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成人心脏手术后患者常见主诉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林娴;王玉翠;莫红平;陆嘉欣

关键词:心脏手术, 主诉, 护理
摘要:分析心脏外科术后患者常见主诉,发现由于手术相关因素及术后监护等医护行为给患者造成了一些生理不适和心理问题.通过改善医护行为的合理性,应用术后镇痛,加强宣教,实施心理护理等措施,可以减轻这些不适,促进患者康复.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弹性成像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新评分标准(7分法)在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其佳诊断界点.方法 对手术病理结果证实的475个乳腺病灶的超声弹性成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用ROC曲线法探讨用7分法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标准的佳诊断界点.结果 7分法弹性成像评分标准对乳腺病灶的佳诊断界点为5分,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959,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Youden指数分别为:81.60%、99.14%、94.53%、97.14%、93.78%和0.81.结论 7分法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标准使用简便,有助于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

    作者:沈建红;罗葆明;欧冰;冯霞;杨海云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纵行带蒂包皮皮瓣尿道成形术一期矫治小儿尿道下裂

    目的 评价纵行带蒂包皮皮瓣作为尿道重建材料在修复尿道下裂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采用纵行带蒂包皮皮瓣尿道成形术矫治先天性尿道下裂21例,其中阴茎型14例,阴囊型7例.结果 20例重建尿道成活,外形接近正常.结论 该术式具有并发症少,外形接近正常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文锋;夏强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脑脓肿的MRI表现与临床病理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脑脓肿的MRI影像学特征.方法 对46例经病理证实的脑脓肿的MRI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46例脑脓肿单发36例(占78.2%),类圆形36例(占78.2%).增强扫描后全部病灶均有明显的环形强化,内侧缘光整占84.6%.外侧缘光整占73.1%,厚度均匀占80.7%.一环形强化病变中30例环内部出现液液平面征,3例出现壁结节,23例出现子环征,未出现分房征,34例出现T2WI低信号环征,环形强化病变周围出现Ⅱ度水肿有28例.临床征象20例有感染中毒症状.结论 环形强化、T2WI低信号环征或分层低信号环、环内液液平面征、子环征是脑脓肿的特有征象.环内外侧缘光整、环壁厚度均匀、无壁结节及临床上有感染病史有助于脑脓肿的诊断.

    作者:谢榜昆;吕霞;任俊杰;元建鹏;沈君;钟镜联;叶瑞心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或地氟醚用于支撑喉镜手术麻醉恢复期的对比观察

    目的 对比观察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或地氟醚对支撑喉镜手术麻醉恢复期的影响.方法 ASAⅠ~Ⅱ级择期拟行支撑喉镜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P和D组(n=30),两组均以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7~8mg·kg-1·h-1)(P组)或地氟醚(呼气末浓度6%)(D组)维持麻醉.术毕记录麻醉恢复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D组的麻醉恢复时间短于P组(P<0.05),但差异幅度均小于5分钟;两组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或地氟醚用于支撑喉镜手术均能达到快速、安全地苏醒,而地氟醚组苏醒更快些.

    作者:车月娟;李杰;苗丽萍;彭书峻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乙肝病毒与肝癌的发生

    关于乙肝患者中HBV如何引起肝细胞的癌性变化,其机制还不清楚,可能是由于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过去十年中,在这个领域开展了很多研究,研究结果认为,HBV DNA与宿主细胞基因的整合、病毒基因的表达、HBx的转录激活作用、病毒基因序列的变化,甚至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慢性炎症,都可能在肝细胞性肝癌(HCC)的发生中发挥作用[1、2].

    作者:黄海;宋尔卫;王捷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妊娠期阑尾炎临床病例分析(附33例报告)

    目的 探讨妊娠期阑尾炎的临床表现,研究其诊治分析影响措施与母儿预后的.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至2005年收治的妊娠期阑尾炎33例的诊治方法.结果 延误诊断3例治疗后2例流产,及时准确诊断并手术治疗30例,母儿安全,足月顺产.结论 妊娠期阑尾炎影响母儿生命安全的主要原因是延误诊断或延误手术,准确诊断和及时手术,辅以积极的保胎和抗感染治疗是确保母儿生命安全的关键措施.

    作者:范先伟;韦金兰;翁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手术治疗疗效

    目的 探讨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及外固定之间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手术效果.方法 于2000年3月~2004年9月共对64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分别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或外固定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6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8个月,平均5.6个月,其中切开复位内固定组40例,优良率达92.5%,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外固定组24例,优良率达87.4%,并发症发生率为12.5%.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及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均能获得较好的效果,相对而言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效果更好,并发症更少.

