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程序在介入放射科护士培训中的实践研究

梁俊丽

关键词:护理程序, 介入放射科, 护士, 培训效果
摘要:目的 分析介入放射科护士培训中行护理程序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介入放射科2011年1月~2015年2月接收新护士40例作为对象,行不同培训模式,即:基础培训模式(对照组)、护理程序模式(实验组),评估培训结果.结果 实验组护士理论成绩、护理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有区别.结论 临床将护理程序用于介入放射科护士培训中作用突出,可提高知识掌握度,值得学习.
当代临床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体检中心护理风险管理的因素与分析

    目的 研究护理管理风险应用于体检中心的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体检人员、护理人员及体检管理方面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总结护理风险管理的防范对策.结果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护理差错及各种投诉明显减少,体检人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达96%以上.结论 加强对体检中心的护理风险管理,有利于促进护理质量.

    作者:张玉姣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循证护理对胃癌化疗患者的临床影响

    目的 分析循证护理对胃癌化疗患者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入院的64例胃癌化疗患者,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奇偶性,将其分为试验组(n=32)及对照组(n=32),分别施以循证护理及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化疗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10d后,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63%,显著低于对照组46.88%;试验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证护理对减低胃癌化疗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舒适护理在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围术期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围术期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接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治疗的患者42例,随机地分为对照组(n=21)和观察组(n=21),分别给予对照组常规的护理措施,给予观察组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0.48%,而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76.19%,其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围术期实施舒适护理,可以辅助提高临床疗效,并能促进护患之间的关系.

    作者:凌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普外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普外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普外科手术治疗的7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研究组行舒适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老年手术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满意度大于对照组.结论 经过合理的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可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加快老年患者的康复速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顾冰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不同给药时间在肠道清洁中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不同时间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Polyethlene Glycol Electrolyte Powder(PGEP)进行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效果.方法 对我科纳入研究标准的住院诊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检查当日晨8:00和9:00分别服PGEP一盒,B组于结肠镜检查前一天晚20:00和次日晨8:00分别服PGEP一盒.采用《中国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指南(草案)》标准判定肠道准备的情况,并比较两种不同肠道准备方法的效果.结果 A组146例,肠道清洁有效率86.9% (127/146),B组148例,肠道清洁有效率56.0% (83/148).A组较B组肠道准备有效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PGEP进行结肠镜前肠道准备,选择在结肠镜检查检查当日晨8:00和9:00分别服PGEP一盒,肠道清洁效果更好.

    作者:姜晓兵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联合检测急性呼吸困难病人全血乳酸与B型钠尿肽的临床意义

    急性呼吸困难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急症,多见于心源性和肺源性疾病.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既不敏感,也不特异,很大程度上与肺源性疾病的临床表现混淆,且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发病快、预后差,仅凭临床表现很难鉴别,若不及时作出临床诊断,可能导致患者病情恶化,甚至死亡.研究表明,血浆B型钠尿肽(BNP)是心脏的神经内分泌激素,可特异性地在心室容积扩张、压力负荷及室壁张力增加的情况下自行分泌.因此,检测血浆BNP水平可对急性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做出早期诊断.乳酸是糖酵解途径的终产物,组织缺氧以及因呼吸、循环功能障碍而供氧不足时,糖酵解作用加强,在肌肉中蓄积的乳酸释放人血液循环中,因此,全血乳酸测定对呼吸、循环功能障碍所致供氧不足时的组织缺氧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目前,全血乳酸监测已广泛运用于急诊患者的现场血浆检测.本研究通过对100例急性呼吸困难患者进行血浆BNP和全血乳酸检测,分析血浆BNP、乳酸与急性呼吸困难的相关性,为急性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马敬娥;王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血清β-羟丁酸的测定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断意义

