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淀粉样蛋白A对急诊脓毒症患者诊断的意义

谢春明;刘宏锋

关键词:脓毒症, 血清淀粉样蛋白A, 降钙素原, 诊断
摘要:目的 检测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并与降钙素原(PCT)比较,探讨其对急诊脓毒症患者早期诊断的价值,以指导临床诊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急诊收治的68例符合纳入标准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终诊断分为脓毒症组和非感染性SIRS组,比较两组间血清SAA和PCT含量,绘制诊断脓毒症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结果 脓毒症组患者血清SAA、PCT浓度显著高于非感染性SI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A、PCT诊断脓毒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3±0.057、0.938±0.026,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SAA、PCT各自截断点的诊断准确率为70.6%和85.3%.结论 SAA、PCT两项指标对早期诊断脓毒症均有一定的价值,PCT的诊断效能强于SAA.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在广东基层医院应用体会

    目的 总结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在广东基层医院应用的经验和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间腹股沟疝患者共385例,根据已完成手术分分腹腔镜组(n=178)和开放组(n=207),腹腔镜组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开放组行Lichtenstein修补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正常活动平均恢复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腹腔镜组平均住院费用高,但恢复正常活动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术后疼痛少以及术后阴囊水肿发生少;腔镜组有5例患者中转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腔镜组略长于开放组.结论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患者较开放组恢复快、痛苦少,但需要全麻且费用较高,基层医院可选择性实施.

    作者:包汉康;李英儒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在足踝软组织缺损创面的应用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在足踝开放性软组织缺损创面中的应用优势及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住院的62例足踝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在伤口护理上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A组)患者37例,采用传统伤口换药联合被动执行医嘱模式护理干预(B组)患者25例.观察比较两组创面的换药次数、住院时间(T1)、第一次清创至植皮的时间(T2)、术前VAS评分、术后3天平均VAS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共62例患者经治疗后均未发生严重感染,56例行二期网状植皮或邮票植皮,6例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植,植皮区或皮瓣均成活.A组在换药次数、住院时间、疼痛缓解上明显优于B组.结论 VSD治疗有利于保持足踝软组织缺损创面清洁,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为二期植皮或皮瓣移植提供良好前提条件,针对VSD治疗开展的临床护理路径有利于规范化VSD护理流程,加强护患双方有效沟通.二者联合应用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缩短住院天数.

    作者:曾丹阳;潘月枝;陆丽君;施权峰;卢小健;张建春;吕厚忠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肝胆外科术后脱管风险评估在非计划性拔管预防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对于肝胆外科术后的患者,导管护理风险评估在非计划性拔管风险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标准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就诊于我院肝胆外科并行过手术的85名患者,分为试验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术后均留置导管.对照组患者(n=42)采用采用常规导管护理,试验组患者(n=43)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留置导管护理风险评估后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导管非计划性拔管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总的非计划性拔管率低于对照组,其中试验组的胃管、腹腔单腔管、腹腔双套管、中心静脉置管和导尿管的非计划性拔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的患者在出院时对管道护理相关知识掌握的人数相对比对照组多(P<0.05).结论 建立完善管道护理风险评估标准可预防、及时发现和处理意外事故,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

    作者:王晓琴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胸部手术引流的改良

    目的 探讨对胸部手术传统粗管连接水封瓶引流方式的改进.方法 通过对我院28例(31人次)胸部手术引流改良采用细软管负压球袋装置代替粗管水封瓶引流术后的观察,总结改进引流后患者疼痛程度、下床活动时间、放置引流管的时间、有无引流管的堵塞和拔出引流管后胸腔穿刺次数.结果 术后疼痛程度,轻度15例,中度11例,重度2例;15人次未使用任何止痛药,12人次口服1~2次止痛药,4人次分别有3次以上使用止痛药.放置引流管后,开始下床活动的时间0.5~12小时,引流管留置的时间为6小时~21天,24小时引流量为2~2800 mL,无引流管堵塞现象.引流管拔除后没有需要胸腔穿刺病例.无一例胸腔内和手术引流切口感染,没有医源性气胸.结论 胸部手术后采用细软管负压球袋装置引流,创伤小,也不易堵塞,可较长时间放置,临床效果良好.

