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利民;张燕青;余永强;黄东永;崔凤金;黄仕光;肖景舟
目的 探讨咪达唑仑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选择30例ASAI-Ⅱ级进行乳腺手术,行T3-4硬膜外穿刺麻醉,用0.375%罗哌卡因+0.66%利多卡因复合液维持手术中麻醉,于手术结束前30分钟硬膜外给予负荷剂量的咪达唑仑2-3 mg,之后进行连续恒速注药术后镇痛,用药为8 mg咪达唑仑+5 mg氟哌利多+0.75%布比卡因15 ml+生理盐水至100 ml,观察病人的镇痛效果、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镇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优≤4分,良=5-6分,差≥7分,其中优26例,占86.67%,良4例,占13.33%,差0例.30例病人在镇痛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无明显改变,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尿潴留1例,余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咪达唑仑用于硬膜外连续恒速注药进行术后镇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并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建华;李淑桂;卓兆麒;顾文彤;叶宏立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超细纤维内窥镜行乳管检查的配合方法和护理要点.方法 选择行乳管内窥镜检查病人101例,做好检查前后的配合、护理.结果 检查全部成功,检查后无发生医源性感染.结论 熟练的检查时配合及细心的护理,可减轻患者紧张情绪,保证检查的顺利完成.
作者:萧俏珍;马雪霞;徐烟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B超介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48例,其中单发脓肿39例(81.2%),2个以上多发脓肿9例(18.8%).脓肿部位,肝右叶32例(66.7%),肝左叶9例(18.7%),左右肝叶7例(14.6%).结果 病人在置管后平均3 d体温恢复正常及症状消失,引流量逐渐减少和消失,B超检查证实脓腔萎陷及无脓液.本组48例全愈,治愈率100%,其中4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年,所有病人均恢复正常工作.结论 B超介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是一种操作简便的肝脓肿引流方法,医疗费用低,成为肝脓肿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陈荣恒;甄作均;郭健童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法在直肠癌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07例直肠癌患者行全直肠系膜切除的临床资料.本组病例行Miles术式18例;Dixon术式89例,其中76例使用吻合器吻合.结果 全组术中出血100-150 ml,术中术后均无输血.术后发生吻合口瘘3例,占2.8%.性功能障碍1例,占0.93%.排尿功能障碍1例,占0.93%.术口感染12例,占11.21%.随访6-42个月,局部复发率4.67%(5/107).结论 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对提高直肠癌术后患者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确有裨益.
作者:刘学强;严志登;陈海生;李建明;万恒荣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科自2005年5月至2006年8月使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的35例原发性肝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术后疼痛症状缓解率为69.6%,术后3月生存率94.29%,6月生存率65.59%,1年生存率57.39%;术后生存期较其自然病程延长.结论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原发性肝癌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症状、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作者:张卫星;邓卫萍;黄耀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临床诊断(急诊时尚无影像学确诊依据者)PGDU的合理性及其对非手术治疗方式的影响.方法 对本院急诊人院时临床诊断PGDU,并采用行非手术治疗的117例患者,在根据临床指标认定穿孔闭合后经住院期间胃镜检查,以及中转手术探查,明确其穿孔病因诊断及其病理改变.结果 入选者经非手术治愈114例,其中,确诊穿孔病因为胃十二指肠溃疡(GDU)111例,占受检者97.3%;胃癌2例,占1.8%;十二指肠憩室1例,占0.9%.中转急诊手术3例,均为十二指肠溃疡(DU).结论 在急诊的特定情况下,临床诊断PGDU有其合理性,但其中非溃疡因素应引起重视,PGD非手术治疗后早期胃镜检查对确定病因诊断及后续治疗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钢;张冬辉;郑昌京;鲁刚;谭诗成;方向红;罗小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采取小横切口术式和应用腹腔镜行鞘状突高位结扎术的临床应用及经验.方法 总结分析38例小儿鞘状突未闭,其中20例行小横切口术式,18例行腹腔镜术式.比较两者的适应症,手术时间,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治疗效果.结果 20例行小横切口术式,手术时间平均45±10min,无一并发症发生;18例行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平均60±10min,2例发现双侧鞘状突未闭,行双侧鞘状突高位结扎;3例出现腹膜外血肿,其中1例中转横切口手术;5例术后鞘膜积气积液,局部处理后痊愈.结论 小横切口术式和腹腔镜手术均可作为治疗小儿鞘状突未闭的首选方式,,疗效肯定,小横切口术式禁忌症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且易于医生操作;腹腔镜术式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不留疤痕.对伴有双?病变的患者尤为适用.
