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华欣;赵勇;胡明辉;苟芳;刘林;蔡琳;何永;何盛华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经肛门内镜结肠次全切除加改良Duhamel术治疗重度功能性便秘(SFC)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2年10月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接受腹腔镜联合经肛门内镜结肠次全切除加改良Duhamel手术治疗的10例SF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胃肠生活质量评分和Wexner便秘评分来评价手术疗效。结果1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腹腔镜联合经肛门内镜手术,无中转开腹病例。1例患者行末端回肠造口,术后无任何并发症。手术时间(256±58) min,术中出血量(178±67) ml,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40±11) h,术后住院天数(9.0±1.5) d。仅1例患者术后1周内出现粘连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缓解。术后1年,患者胃肠生活质量评分和Wexner便秘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112±10)比(75±12)分,P=0.000;(5.2±1.8)比(20.8±2.2)分,P=0.000],8例患者便秘症状明显改善,排粪次数1~3次/d;1例出现腹泻,排粪次数4~6次/d;1例患者仍有轻度便秘,2~3 d排粪1次。结论腹腔镜联合经肛门内镜结肠次全切除加改良Duhamel术为SFC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治疗方式。
作者:张志勇;张亚杰;李阿健;林谋斌;韩意;张浩波;尹路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激光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其中包括肛瘘。既往用于治疗的激光多借助放射线性能量。本研究旨在探讨一种新型放射圆周性能量激光消融术治疗肛瘘患者的短期结局。研究通过了土耳其Uludag医学院的伦理委员会审查。50例患者中,男性37例,女性13例,中位年龄41(23~83)岁。其中括约肌内肛瘘10例,低位经括约肌肛瘘34例,高位经括约肌肛瘘6例。采用15瓦探头,发射1470 nm波长激光,产生100~120 J/cm的能量,于全身麻醉下治疗50例肛瘘患者。评价的短期结局指标包括手术成功率、并发症、疼痛评分和恢复日常活动的时间;以患者无任何主诉作为治疗成功的标准。结果显示,本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82%;所有患者均不需要加用外周镇痛药;恢复日常活动时间的中位数为7(5~17) d。中位随访时间为12(2~18)个月,9例激光治疗失败,改用传统手术治疗。
作者:赵日升(译);汪挺(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CME)在Ⅲ期结肠癌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收治的100例Ⅲ期结肠癌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12年5月以后收治的患者54例行CME手术治疗(CME组),在此之前收治的46例行传统根治术治疗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情况、术后标本质量及近期临床疗效。结果 CME组淋巴结清扫总数和阳性淋巴结数目分别为(26.7±2.6)枚和(4.3±1.4)枚,均明显多于对照组的(22.9±3.7)枚和(2.8±1.2)枚(均P<0.01)。 CME组和对照组分别有45例(83.3%)和29例(63.0%)手术标本达到C级以上,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为13.0%(7/54和6/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ME应用于Ⅲ期结肠癌患者安全有效,在提高了手术标本质量和淋巴结清扫数量的同时,并未增加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王强;江川;顾伟青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骶神经调节术(SNM)治疗顽固性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消化外科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采用骶神经调节测试系统经皮穿刺,刺激第3骶神经根,治疗7例复杂便秘患者,其中4例患者既往进行过至少1次的便秘手术。通过排粪日记、Cleveland便秘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疗效评价。结果7例患者在接受体外临时测试治疗后,便秘症状均明显改善。其中6例接受永久性骶神经调节器植入术,围手术期未见并发症。术后随访中位时间4(2~12)月,6例患者的每周排粪次数由治疗前(0.6±0.5)次/周,增加到(8.0±2.5)次/周(P<0.01);排粪时间从(22.9±11.5) min减少到(3.7±0.8) min(P<0.01);Cleveland便秘评分从(24.6±4.2)分下降到(9.0±0.9)分(P<0.01);VAS评分从(8.1±0.9)分增加到(82.5±5.2)分(P<0.01)。结论 SNM是治疗顽固性便秘的一种微创而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作者:郑建勇;李世森;聂勇战;孙豪;王勉;代艳然;赵海红;庞冠军;吴国生;赵青川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评价按压疼痛加剧试验和呼吸疼痛试验对于早期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入组2010年10月至2012年12月间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1例发病时间在6h以内的上腹或中上腹部疼痛患者,分别进行按压疼痛加剧试验和呼吸疼痛试验,通过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早期急性阑尾炎或非阑尾炎腹痛)进行对比,来计算两种试验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并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来分析其对早期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结果52例患者经术后病理证实为早期急性阑尾炎,另49例为非阑尾炎腹痛。按压疼痛加剧试验诊断早期急性阑尾炎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5%和72.1%,呼吸疼痛试验分别为53.8%和83.7%。按压疼痛加剧试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6(95% CI:0.693~0.878),略高于呼吸疼痛试验的0.688(95% CI:0.583~0.792)。结论按压疼痛加剧试验对于早期急性阑尾炎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特异度不如呼吸疼痛试验。
