FEV%、PO2、FEV1%和FEV1显著增加,而PCO2显著减少(P<0.05)。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治疗后各项指标上,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COPD患者来说,运用物理因子+呼吸保健操等综合疗法可以起到显著的治疗效果,安全无毒副作用,能够提高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
作者:卢绍蓉;李永琪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再狭窄(restenosis,RS)是动脉壁对机械损伤的愈合反应。 RS与内皮细胞损伤、血栓形成、炎症反应、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等机制有关,其中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是RS形成的主要原因。
作者:吴月环;赵瑞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与心血管药物配合治疗的安全性与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8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分为2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心血管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采用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其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5.35%,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AUC及Cmax都有明显上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患者中仅有1例患者出现肌肉疼痛现象,停药后症状消失。结论他汀类药物与心血管药物搭配治疗时,要明确观察患者药代动力学变化,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钱冬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