    作者:陈翔;吴超群;柯雯昙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休克大鼠小肠杯状细胞参与肠粘膜重建的形态学观察

    目的 观察大鼠失血性休克复苏后小肠杯状细胞在参与肠粘膜重建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方法 SD大鼠35只,每只重250~300g,随机分为实验和对照两组,实验组再分为休克复苏后1 h、3 h、6 h、12 h组;各组留取回肠粘膜,观察休克复苏后早期不同阶段肠粘膜的形态改变、杯状细胞数量变化.结果 休克后1h可见肠粘膜明显损伤,3 h起肠粘膜呈现损伤后重建现象,可见杯状细胞聚集于损伤的肠粘膜表面,12 h后大部分粘膜细胞被呈过分泌状态的杯状细胞覆盖,肠粘膜表面细胞连续性得到恢复;肠粘膜杯状细胞数量在肠粘膜重建过程内呈下降趋势.结论 肠粘膜损伤后早期的重建过程中杯状细胞可能起关键作用.

    作者:温立强;常建星;常瑞明;吴畏;江志鹏;陈双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成人心脏手术后患者常见主诉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分析心脏外科术后患者常见主诉,发现由于手术相关因素及术后监护等医护行为给患者造成了一些生理不适和心理问题.通过改善医护行为的合理性,应用术后镇痛,加强宣教,实施心理护理等措施,可以减轻这些不适,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林娴;王玉翠;莫红平;陆嘉欣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深低温对肝脏胆管系统三级以上分支的影响

    目的 探讨深低温对肝脏胆管系统三级以上分支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采用30只小猪,随机分为4组.用平底冷冻头分别对A组动物第一肝门部、B组动物左肝外叶的Glisson管道、C组动物左肝外叶Glisson管道的主要分支区域进行3分钟的直接深低温冷冻(冷冻时阻断肝门);对照组:仅阻断肝门3分钟.术后通过血清学、核素扫描、彩色多谱勒和病理学等方法了解肝组织及管道系统变化.结果 A组动物肝门部的胆管系统在冷冻后出现严重损伤,表现为进行性、不可逆的胆管坏死、狭窄、胆瘘、化脓性胆管炎等并发症;在B、C组,冷冻可造成受冻部位肝实质、胆管及门静脉分支管壁的坏死,而肝动脉分支不受影响,术后8周原冷冻区的肝动脉、门静脉分支的管腔依然保持通敞,所在肝叶萎缩、纤维化.结论 如对第一肝门部进行直接深低温冷冻,应注意避免损伤胆管系统.机体可耐受对部分肝叶胆管系统二、三级分支区域的直接深低温冷冻;冷冻可造成受冻部位肝实质的坏死,达到外科治疗目的.

    作者:刘建平;刘波;陈涛;王捷;区庆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螺栓钢板结合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20例体会

    目的 总结应用螺栓钢板结合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经验.方法 对我科在2002年3月至2005年8月采用螺栓钢板结合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0~38个月,平均为23个月.术后1年膝关节HSS评分为70~94分,平均88.2分.术后无切口感染及皮肤坏死,无钢板及螺栓断裂、无钉尾及栓尾穿破皮肤,无内固定物松动.结论 螺栓钢板结合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可达到了固定牢固可靠,能提早功能锻炼,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因此,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陈发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旋转铰链式膝关节假体临床使用的初步体会

    目的 观察采用旋转铰链式膝关节假体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和并探讨其运用经验.方法 对我科近三年来采用旋转铰链式膝关节假体治疗严重膝关节病变12例病人(12个膝)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膝关节功能较术前改善明显,关节功能评分从术前平均48分提高到术后平均86分,优为8例、良为4例,没有近期并发症发生,病人主观满意度百分之百.结论 旋转铰链式膝关节假体对治疗严重的膝关节病患疗效满意.

    作者:肖丹;郑秋坚;刘斌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自体腹白线片修补十二指肠溃疡穿孔(附13例报告)

    目的 探讨用游离自体腹白线片修补急性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2006年1月至2006年7月对13例用自体腹白线片修补急性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病人的临床资料和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例穿孔大于2cm2,平均手术时间60分钟,平均失血量20ml,平均住院天数9±1天.结果 游离自体腹白线片修补急性十二指肠溃疡穿孔13例均痊愈出院.随访15天至6个月,元手术并发症.结论 本方法操作较简单、安全、效果好,其适应症广,是一种可行的新方法.