作者:高明;陈青山;龚瑾;劳学军;唐家慧;王存川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肛门直肠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治疗难度大,仍是临床上较为棘手的问题。近年来,骶神经电刺激,包括短期间断骶神经电刺激和长期持续骶神经电刺激,在肛门直肠疾病治疗领域备受关注,大量研究报道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为突破肛门直肠疾病当前的治疗瓶颈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将就骶神经刺激在排粪失禁、便秘和功能性肛门直肠痛等肛门直肠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柳凯伦;王志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评估二维和三维腔内超声技术诊断肛瘘的准确性。方法收集2012年1—12月南京市中医院肛肠科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7例肛瘘患者临床影像资料。以术中探查结果为金标准,对二维和三维两种腔内超声检查的诊断结果进行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二维和三维腔内超声对瘘管内口的诊断均表现出与术中探查结果较好的一致性(kappa系数0.776比0.636);三维腔内超声对括约肌间瘘、高位经括约肌瘘和括约肌上瘘的诊断与术中探查结果的一致性均极好,并优于二维超声,kappa系数分别为0.810比0.592,0.863比0.548,1.000比0.672;对于分支瘘管的诊断,三维超声也优于二维超声(kappa系数分别为0.659比0.535);对于合并脓肿的诊断,三维和二维超声一致性均极好(kappa系数:0.881比0.816)。结论三维腔内超声能清晰显示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尤其对高位、合并分支瘘管的复杂性肛瘘,较二维超声的诊断准确性更高。
作者:薛雅红;丁曙晴;丁义江;刘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前,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由于其良好的疗效以及手术时间短、疼痛程度轻和恢复快等优点而得到了广泛应用[1-2]。然而,随着PPH的广泛使用,关于PPH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的报道也越来越多,其中包括吻合口狭窄、排粪障碍以及直肠阴道瘘等。据统计,PPH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高达22%[3]。进一步研究发现,PPH术后部分出现排粪困难的患者并没有出现吻合口狭窄,其发生可能与直肠顺应性降低相关[4]。因此,PPH可能由于环状切除的特性导致一些传统痔切除术所没有的一些并发症。此外,临床上绝大多数的脱垂性痔病并不是环状脱垂,而更多地表现为孤立痔核的脱垂[5-6]。常见的孤立痔核脱垂部位是截石位的3、7、11点。因此,为了克服PPH技术的局限性及其严重并发症,我们提出了一种更加微创的吻合器痔切除吻合技术即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钉合术(tissue-selecting technique, TST)。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初步的临床资料表明,TST治疗的痔脱出患者并没有出现吻合口狭窄和直肠阴道瘘等严重并发症,TST是一项较PPH更加安全、有效、微创以及符合肛门直肠生理功能的新技术[4,7]。统计数据显示,TST技术从2008年开始应用以来,在中国已经开展了60000例,已经成为肛肠外科医师治疗脱垂性痔病的的首选术式。因此,为了更好地推广这项新技术,本文主要介绍TST的操作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作者:林宏城;李娟;谢尚奎;彭慧;任东林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随着经济与文化的高度发展,肿瘤外科患者对手术治疗后的生活质量与美容效果的需求日益增强。在科学技术飞跃进步的带动下,外科医师的专业化理念也发生了变化,认识到当前在追求根治肿瘤的同时,应该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NOTES)是微创手术的高境界[1-3]。笔者于2010年实施了腹部无瘢痕经阴道入路的直肠肿瘤切除术2例[4]。由于技术水平和器械设备的限制,目前大多数的NOTES应归为“类NOTES (like-NOTES)”。类NOTES是使用腹腔镜器械、经肛内镜或软质内镜等设备完成腹腔内手术操作,经自然腔道(阴道或直肠)取标本的腹壁无切口手术。在现阶段,类NOTES虽然还达不到软镜NOTES的无瘢痕效果,但作为微创技术的一种方式,是微创技术向NOTES过渡的桥梁[5]。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于2014年9月3日成功实施了1例腹部无切口经阴道拉出切除标本的腹腔镜下中位直肠癌根治术(类NOTES的一种术式),报告如下。
作者:汤庆超;陈瑛罡;王锡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三维肛管直肠腔内超声(3D-EAUS)检查在肛瘘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第二炮兵总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连续收治的诊断明确、拟行手术的100例肛瘘患者,采用计算机产生随机号的方法随机分为超声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超声组术前采用3D-EAUS检查,对照组术前常规检查、采用指诊或探针探查,比较两组肛瘘内口定位、肛瘘分型及是否存在分支瘘管的准确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超声组的内口定位准确率较高,超声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6.0%(48/50)和82.0%(41/50)(P=0.02)。超声组与对照组对复杂性肛瘘的诊断分别为96.7%(29/30)比74.1%(20/27)(P=0.021);对肛瘘分型的诊断分别为96.0%(48/50)比78%(39/50)(P=0.01);对是否存在分支瘘管的诊断分别为94.0%(47/50)比84.0%(42/50)(P=0.025)。但对于简单性肛瘘,两组内口定位准确率相当[95.0%(19/20)比91.3%(21/23), P=1.000]。