    作者:吴再义;冯宇鹏;李爱连;陈俊凯;鲍文;莫益俊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多点阻滞复合喉罩在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手术中的麻醉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多点阻滞复合喉罩全麻在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老年患者70例,年龄65~89岁,ASAⅡ~Ⅲ级,根据已接受的麻醉分为S组(髂筋膜间隙阻滞组)与Y组(腰硬联合阻滞组),每组各35例.记录各组患者在麻醉前、髂筋膜/腰硬联合麻醉操作时、注药后10 min、20 min及置入喉罩时血压、心率,两组患者术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术中液体入量,术后48小时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S组在髂筋膜穿刺操作时血压、心率明显低于腰硬联合操作时(P<0.05);注药后10 min、20 min及喉罩置入后血压S组高于Y组,心率低于Y组(P<0.05),S组术中液体入量少于Y组(P<0.05);Y组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高于S组(P<0.05),Y组不良反应发生高于S组(P<0.05);术后48小时镇痛VAS评分比较,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多点阻滞复合喉罩全麻在老年患者股骨粗隆手术麻醉中效果确切,患者生命征更平稳,镇痛效果满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孙承毅;彭林;王华;卢波;林瑶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TNF-α抑制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凝血功能及钙离子的影响

    目的 分析TNF-α抑制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凝血功能及钙离子的影响,为TNF-α抑制剂治疗SAP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制做SAP大鼠模型;对照组:假注射组,20只,制备成SAP模型,尾部注射生理盐水;治疗组:SAP模型大鼠60只,治疗组1、治疗组2、治疗组3三个亚组各20只,模型制作成功后,分别按照0.15 mg/kg、0.30 mg/kg、0.45 mg/kg剂量水平,经阴茎背静脉注射TNF-α抑制剂;24h后,麻醉,采血针抽取各组大鼠颈总动脉血3 mL,行凝血系列检测及观察血钙水平.结果 试验期间,大鼠均存活,治疗组大鼠状态稍好,部分仍有自主活动、进食;治疗组1、治疗组2、治疗组3的APPT、FIB水平低于假注射组,治疗组血清离子钙水平高于假注射组;治疗组内3组间PT、APPT、FIB、血清离子钙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内3组间血清总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P可致大鼠凝血功能减退,血钙水平降低,TNF-α抑制剂有助于改善SAP模型大鼠凝血功能及血清离子钙水平,作用机制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且呈较明显的剂量依赖,在0.45 mg/kg剂量水平,改善效果更显著.

    作者:黄冬凌;林建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显微修复与普通修复在严重甲床损伤治疗中的比较

    目的 比较显微修复及普通修复方法治疗严重甲床损伤的疗效.方法 我院2010年6月至2014年3月收治严重甲床损伤120例148指,分别采用显微修复(60例82指)和普通修复(60例66指)治疗,术后对甲再生、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2~12月,显微修复组52例66指Ⅰ期愈合,8例16指出现并发症,其中1例1指甲床严重坏死;普通修复组32例33指Ⅰ期愈合,28例33指出现并发症,其中8例10指甲床严重坏死.甲再生显微修复组优66指,良11指,可4指,差1指,优良率94%;普通修复组优24指,良14指,可18指,差10指,优良率57.6%.结论 治疗严重甲床组织损伤,显微修复具有较高的甲再生优良率和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优于普通修复.

    作者:龙文浩;封帆;王伟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组蛋白预处理对胆道梗阻大鼠肝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组蛋白预处理对胆道梗阻大鼠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104只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组(A组)、假手术组(B组)、胆管结扎组(C组)和His预处理组(D组,胆管结扎前24h腹腔注射组蛋白(200 μg/kg).设A组为0时相,B、C、D组分为术后12、24、48、72h4个时相,每个时相8只.留取血样和肝组织标本,检测血清ALT、DB、TB水平,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ELISA检测血清IL-6和TNF-α水平,RT-PCR方法检测Kupffer细胞TLR4 mRNA表达水平.结果 C组各时相肝组织病理评分高于A和B组(P<0.01)和D组(P<0.05)的相应时相.C组血清IL-6和TNF-α水平术后逐渐升高,高于B组相应时相(P<0.01);D组各时相血清IL-6和TNF-α水平低于C组,(P<0.05).C组Kupffer细胞Toll-样受体4 mRNA(TLR4 mRNA)表达术后逐渐升高,高于A和B组相应时相(P<0.01);D组各时相Kupffer细胞TLR4 mRNA表达低于C组(P<0.05).结论 对胆道梗阻大鼠给予组蛋白预处理,可以减轻肝功能损害;通过激活Kupffer细胞TLR4减少炎症介质IL-6、TNF-α产生,抑制局部及全身的炎症反应.