    作者:杨云江;乐敬;宋式楚;陈福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应用舒芬太尼与应用曲马多行镇痛处理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舒芬太尼和曲马多两种药物在减轻以瑞芬太尼/丙泊酚进行全凭静脉麻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疼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40名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和曲马多组(T组),每组20例.手术结束前20分钟,S组静注舒芬太尼0.15μg/kg,T组静注曲马多1.5mg/kg.患者再次出现中等程度疼痛时追加曲马多1.5mg/kg.记录并比较两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苏醒后的镇痛评分(VRS)和镇静评分(SS)、苏醒时间和不良事件发生例数.结果 S组患者拔管时及拔管后5分钟心率、苏醒后5分钟和10分钟的VRS评分较T组显著降低(P<0.05);两组的血压、镇静评分、苏醒时间相近(P>0.05),不良事件发生例数无明显差异.结论 舒芬太尼在术后早期镇痛中的效果较曲马多更佳,并可有效控制麻醉苏醒期的心率,适合应用于以短效药物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进行全凭静脉麻醉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作者:王钟兴;邓量;林世清;靳三庆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附57例报告)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后途径治疗肾囊肿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气管内全麻下对57例肾囊肿患者经腹腔或腹膜后途径,腹腔镜下找到并暴露肾囊肿后,距肾实质约3~5mm处,用剪刀沿囊肿边缘环形切除肾囊肿顶壁,用干燥的3%碘酊纱条涂擦剩余囊肿壁以破坏残留的囊壁上皮.结果 本组57例全部手术成功,无中转开放性手术,手术时间45~136分钟,平均65分钟.术中出血10~70ml,平均40ml,术后24~48小时拔除引流管,无合并出血、感染等并发症.除一例因术后3天合并急性心肌梗塞转心内科治疗外,全部患者5~7天出院,平均住院时间5.5天.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B超检查未发现囊肿复发.结论 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适用于各种肾囊肿,可以根据囊肿的位置和大小选择手术入路.

    作者:谢文练;韩金利;许可慰;黄健;郭正辉;姚友生;罗欣;胡道琴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复发性腹股沟疝(附1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在复发性腹股沟疝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自2002年1月至2005年1月,我院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复发性腹股沟疝1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55min,术后1例出现阴囊积液,2例切口脂肪液化,无切口感染病例,平均住院5天,随访12~36个月均无复发.结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是治疗复发性腹股沟疝的较理想术式,具有安全、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疗效满意,尤其是复发率低等优点.

    作者:李伯健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FasL表达在大肠癌中的生物学意义

    目的 探讨FasL在大肠癌中表达的生物学意义.方法 本研究是自1998年1月至2005年1月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70例患者大肠癌腺癌组织中FasL和PCNA的表达,及用TUNEL染色法检测肿瘤周围的淋巴细胞.结果 FasL的表达指数与癌旁浸润淋巴细胞凋亡指数呈正相关.FasL和PCNA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大肠癌通过表达FasL,攻击淋巴细胞,逃避了机体免疫系统的监视,使肿瘤细胞得以增殖转移.

    作者:张建龙;叶华;肖治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P53表达在胸腺瘤分型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P53的表达在不同类型胸腺瘤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我科2000年5月至2005年12月29例经病理证实的胸腺瘤手术切除标本,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53蛋白在胸腺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良性胸腺瘤7.70%,恶性胸腺瘤Ⅰ型50.00%,胸腺癌100%.P53的表达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高而增加(P<0.05).P53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与胸腺组织学类型及是否伴有重症肌无力(MG)无关(P>0.05).结论 P53的表达在不同类型胸腺瘤中差异显著,对于判断胸腺瘤良恶性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华平;陈炬;张惠忠;杨艳旗;熊利华;张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PPARγ在肝癌中的研究进展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PPAR)属于核激素受体超家族,PPAR有3种亚型,即PPARα、PPARγ和PPARβ,其中PPARγ与肿瘤的关系为密切,成为近研究的热点.本文就PPARγ性质及其在肝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何坤;胡泽民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腋臭的护理

    目的 探讨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腋臭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门诊12例用美容小切口的方法治疗腋臭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12例患者疗效满意,无疤痕挛缩,术后无复发,其中1例术后出现伤口皮下血肿,经清创处理后痊愈.结论 微创手术治疗腋臭创伤小,效果佳,术后外形美观.如能有针对性地做好术后伤口的观察及护理,给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可有效防治术后并发症,提高疗效.

    作者:李少华;王燕红;彭水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