作者:李奕南;林继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乳腺癌筛查的优化模式.方法 对1998年1月至2006年12月新会地区的47976名妇女进行乳腺保健教育实施的乳腺临床检查加乳腺B超检查的乳腺癌筛查模式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47976名妇女中筛查出乳腺异常情况者12694人,其中1126人接受手术活检或空心针穿刺活检,确诊为乳腺良性病变1069例,占94.1%,确诊为乳腺癌57例,占5.1%,其中非浸润性癌7例(均为To期),包括有小叶原位癌3例,导管内癌4例;浸润性癌50例,其中T1期是16例.本组乳腺癌筛查的乳腺癌检出率为0.12%.结论 临床乳腺检查加乳腺B超检查的乳腺癌筛查模式能提高基层医院的乳腺癌早期诊断水平,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冼康明;叶少芳;钟小英;王颀;许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超前镇痛对开胸病人术后慢性疼痛的影响.方法 72例ASA Ⅰ~Ⅱ级择期开胸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术前及术后硬膜外腔罗哌卡因复合吗啡用药组(PE及E组).记录术后4、8、16、24、30 h和48 h的疼痛评分,随访患者术后2个月、4个月慢性疼痛的持续情况.结果 术后48 h内各时间点,PE组与E组的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PE组术后疼痛持续2个月、4个月的发生率较E组低(X2=5.989,P=0.014;X2=7.603,P=0.006);PE组与E组相比,疼痛持续时间缩短(P=0.027).结论 超前镇痛能更有效地降低开胸术后病人慢性疼痛的程度和发生率.
作者:王旭东;李艳萍;卢雅立;赖仁纯;黄婉;徐湄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原位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次手术的原因、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我院自2000年6月~2005年11月共收治17例原位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采取椎板扩大开窗、椎间颗粒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术后随访1~5年(平均19.7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椎间植骨融合率为94.1%;按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为88.2%.结论 原位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原因是髓核组织摘除不彻底,神经根粘连,并伴随不同程度的椎管狭窄和腰椎不稳.明确诊断、严格掌握手术指征、认真细致地进行手术操作,可减少或避免手术并发症.取得优良的疗效.
作者:范全;梁胜根;陈忠羡;卢永开;赵振东;雷洪俊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下尿路症状与残余尿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IPSS问卷调查45岁以上男性人群中下尿路症状,同时经腹部B超测量残余尿量.结果 1256例调查对象中,552人具有下尿路症状,其中64.7%有轻度下尿路症状,33.9%有中度下尿路症状,1.4%有重度下尿路症状.残余尿量总体均值为37.69±99.195 ml,各年龄组残余尿量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下尿路症状评分与残余尿量轻度相关(r=0.303,p<0.001),排尿困扰问题评分与残余尿量相关性轻微(r=0.099,P=0.027).结论 成年男性人群随年龄增长,下尿路症状逐渐加重,而残余尿量增加不明显.残余尿量可引起下尿路症状,但其相关性不密切.
作者:罗耀雄;王行环;王怀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预防及处理经验.方法 对21例医源性胆管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21例病例中,痊愈出院17例(81%),死亡1例(4.8%),死亡原因为胆汁性腹膜炎导致的感染中毒性休克.3例术后晚期胆管狭窄患者,经单纯的ERCP扩张并置支架内引流,效果不佳,自动放弃手术治疗.术后存活的17例患者中,术后1年有3例出现胆管炎反复发作,影像学证实为胆管再狭窄,经再次手术后痊愈.结论 提高对医源性胆管损伤的认识和术中细致的解剖是预防的关键.胆管空肠吻合术是医源性胆管损伤或损伤性胆管狭窄的修复重建的主要手段.