    作者:高海斌;邓雪松;倪勇;黄文龙;何劲松;庄树彤;贺懿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腹腔镜结肠、直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对比(320例分析)

    目的 比较腹腔镜结肠、直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7月至2014年12月期间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156例患者及同期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1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目、切口长度、手术所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及3年生存率.结果 腔镜组与开腹组的淋巴结活检数目分别为分别为12.89±3.44枚和14.33±3.38枚,两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腔镜组与开腹组的切口长度分别为5.10±1.60cm和15.2±2.51 cm,手术时间分别为196.75±21.54 min和153.82±14.85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85.63±35.73 mL和182.02±65.73 mL,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4.0土1.41天和6.8±1.82天,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2.63±1.33天和4.70±1.39天,住院时间分别为10.76±2.10天和16.42±1.95天,住院总费用分别为3.69±0.30万元和3.03±0.37万元,两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腔镜组和开腹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5.8%和12.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结肠、直肠癌根治术安全、有效,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存在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的优点,远期疗效与开腹手术相当.

    作者:袁阳春;罗育青;林贵海;郑肇明;谢阗;林嘉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2015年NCCN胰腺癌指南诊疗更新解读

    1 概述胰腺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诊断与治疗仍然是医疗工作者的一大挑战.据统计,2014年美国预计有46420人患有胰腺癌(2013年约45220人),约39590人死于胰腺癌(2013年约38460人)[1].目前,胰腺癌仍然是美国人群中第四位肿瘤相关的死亡原因.近美国NCCN(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发布了2015年的新胰腺癌诊疗指南(Version 2),本文将对该指南更新逐一解读.

    作者:周振宇;王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RKIP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RKIP(Raf kinase inhibitory protein)作为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家族中的一员,初时是在牛的大脑中被发现,后来被证实能够抑制MAPK通路的激活,同时RKIP又参与了NF-κB和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通路的调控.RKIP与肿瘤的转移能力和治疗敏感性密切相关,RKIP缺失会导致肿瘤转移能力与耐药性增强,但具体机制仍不清楚.通过结合临床资料,RKIP可能是一种评估肿瘤预后的新的生物学标志物.随着RKIP与肿瘤的研究不断深入,它将有可能成为肿瘤的治疗新的靶点,本文就RKIP在肿瘤中的研究状况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杨克戈;黄开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医护一体化营养管理在骨科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

    目的 探讨医护一体化营养管理在骨科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方法 运用医护一体化模式对78例糖尿病合并骨折患者进行系统评估,制定个性化营养管理策略,包括健康教育、控制血糖、运动处方、纠正和预防营养不足以及预防并发症等.结果 78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76例切口愈合良好,2例切口延期5~9天愈合,无营养治疗并发症发生.结论 骨科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通过医护一体化的营养管理,可更好地控制血糖,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抵抗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恢复.

    作者:冯惠平;苏雁甜;蒋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手术体会

    目的 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手术技巧,以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质量.方法 从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疼痛、术后功能恢复及有无并发症方面,对64例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的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的骨折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手术平均时间75分钟,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60 mL,术后平均下床时间6天,经过6个月~4年随访,按髋关节Harris评分系统(疼痛44分,功能47分,畸形4分,关节活动5分)评定,优良率为84.5%,术后未见有感染、松动、下沉的现象.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有效的方法,熟练的掌握其手术技巧,可以早期恢复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屠永刚;任绍东;陈坚;马邦兴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隐匿性甲状腺癌并颈部多发淋巴结转移1例报告

    1 病例介绍患者,46岁女性,因“发现右侧颈部肿物1周”于2014-12-11人我院肿瘤科.既往健康,否认特殊病史.患者无意中发现右侧颈部肿物2个,大约3 cm×3 cm,无红肿疼痛,无发热畏寒,无鼻塞涕血等不适,2014-12-8于外院行右侧颈部肿物穿刺活检,病理示:穿刺涂片见淋巴细胞、组织细胞,部分细胞成团,疑为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查体:右颈侧区及右侧锁骨上窝分别可触及一3 cm×3 cm、2 cm×2 cm肿物,边界不清,质硬,固定,与皮肤无粘连,无压痛.左侧颈部及其他部分为触及明显淋巴结肿大.人院诊断:颈部肿物性质待查:甲状腺癌转移.

    作者:李蜜;李大志;林建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加长版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 研究重建钉和加长型PFNA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治疗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到我院就诊并住院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骨干骨折的患者共6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为重建钉组和加长组,分别采用重建钉和加长型PFNA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伤口长度、并发症、Harris评分、Lyshonlm评分.结果 加长组的术中出血量、伤口长度均高于重建钉组(P<0.05),加长组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愈合时间和股骨干骨折的愈合时间也短于重建钉组(P<0.05),但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中只有一例发生切口感染,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加长组的Harris评分在术后各时间点均高于重建钉组,而Lyshonlm评分从术后第二个月开始之后的各时间点均低于重建钉组(P<0.05),但术后两周两组的Lyshonl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加长型PFNA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治疗的临床疗效较好,患者恢复更快.