结论三维肛管直肠腔内超声在内口定位、瘘管分型及分支瘘管的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尤其对复杂性肛瘘患者,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王永刚;丁健华;赵克;冶浩鹏;赵玉涓;赵勇;雷亚楠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评价《中华胃肠外科杂志》1998年1月至2014年7月发表的Meta分析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医学网1998年1月至2014年7月《中华胃肠外科杂志》公开发表的Meta分析文献,由2名评价员分别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收集文献的基本信息,采用Meta分析方法学质量评价工具(AMSTAR)量表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Meta分析优先报告条目(PRISMA)量表进行报告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文献42篇。按AMSTAR的判定标准,纳入文献中方法学质量评分为6~9(中位数7)分,高质量者2篇(4.8%),中等质量者40篇(95.2%),低质量者0篇(0%)。其中符合率较低的条目为“是否说明相关利益冲突”、“是否提供了纳入和排除的研究文献清单”、“发表情况是否已考虑在纳入标准中,如灰色文献”、“是否评估了发表偏倚的可能性”。按照PRISMA的判定标准,42篇文献的报告质量评价得分为14~22(18.4±2.0)分,小于或者等于15分有3篇(7.1%),15.5~21.0分有35篇(83.3%),21.5~27.0分有4篇(9.6%),其中标题、方法部分中的效应指标、结果部分中的单个研究结果及合成结果、讨论部分中的证据总结符合率较高;结构式摘要、引言目的、方案和注册、纳入标准、研究选择、资料条目、研究间偏倚、补充分析、结论局限性及资金支持等报告不够全面。结论《中华胃肠外科杂志》发表的Meta分析文献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总体较高,可为胃肠外科医师的临床决策提供良好的证据支持,但仍需按照系统评价的写作要求不断提高文献质量。
作者:韦所苏;韦挥德;黄晓红;谭毅;杨光和;刘京虹;吕文娟;韦颖;蓝斯琪;刘慧;吴腾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直肠阴道瘘是阴道后壁与直肠前壁之间一种非正常的连接,瘘管表面以上皮覆盖。临床表现以经阴道溢气、溢粪、性生活受限为主。主要原因为产伤,亦可继发于感染、创伤及肿瘤等,或医源性因素造成[1]。2010年9月至2013年3月期间,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对收治的20例直肠阴道瘘患者行Musset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申震;张海山;刘铜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肛门直肠良性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包括痔、肛瘘、肛裂、便秘、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肛门直肠的畸形及外伤等。在人们越来越追求生活质量的今天,肛门直肠良性疾病逐渐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几年无论在病因病理学等基础研究方面,还是在临床诊断与治疗方面,均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本期专门组织了一批相关的研究文章与大家分享这方面的经验体会。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结直肠外伤穿孔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安阳地区医院2005年3月至2013年3月间收治的42例结直肠外伤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2例接受开腹手术治疗(开腹组),20例行腹腔镜治疗(腹腔镜组)。手术方式包括单纯穿孔修补术和穿孔肠段切除、近端结肠造瘘、远端封闭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患者较开腹组手术时间缩短[(72±36) min比(128±52) min],术中出血量减少[(21.2±3.6) ml比(62.6±8.8) ml],术后排气时间[(1.7±0.6) d比(3.5±1.2) d]加快,术后住院时间缩短[(7.3±1.8) d比(13.6±3.9) 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35.0%(7/20)比72.7%(16/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外伤穿孔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作者:李勇杰;李斌;魏荣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患者保留直肠后壁黏膜的临床疗效及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肛肠科连续收治的260例Ⅲ或Ⅳ度内痔以及环状混合痔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肛门镜检查发现截石位6点区域无明显内痔核的患者选择行保留直肠后壁黏膜PPH (改良组,132例);其余患者采用常规PPH (常规组,128例)。比较两组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与常规组比较,改良组疼痛持续时间[(1.3±0.5) d比(4.8±0.7) d]、应用镇痛药频率[(1.1±0.3)次比(5.9±0.6)次]及住院时间[(5.2±0.8) d比(5.8±0.5) d]明显减少,吻合口狭窄(0比7.8%)、肛门坠胀感(0.8%比14.1%)及迟发性出血(0比7.8%)的发生率亦明显降低(均P<0.01)。结论对于截石位6点区域无明显内痔核的患者选择行保留直肠后壁黏膜的PPH,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但长期效果还需进一步观察。
作者:郑晨果;金纯;连少雄;金定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近年来,中国肛门直肠外科领域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但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如患者及医务人员对肛门直肠良性疾病重视程度不够高,专科化发展滞后以及对肛门直肠良性疾病诊治欠规范等。本文探讨当前国内肛门直肠良性疾病诊治所面临的问题,以期临床医师在诊断和治疗肛门直肠良性疾病时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任东林;胡邦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2期