作者:邓辉洲;陈宏;胡泽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良性病变手术致喉返神经损伤的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1999年1月~20072月378例甲状腺良性病变手术临床资料.结果 378例中出现喉返神经麻痹2例,占0.53%,经药物治疗均可恢复,无永久性喉返神经麻痹、失声、呼吸困难病例.结论 甲状腺良性病变手术喉返神经损伤与手术方式、术中操作密切相关,只要遵循手术操作规程,采用囊内结扎法,提高手术技巧,是预防喉返神经损伤的有效措施.
作者:莫永全;黄文杰;肖辉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肝癌切除术中桡动脉穿刺手腕部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和总结120例肝癌切除术中行桡动脉穿刺测压的护理及治疗经过.结果 本组7例术中出现桡动脉痉挛,注入硝酸甘油100 μg后,动脉痉挛缓解;4例因包扎过紧肢体肿胀明显,采用定时减压止血法,1 d后肢体肿胀减轻;3例术后2 h松绷带后有渗血、2例出现手腕部血液循环异常,及时发现并予以纠正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严格掌握桡动脉穿刺适应征,严密观察围术期动脉搏动情况,及时处理并发症是手腕部护理的关键.
作者:毛小燕;毛小碧;温作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丹参注射液对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愈合的作用.方法 2000年1月至2006年6月,将172例行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丹参注射液使用组82例和对照组90例.丹参组术后第2天起给予丹参注射液10~15 d,平均12.4 d.比较两组吻合口愈合的情况及吻合口漏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吻合口漏发生率为10.0%明显高于丹参组2.4%(P<0.05);两组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分别为13.3%及3.7%,丹参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丹参注射液能促进吻合口愈合并抑制吻合口瘢痕的过度增生,对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与狭窄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作者:吴俊东;庄业忠;饶里强;黄文河;黄棉生;王伟峰;许慕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100年前,人类开始了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首例外科治疗;后50年,克罗恩病(CD)亦为病理学家所证实,并由此纳入外科学界的视野.过去的这100年和50年的发展,手术技术的发展、围手术期药物效能的改善和诊断水平的提高始终成为推动炎症性肠病(IBD)学术研究进步的三大重点领域.虽然手术治疗究竟能从多大程度上解决IBD病患问题和选择手术方法的标准仍是不甚明了,但炎性肠病的外科治疗观点和手术策略正趋向成熟仍是明确的.
作者:周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粘膜剥除式阑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至2006年10月67例粘膜剥除式阑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67例平均手术时间40 min,全部病例治愈,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 粘膜剥除式阑尾切除术,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特别适合于粘连严重或盲肠、腹膜后位的阑尾炎等困难情况下的阑尾切除手术治疗.
作者:梅方雄;王仕伟;曾宇彤;李荣;高焱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应用普通股骨髓腔扩大绞刀代替专用的椎间植骨器械,进行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的临床经验体会.评估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34例应用股骨髓腔绞刀进行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34例无围手术期硬膜及神经根损伤,无伤感染和和植骨块松脱.随访5~6年,植骨全部于6~8个月愈合,无一例植骨塌陷.按Machnab标准评定:优21例,良11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4.12%.结论 改良应用股骨髓腔扩大绞刀代替专用的椎间植骨器械,作椎间植骨床的准备,效果满意,安全方便.
作者:吴利民;张燕青;余永强;黄东永;崔凤金;黄仕光;肖景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β体甘草酸复方制剂在治疗肝胆外科疾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组2005年1月至2006年3月肝胆外科手术患者6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β体甘草酸复方制剂20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术后应用,疗程3周.对照组则为常规治疗组.术后对两组肝功能指标(包括ALT,AST及T-Bil)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肝胆外科手术后肝功能指标有所改善,治疗组肝功能改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肝胆外科手术后应用护肝药物β体甘草酸复方制剂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宋方闻;黄时杰;黎东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自体血回输在严重多发骨折手术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 针对45例严重多发骨折行内固定手术的患者,术中采用自体血回输技术,观察自体血回输安全性和实用性.术中平均出血1034 ml,收集红细胞液的压积平均为50%的自体血回输.结果 术中平均回输红细胞压积50%自体血673 ml,无输血反应及过敏反应发生,明显减少异体库血需要量.结论 术中自体血回输在多发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是安全可靠的,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吴筱莹;杨睿;侯剑锋;梁群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