    作者:汤永南;焦锋;罗东斌;张文佳;陈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利塞膦酸钠不同给药方式治疗男性骨质疏松症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利塞膦酸钠不同给药方式在男性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疗效和耐受性.方法 共纳入72例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其中38例为口服利塞膦酸钠每日5 mg;34例为每周35 mg口服,随访1年.分别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1 ~L4椎体骨密度值和骨转化指标,并观察两组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及服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口服利塞膦酸钠治疗后,患者L1 ~L4椎体和股骨颈的骨密度值较治疗前上升显著,每日口服组和每周口服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的骨转化指标和骨折发生率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观察口服利塞膦酸钠治疗后1年,每周口服35 mg与每日口服5 mg比较,均能有效地提高骨质量.

    作者:严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CD8+CD28-T细胞在脑疝患者的动态变化与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脑疝患者外周血CD8+CD28-T细胞的动态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36例脑疝组(A组)患者外周血,以41例未出现脑疝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B组)及32例健康人(C组)作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8+CD28-T细胞及其胞内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及白介素10(IL-10)百分含量.分别在伤后3h、6h及12 h观察A及B组患者外周血CD8+CD28-T细胞、TGF-β1及IL-10变化.结果 三组CD8+CD28-T细胞、TGF-β1及IL-10总体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但B组与C组无统计学差异,而A组上述三者均显著低于另外B及C组(P<0.05).B组患者在伤后3h、6h及12 h的CD8+CD28-T细胞、TGF-β1及IL-1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3h、6h及12 h的CD8+CD28-T细胞、TGF-β1及IL-10均呈进行性下降,表现为任意两个时间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 CD8+CD28-T细胞显著下降是脑疝患者的一个重要细胞免疫学特征,其伤后12h内进行性下降与病情进展密切相关.

    作者:邱兵;邢窕思;张弩;罗赛华;梁仔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非金属胆道支架内引流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35例临床分析

    目的 评价非金属胆道支架内引流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非金属胆道支架内引流治疗的35例AOS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胆管梗阻原因为单纯肝外胆管结石30例,恶性肿瘤导致梗阻4例,胆道术后良性狭窄1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通过十二指肠镜行非金属胆道支架内引流进行胆道减压.结果 35例均成功放置胆道支架,术后无急性胰腺炎、胆道穿孔、十二指肠穿孔、出血等重大并发症发生,行非金属胆道支架置人引流后5天,血白细胞总数、血清总红素、直接胆红素、酶学指标均显著下降.结论 非金属胆道支架内引流作为一种AOSC治疗手段,具有创伤轻、住院时间缩短、患者痛苦减少、符合现代医学治疗微创发展方向的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胆道引流方法.

    作者:何威;王卫东;吴志强;刘清波;孔丽绮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床旁超声引导右锁骨下静脉置管在急诊科的应用

    目的 观察急诊休克病人在床旁超声引导下行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应用.方法 72例急诊休克患者中,采用床旁彩超引导下的右锁骨下静脉穿刺38例(观察组)和传统体表定位组34例(对比组).比较两分组的穿刺成功率、穿刺次数、穿刺时间及穿刺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的首次成功率92.1%,优于对比组61.7%(P<0.05);观察组穿刺次数、穿刺时间均少于对比组(P<0.01);两分组穿刺相关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休克病人在床旁彩超引导下行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提高明显,缩短穿刺时间,减少穿刺次数.

    作者:饶广浩;徐招柱;谢锋;王东晓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35岁以下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和改良根治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 分析并比较35岁以下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的疗效、预后和生存情况.方法 选择本院经手术治疗的早期乳腺癌患者11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接受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保乳术组61例和改良根治术组49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外观疗效、长期疗效和生存质量情况.结果 保乳术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较改良根治术组显著性减少(P<0.001),且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也较改良根治术组明显改善(P<0.05);保乳术组患者术后外观优良率较改良根治术组有显著性提高(P<0.05);两组患者3年无复发生存率和生存期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保乳术组患者3年后SF-36生存质量各项评分显著性高于改良根治术组(P<0.05).结论 对于35岁以下早期乳腺癌患者而言,保乳手术具有美容佳、创伤小、并发症少和生存质量好等优点,且能保持与传统方式相似的生存率,为临床治疗方法选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但尚待多中心、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证实.

    作者:徐泰;赖烨钤;黄杰文;范苑林;李璐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