    糖尿病患者不能正常利用血糖,体内脂肪代谢紊乱,大量酮体堆聚,很容易产生酸中毒,晚期主要并发症之一是以高血糖为主的酮症酸中毒(DKA).对酮症酸中毒的诊断与疗效观察常需测定血液中酮体的浓度,一般以检测血清β-羟丁酸的浓度反映体内酮体的水平.该测定具有准确、简便、快速、灵敏和特异的特点,受到临床的重视.我们对血清β-羟丁酸的酶法分析作了方法学和临床应用评价,现将有关评价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徐连蕾;高秀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TI-RADS分级在甲状腺微小癌诊断中的意义分析

    目的 对甲状腺微小结节通过TI-RADS(甲状腺影像学报告和数据系统)进行分级,探讨TI-RADS分级在甲状腺微小癌(TMC)超声检查中的应用,以期更好的对TMC术前定性做出预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40例患者,共68枚甲状腺微小病灶(大径≤10mm)进行TI-RADS分级,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本文研究的病例当中,通过TI-RADS对其进行分级,良性结节多见于TI-RADS2、3、4A级,恶性结节多为4B、5级.TMC病灶多显示为边界不光整(62.8%),低回声或极低回声(70.3%),纵横比>1(53.2%),内部沙砾样钙化(66.7%).结论 TI-RADS分级可较好的应用于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鉴别,对术前定性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陈自勉;沈红;李祁;邵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心电图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 探讨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应用心电图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之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肺栓塞患者80例,回顾性分析其一般资料、确诊依据和心电图检查结果.结果 本组共78例患者发生心电图改变,所占比例为97.5%,aVR导联R波增高42者占52.5%,右束支传导阻滞者占22.5%,出现SⅠQⅢTⅢ者占20.0%,TV1~ TV3同时发生倒置25者占31.25%,房性早搏者占70.0%,室上性心动过速者占73.75%,窦性心动过速者占97.5%.结论 急性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改变比较明显,临床医师应当充分了解、掌握心电图的变化特点,从而为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张楠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1例呼吸训练在铸工尘肺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1 病历介绍患者,男,75岁,患者原系南京第一机床有限公司铸工,累计接触粉尘工作24年余,1988年经南京市尘肺诊断组确诊为“铸工尘肺壹期”,自4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咳嗽、咳痰、以白粘痰为主,合并感染时有黄浓痰,并渐有胸闷、气喘.上诉症状于季节交替和气候交换时明显,并逐年加重.患者因“反复咳嗽、咳痰、胸闷、气喘四十余年”加重半天,门诊收治入院.既往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史.体格检查:神志清楚,精神欠佳,扶入病房,自主体位,配合检查,胸廓略成桶状,肋间隙增宽,双侧呼吸运动及触觉语颤对称,心率为62次/分,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及异常心音.患者现活动能力低于一般,稍事活动均可引起气喘、咳嗽、咳痰、呼吸费力、胸闷等症状.

    作者:胡振兴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血清游离脂肪酸和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对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意义

    急性脑梗死(ACI)是由于脑部供血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引起脑部组织缺血性、缺氧性软化坏死,终形成梗死病灶的脑血管疾病.ACI好发于老年群体,属于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系统疾病.及早发现和诊断ACI,对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预后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此,通过检测ACI患者血清中游离脂肪酸(FFA)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探讨其对ACI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晓娟;高秀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整体护理对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影响

    目的 深入探讨在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护理中,行整体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4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性分组的方式将4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整体护理,然后就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综合比较.结果 经资料整合,两组患者在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率以及各类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护理中,采用整体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效果,方法值得借鉴.

    作者:王晓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聚桂醇硬化注射治疗出血性痔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分析聚桂醇在出血性痔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江苏省如皋市中医院肛肠科2012年05月至2014年08月间在局麻下行痔上粘膜下聚桂醇注射疗法的68例出血性痔病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实施聚桂醇硬化注射治疗,在完成治疗之后,分析患者的治愈率情况等.结果 完成治疗之后,患者的治愈率高达100%(其中67例为注射1次,1例为注射2次).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89.71%,非常显著;手术平均时间为7.22±0.11min;无1例患者出现尿潴留并发症,所以,并发症发生率为0.00%.结论 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出血性痔病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使用方便,适合临床使用,尤其是基层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刘晓梅;韶建生;张美如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实施保护性医疗对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调查与研究

    目的 探讨实施保护性医疗的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比较.方法 将40例肺癌患者按家属要求实施保护性医疗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在与家属沟通后转变家属要求保密的观念,尊重病人的知情同意权,由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家属逐步告诉患者情况,帮助患者建立自我的认知系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对照组按家属意愿进行保密治疗.结果 通过对患者生活质量的调查与研究,比较两组生活质量的差异.结论 转变家属要求保密观念的患者能提高自我认知系统,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岗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内镜下粘膜下剥离术的配合及护理

    内镜下粘膜下剥离术是近年来出现的一项新的内镜下微创治疗手段.可完整大块地切除病变,同时一并扫除部分粘膜下病变,实现根治肿瘤的效果.具有创伤小,疗效好,手术技术要求高的特点,因此对护理的配合也有很高的要求,不仅要熟悉手术过程,还要熟练掌握和使用相关仪器设备,与术者配合默契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汤金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早期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为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提供临床经验.方法 将70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收治顺序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按照颅脑损伤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措施,两组均干预一个月,对比观察两组干预前后Fugl-Meyer运动量表(FMA)、Barthel指数、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变化.结果 干预后,两组FMA、Barthel指数、MMSE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FMA、Barthel指数、MMSE评分分别为(88.62 ±8.76)、(72.64±8.26)、(33.63±5.5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颅脑损伤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认知功能.

    作者:韩童利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胃食道反流病例误诊分析

    目的 针对胃食道反流病的误诊原因进行分析,探讨相应的防范误诊措施,使诊治率得到提高.方法 对本院就诊的50例胃食道反流病例的误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误诊患者的主要表现为食管外症状,所有患者均经过胃镜检查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并给予抑酸药和胃肠动力药进行治疗,其有效率为94.0%.结论 食管外的症状为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表现,所以该病容易误诊为其他疾病,因此,临床医生应对患者的病史进行详细的询问,完善相关的辅助检查,使诊断率得到有效的提高,减少误诊.

    作者:宁月季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地塞米松鞘内注射与单纯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脑脊液置换联合地塞米松鞘内注射与单纯脑脊液置换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将76例蛛网膜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脑脊液置换联合地塞米松鞘内注射,观察组仅给予脑脊液置换;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头痛缓解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头痛症状缓解、再出血、死亡等方面,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能明显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但是脑脊液置换合用地塞米松鞘内注射与单纯脑脊液置换在症状缓解及预后上没有差别.

    作者:廖春俊;邓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2例PICC堵管溶栓后的护理体会

    PICC置管具有安全、可靠、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等优点.在临床日益广泛的应用,为病人提供了安全、快捷静脉通道,保证了病人的治疗,解除了反复经外周静脉穿刺输液的痛苦,特别适用于输液疗程大于2周以上的长期输液患者.但在置管及维护等环节和过程中,护理上稍有不足就会造成PICC堵管而增加病人的痛苦.我科曾实施PICC置管术2例,均发生堵管.其中有1例连续两次发生导管堵塞,后经使用尿激酶稀释液反复抽吸溶栓,两次均使PICC管道顺利畅通,避免了病人拔管的可能,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和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现将有关护理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翟亚湘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1例神经内科典型病例合理用药探讨

    目的 通过神经内科典型病例诊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探讨如何做到合理用药;方法 对在临床查房中碰到的不同类型的病例进行分析总结,查阅相应的资料和文献,从而解决一些常见的棘手问题;结论 对典型的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配伍禁忌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朱小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当代临床医刊杂志

当代临床医刊杂志

主管:哈尔滨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哈尔滨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